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老天,我活过了十年!

感谢老天,我活过了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传
  • 成长
  • 励志
  • 感悟
  • 生命
  • 十年
  • 个人经历
  • 积极向上
  • 回忆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许达夫医师十年临床实战经验 
近10,000例癌症病人的关键报告

  十年光阴,重回初衷
  许达夫医师罹癌后,最真情的告白-
  面对癌症的侵袭,如何坚强地承担、勇敢地下决定
  面对治疗的苦痛,如何透过平甩功、学习排解方法
  面对复发的可怕,如何接受试炼,并学会与癌共存

  诚实与罹癌的自己对话,
  也诚实地与罹癌的病人沟通;
  在这条决定将生命奉献给所有罹癌病人的路上,
  随时保持好自己的最佳状态。

  罹癌十年的真情告白,
  一读再读的感动之作,
  希望与所有癌友分享的仁医之心。

  没有人知道癌症是怎么发生的,所以-
  没有任何疗法能治好癌症,
  没有任何药物能治好癌症,
  也没有任何所谓的抗癌食品能治好癌症。
  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伴随着这样的状态,
  有尊严、有生活品质地好好活下去。

  在自己也成为癌症病人后,开始重新审视医疗环境的每个环节。
  从勇敢拒绝化疗,到找到一套可执行的自然疗法,
  漫漫十年长路,过程中,有惊惧、有忧伤、有感动,
  不只是许达夫医师的个人经验,更结合了将近一万位癌友的亲身体验。

  其实,是身心灵长期受到污染,正常细胞才转化为癌细胞,
  而癌细胞是无法完全摧毁的,因为那会跟着毁灭健康的正常细胞,
  所以,我们要学习与癌共存,努力作好身、心、灵之修练。这是许医师最好的建议。

  让我们随着许达夫医师回顾,自身面对疾病的心路历程,
  与癌友面对面沟通的诸多案例分享。

  更重要的是,体会与癌共存之道:

  一、彻底忏悔勇敢面对,写下遗嘱生死看开,跳出癌症阴霾,化危机为转机。
  二、适度接受医疗,寻求正确补助疗法。
  三、坚持到底,始终如一,十年如一日。

  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展望未来,有品质的延长。

感恩推荐

  和筑建设总经理  吴森基
  台北完全优诊所院长    林承箕
  阳明大学医教授 许先业
  前卫生署防疫局副局长 许须美
  台湾国际基督教会主任牧师曾国荣
  香港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卢继徽
  生命斗士渐冻人   萧建华

  (以上依姓氏笔画序)

