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让我重生:动、绿、奶:孙正春的奇蹟三部曲

走路让我重生:动、绿、奶:孙正春的奇蹟三部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健康
  • 运动
  • 步行
  • 康复
  • 励志
  • 自传
  • 孙正春
  • 奇蹟三部曲
  • 生命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多走路,多吃绿色食物,多吃优格!
孙正春身体力行100天,
2个肿瘤消失了,16种宿疾改善了!
想健康,走路最简单,不花钱,绝无副作用!

  他原本天天吃焢肉、能坐就不愿站,直到癌症的阴影迫近,才惊觉必须改变!
  从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六小时,他慢慢走,打赤脚走,拿着哑铃负重走;
  他吃树叶、喝叶子水,打造了一个「山上的家」;
  三餐吃优格,彻底地改变了体质。
  两个肿瘤一百天消失不是奇蹟,而是「动、绿、奶」的有力实践。

  他到宜兰工作,就把走路的观念传给同事;
  搬回埔里,带动了远近驰名的社区「夜走」热。
  他还鼓励原已无法进食、无法行动的癌末朋友,从吃一小滴优格、爬行一小步开始,重获健康。
  这一份对走路的执着和热爱,鼓舞了无数人迎向希望。

  他曾花六天翻越中央山脉,从南投走到宜兰;
  四十五天健走,以一双伤痕累累的「真皮鞋」实现赤脚环台梦想;
  更跨足世界,走向义大利,两天完攻山海双线的考验。
  他赋予了「距离」全新的意义,只要走路到得了的地方,就不算远。

  人生的路,原来可以靠双脚走出来,而最重要的是:坚持走下去。
  「坚持到底」,让孙正春赢回健康,更让他走出了康庄大道!

  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每日健走15分钟,延寿3年!
  英国癌症团体:每日健走20分钟,癌症死亡率减半!
  走路的好处,他们都亲身体会到!

  ◎孙正春之妻陈梅香曾患肾脏病,身体水肿到像怀孕,每天走路让她重获健康。
  ◎纪政的尿失禁毛病因走路不药而癒,而且6个月瘦了20公斤。
  ◎希望基金会祕书长黄纯湘的癌末父亲,靠走路赢回了7年人生。
  ◎前暨南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梁双莲,以走路摆脱了更年期及失眠困扰。
  ◎作家陈芸英长期受便祕所苦,开始走路的第二天,便祕问题竟然解决了。

  走路很简单,就是「走出去」而已。
  出门多走一站搭车或提早一站下车;在公司少打一通电话,直接走去找同事;不必刻意挑什么健走路线,有时间就走。
  把自己交给双脚,慢慢走,不要急,才能走得远、走得久。

  有人问:「走这么长、这么久的路,不累吗?」
  孙正春说:「只要心不赶,就不会累。」

  跟着孙正春「走」向健康

  ◎不管身体有多糟糕,背一定要挺,不能垮下去,只要能动就要动,动一下也好。可别小看「动一下」,这是很单纯的求生讯号。
  ◎既然站得起来,就试着走出去吧!一步就好,第二天再走一步,慢慢来,只要 一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
  ◎「走路」就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是生命的必需品。让走路融入每日生活,养成随时走路的习惯。
  ◎走路是最缓和、最舒服的一种运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需要技术、不需要伙伴。
  ◎其实走路很简单,就是走出去而已,把自己交给双脚,慢慢走,不要想太多,重点是持之以恆。
  ◎刚走路的人都希望走快点,赶快走完,好回家休息,但当你走到一个程度,就会晓得什么样的方式对你的身体和生理有帮助。

本书重点

  ★孙正春「走」出新人生,电视节目《点灯》、《谁来晚餐》及《联合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等各大媒体热烈报导!

  ★【希望基金会董事长】纪政.【春禾剧团艺术暨教学总监】郎祖筠.【点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张光斗.【台湾艺文作家协会理事长.好友】陈若曦健康推荐!

  ★想健康,走路最简单,不花钱,绝无副作用!

