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能力x设计能力x想像力
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掌握未来
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能力把握未来的机会,因为这种人才能创造出未来所需的文明和生活方式,也可以造福人类。如果只是利用透过填鸭式教育所学到的单纯知识,将无法把握新的机会。如果只学习别人做出来的,模仿别人,就会永远跟在别人的后头。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永远会追求新的、有价值的、神奇的事物。
科学和艺术没有国界,科学和艺术是需要创新能力的代表例子。如果有创新能力,就是在艺术和科学上可以发挥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永远不会被淘汰,也可以永远从事这份工作,达到自我实现。不仅如此,有创新能力可以在国际社会上活动,创造财富,也可以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
本书特色
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是什么?
父母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设计能力、想像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简单的方法关心孩子,让孩子能认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中得到快乐,然后顺利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感到幸福。
培养创新能力的20种法则
本书提出父母应遵循的20种法则,进而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孩子
作者简介
金在恩
现为梨花女子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教育大学院长,并担任教育心理学会、青少年文化开发院、儿童文化振兴会和韩国家庭学会的会长。她撰写了《天才创造性的秘密》、《思考的技术》等共120多本书。她还获得过国民勋章石榴奖,韩国教育学会学术奖,大韩民国5.5儿童文化奖,天园教育学术奖等奖项。现任bluedot创新性研究所所长。
具东祖
历任同德女子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学科长;首次在国内开设以设计为基础的儿童创意性教育机构;获得过大韩民国品牌大奖、银塔产业勋章;担任韩国设计创意力开发院会长、韩国艺术英才协会副会长;现任创意性教育机构bluedot的理事长。
金炳洙
中央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曾任职于韩国视觉资讯设计协会事务总监,现任韩国创意力开发院副会长一职;是儿童创意性英才教育节目“与ppukku一起的思考游戏”的总监制;现任bluedot创意学校研究开发院副理事长。
译者简介
崔冬梅
国立大学行销系毕业,长期在韩国旅行社和韩国企业担任现场翻译,笔耕不辍,着述颇丰,曾翻译小说《拿着花的男子》和《轻松学汉语》等书。
part 1
创新能力决定了21世纪的人才
01 韩国的大学需要何种类型的学生?.11
02 我的孩子也能成为比尔.盖兹.16
03 我的孩子是不是学习的劳动者?.20
04 请把感动附加于学习中.25
05 不能把SKY作为目标,而要把STAR作为目标.30
06 决定竞争对象时要看全世界.35
07 创新能力决定孩子们的生存.39
自由是创新能力的开始.42
part 2
提高孩子创新能力的6种方法
01 改变家庭气氛.49
02 不断增加好奇心.53
03 广泛思考.57
04 增加独创性.62
05 提高右脑的开发.65
06 培养流畅性.70
万物都是神奇的.74
part 3
创新能力的开始与结束──艺术能力
01 要推广感官经验(sense experience),而知觉经验才有意义。.81
02 艺术情感是进行创新活动的核心.90
03 用视觉化方法把头脑中的想像呈现出来.96
04 提高视觉商数(VQ).100
05 孩子们的手就是智慧.104
积极应用体验学习.108
part 4
让创新能力变得更加丰富的设计能力
01 设计教育愈早愈好.114
02 影响国家未来的设计教育.119
03 从日常生活开始的设计教育.124
04 21世纪的潮流是设计学校.129
05 妈妈和爸爸也需要设计理念.134
经常去博物馆.142
part 5
让思考添加翅膀的想像力
01 创新能力的泉源──想像力.149
02 喜欢幻想的孩子才能美梦成真.155
03 成功的母亲是「成功」.159
04 想像力的开始──讲故事.165
05 请晃动身体让心情雀跃起来.170
一起去想像力工厂.174
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未来.178
附录
01 培养创新能力的20种法则.182
02 妨碍培养创新能力的语气和条件.184
03 有创意孩子的心理特征.186
前言
现在开始,妈妈要亲手培育孩子的脑力
现在我们的孩子们都囿于教育的体制下,逐渐成为和朋友激烈竞争的「战士」。他们没有白天和夜晚、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享受的时间、没有和朋友交往的时间,更没有休息时间,就像在战场上的战士,24小时都在埋首苦读。游乐场所中,孩子们的声音早已远去,不管是玩耍、和朋友的交际、还是学习,孩子们都无法从中找到快乐。他们只知道埋首背诵知识,顶多有时间偶尔玩电脑游戏或者手机,这样的人生并不算幸福。
学校又怎样呢?老师们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
老师们的教育方式和过去并没有多大差异,除了现在会在课堂上使用电脑和网路外,仍然是用和以前一样的填鸭式教学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国家的竞争力是由经济来衡量,但是最终还是归结于教育,也就是说,由于错误的教育,现在韩国的经济竞争力正在下降,除了极少数的菁英外,其他人才的素质达不到国际水准。而韩国在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文化潜在力、全球性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落后于先进国家,西元2008年瑞士国际经营开发院(IMD)所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书中指出:韩国的大学教育升学率在55个国家中占第4位,但是社会竞争要求符合率仅为第53位。
每年有很多学生会进入美国前10大排名的大学,也就是所谓的长春藤联盟(Ivy league),留学生数量是除了中国人以外,占第二位。但是根据统计,在这些进入名校的学生中,中途的退学率为44%,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中退学率最高的。因为韩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也就是说韩国的学生只倚赖课堂讲课,而无法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因此创新的思考能力下降。
为了校外补习而设立的私人补习班已经快速激增,而且私人补习费用相当于韩国国家一年的教育预算,但是韩国的教育竞争力在OECD国家中还是倒数第一。学校教育品质和水准都不如补习班,只要考试一结束就离开学校教室,去补习班参加研讨的高三学生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补习班张大着眼睛学习的孩子们,一到学校就会趴在桌子上睡觉,我们要看着这些悲惨的现实到什么时候呢?学校教育是不是在渐渐凋零了呢?听孩子们说,他们在学校没什么可以学习的知识,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教学内容时,孩子们会说:「老师,这些我们都懂,这部分就不用讲了。」
我们三个人为了培养韩国的教育竞争力及让孩子们拥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并努力扩展教育效益性的原因就在于此。我们以此为目标,在这8年间积极展开了新的教育实验,其成果超越了我们的期待。
孩子们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权利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也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人类不是为了准备而出生,而是为了生存而出生。」就像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斯特纳克(Boris L. Pasternak)所说的一样,孩子们就是要像孩子一样的生活,以后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大人。孩子他们所要的就是今天,如果不能把握现在的今天,那么就很难期待明天。
如果想把子女培养为未来的CEO,就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思考能力,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和态度。这些是要在15岁之前,也就是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时所需要累积的基础能力。