《星火燎原: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群像》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写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写虚构出版社名] 出版日期: [此处留空,或填写虚构出版日期] ISBN: [此处留空,或填写虚构ISBN] --- 内容简介: 《星火燎原: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群像》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约1895年至1949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命运沉浮、思想嬗变与社会实践的宏大叙事。本书摒弃了传统历史叙事中对“伟人”的单一化聚焦,转而将视角投向那些构成近代中国思想图景的复杂肌理——那些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救亡与启蒙的十字路口徘徊、挣扎、乃至献身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思想史的梳理,更是一部关于“人”在剧烈历史洪流中如何定位、选择与自我塑造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它试图描绘一幅多维度的知识分子群像图谱,展示他们如何从科举废除后的失落中寻找新的价值坐标,如何迎接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以及最终如何被卷入或主动投身于民族独立与国家重塑的滚滚洪流之中。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崩塌与新思潮的涌入(约1895-1911) 本部分首先描绘了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知识精英阶层所经历的精神危机与结构性动荡。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等早期维新派知识分子的深入分析,本书探讨了他们如何从儒家正统中“借用”权威来推动改革,以及当政治尝试失败后,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将关注点转向文化启蒙与体制改良。 重点剖析了留学潮的兴起对知识结构产生的颠覆性影响。留日学生、留欧学生回国后,他们带来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无政府主义乃至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潮,如何与传统士大夫观念激烈碰撞。我们细致考察了《新民丛报》、《苏报》等重要思想阵地,它们如何成为知识分子进行公共辩论、塑造国民心智的“思想熔炉”。这一阶段的知识分子,往往是激进的批判者和保守的捍卫者之间的矛盾体,他们渴望“救亡图存”,却常常在“何为中国”的根本问题上产生深刻分歧。 第二部分:共和之梦与启蒙的困境(约1912-1919) 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未带来预期的秩序重建,反而揭示了精英阶层内部的深刻裂痕。本书详述了袁世凯称帝事件对知识分子政治信心的巨大打击,以及随之而来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幻灭感”。 聚焦“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艰难落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被置于更为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考察——它不仅是对封建伦理的彻底反叛,也是对“政治革命无效论”的一种思想补偿。通过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不同路径知识分子的对比分析,本书阐释了“全盘西化”思潮的内在张力。鲁迅的冷峻与胡适的温和,展示了启蒙知识分子在面对国民“劣根性”时的不同心态与策略:是选择批判与唤醒,还是选择渐进的改良与教育?本书认为,启蒙的困境在于,脱离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成熟的政治环境,纯粹的思想输出往往成为空中楼阁。 第三部分:救亡图存的转向与思想的同质化(约1920-1937) 五四运动标志着知识分子与下层社会的初步连接,以及对国家命运更为直接的责任承担。本书详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与接受过程,并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如何从“精英主义”转向“平民主义”。 重点探讨了大学校园作为“思想工厂”的功能。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成都,不同地域的知识社群如何形成各自的理论阵地。本书深入比较了国民党阵营(如“蓝衣社”背后的思想资源)与左翼阵营在构建“新国家主义”叙事上的竞争。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仅仅解释世界,他们急切地想要参与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这种实践性要求,使得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路径开始收窄,对非主流思想的包容度下降,这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烽火中的坚守与知识的流亡(约1937-1949)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将知识分子的命运推向了新的高潮。本书关注“西南联大”这一特殊历史现象,它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知识分子在物质极度匮乏和生命威胁下,对学术自由和民族气节的集体坚守。通过对西南联大师生群体的微观考察,本书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时,如何将“学术独立”视为对国家文化根脉的最后守护。 同时,本书也记录了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即那些积极投身于抗战建国实践的群体。他们深入敌后,投身于边区政权建设,或在国民政府的机构中参与战时经济与宣传工作。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常常在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拉扯,迫使他们不断修正甚至重构自己的世界观。 抗战胜利后的“抢救人才”与思想论战的白热化,构成了本书的尾声。在内战的阴影下,知识分子再次面临站队的选择。本书以冷静的笔触,呈现了他们做出选择时的艰难考量、内部的挣扎与最终的结局。 本书特色: 1. 拒绝扁平化处理: 本书致力于呈现近代知识分子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避免将他们简单地划分为“爱国者”或“卖国者”,而是探讨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所做的“可理解的选择”。 2. 侧重社会网络分析: 通过考察知识分子间的通信、师承关系、朋友圈和争论圈,重构近代中国知识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而非仅仅罗列主义流派。 3. 多源材料交叉验证: 广泛吸纳日记、书信、私人回忆录、未刊稿件以及当时的学术期刊、小报评论等一手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现场的真实语境与情感温度。 4. 空间地理学视角: 关注不同地域(如京津、上海、武汉、西南后方)知识生态的差异,解释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当地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和行动模式。 《星火燎原》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历史责任感与个体悲剧的深刻史诗。它告诉我们,近代中国社会的每一次跃迁,都凝聚着那些在思想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的知识分子付出的巨大心力与代价。阅读此书,如同走入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眼目睹知识如何成为改变世界的最为锐利的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达夫

  曾任林口长庚、台南奇美、台中中山医学中心脑神经外科主任,嘉义圣马尔定、台中林新医院医疗副院长、中华民国外科医学会医疗品质委员会委员。

  现任台中林新医院神经外科兼任医师、许医师自然诊所负责人。

  【大事记】
  2003年1月17日 发现罹患第三期末直肠癌。
  2003年4月2日 毅然决定放弃化疗,开启许医师与癌症共存的人生。
  2006年12月1日 成立许医师自然诊所,是全台唯一一家由癌症医师所开设的诊所。
  2008年3月 成立癌友关怀联谊会。
  2013年9月 罹患癌症十周年,推出与癌共存的新作。

图书目录

李凤山师父开示
[推荐序]
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    萧建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卢继徽
自然医学的真谛              许先业
[再版序]
心念转变,轻松以对

