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治疗的技术:创新的悲伤辅导实务

悲伤治疗的技术:创新的悲伤辅导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悲伤辅导
  • 悲伤治疗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 创伤
  • 失落
  • 情绪管理
  • 自我关怀
  • 辅导技巧
  • 临床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悲伤治疗的技术》在悲伤与丧恸谘商及治疗的领域中,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实务指南,书中64则创新实用的悲伤治疗技术,提供了最具创造性且鼓舞人心的介入方法。个别来说,每一技巧都强调了创意和实务性;整体而言,它们抓住了这个领域在实务工作上的丰富性,以及治疗师在各种不同情境中发展出来的多元做法,有效处理了丧恸者的需求。本书富含以下特色:

  ● 主题性的组织架构,可为特定情况找到适用的技巧;
  ● 针对每一技巧的运用提供专家指导,和避免一般易犯的错误;
  ● 详细说明某些特定技巧的使用方法、条件限制及适用对象;
  ● 案例描述和文字纪录。

  人生的路途上,失落无可避免,人们因失去挚爱而失落、跌落绝望黑暗的幽谷之中。如何扶起丧恸者,让他们重新学会爱、付出爱、感受爱,是悲伤辅导助人者心之所向。

著者信息

译者简介

章惠安


  现职:
  自由工作者
  台湾失落关怀与谘商协会监事

  学历: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硕士班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广告组硕士

  曾任:
  台湾失落关怀与谘商协会副祕书长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专案研究员
  台湾失落关怀与谘商协会理事
  育幼院实习谘商师/国中辅导室认辅老师/安宁病房义工/美术设计类出版品作者、季刊总编辑及编译

  涉猎研究领域:自杀心理、人工流产谘商、悲伤辅导、青少年亲善门诊、文化与广告策略应用

  专长:悲伤辅导、临终关怀服务、翻译(悲伤辅导领域)、美术设计

  译作:
  《走在失落的幽谷》,心理出版社,2007
  《见证幽谷之路》,心理出版社,2012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建立工作架构
  1 专注当下、历程与步骤:悲伤治疗中技巧精熟的关系架构
  2 悲伤治疗中的同理精神
  3 细拉:进入悲伤境地的正念导引
  4 丧恸历程的轨迹:介入架构

第二部 调节情绪
  5 悲伤观察日志
  6 绘制失落之境的地图:属于悲伤的和不属于悲伤的
  7 成年悲伤者使用的精神科药物
  8 正念疗法
  9 重整恶梦故事

第三部 与身体工作
  10 类比倾听法
  11 拍手功
  12 维持连结的身体想像
  13 身体託管

第四部 转化创伤
  14 复杂性悲伤和创伤:优先处理什么?
  15 重述死亡事件
  16 暴力死亡之后唤出与逝者的同盟关系
  17 眼动减敏重整疗法(EMDR)
  18 重现画面的意义建构

第五部 改变行为
  19 行为启动
  20 度过佳节倍思亲的时刻
  21 自我肯定训练
  22 寻求平衡的写作介入疗法

第六部 重建认知
  23 以行为实验改变灾难式的错误解读
  24 以理情治疗 ABC 模式回应失落
  25 接受与承诺疗法(ACT)
  26 针对失落关系的基模治疗法
  27 针对孩童长期性悲伤进行认知重建

第七部 面对抗拒
  28 「你可以接受自己是 OK 的吗?」
  29 深度悲伤治疗的公开声明
  30 悲伤管理中有控制的逃避

第八部 发现意义
  31 透过个人态度发现意义
  32 以引导式日志促进意义建构
  33 对丧恸父母运用失落特质技巧
  34 隐喻式重整

第九部 重写生命故事
  35 生命回顾
  36 失落时间轴
  37 虚拟梦境故事
  38 听见你的心声:建立疗癒性对话
  39 记录孩子的生命故事
  40 故事山

第十部 巩固记忆
  41 开启家庭相簿
  42 串起记忆的列车
  43 儿童的回忆作品
  44 记忆盒
  45 大自然回忆

第十一部 更新连结
  46 介绍逝者
  47 透过导引画面开启视觉化连结
  48 与逝者通信
  49 与逝者的引导性想像对谈
  50 椅子操作法
  51 生命标记
  52 穿透忧伤看到传承
  53 「抓住片刻」的记录

第十二部 修改目标
  54 在悲伤历程中设定自我照顾目标
  55 界定与展望自我

第十三部 动用资源
  56 诗和书目疗法
  57 儿童书目疗法

第十四部 悲中有伴
  58 编织社会支持的交响曲
  59 处理丧恸支持团体的治疗冲突
  60 谈谈与夫妻和家庭的会谈

第十五部 仪式性的转化
  61 治疗性仪式
  62 提供自杀身亡后「错过的仪式」

第十六部 助人者的疗癒
  63 助人者疗癒智慧圈
  64 试穿鞋子

图书序言

译者序
 
  此《悲伤治疗的技术》一书,其英文原着 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是由国际知名悲伤辅导专业学者 Robert A. Neimeyer 博士主编,这是一部超过 350 页、共 94 个章节,内容非常丰富的巨着。基于华人文化及谘商情境的考量,对于中文版的内容,心理出版社林敬尧总编表示希望能做一些挑选,最后决定从中节译 64 章,以飨中文读者。在篇章取舍的过程中,篇篇精采的内容真是令人十分交战,几经思量并与对华人悲伤辅导专业界十分熟悉且贡献良多的 Neimeyer 博士讨论后,才有了最后的定案。即使是从巨着中只挑选了三分之二的内容来翻译,我也还是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件工作,对于华人读者深感抱歉,这么有价值的一本好书,却让它姗姗来迟。

  这是我第一次翻译集结多位作者稿件的书籍,很幸福地轮流沉浸在62 位来自世界各地临床专业人士所贡献的篇章中。其中不乏多位大师级人物的实作经验,阅读他们整理精辟的工作步骤或对于实务理念的引述,娓娓述说着案主的悲伤故事和转化历程,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让我也能够精实自己的助人工作知能,梳理自己过往面对悲伤案主的服务经验。书中的每一篇章,就像是一碟碟滋味富饶的小菜,令人念念不忘;集结了这么多精采且多样化,但又各具风格的菜式,这本书就是一桌悲伤辅导技术的「满汉全席」。在进入悲伤辅导助人工作领域的 14 年之后,我感谢有此机会和能力,将这套「满汉全席」递送至华人悲伤辅导专业的案头,希望此书能够在华人文化的失落关怀与照顾工作上有所贡献,不但提供悲伤辅导多种创新的有效实作技巧,也能激励华人发展出更多符合在地需求的悲伤辅导做法。

  在此,要感谢有着大众传播专业背景的施裕芳小姐,一路跟着我翻译的进展陆续校稿,斟酌讨论字句用语,并分享读后心得,看到了失落的多种面貌。其次要谢谢本书的校阅者,两位非常资深的悲伤辅导前辈—李开敏及李玉婵老师。开敏老师是我进入悲伤辅导专业的启蒙督导,这是非常荣幸的机遇;而玉婵老师不但是我的恩师,也是我十多年来悲伤历程的见证者、陪伴人。也由衷感谢心理出版社的校稿及美编同仁,一遍又一遍地发现疏漏之处,不辞辛劳地给我建议,使这本重要的专业工具书以更流畅易懂的方式呈现。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麻吉,Meikou 先生,感谢他对我在生活、工作及心灵上的支持,以及无微不至的照顾。

章惠安于石牌
2014 年 4 月 27 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