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本草纲目》生活必备方VS.对症食疗方:千古医典的健康养生对策 族群×对症×速查

活用《本草纲目》生活必备方VS.对症食疗方:千古医典的健康养生对策 族群×对症×速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本草纲目
  • 中医养生
  • 食疗
  • 健康
  • 家庭医学
  • 传统文化
  • 养生食谱
  • 对症食疗
  • 速查手册
  • 健康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摘录古医书中防病益寿的数百种食疗精华,
于平凡饮食中蕴含着中医养生祛病的智慧。

  经千年流传验证的44个病症X201种验方,
  药膳食疗的自然力量,消灭亚健康的可靠老医方:
  ★生活必备方★女性必备方★父母必备方★宝宝必备方★


  千金难买的千年经验──本草医书的智慧食疗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生病吃药,是现代人解决病痛的直接反应,但是愈来愈多的医学报导及健康观念都指出,药物具有的毒副作用,在长期使用下会影响身体健康,并且加重身体的抗药性,成为健康的另一隐忧。

  中医自千年以来,即领悟到生活中常见食材同时也是有效中药材的道理。早在商代时即有融合烹调方法来治病的中医专书《汤液论》,周代更有专门治病的「食医」官职,明代李时珍集大成所着之《本草纲目》,浓缩了历代以来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食疗精华,指出我们食物中所蕴含的营养除了果腹外,对健康有更多、更正向的助益。

  本书浓缩了古代医书中防治疾病的食疗精华,融合中医养生祛病的智慧于常见食物中,汇聚了女性、幼儿、父母,以及生活上会碰到的各类健康问题来个个击破,并对其作法、用法、疗效、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食疗方多为主食、汤粥、菜餚、茶饮等,所有食谱作法简单可行,材料也容易取得,食疗方的效果更是自古流传久远的验证,对不想生病、祈求健康的你,实有裨益的良书。
《舌尖上的中华味道:一部探寻地域风味与人文底蕴的饮食史诗》 引言:舌尖上的千年流转,风味中的地域脉络 食物,是人类文明最直接的载体。它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符号、地域的灵魂。当我们谈论“中国味道”时,我们谈论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味觉集合,而是一幅由五味、七情、百态交织而成的恢弘画卷。本书《舌尖上的中华味道:一部探寻地域风味与人文底蕴的饮食史诗》,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深度、广阔的味觉考古之旅,从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撷取最具代表性的风味样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人文精神,以及独特的烹饪哲学。 本书摒弃了单纯的食谱罗列或快餐式的美食介绍,转而采用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视角,旨在构建一个立体、丰满的中国饮食文化图谱。我们相信,每一道菜肴的背后,都藏着一段值得被讲述的“食”代故事。 --- 第一部:风土的塑造——地理环境与食材的原始对话 第一章:北纬的馈赠与南方的温润:气候对食材的决定性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这种差异直接决定了“南米北面”的基本格局,并由此衍生出无数的地方性食材系统。本章将重点解析黄河流域的粟、黍、麦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水稻、鱼虾文化之间的深层联系。 北方旱作区的坚韧: 探讨高粱、玉米、谷物如何塑造了北方人对“硬、耐储存、易于发酵”食物的偏爱,例如北方腌制技术的精妙,以及面食从“面饼”到“面条”再到“饺馄”的演化路径,分析寒冷气候如何促进了油脂的积累和对浓厚口味的需求。 南方湿热的丰饶: 聚焦于稻作文化对水产、竹笋、香料的依赖。分析热带、亚热带地区对“清鲜、时令、本味”的极致追求,例如粤菜中对“煲汤”和“蒸煮”技法的推崇,如何最大化地保留食材的“气”。 第二章:山川河流的地理标记:从食材产地到烹饪技法的渗透 地理形态,如高山、平原、江河湖泊,不仅提供了特有的物种,也制约了食物的运输与储存方式,从而催生了独特的烹饪策略。 巴蜀之地的麻辣密码: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独特的气候与土质如何孕育出花椒、辣椒(引种后的融合)以及泡菜文化。解析“麻、辣、鲜、香”背后的平衡术,以及盐渍化处理在潮湿环境下对食物保存的重要性。 海洋文明的鲜味图腾: 考察沿海地区(如浙、闽、鲁东)对海产的依赖,如何发展出独特的“糟卤”、“烟熏”和“生食”技术。分析海洋文化中对“时令性”的敬畏,以及“鱼生”文化所蕴含的地域哲思。 --- 第二部:历史的烙印——王朝更迭与风味的融合 第三章:丝路的回响:外来物种的本土化过程 中国饮食史,也是一部物种引进与文化融合的历史。本书将重点梳理关键性外来食材(如辣椒、番茄、玉米、土豆、花生)进入中国后的“中国化”过程。 辣椒的“驯化”: 追溯辣椒如何从“观赏植物”转变为“烹饪调料”,并最终成为湘菜、川菜的灵魂。分析其在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地位转变,从最初的“异域之味”到如今的“家乡印记”。 胡风的渗透: 探讨自魏晋南北朝至元明清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面食文化、乳制品(如奶皮、酥油)在特定区域(如内蒙、新疆、西北)的扎根与演变,以及这些影响如何被汉族烹饪体系吸收和再创造。 第四章:士大夫与市井的对话:阶层对饮食风尚的定义 饮食的精致度,往往是社会阶层划分的直观体现。本章对比分析了宫廷菜、官府菜与市井小吃的形成路径。 淮扬菜的典雅之源: 探讨淮扬菜系如何脱胎于漕运带来的物料集散与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要求,侧重于其对刀工、火候的精细化追求,以及“不时不食”的文化内涵。 烟火气的赞歌: 聚焦于街头巷尾的“小吃”——它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大众的需求,并最终超越地域限制,成为城市名片。例如,北方的“早点”体系,南方对“甜品”的精细化处理。 --- 第三部:哲学的沉淀——饮食背后的文化结构 第五章:五味调和的东方智慧:从味觉到宇宙观的投射 中国饮食的核心,在于“和”——对平衡的追求,这深深植根于道家和儒家的哲学思想。 “五味”与“五行”的关联: 详细解读酸、苦、甘、辛、咸五味在传统理论中对应的人体脏腑与自然元素。分析厨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调味达到“整体和谐”的状态,而非单纯追求某一种味道的极致。 “意境”的烹饪学: 探讨中国菜肴中对“形、色、香、味、器”的整体构建,例如宴席的排布逻辑,菜肴名称的寓意,如何将自然景观或人文典故融入餐桌体验,使“食”上升到“艺”。 第六章:仪式、禁忌与传承:家庭与节庆中的食俗 食物是维系家庭和宗族社会结构的重要纽带。本章关注于特定节庆中围绕食物展开的仪式化行为。 团圆的符号: 深入分析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的粽子等,这些食物如何通过其形状、馅料或特定的制作方法,承载了对“圆满”、“驱邪”、“祈福”的集体愿望。 世代相传的“独家秘方”: 探讨家庭食谱中那些不被记录、仅凭口耳相传的技法,这些“非标准化”的知识是如何在家庭内部确保风味的纯正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断裂风险。 --- 结语:味蕾上的未来图景 《舌尖上的中华味道》不仅是一部历史回顾,更是对当代中国饮食现象的审视。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下,地域风味的边界正在模糊,但其深层的文化内核却愈发需要被理解和珍视。本书旨在为每一位热爱美食的读者,提供一把开启中国味道历史宝库的钥匙,让每一次品尝,都成为一次对古老文明的致敬。我们希望,读者在合上书页之后,能以一种更深邃、更富同理心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餐盘中的每一粒米、每一片菜,从中读出千年流转的中国故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建平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委员。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学会常务委员。20多年来,一直从事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状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面的研究。在科研方面曾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一、二、三等奖多次,主编专业着作2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图书目录