第1章  我的故事
成长背景
生病原因之一:过劳
生病原因之二:不当饮食,很少喝水
生病原因之三:个性冲动
首次面对自己的生死
住院治疗
心念初转
肛门疼痛如刀割
拒绝手术
压力排山倒海而来

第2章 抗癌的正确观念  
认识人类正常细胞
细胞突变
癌细胞是活生生的生命
致癌物与自由基
癌症诊断必须百分百
无知与逃避,死路一条
真心忏悔,希望无穷
癌症复发的阴影
癌症死之交叉点复发一定要化疗吗
再一次面对生死
活过五年
拒绝手术的二十五位直肠癌病人
换肝有效吗?
中医能治癌症吗?
与癌症病人面对面
乳癌病人的身心分析
医院三大治疗的选择
癌症可以完全不治疗吗? 

第3章你所不知道的医疗真相  
健保制度下的医疗品质
医疗与医学有其限制
亲身感受到什么是好医院
自然医学诊疗中心暨希望病房

第4章 癌症鸡尾酒自然疗法  
自然法则
叹为观止的人体
对抗式的现代医疗
什么是鸡尾酒自然疗法?
适度的医院检查与治疗
饮食治疗
九千例癌症病人的初步分析
抗癌产品
个人化益生菌
天仙液
人蔘皂甘
细胞食物
台湾褐藻糖胶
电解还原水
生物能疗法
癌症的免疫细胞法
气功疗法
个人健康恢复计划
癌症身心灵疗癒
从恐惧到无惧
大师的智慧话语
手机是一条生命线
天助人助不如自助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第5章 成功与失败
佛力、自力、他力
很喜欢得癌症的病人
他们回去都失败了
阿贵的故事
四姐之死,让我震惊
肝癌患者,有幸与不幸 
感性十足的刘老先生

第6章 健康随笔
健康随笔
十大容易罹癌的职业
少年PI的启示:与癌共存之道
是健康检查还是疾病检查
两极与平衡
两种熟年
便便是最好的健康指标
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从裘莉双峰说起—预防手术的意义
理想中的五P现代医学
博学多闻的白痴与道听涂说的无知
漫谈补充营养品,医美抗衰老
远距医疗的意义与必要
医界的隐忧与觉醒
一念之间
医病不医人,正统西医走火入魔

结语 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 只有感恩感谢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

  十年前,新闻媒体报导许达夫医师罹癌的消息,颇让我诧异。心想:一个享誉国际的神经外科权威医师,怎么会不懂得照顾调理自己的身体? 随后再传出许医师拒绝手术化疗,引起医界一片譁然。当时我因突发罕见神经病变,正忙着穿梭在各大医院,寻求名医诊疗。以我一个病人的立场,就觉得许医师这是不智之举,好像是小孩在赌气、流氓在玩命。

  二年前,承蒙许达夫医师错爱,我受邀到许医师在台中的自然诊所分享。而这一次真的让我开了眼界,一个像家般自然温暖的诊所,还有一个神采奕奕、步履轻盈的名医。这是传说中的许达夫医师吗? 我不免感到怀疑,一个罹癌八年的人,竟没有丝毫的病容疲态。在与许医师晤谈后,不得不对他在罹癌后,勇敢为自己所做的选择与改变感到由衷佩服。

  或许有人认为许医师算是个幸运的特例,不能一以概之。而我也认同台湾癌症基金会赖基铭执行长的观点,癌症的治疗绝对因人而异。不是每一个病友依循同一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就能获得疗癒。但我认为许医师就是知道因人而异的道理,才会努力地为自己找到一条不一样的生路。而现在,许医师不吝分享自身宝贵的经验,期望能给病友更坚定的信心。自助、人助才能得天助,有智慧的坚持,有良善的固执,我们应该在许医师身上学到的,正是这样的态度。

  与其要继续浪费时间去怀疑自己能不能好好的活下去,不如把时间用来细细品味这本书。十年了,许达夫医师都活给我们看了,该反省的是,我们肯不肯好好的活下去。

渐冻人 萧建华(二○○八年第十一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
二○一一年第六届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爱心奖得主)