  ◎走路是最缓和、最舒服的运动,不需要任何技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借由奇蹟般的真人实事,带出走路这种人人都容易做到,却被忽略的健康概念。

  ★多走路,多吃绿色食物,多吃优格!
  孙正春身体力行100天,2个肿瘤消失了,16种宿疾改善了!
  这是「动、绿、奶」的有力实践。
  ◎从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6小时,他慢慢走,打赤脚走,拿着哑铃负重走。
  ◎他吃树叶、喝叶子水,打造了一个「山上的家」。
  ◎他三餐吃优格,彻底地改变了体质。

  ★这一份对走路的执着和热爱,鼓舞了无数人迎向希望。
  ◎直肠癌末期患者徐昆霖原本无法进食、无法行动,直到求助于孙正春,
  从优格一小滴、爬行一小步开始,3週后已能走路5公里,并且重回职场。
  ◎肝癌末期的台糖农场主任郑挺康,原已被医师告知准备办后事,
  跟着孙正春一起实践「动、绿、奶」并开始走路后,继续健康生活了近18年。
  ◎孙正春曾经和「水沙连挖金队」从南投埔里步行到台南新营,
  走了5天4夜,只为鼓舞一位做乳癌化疗的朋友勇敢「走出来」。

  ★孙正春不只自己走,还带动了同事、邻居的走路风潮。
  ◎在宜兰福山植物园,孙正春和妻子一开始被称为「阿土」,
  然而这对「阿土」夫妻,却让原本下班后懒得出门的同事们掀起了健走热。
  ◎自宜兰搬回埔里,社区邻居受到感动而热情参与,成立「水沙连挖金队」,
  队员美英40天减了9公斤,减肥成功;暨南大学梁双莲教授,解决了更年期困扰。

  ★走路也是梦想:翻越中央山脉,环台45天走透透,更从台湾走向大世界。
  ◎他曾花6天翻越中央山脉,从南投走到宜兰;
  45天健走,以一双伤痕累累的「真皮鞋」实现赤脚环台梦想;
  更跨足世界,走向义大利,2天完攻山海双线的考验。

  ★博士儿子专业解读:「坚持到底」是孙正春抗癌成功的关键。
  ◎从能坐就不愿站到一天走路6小时,从每天至少2块爌肉到爱上蔬菜和优格,
  除了彻底改变体质和生活型态,孙正春抗癌成功的关键,在于23年来「坚持到底」!

  ★他赋予了「距离」全新的意义,只要走路到得了的地方,就不算远。
  ◎时间和距离的单位,孙正春不是以几公里,而是以「几小时」、「几天」来估算。

  ★特别收录:
  ◎【孙正春现身说法:如何实践抗癌三部曲?】.【美味优格电锅自制法】.【孙正春的私房病痛舒缓法】.【坚持到底:博士儿解读老爸病情】

名人推荐

  ◎电视节目《点灯》、《谁来晚餐》及《联合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等各大媒体热烈报导!

  ◎【希望基金会董事长】纪政.【春禾剧团艺术暨教学总监】郎祖筠.【点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张光斗.【台湾艺文作家协会理事长.好友】陈若曦健康推荐!(依姓名笔划序排列)

  「我觉得爸爸会抗癌成功,关键在于『坚持到底』。他的确在开始长途走路的一百天内肿瘤消失了,心跳正常了,很多人看到成效出现就停止,但他非但没有松懈,反而更坚持走下去,直到现在,持续二十几年。」──孙羽佑(孙正春之子,神经科学博士)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芸英


  一个经验丰富的文字工作者,曾任《中华职棒杂志》主编、《兄弟棒球月刊》总编辑及报社特约採访。

  千禧年离开从事十年的职棒採访后,决定以「写作」为生活方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盲棒」,开始前所未有的视障体验生活,近几年的写作题材一半都与「视障」有关。

  现为文字工作者,并兼职于淡江大学盲生资源中心。

  着有作品十余本,其中《盲斗士》、《再见,Ohara》获国艺会文学类写作奖金;《让我做你的眼睛》获2003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蔡国南的今生金饰》获经济部2008年度金书奖;2014年获联合报第一届「爱的行动文学奖」散文组佳作。

本书主角/孙正春

  台大森林学系(现为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研究所硕士,曾任林业试验所研究员,与森林为伴数十年。

  5岁时遭尖柱刺伤,因始终未治癒而导致他体弱多病,甚至被中医宣判「无药可治」。43岁时,原已有16种病缠身的他,竟然又被医生检查出有2个肿瘤!

