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医疗迷思的52张牌

破解医疗迷思的52张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健康
  • 医疗
  • 疾病预防
  • 健康生活
  • 科普
  • 养生
  • 医学真相
  • 健康教育
  • 自助疗法
  • 家庭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杰出医师&百大良医传授您照顾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大事!

  你以为你所知道的医学常识都是正确的吗?一起来测试看看:

  Q:感冒不能吃冰品?咳嗽不可吃甜食?
  Q:运动可加速感冒痊癒?腹泻须禁食?
  Q:宝宝六个月后再吃副食品可预防过敏?

  A 正确解答:
  感冒、咳嗽吃冰不会有害处,除非是气喘引起的咳嗽。
  没有证据显示甜食会恶化咳嗽,甚至还有缓解之效用。
  感冒时运动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好处,而应该好好休息。
  急性肠胃炎不需禁食,只需避免太油腻、太甜的食物。
  延至6个月以后才吃固体副食品,可能增加过敏机率。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导了很多健康医疗观念。虽然它们可能十分传统,也十分权威,但都不一定正确,必须经过不断试炼,才能确定它们是否真实。就像经典教科书每三、四年就会改版一次,因为过去教科书的很多论点会被证明错误,更遑论我们常被新闻媒体引申自个案经验的浮夸报导所影响,对于健康,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一个错误的健康医疗观念,可能无伤大雅,也可能涉及生死。误认摇篮可引起以脑出血为特征的「婴儿摇晃症候群」,看似无伤大雅,却让虐待儿童的真兇逃脱责任,并置受害婴儿于持续的危险中。误认疫苗有很多安全疑虑而宣传不要打疫苗,会让许多人因为没有接种疫苗而罹病,甚至死亡。

  因此感染症&儿科权威李秉颖医师,在他多年行医过程中,不断质疑与辩证的私房心得集结成本书,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大人小孩都会发生的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甚至流感疫苗、或是像婴儿哭闹、仰睡趴睡、含汞疫苗安不安全……等育儿与疫苗等等问题、或是现代人最常遇到的体重&饮食问题……等52个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说明,希望可以帮忙可能因为错误观念而受害的人,让大家不再被似是而非的观念误导,赢得健康人生!

  请记得一点,看医师的目的不光只是寻求治疗,更重要的是找到病因!

  想知道下列问题的答案吗?请速见本书内容!
  Q1*感冒不需要看医师?
  Q2*感冒是因为身体受寒所致?
  Q3*感冒要多喝水、吊大筒?
  Q4*鼻涕倒流会引起晚上咳嗽?
  Q5*含汞疫苗一点都不安全?
  Q6*千万别让宝宝用奶嘴免得嘴型变丑?
  Q7*母乳哺育持续越久对宝宝越好?
  Q8*益生菌促进肠胃消化?
  Q9*多吃维生素有益健康?
  Q10*减重必能促进身体健康?

聪明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序)