推荐序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上次许医师邀我为他的第一本着作《感谢老天,我得了癌症》作序迄今,倏忽已过了八年。八年的岁月,对一般人而言,可做很多事。比如可读完两个大学学位,而以现在一个八岁孩子学习内容之丰富,更超乎前人想像。但对一位罹患直肠癌三期、在鬼门关前走过一回的患者而言,八年,又岂是一句幸运就能道尽!其中蕴含了多少努力付出、汗泪交织? 又有多少忏悔感恩、悲欣交集!箇中滋味如人饮水,不足为外人道也。许医师现在将他十年来个人抗癌与治疗病友的见解、经验与感受,忠实地整理记录在本书中。这十年,不足为外人道矣。

  对一位在癌症治疗领域中锲而不舍,积极为患者寻找最适方案的医师来说,许医师的确发挥了原来脑神经外科专科医师「鉅细靡遗、坚持到底」的奋斗精神,尽可能为患者做各种分析建议,彷彿就在为自己的病寻找答案一样的「视病如己」。在他忙碌的门诊与回覆广大读者提问之余、有时还要上开刀房,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讲座邀请他出席。我不只一次提醒他:救人之际,也应多保重自己。所谓「一日罹癌、终身防癌」:做好预防复发的风险管理,是每位病友的终身责任。但他坚毅的眼神彷彿在说-不愿为了保护他自己,而放弃帮助病友的使命。

  有一次他的朋友受到常规医学界无理地打压与抹黑时,他不畏强权,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虽千万人吾往矣,就像当年他的父亲许强医师一样。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许达夫:坚持公义,永不妥协。这种坚定的信念,应该是他能坚持成功抗癌十年的主要关键。他总会以实际的行动来感谢老天,让他拥有这精彩的十年。

  也许有人觉得本书不是所谓的主流意见,但别忘了,本书作者不但是学有专精的医师,更是一位直肠癌三期超过十年的存活者(10year stage III rectal Cancer Survivor),并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在痊癒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这是作者最真实的抗癌总结纪录。这些方法不只帮助他自己,也帮助了全球成千上万的病友。何况癌症治疗如果失败,会往生的到底是病人,还是主治医师? 垂危的生命,势必会为自己找生路。

  常规医学界迟早必须正视并回应上述病人普遍的需求。因为医师也是人,也会得癌症。许医师正以自己生命启发医界同道:癌症治疗绝非只有常规三大疗法--手术、化疗、放疗而已,医师应如何帮助病人选择使用安全可靠又有医学实证的「整合治疗」,而非放任病人私下寻求偏方,无助地自行「凑合治疗」,这是廿一世纪肿瘤医学界无可回避的责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本书读者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践以获得帮助。也祝福许医师阖府安康,述作圆满,再创更多精采的十年。

卢继微
(香港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

推荐序3

自然医学的真谛

  「自然医学」在欧美早已是一门显学,且是被欧美相关医疗部门所认可的治疗方式,在西元一九八九年「自然医学」被编纳于美国卫生部的「另类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 Program at Naturi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当中。其目的是统合西方、东方传统医学以及各种自然疗法来预防及治疗疾病。

  「自然医学」强调:选用较无伤害性的医疗方式、增强自体治癒力、在疾病先兆期便开始治疗、教导病患生理及心理的平衡治疗。在台湾由于医疗系统一直以来皆以主流西医为准则,对于疾病採取治标疗法,反而忽略欧美已广泛使用的自然医学疗法,甚至将此疗法视为无稽之谈;却不知「自然医学」与「主流西医」不相牴触,而且是西方国家愈来愈重视的治疗方式。

  我很敬佩许达夫医师,他在完成台湾医疗体系训练后,依然能保持开放的胸襟,以开阔的视野致力于自然医学的研究及应用;尤其在自己罹患癌症后,仍选择相信自己的专业,专研自然医学疗法用以补强主流西医疗法的不足,因而战胜了病魔,并独排众议立身于自然医学的推广及帮助病患。