  在绝望边缘徘徊多日后,他决定顺应身体本能的唿唤,开始走路,每天来回走上6小时。这样走了100天之后,医生再检查他的2个肿瘤竟然都奇蹟般地消失,16种病痛症状也明显改善了!

  但他并未因此停步,20多年来他坚持走下去,并且致力推广人人可轻易实践的「动、绿、奶」健康生活法。

图书目录

【推荐序】有病怎么办?开步走就行! 文◎陈若曦  
【自序】走在一条健康大道上  文◎陈芸英

第一章  膏肓病──十六种病加两个肿瘤的噩梦缠身
吃树叶的人│何不走路去上班?│无药可治的「膏肓病」│工作、研究所、抗癌,三路并行  

第二章  走路让我重生──莲华池分所的奇蹟
那条十二点五公里的路│关键一百天,肿瘤消失了│孕育生命动力的莲华池│
难道孙正春有抗癌药方?│夫妻同心,走出新人生

第三章  水沙连挖金队──带社区挖出健康的金
风雨无阻的夜行俱乐部│百万聚乐步,日行一万步│水沙连挖金队「走」动人心

第四章  奇蹟抗癌三部曲──健康王道动、绿、奶
抗癌三部曲之一:动│抗癌三部曲之二:绿│抗癌三部曲之三:奶│
坚持到底:博士儿解读老爸病情│各方来请益:越病越要动

第五章  徒步长征──脚踏实地创新健走风
退休健走的开路先锋│晨光下的足迹│走进义大利,走向全世界│
循古书《裨海纪游》,九天走台湾

第六章  环岛健走四十五天──走向美丽新世界
万中选一的健走领队:黄纯湘│脚都磨破了,你还不穿鞋吗?│最温暖的歇脚处│
赤脚走过十四公里碎石路│陪他一段│不只是过客│迈向梦想的终站  

【孙正春现身说法】如何实践抗癌三部曲?
【后记】每个人都有改写人生剧本的能力
【附录一】裨海纪游九天路线图
【附录二】环岛四十五天路线图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有病怎么办?开步走就行!


  公元两千年,我获选担任首届南投驻县作家。驻县一年里,饱览好山好水外,最大收获就是认识孙正春和陈梅香夫妇,并结为莫逆之交。此后年年造访埔里,被友好戏称是「回娘家」。

  想当年,报纸一披露中选消息,即接获一位台大学长来电,说他好友孙正春邀请我去住埔里孙宅,一切免费且热诚照顾。我想观察和体会「九二一地震」灾后的重建情况,乃选择和灾民同住组合屋,但几乎天天和他们见面。做什么?走路嘛!

  每日清晨天刚破晓,正春就来组合屋和我会合。

  「你只管在前面走,我跟在后头。」 

  于是我自由行走过玫瑰花圃、茭白笋地,或玉米田或甘蔗区;举头蓝天白云,还饱吸芬多精,每一举步都令人心旷神怡。有一回偶尔回头,发现正春正四肢着地爬行,不禁吓了一跳。

  「别怕,」他解释,「我患淋巴癌之前,先有了膏肓病。膏肓部位隐蔽,只有爬行动作才会触动到那里,也才达到运动效果。」

  哦,我这才恍然大悟,古人以「病入膏肓」比喻病情无救,真乃先见之明!

  我参加荒野保护协会并任大安森林公园义务解说员,平常努力辨认树木和树名。有一回和正春走在森林里,我指着一欉植物打听名称。

  「五爪金英,有毒。」说完,他摘取一片嫩叶就嚼食起来。

  我又吓一跳。「你不是说它有毒吗?」

  「少量没事,」他解释,「毒不毒是相对而言,对人有毒,对动物可能是食物和补品。量多量少也有区别。银杏也有毒,少吃是健康食品,多吃就会中毒。」

  我喜欢和他游走森林,随时可以吸收各种知识。    

  廿多年前,人们谈癌色变,手术切除几乎是唯一选择。正春能以大量阅读加上森林工作的细心观察,总结出运动、吃绿色植物(包括蔬果、树叶)和酸奶以强健身体之法,简称「动绿奶」。这是和癌细胞和平共处,以壮大自身免疫力来遏制它们的方法。
有人问:这样,癌细胞残留下来,不是随时都会复发吗?