我们一直专注于掌握创意的感知、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态度的教育研究,而本书是以我们三个人的经验为基础所写的一本解决方法。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认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中得到快乐,然后顺利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从中感到幸福,也希望他们能成为可以贡献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有用人才。
最后,要感谢为了全天下的父母和子女们所负责出版、企划等工作的所有相关人员。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智的成熟和潜能的挖掘。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极快的时代,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决定他们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然而,创新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些许神秘感,如何将其具象化,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和陪伴中,始终是我思考的重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这种神秘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家长们描绘一幅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清晰蓝图。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游戏”或者“活动”,能够让孩子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当他们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时,我们又该如何鼓励他们去深入探索,甚至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具启发性的家长,而不是一个仅仅提供答案的“百科全书”。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识别和 nurturing 孩子独特的创造力火花,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
评分作为一名对教育理念有着持续关注的家长,我深知创新能力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我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市面上许多关于创新教育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提供的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孩子、不同家庭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加系统化、多元化的视角,深入剖析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并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富有创意的方法论。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指导,例如,在面对孩子提出的挑战性问题时,我们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鼓励孩子进行跨领域学习和整合的建议,帮助他们打破学科界限,形成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联想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教育理念的有力补充,帮助我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导孩子走向创新之路。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的个体。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更是成为了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往往被固化的思维模式所束缚,不敢尝试,缺乏想象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指明方向,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帮助我打破这种僵局。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详细指导,让他们乐于提问,勇于探究。同时,我也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训练方法,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最终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该如何鼓励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从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我又该如何引导他们跳出思维定势,寻找更优的解决路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育儿路上的“导航仪”,指引我如何才能更好地 nurturing 孩子的创新潜能,让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闪耀光芒。
评分说实话,我曾经对“创新教育”这个词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离我这个普通家长有点远,也有些高深。我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执行那些复杂的“创新训练”。所以,我一直期待能找到一本真正接地气、操作性强的育儿书,能够帮助我这个普通家长,也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我希望这本书不会充斥着晦涩的理论或者遥不可及的案例,而是能够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实践方法。比如,我想知道,在陪孩子做手工的时候,我该如何引导他们跳出固定的模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又该如何鼓励他们参与到故事的创作中,让想象力自由驰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些“偷懒”但有效的方法,让我在不增加太多负担的情况下,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敢于尝试,并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期待它能成为我育儿工具箱里的“秘密武器”,让我能够更轻松、更自信地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我这位焦头烂额的父母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一直觉得,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仅仅教会孩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创新能力”。然而,这四个字听起来很大,具体该怎么做,我常常感到茫然。市面上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流于理论,或者过于笼统,看完后我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它传递出的那种扎实、可操作的感觉,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系列具体、有针对性的方法,能够真正落地,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比如,我特别想知道,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动声色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又该如何引导他们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我看到别人是怎么做的,从而获得启发?我很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够立即实践的“小技巧”,让教育不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探索过程。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一个得力助手,帮助我塑造一个未来能够自信、有创造力地面对世界的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