  我自身投入学术研究已经数十载,从早年致力于主流西药研究,到目前以灵芝多醣及台湾小分子褐藻醣胶为主要研究对象;我深信自然界里有许多可以治疗人类疾病,但却是以现有西方新药开发原则无法研究透测的物质存在。以台湾小分子褐藻醣胶为例,早在西元一九一三年褐藻醣胶就已被证实具有调节免疫力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但直到延续一百年的今日,期间虽有许多人投入褐藻醣胶科学研究,却仍无法详细说明其机转为何。虽然我于今年已证实「台湾小分子褐藻醣胶(Oligo Fucoidan) 借由降解乳癌细胞表面受体(Ubiquitindependent TGFβ receptor)抑制并减少乳癌细胞转移」,并获英国牛津大学肯定刊载于肿瘤期刊Carcinogenesis,但这成果对于台湾小分子褐藻醣胶,迈入符合新药临床应用却仍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这也是欧美国家重视自然医学的原因,欧美国家深知「主流医学」绝非万能,所以赞同利用「自然医学」来弥补「主流医学」不足。

  许达夫医师,在严谨确认台湾小分子褐藻醣胶之安全性及其学理价值后,能够将其应用在临床治疗辅助,并协助改善许多癌症病患生活,我想这正是自然医学最重要价值的发挥,也期盼台湾医疗系统,能够有更多如同许医师胸襟的医疗人员投入。

许先业 博士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生物技术暨检验学系暨研究所教授)

再版序

三声无奈与感恩感谢

  十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十年,三六五○天,八万七千六百小时,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十年是人生一个阶段,十年可以完成学业、可以成家立业、可以鸿图大展,也可以投资失败走投无路,也可以生一场大病痛苦死亡……

  而我呢?十年前生一场大病,却能够化危机而转机,如今不仅活过十年,活得更健康快乐 ,更辅导超过九千位癌症病人,至少让一百人重生。

  我能,为什么别人不能?我可以轻松抗癌,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在愁眉苦脸? 这十年来我写过三本书,每三年写一本,每一本书的书名都代表我内心的感受,书的内容都在述说我的心路历程:

  第一本书:《感谢老天,我得了癌症!》,在生病之后第三年所写,描述我如何从恐惧害怕跳脱出来,昇华到感恩感谢。辅导过这么多癌症病人,让我深深体会到癌症根本不会致人于死,关键在于病人有严重的负面情绪,每天愁眉苦脸到医院接受破坏性治疗,然后又愁眉苦脸回家,回到家吃不下睡不好,体力不继,只好倒下来做个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病人! 病人是死在「身心受创」之中!

  第二本书:《感谢老天,我活下来了!》,在过了「癌症五年存活期」后所写,书名告诉大家我真的活下来了,这本书详尽地解说我的鸡尾酒癌症疗法,要活下来是需要定计划,努力去执行。我曾经到北京天坛当众大声叫出:「感谢老天,我活下来了!」北京人都当我是疯子! 但是只有我知道我内心充满着一股浓浓重生的滋味! 失去健康又重获健康,才知道健康之可贵,失而复得才会珍惜!

  第三本书:《误诊误医》,写出我行医三十年的点点滴滴,以及我的临床实战经验,今年刚满六十五已进入老年人行列,看看周边的同行朋友,有退休在含饴弄孙拈花惹草,享受余年,或是进入官场,每天西装笔挺迎合恭送,满嘴马话。也有不幸早早往生脱离人生苦海。而我呢? 人生还没开始,每天忙于看诊,追踪病人,演讲写书,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忙到老,如果不是在捷运上有年轻人起身要让位给我,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发苍苍,牙齿动摇了!

  今年第十年我要重写第一本书,再读一遍当初所写的,竟然自己感动了自己,我活下来是有理由,是有脉络可循:

  一、彻底忏悔勇敢面对,写下遗嘱生死看开,跳出癌症阴霾,化危机为转机。

  二、适度接受医疗(只放疗,拒绝手术与化疗),寻求正确补助疗法(练梅门气功,饮食改善远离污染,喝优质电解还原水,服用有科学根据的抗癌产品)。

  三、坚持到底,始终如一,十年如一日。

  要走出不一样的路,不仅要勇气十足,更要不计后果;多少人劝阻我,多少医界前辈警告我、诅咒我,我却依然勇往直前。越打压越激励我,我很轻易化阻力为助力,化危机为转机。然而每天面对癌症病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无论是教授学者出家人,还是农夫工人,在我面前绝大部分都是愁眉苦脸,不知所措,我再怎样苦口婆心,怎样激励,这些人依然六神无主、恐惧害怕,严重的是全身发抖、泪流满面甚至当面昏倒!

