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明明感觉心脏很不舒服,但经过一连串的检查,却找不出毛病?
为什么我常失眠、头痛,每天总有操心不完的琐事?
我常因工作压力而感到焦虑,这样下去会得忧郁症吗?
自律神经失调跟焦虑有关系吗?要怎么治疗?
压力和焦虑是许多身心疾病的源头,林奕廷医师以多年的临床经验与丰富真实的案例,详细探讨焦虑的成因与种类、对身心造成的影响、与自律神经的关系、焦虑症家族的解析与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调适、超越焦虑,成为情绪的主人。书中并介绍读者如何运用焦虑自我评量表、社会再适应量表等,来进行自我检测,帮助我们察觉自己是否有潜在的焦虑问题,是不是无形中已经习惯承受压力却不自觉。
每个人感受到的压力不一样,反应当然也天壤之别,过大的压力有碍健康,适度的压力却有益处,林医师详细解说压力反应的两大系统,并提出放松身体和心情的调适方法,以及五个认知治疗法,希望能帮助读友纾解压力与焦虑,重拾美好健康的自在人生。
本书特色
◎台大医院精神部主治医师的专业权威,提供正确的相关知识,减轻家属及老师的担心疑虑,以正确而温和的方式帮助孩子。
◎美国的调查显示,焦虑症一年盛行率约为17.7%(一百个人中有17.7个在一年之中得到焦虑症),比例很高;女性罹病率约为男性2倍,女性的终生盛行率可以高达30.5%(女性一生中,10人就有3人可能罹患)。台湾的调查显示,盛行率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但极大原因可能是未曾就医。本书带领读者充分了解焦虑及纾压抗焦的方法。放轻松,一点也不难!
作者简介
林奕廷
台湾大学医学系学士与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曾任台大医院云林分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目前为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与台湾老年精神医学会副祕书长,并于台湾大学医学工程学研究所博士班进修。除了临床服务外,亦专长于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精神遗传学与老年精神医学领域。
5 【总序】 视病如亲的具体实践 高淑芬
9 【主编序】 本土专业书籍的新里程 王浩威、陈钖中
13 【自序】 理性看待焦虑,减压一点也不难 林奕廷
19 【前言】 「医师,我这样是神经病吗?」
【第一章】 压力与焦虑
26 侦测焦虑──焦虑自我评量表
31 为什么我比较容易焦虑?
35 现代压力知多少?
37 压力也有益处?
40 算一算压力指数——社会再适应评量表
43 压力三阶段
44 压力如何转变成焦虑?
50 焦虑对身心的影响
【第二章】 什么是病态焦虑
59 如何察觉病态焦虑?
61 身心疾病与病态焦虑
63 是焦虑症还是忧郁症?
65 焦虑症有几种?
70 焦虑症如何治疗?
【第三章】 焦虑症家族
75 广泛性焦虑症
79 恐慌症与惧旷症
90 特定对象畏惧症
97 社会畏惧症
103 强迫症
109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116 一般医学状况与物质引起的焦虑症
【第四章】 自律神经的失调和保健
121 「情绪」问题的警讯
123 失调不是病,而是一种状态
125 自律神经的运作
127 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
130 治疗和保健
132 【附篇】脑神经衰弱
【第五章】 超越焦虑三法门
140 调适,一条循环的路径
142 「抗焦」三大法门
179 【结语】 让我们成为情绪的主人
181 【附录一】 Q&A
186 【附录二】 延伸阅读
自序
理性看待焦虑,减压一点也不难
林奕廷
着手准备这本书时所感受的焦虑,让我回想起甫进入精神医学领域的不安。每个人都会焦虑,即使是精神医疗从业人员也不例外。
从医学系毕业时,我选择精神科做为未来行医的志业;这是非常直觉的,我说不出这个选择的道理。身边的人也不能了解,一向喜欢与逻辑和推理打交道的我,怎么会要从事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处理各式各样情绪问题的专业呢?或许这就是精神医学迷人之处,不只是人文关怀和心灵世界的探索,做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领域,精神医学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复杂的人类行为和精神现象,以理性的态度与患者一同面对情绪并提供治疗。在众多的精神疾病中,焦虑症的治疗特别讲究理性分析。这是我撰写《放轻松,不焦虑》的原因之一。
着书为文不是我的专长,在受邀参与【台大医师到我家ー精神健康系列】丛书的撰写时,实在感到焦虑。但想到这套丛书的医疗与社会意义时,贡献一份心力不但是我的任务,也是身为医师的责任。于是我很快将焦虑放下, 并选择她做为本书的主题。日常生活中,「焦虑」是无时不刻会经验到的情绪;在精神医学中,「焦虑症」是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甚至在其他专科的门诊,许多身体症状都与焦虑有关。即使如此,人们往往受焦虑所苦而不自知,或是无法摆脱焦虑的恶性循环。
这本书原来是以介绍「焦虑症」为主,例如恐慌症和广泛性焦虑症,但是这样的设定或许过于狭隘。临床实务上,许多患者就医的原因是焦虑情绪和相关的身体症状, 他们的临床表现和严重度不见得符合任何一种焦虑症;换句话说,任何原因所致的显着焦虑,就足以影响生活品质、造成失能。更况现代人的压力与日俱增,减压与抗焦成为生存的必备技能。为了更贴近一般读者的需求和生活经验,这本书着重于「让人不适的焦虑」,希望大家都能放轻松、不焦虑。
