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5
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在《生产之镜》(The Mirror of Production)与《对符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中,同时宣告了「需求的死亡」和「价值的死亡」。在叶启政看来,这不啻是把整个西方社会思想的核心议题拆解了,而引发叶启政思考布希亚的立论基础:简言之,就在于本书书名所标示的「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布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的特征表现在符号消费社会的来临,「为了成为消费的对象,一个客体必须先成为符号。」人所消费的不是物自身,而是物背后隐藏的象征符号。于是,在资本主义市场逻辑的引导下,人耽溺于符号,而符号本身是武断、飘盪、流动、拼贴、蔓延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是价值与意义被中空化的象征交换,其决定原则是正负情愫交融的心理状态。
叶启政以布希亚的思想为底蕴,开展了对于溯及涂尔干(Emile Durkheim)和牟斯(Marcel Mauss)的「人类学认知传统」,科耶夫(Alexander Kojeve)、瓦尔(Jean Wahl)等人的「法国的黑格尔」学风、布荷东(Andre Breton)与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日常生活社会学」的探索。
作者简介
叶启政
1943年生于新竹,新竹中学毕业,台湾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社会学博士。任教于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2007年退休,现任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讲座教授。
自序
第一章 问题的提引
第一节 故事的开端
第二节 故事的衍续铺陈
第三节 背后隐藏的问题意识
第二章 慾望与需求的世界──社会思想史之意涵的启阖
第一节 议题的铺陈
第二节 霍布斯之嗜慾说的理论意涵
第三节 类存有与需求--马克思思想的底蕴面向
第四节 性与攻击性的慾望--佛洛依德原慾说的历史意涵
第五节 霍布斯、马克思与佛洛依德的需求--使用价值说还有效吗?
第三章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第一节 象征交换的哲学人类学存有源起预设基础--曼纳与神圣性的经营
第二节 仪式迷思的原型是游戏的形式
第三节 正负情愫交融的社会学意涵
第四节 理性化之命运驱使下的正负情愫交融现象
第五节 作为铺陈论述转折的简短结语
第四章 尼采思想对当代文明的社会学启示
第一节 什么是尼采企图回应的现象
第二节 「 非历史」(或「超历史」)质性作为塑造人之行动的原始基素--以及其衍生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相同的永恆轮回」概念与生命意涵的交错纠结
第四节 热爱命运(amor fati)作为「永恆轮回」下人存在的必然前提
第五节 酒神戴奥尼修斯精神对人存在的意义--形塑自我克制的超克人
第六节 权能意志与超克人的成就
第七节 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的「永恆轮回」--代结语
第五章 个体化的消费导向社会中伦理意识的转化
第一节 什么是尼采企图回应的现象
第二节 自由主义信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结合下的理性
第三节 诱惑(seduction)与后现代场景里的象征交换
第四节 冷诱惑驱动下的伦理意识
第六章 修养贞定做为理解当代人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一节 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爱恨交织--一种正负情愫交融的纠结
第二节 关系与责任意识的当代解读
第三节 冷诱惑下的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
第四节 修养贞定与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的化解
第五节 最后一些想说、也应当说的话
参考文献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