  天天看到这些场面,我的努力似乎是白费了吗?

  真是三声无奈,老天、上帝、阿拉,谁能告诉我:怎么救回这些可怜的癌症病人?

  十年前如果选择作为一个模范病人接受手术化疗,那我一定活不到今天,我死了,我的事业、我的家庭有多悲惨? 想到此,我只有感恩感谢,老天让我活下来了,必定是给我重要的任务,要去辅导其他癌症病人,我无怨无悔穷毕生之力,献身给癌症病人,直到我倒下为止。

许达夫医师

图书试读

<一般错误的癌症饮食>

很多人罹癌后不知道如何改变饮食,书局里有一大堆癌症饮食指导,各说各话,越看越煳涂,加上医院医师营养师不同之意见,更让人不知所措,于是产生很多妙论:

有人说癌细胞喜欢吃糖,所以癌症病人不能吃巧克力;乳癌病人不能吃山药,因为山药富含荷尔蒙;肝癌病人不能吃花生,因为花生可能含黄麴毒素!

生病之初,我也看了一位有名的中医,一把脉就告诉我一连串毛病:气血循环不良,胃酸太少,肾虚、燥热……然后告诉我癌症病人—金橘、柚子、荸荠、花生是化痰的,不要吃,否则会肿块破溃,造成大出血。

桃子、栗子、薜荔果是活血的,不要吃,否则会肿块转移。

核桃有壮阳功效,荔枝是温里的,不要吃,否则肿块就会长大。

柠檬滋阴,不要吃,否则肿块会水肿。灵芝、冬笋、紫菜具有化痰的作用,不能吃。丝瓜、蕨菜、芦荟具有活血的作用,不能吃。

请问你,我要吃什么?从此我不再相信中医的说词。

<我的饮食观>

常常有人问我罹癌后如何吃? 我的饮食非常简单,只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七少:少肉、少油炸、少烧烤、少腌渍品、少罐头类、少冰品、少外食。我的着眼点是远离污染。

二、吃得均衡:有位病人来求诊,瘦巴巴的,我问他怎么进食,他说生病之后不敢乱吃,听人说地瓜叶很好,就天天吃地瓜叶,说糙米很好就天天吃糙米,说苹果很好就天天吃苹果。我问他:「天天吃一样东西不会腻吗?」我建议他要吃得均衡、要多样化,糙米白米胚芽米五谷米,轮流吃或混着吃,不是很好吗?

三、吃当天当季的食材:有病人说生病后都吃有机的,像有机米、有机蔬菜、有机水果,还有有机鸡、有机猪?我问他:「猪为什么是有机的?」

「因为它吃有机饲料,所以是有机猪呀!」

我告诉他说:「吃这些都没有用!」

「我花那么多钱,没有用?」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名「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聽起來就有一種歷經滄桑後的釋然和灑脫。身為台灣人,我們從小就活在一個快速變遷的社會裡,從經濟起飛到現在的各種挑戰,十年,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發生太多太多故事了。我突然想到,或許這本書講述的是某種「重生」的經驗。比如說,也許作者曾經遭遇過嚴重的疾病,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然後奇蹟般地康復,那種「活著」的喜悅和對生命的重新定義,絕對是無價的。又或者,是在事業上遭遇了重大的打擊,幾乎要跌入谷底,但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十年後,不僅站穩了腳跟,甚至超越了過去。這樣的歷程,通常伴隨著巨大的壓力、無數的失眠夜,以及對自己能力的質疑。但是,當我們能夠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回望時,那些曾經的痛苦,都會化為一種寶貴的養分,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我對書中描述的「十年」所帶來的轉變,充滿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些年裡,一點一滴地累積智慧、磨練心志的?是透過哪些經歷,讓他對「感謝」這兩個字有了如此深刻的體悟?我甚至可以想像,書中或許會穿插一些幽默的橋段,用輕鬆的方式來化解沉重的過去,讓讀者在閱讀時,也能時而捧腹大笑,時而熱淚盈眶。這絕對是一本能觸動人心,讓人重新審視生命意義的作品。

