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本人的寿命长短在世界排名中继续保持着冠军。即使刻意维持「肉体的长寿」,如果活得没有价值的话,那么人生也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虽然高龄很容易被联想成「悲惨」的代名词,但是,高龄者真的都必须与「悲惨」划上等号吗?
作为一位脑神经外科医生,长年接触过许多的病患,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诊疗高龄病患的机会也增加的关系,在大学退休后,有将近七年的时间,每週定期出刊电子报「第二人生支援讲座」。内容不但包含了在心理层面上所需要的准备或是解答疾病等医疗问题,从人生各种角度选择对大家有帮助的主题,让高龄者或即将成为高龄者的人口,能够在高龄社会过着「健康且自主的第二人生」。
上述提到的电子报,在出刊了第三百五十回时,在读者的热心建议下,我曾经打算将已出刊过的报导汇整成书出版发行。现在再次重新检阅这些出刊过的报导,发现可能是受自己专业领域的影响,有关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医学知识佔了较多的比重。
在这个透过网路就能简单取得各种不同资讯的年代,单纯整套的医学知识百科全书是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一度也想放弃出版书籍的念头。
但就在此时,刚好有缘遇到日东书院的穗谷竹俊社长,再次针对电子报内容集结出书加以讨论的结果,社长提供我一套很棒的企划案。
社长建议我对读者直接呈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够编写成让读者由内心去产生认同的内容,要成为畅销书籍绝不是梦想。能获得这样的鼓励,让我着实感到高兴,这也成为我将电子报内容转化为书籍的一大动力。
如果真要发行出版的话,必定要写出能够触动众多读者心弦的内容。因此,反覆思考到最后,我决定针对高龄者或即将成为高龄者的读者,编写一本培育「幸福大脑」的书籍,帮助大家一起度过幸福的第二人生。
即便是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也好,人终其一生,以下的七件事都是所有人一生中的重要使命:
一 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自立。
二 安心、安全且快乐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 良好知识与均衡感觉、利他精神。
四 终身的知识增长。
五 游乐时的生命价值、能一头栽进去的目标、一颗能感动的心。
六 与他人的来往、连结及与他人的共生关系。
七 顺应大自然的安排。
上述七项,每个都是为了能拥有幸福的第二人生所必要具备的条件,也就是构成人生的纵向织线。
我个人十分欣赏的一位高僧,曾幽默地提出了下列九项人类应具备的「生存力」,分别是:
✽赞赏力
✽倾听力
✽谦让力
✽忘却力
✽现状容忍力
✽社会贡献力
✽生活设计力
✽对人交涉力
✽自我启发力
以上述九项「生存力」为横向织线,假如能与七大纵向织线编织构成「幸福大脑」的话,我想一定能够有更多的人在高龄社会中,过得更幸福愉快。
虽然人类拥有众多无法计算的潜在能力,但几乎都没有被发挥使用。这些沉睡的能力,要在灌注热情后唤起它的活力,这些潜能才会惊醒自觉。
高龄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虽然会逐渐变差,但可以借由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来唤起自身的潜在能力。不管身在何种环境下,都能够培育出「幸福大脑」。
借由培育「幸福大脑」,即使是如「生老病死」这样险恶的人生陡坡,也能够像是欣赏风景一般,全部悠然地克服它。所谓的人生并非为了要战胜他人,而是要将上天所赋予的能力予以充分发挥,成为一位对大众、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开始行动绝对不会太晚。不要只是想想就停下来,请改变你的生活习惯,落实培育「幸福大脑」的动作。
由衷期盼这本书能成为高龄化社会中多数人的幸福人生指南。
写于南国土佐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