  吴美环(台大医院儿童医院院长)
  李庆云(台大医院小儿科名誉教授)
  林志玲(财团法人台北市志玲姐姐慈善基金会董事长)
  林奏延(卫生福利部政务次长、前长庚儿童医院院长)
  崔丽心(节目主持人)
  黄富源(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前理事长、台湾儿科医学会前理事长)
  郑弘仪(名主持人)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破解医疗迷思的52张牌》撰写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 书名:解码生物钟:掌控你的生命节奏与健康密码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写其他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写其他虚构出版社名] 书籍简介: 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像一颗脱离了自身节律的陀螺,疲于奔命却不得其法。我们深信“努力工作”和“多线程处理”是成功的通行证,却忽略了身体内部驱动着我们每一个生理与心理活动的根本力量——生物钟。 《解码生物钟:掌控你的生命节奏与健康密码》并非又一本教你如何“早起”或“睡得更久”的指南。它是一次深入探索生命科学核心机制的旅程,揭示了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如何如同一个隐形的指挥家,调动着从新陈代谢到情绪波动,再到疾病抵抗力的所有重要环节。 本书的宏大叙事,聚焦于理解和重新校准我们内在的“时间机器”: 第一部分:觉醒的科学——时间与基因的交响 人类的生命活动并非线性发展,而是遵循着精密的周期性律动。本部分将带读者穿越时空,探究生物钟的起源和进化意义。我们将详细解析驱动这一系统的核心分子机制——“时钟基因”的发现及其运作原理。这些基因如同精密的手表齿轮,每时每刻都在精确地设定我们的生理状态。 从细胞到系统: 阐释生物钟是如何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并如何协调大脑的主时钟(SCN)与其他外周时钟(如肝脏、心脏、胰腺)之间的沟通。 光线与黑暗的语言: 探讨环境信号,特别是光照,如何直接影响我们内在的设定点,以及如何利用光照作为工具来调整时差、季节性情感障碍(SAD)等问题。 褪黑激素的秘密: 深入解析这种“黑暗信使”的真正作用——它并非单纯的“睡眠药丸”,而是调节身体进入休息与修复模式的关键信号。 第二部分:失调的代价——现代生活对节律的冲击 我们身处的“24/7”文化正在与我们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昼夜节律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本书将严谨地剖析这种“节律错位”(Circadian Misalignment)带来的深远影响,其后果远超简单的疲劳感。 代谢陷阱与体重管理: 揭示不规律的进食时间如何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储存机制。进食的“时机”与“内容”同等重要。我们将探讨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背后的节律逻辑,而非单纯的卡路里限制。 精神健康的隐形推手: 剖析睡眠剥夺、轮班工作以及蓝光暴露如何直接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加剧焦虑、抑郁和认知衰退的风险。 慢性病的隐秘关联: 考察生物钟紊乱与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联系。这不是巧合,而是身体系统失衡的必然结果。 第三部分:重塑时间感——定制你的健康节律计划 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可操作的、基于科学证据的策略,帮助读者将生物钟科学融入日常生活。这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套理解身体需求的工具箱。 个性化时间营养学(Chrono-nutrition): 学习如何根据自己的“时型”(是清晨型还是夜猫子型)来安排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时间。例如,了解在一天中哪个时间段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度最高。 运动的时区优化: 分析不同类型的运动(耐力、力量、柔韧性)在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时,对肌肉修复、激素释放和体能表现的影响差异。 环境工程学: 提供具体的家居和工作环境改造建议,教你如何利用可穿戴设备、照明系统和温度控制,打造一个能够主动支持你健康节律的微环境。从卧室的“黑暗度”到办公桌的“色温”,每一步都旨在优化你的自然同步能力。 跨越时差与轮班的导航: 针对经常出差或需要倒班的专业人士,提供科学的“光疗法”和“褪黑素辅助策略”,以最快速度将身体调整到新的时间框架,减少生理上的“时差反应”。 《解码生物钟》 旨在唤醒读者对自身生命节奏的敬畏之心。它挑战了传统上将睡眠和休息视为“浪费时间”的观念,强调“何时做某事”与“做什么事”同等重要。通过理解身体内部的精准计时系统,读者将能够摆脱被动适应现代社会的疲惫循环,转而主动设计一个与自身生物学本质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更深层次的活力、更持久的专注力和更强大的健康韧性。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的不是如何与时间赛跑,而是如何与时间共舞。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秉颖


  被医界习称为小李P(Professor,教授)。

  他常告诫医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专家不如无专家,必须随时有质疑与求真的精神。」、「赚钱不等于快乐,快乐来自于施予与助人。」

  现 任台大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台湾疫苗推动协会理事长、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防治谘询会预防接种组召集人、
  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理事兼发言人。

  学 历国立台湾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

  医疗专长儿科学、感染症、 预防接种、肺炎、肝炎、肠胃炎。

  荣 誉亚太儿科协会(APPA)「亚洲杰出儿科医师奖」、《商业週刊》「百大良医」、台湾儿科医学会「儿科医学教育贡献奖」、「杜聪明博士奖」…等。

图书目录

自序 真理之河流过谬误的渠道 文∕李秉颖

聪明医疗
1)生病该看哪一科?
2)选择儿科医师的准则?
3)如何聪明就医?
4)如何判断医药资讯是否正确?

感冒
5)感冒需不需要看医师?
6)感冒的原因是身体受寒?
7)感冒要吃消炎药?
8)感冒要多喝水、吊大筒?
9)感冒要洗喉咙?
10)感冒不能吃冰?
11)吃香喝辣可让感冒快点好?
12)维生素C可治疗感冒?
13)运动可加速感冒痊癒?
14)感冒需不需要吃药?

发烧
15)发烧会把脑子烧坏?
16)怎样的发烧需要送急诊?
17)长牙会不会引起发烧?
18)什么时候需要退烧?

咳嗽
19)鼻涕倒流会引起晚上咳嗽?
20)感冒不可吃冰尝甜?
21)久咳不癒,该怎么办?

腹泻
22)吃煮熟食物就不会腹泻?
23)腹泻都是因为吃坏东西?
24)腹泻必须禁食?

流感与疫苗、安全用药
25)打开窗户通风可以预防传染病?
26)禽流感什么时候会侵袭人类?
27)打疫苗违反自然?
28)需要自费接种疫苗吗?
29)含汞疫苗安全吗?
30)如何避免打错针、吃错药?

