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族群一直存在着对销售人员的普遍不信任,
「谢绝推销」就是他们最普遍的心情写照
那么销售人员究竟应该怎么做?
以什么样的销售理念、什么样的销售手段来开展销售活动呢?
在销售中始终要牢记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低估了消费者的智力
为什么销售会失败
即使对销售一知半解的门外汉,也知道销售时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最近两年来,消费族群一直存在着对销售人员的普遍不信任。我有一位当公司总裁的朋友说,他已经四年没有接见过销售人员了。他说,他自己知道需要什么,当有什么需要的时候,他会透过自己的资讯管道去购买,并不需要销售人员喋喋不休地来告诉他「你十分需要这个东西,你必须购买这个东西」。即使像他那么理性的人,当说到销售人员的时候,也难以掩盖强烈的厌恶情绪:「他们不过是鼓其如簧之舌,把自己产品夸得天花乱坠,然后运用别人的心理弱点,使人稀里煳涂就买了毫无用处的东西。我接见销售人员,只不过浪费自己也浪费他们的时间。」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对于他这样意志坚定的人,销售人员的蛊惑之词毫无用武之地。他公司门口挂着「谢绝推销」的牌子,而让我震惊的是,同一楼层的六家公司中,有五家公司的门口都挂着类似的牌子,禁止销售人员入内。这绝非偶然,也更加让我确信写这本书的必要 。
其实让我兴起写这本书的念头是因为三个多月前的一次事件。那天我在书房为一家公司的销售培训做准备,我的妻子接见了一位推销人员。他希望我妻子加入一个健身俱乐部。我了解那个俱乐部,知道那里的硬体设施不错,而我的妻子则不是很了解。一听他的言谈,我就知道那个销售人员肯定已有多年的经验,他从了解我妻子的需求,引导我妻子增强购买慾望到介绍那个俱乐部的优点,无论节奏还是分寸,都掌握得不错。而且,就我认为,那个俱乐部确实十分适合我妻子,我妻子前几天也刚和我谈过要参加健身俱乐部的事情。无论怎么看,这个交易似乎都要成功了。但是最后,当那位销售人员邀请我妻子加入,并且支付一个季度的会员费时,我妻子却千方推託,说自己需要考虑几天,请对方留下电话。
做过销售或研究过消费者购买心理的人都知道,当顾客说需要时间考虑的时候,这笔交易一般不会成功,除非随后几天出现特殊情况。当那个推销人员黯然告退之后,我问妻子:「你不是正想参加一个健身俱乐部吗,为何不加入这家呢?按照他的说法,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啊。」
我妻子期期艾艾说不出具体的理由,她只说:「我总感觉好像有些地方不妥。」这个回答让我震惊。也就是说,如果我妻子是透过别的管道了解到这个俱乐部的情况,她一般会选择加入,而推销员上门,却让她感到不妥。我妻子虽然接待了那个推销员,却从一开始就保持了警惕和敌意。由于推销员妥贴的言谈,敌意消失了,但是我妻子的警惕却没有减少分毫:「这个人想引诱我买某个东西。我不应该被他的话所迷惑。」
我相信,从我的培训班出来的销售人员能够做得更好,但是只要这种对销售人员的不信任普遍存在,成交的机率依然不高。这其中肯定出了大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提高销售人员的说服技巧能够解决的了。这让我重新开始考虑消费者、推销人员、商品之间的关系,从而有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