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膝望:退化性膝关节炎

新膝望:退化性膝关节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吕绍睿医师是国内膝关节方面的骨科权威,在他手上,救回了许多医师宣判死刑、只有置换人工关节一途的膝关节,而且他的方法很简单,只是用内视镜(很小的手术)去清除掉在关节内剶落的「内侧皱壁」……本书除了完整介绍膝关节的构造、生理、疾病与治疗方法,也揭露了国内滥用人工关节及维骨力的现象。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吕绍睿


  1958年生于新竹竹东──当时任教台大医学院的父亲,应乡亲父老之盼,返乡成为小镇医生──因而在医院出生、长大,也从小见习父亲的医者风范,并走上「医疗拓荒者」之路。

  现职
  慈济医疗志业膝关节健康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林慈济医院关节中心主任
  大林慈济医院教学部主任
  台湾医疗数位学习学会理事长
  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学历
  阳明大学医学士
  日本福冈大学医学博士
  美国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Luke 医学中心研究员
  德国杜冰根大学外伤中心研究员
  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中心骨科研究员

  经历
  大林慈济医院 教学副院长
  大林慈济医院 国际医疗中心主任
  嘉义基督教医院 骨科、外科部主任
  嘉义基督教医院 关节镜及关节重建中心主任
  澳洲雪梨大学 骨科访问医师
  瑞士伯恩大学 骨科访问医师

  部落格:踏脚石─退化性膝关节炎患者的栖息地
  blog.xuite.net/srlyu/wretch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三不朽,成一家之言    古鸣洲
锲而不舍 促膝健康    林俊龙
堂堂溪水出前村    武光东
值得推荐给骨科同好及社会大众    侯胜茂
提供非常好的医学知识    郭耿南
《新膝望》带来新希望    陈荣基
不舍病苦的爱    赵有诚
持续关怀 有诚则灵    刘华昌
梦的关节    简守信
新希望    蓝忠亮

【自序】
最后一块拼图

【前言】
「退化性膝关节炎」的迷思

【第一章】认识我们的膝关节
人体最大的关节
完美的组合──认识膝关节的构造
有趣的膝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
膝关节常见的症状
膝关节常见的疾病

【第二章】人人都得面对的「退化性膝关节炎」
年长者的宿命?
膝关节软骨的变化
情况有多严重?
常见的治疗方式
「国际退化性关节炎研究学会」的二十五项治疗建议
医界仍在瞎子摸象?
最后一块拼图在哪?

【第三章】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
「内侧摩擦症候群」及隐藏病灶
完整的治疗流程
「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治疗成果
「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现况
Q&A

【第四章】十年探索
缘起
隐藏的病兆
走入次专科
混沌渐开
尘封的角落
水的启示
柳暗花明
隐匿的真相
摆放最后一块拼图
扭转自然病程
强大的反扑力量
「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的推展
仰望山巅的白云

【附录】探究「退化性膝关节炎」
机转的相关实验与结果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三不朽,成一家之言/古鸣洲


  吕绍睿主任在住院医师训练时与我同事多年,对他的能力与为人印象深刻。古人说三不朽,成一家之言,是件大事。在此新书出版之际,由衷恭喜他。

  医界与学界的运作,如同我们的社会,并非全然以科学为主,外科手术尤其如此。实证医学是採科学验证的精神来比较不同疗法的疗效,比较适用于药品的验证。外科手术,一样的术式,器材、经验、手法、术后照顾、药品、复健,只要有一点不同,结果就可能大为不同。英美的治疗指引是整合一群专家学者的意见,再根据欧美的少数学者比较性的论文做出结论。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一定工作忙碌,常因精力耗尽而无暇研究发表。吕绍睿主任专攻膝关节手术,病患盈门,仍然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并勤于论文写作。他运用微创膝关节镜手术的技术,治疗早期退化性关节炎,得到良好的疗效与病患的认同。然而,由于做法与国际骨科学界的治疗共识不尽相同,并未得到医界应有的重视。考量病患、民众的健康福祉,希望为创新疗法寻求理论基础,他义无反顾,争取到慈济组织的认同与支持,建立了高品质与效率的医疗团队,又发挥个人的影响力,吸引许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共组研究团队。经历无数时间与精神的投入,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终于逐渐得到国际退化性关节炎研究团体的认同,其愈挫愈勇的精神,诚是年轻医师的榜样。