  可能。其实手术之后,也多的是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情况。医学研究已证明,人体总有这种不正常细胞存在,但只要身体健康,它便受到控制,因而健康实乃抗癌的不二法门。正春上班地点在鱼池山上,缓坡步行便成为简便又能持之以恆的运动方式。他也相信地气之说,步行必赤脚,久而久之,夫妇俩已各练出一双铁掌大脚。

  因为正春步行健身的效果十分显着,加上他乐于分享,很快吸引了左邻右舍来仿效。他家成了「挖金俱乐部」,盖「挖金」乃英语Walking谐音也。每天晚上八点,他们和邻居从门口出发,一路吸引同好参加,绕了约半个埔里镇回来。沿路人聚人散,自由开放,有说有笑,大家都走得很开心。

  「飞跃的羚羊」纪政曾饱受产后尿频之苦,后来也是靠走路治癒了它。她因而创立「希望基金会」,我们都踊跃参加。这基金会参与全球步行总会,每年都可以出国参加分会国举办的健行活动。我参加过中国大连市主办的一次,沿渤海湾行脚,但见海天交会,美不胜收。正春夫妇俩去过义大利,一双大脚丫走透透,成了当地记者的吸睛亮点。

  有一年,马英九总统接见夫妇俩。行前在舍下过夜,一早我亲自送他们到总统府。他们开创了赤脚进总统府的首例,传为美谈。

  我们常说「活动」,要活就要动嘛!希望这本书能感动你加入我们的行列。

文◎陈若曦(台湾艺文作家协会理事长.好友)
二○一四年九月写于台北

自序

走在一条健康大道上


  便祕?去走路吧!

  这是一本报导孙正春因「走路」而甩掉「肿瘤」的故事。幸运的我在採访之初就蒙受其益,想以此文为见证,证明走路在我身上产生微妙的反应和实质的效果。不过,孙叔叔为人谨慎,怕过于简略的文字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他的说法比较完整:「生病一定要先看医生,接受治疗,再辅以『走路』当保健。此外,要配合吃绿色蔬菜和吃优格……而且持之以恆。」答案落落长,就是唯恐读者断章取义,以为只要「走路」便能抗癌,那是绝对不正确的。

  孙叔叔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人,他被调派到宜兰,就把「走路」的概念留给他们;他搬回埔里,就带动新社区夜间走路的风气,还成立「水沙连挖金队」哩!

  每日一万步,健康有保固

  为了佐证健走的好处,梅香姊(孙太太)举例说,纪政原本有尿失禁,是靠健走不药而癒的。她的贴身幕僚黄纯湘的父亲多年前被诊断肺癌末期,至多仅剩半年生命,纪政到医院探望时,推荐「走路」这帖药方,他因此迈出生命的步伐,七年后才走到人生尽头。

  为了说服我,她喊出一个方便我记忆的口号──每日一万步,健康有保固。并补充说:「反正走路不花钱,也没副作用,如果无效,当运动健身也很好啊!」

  由于不习惯携带计步器,我以脚程一分钟走一百三十步计,其实八十分钟就超过一万步;但走路速度会随时间递减,所以我以九十分钟计为一万步。我的一万步採「累计法」,五分钟、十分钟加上去,很随意,没有非得一鼓作气走完的压力。有时早上先走三十分钟,上班时间再偷渡三十分钟,剩下的步数由晚上完成。又如,聚餐的地点若在不远处,就走过去;或者多走两站搭公车,同时提早两站下车,甚至直接从公司走回家。

  我平日常走敦化南北路和仁爱路,两旁树影摇曳,随时听得到风吹树叶发出沙沙声响,走起来很惬意;有时则穿越大街小巷,这才发现哪些巷弄是相通的,某家美食藏在某条巷子里。此外,也可以进行「市街观察」,发现一些有趣的店家呢!

  慢慢地,我也走出距离,从SOGO走回家是五十分钟;去市府捷运站是半小时。我还用歌曲计时,算算这段路可以容纳多少曲子。

  我更学孙叔叔赤脚走路哩!有一回到公园绕好几圈,竟然没人注意我,倒是我注意每个路过的人,整个公园就我一个人打赤脚。晚上去一○一的Page One看书,离开后马上脱鞋子,一○一大楼外的地板好光滑,跟我家客厅一样干净。我往右边松智路走,沿途经过几处豪宅,大门前有几个警卫,我赤脚拎鞋,他们也没看我耶,一眼都没看。我意外领略一个道理:有时我们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没人在意你!