评分

「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這書名,簡直是台灣社會一股清流。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比較、追求卓越的時代,好像十年不夠偉大,就要被淘汰一樣。但這本書,卻以一種最接地氣、最溫暖的方式,肯定了「活著」本身的力量。我猜測,這十年,對作者來說,可能充滿了各種挑戰,像是台灣小人物在職場上的辛酸血淚,為了三餐溫飽,不得不咬牙撐下去;或是家庭中的矛盾與磨合,在紛擾中尋找平衡點;又或者是,社會變遷帶來的陣痛,從產業轉型到生活方式的改變,作者都一一經歷。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那種台灣人特有的「苦中作樂」精神,即便身處困境,也能找到一絲陽光。同時,我也希望,能在書中感受到作者那份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以及對身邊所有幫助過他的人的感恩。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篇關於生命勇氣的絮語,一首關於台灣人民堅韌生命力的讚歌。我迫不及待想翻開它,在文字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與力量。

评分

哇,光看书名就很有fu!「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這幾個字,勾勒出的畫面感太強烈了。讓我忍不住開始想像,這十年究竟是怎麼熬過來的?是充滿荊棘、驚濤駭浪,還是也夾雜著無數溫馨的、讓人會心一笑的瞬間?台灣這塊土地,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加上個人的生命歷程,肯定精彩萬分。我腦海中浮現出各種可能,或許是職場上的血汗奮鬥,面對KPI、奧客、競爭對手的無奈與堅持;又或者是在感情的路上跌跌撞撞,從青澀的愛戀到刻骨銘心的傷痛,再到重拾勇氣、尋覓真愛;甚至是家庭的傳承與羈絆,父母的辛勞、子女的成長、親戚間的愛恨糾葛,這些都是台灣人最熟悉的日常風景。我猜測作者一定是用非常真誠、不矯揉造作的筆觸,將那些最真實的情感、最深刻的體悟,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每一個「感謝」,背後可能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艱辛,或者是一次意想不到的轉機。我真的非常期待,能在書中找到那些能引起我共鳴的時刻,那些讓我點頭如搗蒜的「對對對,我也有過!」的經驗,甚至能從中獲得一些力量,讓我在面對自己的「十年」時,也能更加堅強、更加感恩。這本書,絕對不只是書名帶來的吸引力,更是一種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探討,一種對「活著」本身最純粹的讚頌。

评分

「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這句話,總讓我想起一句廣告詞:「認真你就贏了!」 但這本書似乎更深沉一些,它講的不是單純的努力,而是一種「熬」的過程,一種在困境中掙扎求存,最終迎來曙光的堅毅。台灣社會總是強調「努力」、「成功」,但很多時候,成功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們看不見的。我猜測這本書,會非常真實地揭露這些不為人知的「背面」。或許是那些在大都市水泥叢林中,為了生存而不得不低頭的平凡上班族;又或者是為了家庭,犧牲個人夢想的母親;再或者是,那些在創業的道路上,屢戰屢敗,卻依然堅持不放棄的創業者。這「十年」的歷程,可能包含了無數次的自我懷疑、無數次的想放棄的念頭,但最終,他們都挺過來了。我期待書中能有豐富的人物描寫,每一個角色都鮮活立體,彷彿就住在我們隔壁。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扎與成長,都能在字裡行間流淌出來,讓我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一本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書,關於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並學會對每一個「活著」的時刻,懷抱感恩之心。

评分

光是「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我在通勤的捷運上,或是睡前翻開它。台灣的步調這麼快,大家都在追趕著什麼,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停下來,看看自己走了多遠。這本書,彷彿就是一個溫柔的提醒,讓我們回望過去的足跡。我腦海中浮現出,作者可能是一位在台灣經歷過人生重大轉折的人物,無論是個人的成長、家庭的變遷,或是社會的脈動,都深刻地烙印在他的生命中。想像一下,一個人在經歷了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後,能夠平靜地說出「感謝」,那其中蘊含著多少的智慧與豁達。我猜測,書中不會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去訴說那些關於生命的故事。或許是一些關於親情的溫馨回憶,一些關於友情的患難與共,又或者是,一些關於愛情的刻骨銘心。每一個「十年」,都是一段獨特的人生風景,作者用他的筆,將這份風景畫了出來,讓我們得以窺見。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寧靜的力量,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內心的平靜,並懂得珍惜每一個當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