  由于人口结构的老化,退化性疾病包括膝关节退化,不管是吃药打针,或者手术治疗,都造成社会不小的负担。根据美国的研究,至二○三○年(比较于二○○五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会成长六‧七倍。以长期吃药治疗而言,有可能会造成药物的副作用,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虽然效果不错,但费用较高,一旦失败,付出的代价也大,不是人人愿意接受。因此,如何以最小的花费达到最大的效果,是政府与民间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节镜手术是标准的微创手术,伤口小,复原快,主要用于运动伤害,过去被美国学者认为治疗关节炎效果不彰。但关节镜手术只是个通称,在关节里边做了哪些处置,可以非常地不同。就好像有人说西餐不好吃,其实要看餐里用了什么材料、师傅的经验、火候的掌握,都会影响到口感。个人的临床经验里,许多病人关节镜治疗都有不错的结果。

  借此提出建言,台湾应效法北欧与英国、纽、澳诸国的全国人工关节登录制度NJR(National Joint Registry),加速建立各种疾病治疗登录制度,大量利用PROM(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追踪病人治疗的效果,尤其是资源耗用大、争议多的外科系手术。完整的数据自己会说话,一方面可做为医疗院所与人员改进的依据,另方面也可提供病家做选择医院的参考。尤其是高价的医疗器材,其「效价比」可以有一个合理的定价基础,当隐性的不良医疗器材进入国内医疗市场时,也能及早发现,降低对国人健康的损害,如此一来,医疗费用也会降低,全民一起受益。相对地,优质的微创膝关节镜手术也会有数据呈现,医界也就不需要做许多无谓的口舌之辩了,这些资料也是医学研究的宝藏,将台湾全民健保的好处告诉世界;当然,全民健保不能一味地以低价取胜,否则,终有一天优秀的外科医师都跑光了。

  一个医生救人的力量有限,尤其是五大皆空的外科──标准的夕阳手工业。一年能够治疗几百个病人就是极限了。吕主任愿意将所学推广,普渡众生,预祝他从此一路无阻,功德无量。

  本文作者为秀传医疗体系副总裁、中华民国关节重建医学会理事长

推荐序二

锲而不舍 促膝健康/林俊龙


  大林慈济医院关节中心吕绍睿主任,十多年来致力于「退化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与研究,期待减轻病患的痛苦,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年限,降低置换人工关节的机率。对于吕主任的理念与投入,我个人深感认同,也非常佩服他的毅力与成就。

  「退化性膝关节炎」的疾病历程很长,在病程发展的过程中,病人边服用药物,边忍受膝关节持续退化的折磨,直到实在痛得受不了,或者是膝关节完全失去功能之后,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这已是大家熟知的常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近几年来也有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人工关节本体设计的改良、新材料的应用、手术器械的研发、微创术式的引进等等,已让它成为风险极低的手术,病患术后的恢复成效及满意度也因此提升不少。不过,这种侵入性、有植入物的手术,仍然有漫长的复健适应期、术后感染以及人工关节植体磨损等问题。

  自我认识吕主任以来,他就一直苦思如何延长人体膝关节的使用年限,一步一步探讨「退化性膝关节炎」的致病成因,而发现了「膝关节内侧皱襞」这个导致关节发炎、软骨破坏的因素,并据此研发出新的治疗方式,也就是「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

  如民间俚语所说:「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会抓老鼠,就是好猫!」对于「退化性膝关节炎」,任何治疗方式,只要能延长关节的寿命,减轻病患的痛苦,就是好的。然而,所有医疗上的新发现、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都需要长时间接受来自各方主流医学的挑战及验证,更必须用临床上的事实、证据来说服同侪。

  虽然受到诸多严峻的挑战及质疑,十几年来,吕主任始终锲而不舍,成立研究团队以追寻、验证病因,陆续将成果发表于国际医学会及专业期刊,并架设网站,经营部落格,成立专业研习社群,以各种管道积极推广新的观念与治疗方法,终于慢慢地被国内外医学界接受。

  吕主任在大林慈济医院推动「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迄今已超过十年,每年有超过五百位病患接受治疗,免去膝关节「退化」的痛楚。为了造福更多病患,吕主任已跨院区在台北慈济医院成立「膝关节健康促进中心」,并开办训练及认证中心,期待医界能共襄盛举。

  百忙之中,吕绍睿主任不忘将多年来累积的经验与心得撰写成书,实属不易,值得推荐给一般民众与医界参考。或许,要让「膝关节健康促进」的观念与治疗方式被医界普遍採用,让更多病患受惠,还需要多一些时间,但以吕主任一贯的毅力与坚持,要达成这个造福人群的目标,相信是指日可待的,我们乐见其成!