育儿生活
31)婴儿乱哭该理还是不该理?
32)婴儿哭闹不休是因为肚子痛?
33)婴儿可不可以用奶嘴?
34)婴儿该趴睡还是仰睡?
35)婴儿不宜使用摇床?
36)母乳哺育应该持续多久?
37)婴儿厌奶该怎么办?
38)益生菌促进肠胃消化?
39)晚一点吃副食品,可预防过敏?
40)怎样才能长得高又壮?

饮食健康
41)多吃维生素有益健康?
42)生鲜食物最能补身?
43)都是垃圾食物惹的祸?
44)咖啡伤肾又伤肝?
45)怎么吃才安全?

体重与抵抗力
46)如何增加抵抗力?
47)体重愈重抵抗力愈强?
48)偶尔过度饮食不会影响体重?
49)肥胖都是太少运动造成的?
50)减重必可促进健康?
51)啤酒肚是因为喝太多啤酒?
52)造物者为什么偏爱女人?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這就來為您撰寫五段以台灣讀者口吻、風格迴異、且內容豐富的《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書評,保證不包含書本的具體內容,每段約300字,並以

评分

分隔。 這本《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感覺像是拿到了一張揭開真相的神奇撲克牌,可以好好地玩一場「識破偽科學」的遊戲。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醫療資訊淹沒,從網路論壇、社群媒體到親友間的傳言,真假難辨。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個迷航在資訊海中的小船,不知該信什麼,不該信什麼。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一座及時的燈塔,指引我們辨別方向。我對它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如何將複雜的醫療知識,轉化成易於理解、甚至有點趣味性的「牌局」,讓我們在輕鬆的閱讀氛圍中,學會如何對抗那些似是而非、卻又廣為流傳的醫療迷思。例如,那些聽起來很神奇的偏方,或是某些聽起來有科學依據,但其實是斷章取義的說法,都讓人防不勝防。我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一一拆解這些「迷思」,並且提供我們一套實用的判斷工具,讓我們不再被誤導,能夠做出更明智的健康決策。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在眾多醫療資訊中,一眼看穿虛實。

评分

《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這本書,對於我這個長期在醫療健康領域裡摸索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這麼多看起來很「科學」的說法,卻經不起仔細推敲?又為什麼有些簡單的、符合常理的建議,反而被邊緣化?這本書似乎觸及到了這個核心問題。它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的簡單二分法,而是更深入地探討了「為何我們會相信這些迷思」以及「如何建立起一套自我檢核的機制」。我喜歡書中那種循序漸進、抽絲剝繭的論述方式,讓人能夠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去理解問題的本質。而且,它所探討的「牌局」主題,也讓整個過程不那麼沈重,反而像是在玩一場智力遊戲。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這些迷思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發酵,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後果。我相信,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們不僅能學到辨別醫療資訊的方法,更能培養一種對待所有資訊的理性態度,這對於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存,是至關重要的。

评分

這本書《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所帶來的啟發,實在是太大了!我身邊有太多長輩,甚至是年輕朋友,都深受各種未經證實的健康訊息影響,花了不少冤枉錢,甚至延誤了就醫。每次看到他們被誇大的療效、神奇的保健品所迷惑,我都會感到非常著急,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勸說。這本書彷彿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生。它沒有用專業術語嚇唬人,而是用一種更貼近生活、更人性化的方式,來剖析那些虛假的醫療說法。我非常欣賞作者能夠將複雜的概念,轉化成如此易於理解的「牌局」形式,讓學習過程充滿了趣味性,而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這也意味著,這本書的讀者群可以非常廣泛,不論是年輕學子,還是銀髮族群,都能從中受益。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國民健康啟蒙讀物」,幫助更多人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遠離醫療迷思的陷阱。尤其是在現今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不實資訊的傳播速度極快,擁有一本能夠幫助我們辨別真偽的工具書,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评分

我對這本《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的評價,可以用「驚喜連連」來形容。一開始我以為這會是一本嚴肅的科普書,畢竟醫療議題向來不是輕鬆的話題。但讀過之後,我發現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而且充滿了智慧。他並沒有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透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牌局」,引導讀者自行思考,去發現迷思背後的邏輯陷阱。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教學方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我尤其喜歡書中探討的某些面向,它們觸及了我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像是關於保健食品的誇大宣傳,或是某些特定疾病的民間療法,這些資訊常常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作者能夠如此細膩地捕捉到這些「痛點」,並且用有條理的方式加以分析,真的是非常難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關於醫療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批判性思考的書。它讓我明白,面對各種健康資訊,我們不應該盲目接受,而是要學會質疑、學會求證。這對於提升我們個人的健康素養,以及在家庭群組裡傳遞正確的健康觀念,都非常有幫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