在结构上,第一章和第二章首先说明压力和焦虑, 以及两者间的关联;并详述焦虑对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的影响。许多人会感觉到焦虑造成的生理不适,却未察觉情绪的紧张,所以反覆在内外科门诊寻求身体的治疗, 而走了冤枉路。唯有知道焦虑所在,才能真正克服病态焦虑,因此第三章介绍各种焦虑症。第四章则谈「自律神经失调」,因为它是许多人就医的原因,但常遭到忽略的是它与焦虑的密切关系。台湾许多地方的医师和患者习惯用「脑神经衰弱」来指称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其实脑神经衰弱有其特别的定义,所以本书特别介绍这个诊断。第五章提供超越焦虑的法门,克服焦虑、化焦虑为助力。
本书的内容受益于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师长们的教诲,我非常感谢患者们愿意与我分享亲身的经历。很幸福能在初次着书的过程中,得到心灵工坊团队的协助,此外还有担任文稿协力的郑慧卿女士与整理全书书稿的彭可炫小姐,感谢妳们的帮忙与包容。随着书本即将付梓,我又走完一次焦虑的循环,也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
前言
「医师,我这样是神经病吗?」
在精神部的门诊中,常常听到这样紧张的声音:
医师,我每天都很不快乐,一点点小事都会让我唿吸变快、心跳加速,看了心脏科,医生说心脏好得很,却要小心得了『焦虑症』,建议我去看精神科。我怎么了?难道我有神经病吗?为什么要看精神科?
医师,我这两年都睡不好,有时胸闷喘不过气,又常常胃痛,肠胃科说我是「自律神经失调」,那怎么办呀? 为什么我要吃精神科的药?自律神经失调是一种神经病吗?
医师,有人说我这样整天没精神,一直很疲倦、提不起劲、记性变差,是脑神经衰弱的症状。我很担心,脑神经如果愈来愈衰弱,会变成神经病吗?
从这些叙述,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心慌,同时,这也是许多病友共同的疑问。
对现代人来说,各种身心不适的症状,愈来愈普遍。让人困惑的是,明明感觉到身体很不舒服,但经过一连串的检查,却找不出生理上的毛病,这时候,就是精神科(或者称为「身心科」)医师登场的时候了。
别担心,到精神科看诊,并不代表有精神并。像上述的各种例子,不论是「焦虑症」、「自律神经失调」或「脑神经衰弱」,多半都跟精神压力有关,所以,要恢复健康,让身心舒适,还是要从精神的保健着手。
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容易注意到身体的不适,却不容易觉察情绪的压力和困扰,因此,患者的主诉往往是从身体症状开始。我们可以举三个临床案例来说明:
【失眠案例】
二十三岁的硕士班学生孙小姐: 「已经三个月了,我总是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二个小时,才有办法睡着⋯⋯。」
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失眠,压力和焦虑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医师会询问患者最近的生活状况,是否有明显的压力事件,如考试、求职、家庭、恋爱、人际关系的困扰。
【健忘案例】
四十岁的上市公司主管李先生:「最近半年记性很不好,常常忘记要做什么,我是不是得了老人痴呆症?」
四十岁得老人失智症真的太早了,可能性不高。其实,长期的焦虑常常伴随注意力不集中与健忘,所以,医师会帮助患者评估自己的焦虑指数,以确认造成健忘的真正原因。
【火气案例】
五十二岁的家庭主妇林太太:「半年来,愈来愈容易发脾气。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先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许多人处在压力下、情绪紧绷时,脾气也就变得不好。但很多时候自己不会察觉到是焦虑的关系。所以,医师会先了解患者的生活和情绪状态,帮助患者学会纾压, 释放焦虑,发脾气的状况应该就可以改善。力,会导致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跟恐惧很类似。不同的是,焦虑往往缺乏明确的对象。如果有具体害怕的对象,那种情绪反应称为「恐惧」;如果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害怕什么,却仍感到紧张不安,就称之为「焦虑」。
在平常用语中,焦虑与恐惧经常混着使用,「焦虑」一词往往同时代表焦虑与恐惧。本书所谈的焦虑就涵盖了这种比较广泛的概念。
焦虑情绪会伴随生理反应,这是生物应付威胁的本能。但过度强烈的生理反应,会造成身体不适。当焦虑的状况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时,就可能是「焦虑症」。所谓「症」,是「病态式」的焦虑症候群,会使健康亮起红灯,甚至让人忧惧度日,生活品质下降。这时,最好能寻求医疗上的协助,一起「抗焦」。
压力和焦虑所导致的情绪紧绷,也可能影响到自律神经的功能,导致许多身体症状。而长期过大的压力,也往往更容易使得身心都感到虚弱耗竭,导致「脑神经衰弱」的苦恼。
总而言之,压力和焦虑是现代许多身心疾病的源头。所以,本书一开始先详述焦虑与压力的关系,以及何谓病态的焦虑,接着简介焦虑症家族的各种类型、自律神经失调,以及脑神经衰弱的症状与治疗之道。最后,则提供超越焦虑的法门与具体做法。
希望这一本实用易懂的小书,可以帮助读者纾解压力与焦虑,恢复轻松健康的自在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