本文作者为慈济基金会医疗志业执行长

自序

最后一块拼图/吕绍睿


  二〇一三年秋,本书的撰写已近尾声,查阅资料时,一篇在医学界较为罕见的质性研究论文吸引了我的注意:〈病患及医师对「退化性膝关节炎」及其治疗的看法──一个经由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似乎,我正在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提供解答!

  这篇由德国 Bochum 大学主导的研究,透过针对八十一位病患以及二十九位医师(包括家庭医学科、风湿免疫科、骨科、另类治疗师)的深入访谈,发现病患的需求与医师所能提供的帮忙有很大落差,归纳其结论如下:

  病患的看法及感受
  1.身心症状并未受到重视,医师似乎只对膝关节而非病人感兴趣。
  2.就诊过程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得到充分的谘询及资讯。
  3.认为病程无法因治疗而改变,只会因年龄增长而逐渐恶化。
  4.常会对目前各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失去信心,转而求助另类疗法。
  5.想到未来它对身体功能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会有无助及害怕的感觉。

  医师的看法及感受
  1.这是自然老化过程,严格说,并不能算是疾病。
  2.在置换人工关节之前,只需治疗疼痛的症状即可。
  3.如果这种药无效,就换一种试试看(消炎止痛药或营养制剂),消极地拖延、应付,似乎是必要的无奈。
  4.期待能早日找到病因而有明确的指引或治疗方式,可确实帮助病人。
  5.骨科医师认为完美、成功的人工关节置换,病人(高达30%~40%)并不见得满意,其中应另有蹊跷。

  这些发现,更加深了我尽速完稿、早日出版此书的信念。也验证了以下这则出自一位年轻病患,颇能代表无数膝痛患者心声的感言:

  两年前,我开始为右膝的疼痛找医生,看了骨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家医科……。也做了核磁共振、核子扫瞄、全身骨头扫瞄……,相关的病症也验了血,但报告都很正常。现在,我巳经不知道该看什么科了,因为医生只知道我膝盖会痛、会肿、有积水,但不知道为何会一直重复发炎!他们只会开消炎止痛药给我,但老实说,吃了还真的没效果,这些日子,我几乎跑遍全国大医院,还是无法找到病因。我也找了中医,吃了昂贵的中药,真的很贵,我吃了好几个月,但还是痛!也试了针灸,除了星期日我每天都去,一个月后终于放弃,因为疼痛并没有减轻。我开始自暴自弃,每天忍耐疼痛,无法入眠,开始吃安眠药,也因无法工作而结束了营业多年的服饰店。待在家哪里也不能去,我开始自闭,觉得我的未来不见了……。这两年多,我遇到了一些让我对人生感到绝望的医生,他们告诉我:妳的膝关节会持续退化,最后只能置换人工关节,叫我等到膝盖完全坏了再来换关节,我一走出诊间,眼泪就溃堤了,真的好难过!之后,每每去看医生,我都会发抖冒冷汗,因为我害怕!那时的我,不只生理有病,连心理也病了……。

  然而,有关人工关节的部分,更让我想起发生在二〇〇二年,另一刻骨铭心的往事:

  终生辛苦务农的七旬老伯,在两年多的漫长岁月中,辗转各家医院,历经多次手术,仍然无法治癒感染化脓的人工膝关节,每天要为持续流脓的伤口换好几次药。老伯满怀希望,远道而来求诊,无奈其病况的严重程度并无法如他所期盼、要求的,以简单的关节镜沖洗手术治疗;经详细解释两阶段手术(第一阶段:移除感染的人工关节、清创并植入抗生素;第二阶段:待三个月细菌完全根除后装上人工关节)的必要性后,出乎意料地(可能是之前接受相同疗程的失败经验余悸犹存),老伯在无法接受我诚恳的建议下,黯然离去。岂料,三天后的追踪电话访查,竟由邻居告知:老伯已在日前自己结束生命了!