  怎么会远?走路都走得到!

  初期,我走得很勤,有一般人所谓的「三分钟热度」。某日我赶搭第一班公车,我非得搭上那一班不可,眼看快来不及便跑了起来,没想到一个失神竟跌成「掰咖」,往后一段时间走路都是一跛一跛的;即使如此,我还是一拐一拐地走满一万步。另一天生病了,几乎整天躺在床上,望着时钟滴滴答答,再过两个小时,一天就要过去了。这时,脑海突然涌起「今日事,今日毕」的格言,而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事还没做呢!我立马跳下床,鼓起勇气走出去。

  中期,则陷入「怠惰」,若天气燠热、乌云密布,都成为我不走或少走的理由。没想到我身体的反应异常灵敏,隔天就便祕,彷彿成了偷懒的惩罚。

  最后,我连下大雨都走。有一天,我搭车找到一条健行者推荐的绿荫大道,步道的两旁尽是高大树林,有与世隔绝的静谧,微风轻拂,非常写意。这步道很长,离市区不远,随处找得到车子离开。

  走了近半小时,突然稀里哗啦地下起一场西北雨,球鞋全被淋溼,走起来噗吱噗吱的,连心情都溼答答。这时脑海掠过一个念头:「该搭车回家了!」就在这念头升起的一瞬间,另一个声音却出面反击:「大老远跑来才走那么一丁点路,很逊!」后来我放缓脚步,调整唿吸,在雨中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满九十分钟,走得汗水淋漓……经过那一次,感觉打了一场胜仗。

  採访孙叔叔的故事后,我发现自己截然不同了。有时小石头不小心跑进鞋里,我并不急着挑开,「当脚底按摩有什么不好?」搭车过站也不心慌,「多走点路有什么不好?」甚至听别人说从哪里到哪里有多远,我心中的OS是:「怎么会远?走路都走得到哩!」

  人生的路,原来可以靠双脚走出来。他以一股坚强的毅力,不但「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也赢回了健康。

文◎陈芸英(本书作者)

图书试读

摘文1

【前情提要】原以为只是小感冒,没想到竟然诊断出得了两个肿瘤!对于已十六种病缠身的孙正春来说,这是绝望的噩耗,他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然而,身体的本能告诉他:「何不走路去上班?」他也没想到走路对抗病有没有用,但他想接受生命的挑战,只要一天进步一点点,对原本完全不爱走路的他,就是很大的突破!

迈开脚步的第一天

天还没亮,孙正春夫妇就整装出门。

桃米坑有一条往莲华池的路,那是孙正春上班必经之地。

山林一片寂静,孙正春背着背包,打着赤脚,缓缓而行。孙太太跟在旁边亦步亦趋。

这是孙正春迈开脚步抗肿瘤的第一天,但他的心情一点并不特别,除了想走,没有第二个感觉。

桃米坑之后是爬坡,所以一开始就是艰难的挑战。孙正春身体虚弱,双脚无力,事实上他根本爬不动。走几公尺就气喘如牛,额上覆满斗大的汗珠,他拿出毛巾拭汗,但还是一步一步埋头走,像极了苦行僧。太阳出来了,天气变热,加上沿路不断升高的爬坡路段,他两腿发痠,双手放在膝上,身体微弯地喘着气。

孙太太则轻松自若,边走边捡垃圾。她觉得这样也好,平日美容业做到很晚,没时间运动,就乘机运动吧!

这条林间山路两旁尽是高大树林,随处都有绿荫,走累了他就蹲下来休息。他休息,孙太太也跟着休息;他起身,孙太太也跟着起身,默默陪走。对于平日不常运动的孙正春来说,这种步行难度极高。他沿路走走停停,但尚未爬完陡坡,孙太太提醒丈夫:「今天先这样好了,明天再多走一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从不走路,到一天走六小时

第二天也是如此。走着走着,他忍不住问太太:

「我们走多久了?」

「才几十分钟而已。」

「怎么好像走很久了?」

「你不要想太多,尽量就是了。」

「还要多久?」

「很久。」

「唉,没想到走路这么累人……」

连续几天都一样。

有时孙正春还想再走,但力不从心,只好上车。

这条路比想像中远,他心里嘀咕着:「怎么还没到……」好像永远走不完似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而是真正有料、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作者通过“动”、“绿”、“奶”这三个看似简单却又蕴含深意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哲学体系。他让我看到了“动”不仅仅是身体的机械运动,更是心灵的觉醒和能量的流动。他对“绿色”的描绘,绝不仅仅是色彩的描述,而是渗透着自然的力量,一种能够治愈创伤、滋养心灵的能量。而“奶”,则被赋予了生命之初最纯粹的滋养和延续的象征,它代表着生命的本源和力量。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作者如何从困境中涅槃重生,如何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那些细腻的描写,仿佛把我带入了作者的世界,让我感同身受。我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生命真正需要的东西,什么才是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的源泉。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重生”,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从最基础的、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动”开始,去拥抱“绿色”的生机,去汲取“奶”的滋养。它是一本能够唤醒内在力量,指引人生方向的宝藏。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走路”这个主题听起来太过于日常了。但翻开第一页,我便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吸引住了。作者仿佛是一位生活哲学家,又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者,他用一种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笔触,剖析了“动”对身心的巨大影响。他没有用复杂的理论来解释,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感悟,展现了“绿色”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色彩,更是代表着希望、成长和健康的生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奶”的阐释,它被赋予了生命初期最纯净、最原始的能量,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强大的根本。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手法,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传递出的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恩,以及对内在力量的挖掘。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依赖外界的刺激,而忽略了身体和心灵最本真的需求。它鼓励我走出舒适区,去感受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大地的触感,从而唤醒身体沉睡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被重新注入了活力,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和方向。

评分

我真的被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打动了,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一本励志书。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强硬的灌输,而是像一位老友在耳边低语,娓娓道来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经历人生低谷时的挣扎,以及如何通过“动”——那最简单、最不被重视的“动”——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那些关于“绿”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森林,感受着大自然治愈一切的力量,那种深邃的、包容的生命力,深深地触动了我压抑已久的情感。而“奶”的概念,则是一种纯粹的、滋养的象征,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补充,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复苏。我看到作者是如何在最绝望的时候,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汲取力量,然后一步步重塑自己。书中的许多细节描写都非常触动人心,例如某个清晨被第一缕阳光唤醒的感受,或是某个雨后空气中沁人心脾的味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构成了生命最坚实的基石。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奇迹”,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等待着我们用心去发现,用行动去践行。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身体的潜能,看待自然的馈赠,看待生命的韧性。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能够深刻影响你人生轨迹的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学,而是会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忍不住想要去实践。作者将“动”的概念,从简单的体育锻炼提升到了与生命本源连接的层面。他用极其诗意和充满哲思的语言,描绘了“绿色”所代表的蓬勃生机和自然疗愈的力量。我读到那些关于“绿”的段落时,仿佛能看到自己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渴望被唤醒,那种对自然、对宁静的向往。而“奶”的概念,则被赋予了一种更深邃的意义,它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生命最初的滋养,是孕育一切可能性的温柔力量。书中对这些概念的阐释,既有深度又不失易懂,让我这个平常不太关注这类话题的人,也深深地被吸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教导”读者,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引导读者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奇迹”。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生活,尝试去感受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去拥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让我能够以更健康、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天呐,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读了什么!这是一本让我从头到脚都颠覆了认知、又充满了希望的奇书。我一直以为运动只是为了减肥,或者为了健康的“附加品”,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近乎诗意的语言,将“走路”这个最朴素的动作,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它不是简单的步伐,而是与自然对话的媒介,是与身体深刻连接的桥梁。我仿佛能闻到文字中弥漫的泥土芬芳,感受到清晨露珠的冰凉,听到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更令人震撼的是,书中描述的“绿”和“奶”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颜色或食物,而是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与滋养的源泉。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身边的“绿”,不只是公园里的树木,更是内心深处渴望的宁静和生长的力量。而“奶”,则让我联想到母性的温暖,万物得以繁衍的根基,一种无私的、包容的能量。读这本书,就像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那些曾经困扰我的迷茫和焦虑,似乎在一步步前行的过程中,被悄然化解。我开始期待每天的行走,不是为了目的地,而是为了过程本身,为了在每一次呼吸中感受生命的力量,为了在每一次抬腿中靠近那个更健康、更纯粹的自己。这本书,简直是一剂唤醒沉睡灵魂的良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