香港烹饪名家江献珠女士的祖父江孔殷太史是上世纪初广州驰名食家,并随着名食家陈梦因学习烹饪,她一向秉持一丝不苟的态度,本书介绍应用名贵食材,如海参、鲍鱼、花胶等制作菜餚近四十款,由准备至烹制,过程图解步步分明,即使是新手,按部就班,也能做出令人赞不绝口的美食。
作者简介
江献珠
广州名美食家江太史之孙女,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负笈美国费利狄更逊大学,获商业管理学硕士,后在加省省立山河西大学营养系讲授「中国饮膳计划」,并在卧龙里学院任教中国烹饪,更为全国抗癌会筹款,义务教授中菜筵席兼上门到会,烹制民初羊城四大酒家名菜。
江献珠为国际慢食会香港分会会员。历年多次与中国各地名厨作烹饪技术交流,对中西烹饪均有深切认识及研究。
江女士曾长期在杂志撰写专栏,其着作尚有:
英文【汉馔】(1983,纽约拜伦氏公司出版)
【微波炉中菜大全】(1992年)
【中国点心制作图解】(1994年)
【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1998年)
【粤菜文化溯源系列】(2001年)
【珠玑小馆家常菜谱(第一至六集)】(2004~2008年)
【珠玑小馆饮食文集】(2005年)
【情迷野菌香】(2007年)
【培养菌佳餚】(2008年)
【珠玑小馆家常菜谱精选】四册 (2009年)
【珠玑小馆点心技法教室】两册 (2009年)
【珠玑小馆烹饪技法实录】六册 (2009-2013年)
【珠玑小馆品鲜寻味志】两册 (2010年)
【珠玑小馆分部详解】四册(2012-2013年)
《矜贵家餚》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它不是一本新书,而是一本我从小就摆在家中书架上,经常翻阅的老物件。它传递出一种沉静而悠长的气息,不同于当下许多追求快餐式、视觉化的美食书籍,这本书似乎更注重内涵和底蕴。我猜测,它所描述的“矜贵”,可能体现在对食材的精挑细选,对烹饪技艺的严谨传承,以及对用餐仪式感的重视。它或许不会教你如何用现成的调料快速烹饪出一道菜,而是会带你了解每一种香料的特性,每一种食材的处理方法,以及火候的微妙变化。我非常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烹饪窍门,那些能够提升菜肴风味,又不会破坏食材本身味道的秘诀。我期待,读完这本书,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厨房里的每一道工序,去创造出真正有灵魂的“家餚”。这种对传统的回归和对精细的追求,正是现代生活所需要的。
评分这几天沉迷于一本新淘来的书,书名是《矜贵家餚》。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开始阅读,但仅从它的封面和简介,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遐想。封面设计雅致,带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檜木香气,又或是品尝到丝丝缕缕的陈年普洱。简介里提到的“家餚”,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传承下来的、凝聚着岁月痕迹的私房菜。我脑海中浮现出老一辈人忙碌的身影,灶台上腾腾的热气,以及餐桌上那一道道承载着家庭温暖和回忆的菜肴。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去解读“矜贵”二字的?它是否会分享那些只在特定节日或家族庆典上才会出现的珍馐?亦或是,它所说的“矜贵”并非指食材的昂贵,而是指那种用心的制作过程,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以及那份独属于家庭的、不可复制的味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厨房秘密,去感受那些被时光温柔浸润的家的味道。也许,它会带我回到那个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体会纯粹的味觉享受。
评分尽管我还未展开《矜贵家餚》的阅读之旅,但仅仅是它的名字,就已在我心中播下了好奇的种子。我总觉得,“矜贵”二字,在“家餚”二字前面,不仅仅是修饰,更是一种深远的意味。它或许暗示着,这本书中所探讨的,并非寻常百姓家的日常小菜,而是那些带有某种特殊意义,需要精心准备,甚至是需要一定技艺才能完成的佳肴。我猜测,书中可能会介绍一些具有地域特色、或与特定节日、家族传承紧密相关的菜品。我非常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故事的厨房,去了解每一道菜背后的文化符号,去感受烹饪者倾注其中的心血和情感。这种对“慢”烹饪、对“深”味道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学会如何更用心、更精巧地去烹饪,去制作那些能够真正温暖人心,并被长久铭记的“矜贵家餚”。
评分坦白说,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矜贵家餚》的全部内容,但仅凭它带给我的整体感受,就让我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华丽图片和新奇菜式的书籍,反而散发着一种朴实无华、却又意味深长的魅力。我猜想,这本书所倡导的“矜贵”,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体现,一种对食物的敬畏,以及一种对家庭情感的珍视。它可能不会教你如何做出最“网红”的菜肴,而是会带领你走进那些充满烟火气,却又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厨房。我很好奇,书中所提及的“家餚”,是否会包含一些只有在特定家庭中才存在的独特菜品?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烹饪的祖辈传下来的智慧,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技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对家的渴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食物的关系,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温情的“矜贵家餚”。
评分刚拿到《矜贵家餚》这本书,还没有来得及细读,只是翻阅了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从目录上看,它似乎包含了不少令人垂涎的菜谱,从精致的开胃小点到丰盛的主菜,再到令人回味的甜品,涵盖了相当广泛的范畴。我特别留意到其中一些菜肴的名称,它们自带一种古典的韵味,仿佛能勾勒出过去时代的宴饮场景。我猜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本美食文化史的缩影。它或许会讲述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比如它的起源、它的演变,又或者是与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关联。这种“温故知新”的烹饪方式,让我觉得格外有趣。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古老而又实用的烹饪技巧,去尝试重现那些失传已久的味道。同时,我也好奇它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食材选择、季节性搭配的讲究,毕竟,真正的“家餚”往往离不开对大自然的馈赠的尊重。我已经想象到,在未来的某个周末,我会卷起袖子,按照书中的指导,在厨房里度过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下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