  每回忆起老伯的这段晚年遭遇,感慨万千!换人工关节能不谨慎吗?能轻率地建议病患置换关节吗?

  这本书以十五位病患的亲身经历拉开序幕,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读者认识我们的主角──膝关节,并详细介绍目前对「退化性膝关节炎」的主流观念及其治疗极限。接着,提出笔者建构的全新治疗观念及方法:「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除了理念的阐述,也载入实际的治疗成果以及在推广过程经历的种种困难及挑战。最后,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再详实记载了十几年来,笔者追寻「退化性膝关节炎」之病因,并据以建构完整治疗方案的过程。

  本书的编撰,是推广「膝关节健康促进方案」漫漫长路的一部分,写作过程,一幕幕往事让我心存感恩:阳明医学院、台中荣民总医院、嘉义荣民医院、嘉义基督教医院、美国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德国 Tübingen BG Unfallklinik、瑞士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瑞士伯恩大学附属医院、日本福冈大学等,提供我丰富而多样的专科养成教育环境,前后的恩师有:大学时期的生涯导师武光东教授(遗传学)及傅尧安教授(眼科学)、启发我敏锐观察及详实记录能力的张光雄医师(时任台中荣总神经外科主任)、督促我凡事追根究柢的古鸣洲医师(时任台中荣总外科总医师,现任秀传医疗体系副总裁)、引领我进入骨科领域的李土生医师(时任台中荣总骨科主任,现任秀传纪念医院荣誉院长)、开启我关节镜手术之门的吴濬哲医师(时任台北荣总运动医学科主任,现任中山医院院长)、协助我赴美进修并指导我小儿骨科的郭耿南教授(现任国家卫生研究院客座教授)、在学术领域提携我的刘华昌教授(时任骨科医学会理事长)及江清泉教授(时任台大医院骨科主任)、美国的 Dr. Aaron G. Rosenberg 指导我人工髋关节置换、 Dr. Bernard Bach Jr. 指导我关节镜手术、德国的 Prof. Siegfried Weller 指导我骨折外伤处置、瑞士的 Prof. André Kaelin 指导我小儿骨科、Prof. Reinhold Ganz 指导我髋关节手术、日本福冈大学的绪方公介教授以及内籐正俊教授指导我完成博士学位研修。

  此外,实际参与的关节中心及专题研究室伙伴、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义务翻译、默默祝福的朋友以及一路无怨陪伴的家人,都是提供稳定支持力量的来源。更要感谢的是来自病患的回馈及教导,治癒后的欢喜、笑容,是我坚持理念的泉源,他们的切身体验,常会激发我修正探究方向的灵感而走出困境。除了无私分享就医经验,更有资深患者自愿投入採访工作,帮我完成案例分享的文稿,并因此而融入医疗团队,共同为推广理念而努力。当然,若非身处慈济医疗志业「以病为师、以人为本」的大环境,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之下,是不可能走出这条路的!深刻而满溢的感恩之情,难以言表。

  「眼见为信」,文字一千,不如图片一张,实际的影像,胜过千张图表。笔者何其有幸,在手术室执刀的日子,无论是直接目视,或是透过关节镜,得以仔细观察膝关节内部的光阴刻痕。有很多机会,一天之中,就能观察到青壮年、中年、老年,不同性别、年龄层的软骨病变,数以千计的膝关节,似乎都在向我诉说同一故事的片段,日积月累,终能慢慢拼凑出它们「退化」过程的全貌。

  人生没有几次十年,本书完成付梓之际,回首这追寻「退化性膝关节炎」病因,峰回路转的十年,内心不禁泛起如下的感触:

  时代的巨轮滚动着,
  浩瀚宇宙中,人类之存在有如沧海一粟。
  造物者无心之作,亘古以来,
  多少无辜因之受累?
  多少学者因之留名?
  多少医者因之显赫?
  简单的逻辑,费尽十年探索。
  最后一块拼图摆放的时刻将近!
  苦涩历程已然淡忘,心,却是如此踌躇,
  谜底揭晓的一刻,众人将慨叹:
  人生如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