前言    002
绪论
防病健体,需要食疗    008
食疗的基本原则    010

第壹篇 生活必备食疗方
口腔溃疡    014
西瓜皮蛋花汤 清热解毒、凉血    015
蜜银耳甜汤 促进溃疡面癒合    016
红豆百合粥 清热解毒    016
荸荠胡萝卜瘦肉汤 清热去火、生津润燥    017
萝卜鲜藕汁 清热泻火    017

咽喉肿痛    018
薄荷香菇猪肉汤 清热利咽、止咳化痰    019
无花果粥 清肺利咽、滋阴生津    020
胖大海橄榄茶 养阴生津、清咽利喉    021
荸荠雪梨汁 清热解毒、利咽润喉    021

颈椎病    022
黑木耳丝瓜汤 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023
羊肉红枣汤 益气、散寒通络    024
木瓜猪蹄汤 补肾益精、强筋健骨    024

感冒    025
紫苏米煳 发汗散寒    026
生姜粥 发汗解表、温胃止呕    027
薄荷粥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027
葱豉豆腐汤 缓解打喷嚏、流鼻涕    028
柴胡枸杞饮 清热解表、疏肝升阳    029
野菊白芷葱须汤 对抗流感病毒    029

发烧    030
苦瓜洋葱汁 清热解毒、祛暑明目    031
紫菜豆腐汤 退烧、缓解咽喉疼痛    032
薄荷马蹄汤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032
南瓜绿豆汤 清热解毒、去燥润肺    033

胃炎    034
莲子粥 健脾益胃、缓急止痛    035
白朮猪肚粥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036
干姜花椒粥 暖胃散寒、温中止痛    036
胡萝卜羊肉汤 健脾益胃    037

哮喘    038
白果全鸭 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039
核桃甜酪 养阴清热、润肺止喘    040
海蜇荸荠汤 补中益气、镇咳平喘    040

中暑    041
西瓜汁 辅治轻度中暑    042
冬瓜汤 清热生津、避暑除烦    043
绿豆粥 清热解暑、利尿解毒    043

消化不良    044
柑橘橘皮果酱 理气开胃、消食化痰    045
萝卜酸梅鸭肫汤 开胃消滞、下气生津    046
开胃三丝 开胃消食、化滞消积    046
高粱小米豆浆 益脾和胃、补虚益气    047
牛肉健脾丸 补充消化酶    047

水肿    048
红豆豆浆 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049
苹果西芹汁 消肿促便    050
冬瓜粥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050
薏仁冬瓜皮鲫鱼汤 健脾益胃、利尿消肿    051
金针炒黄瓜 消肿利尿    051

便祕    052
蜂蜜柚子茶 清热降火、润肠防燥    053
茼蒿炒萝卜丝 润肠通便    054
酱爆薯丁 改善便祕    054
核桃松仁小米粥 润肠通便    055
白菜肉丝汤 润肠通便、清热解毒    056
五谷皮蛋瘦肉粥 加速肠胃蠕动    056

眼睛干涩、疲劳    057
黑豆核桃牛奶 改善眼部疲劳干涩    058
枸杞豆浆 滋补肝肾、明目    059
花椒羊肝粥 明目养血    059
肉丁炒萝卜 缓解眼疲劳、补充体力    060

贫血    061
红枣桂圆粥 补血养气    062
鸡肝荠菜汤 平肝明目、和脾养血    063
马铃薯炖鸡 滋阴补血    064
薏米芝麻核仁煳 改善缺铁性贫血    065
香芋牛肉 补血生血    065
双耳红枣猪肉汤 补血养血    066

失眠    067
红豆桂圆豆浆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068
小米红枣粥 补脾润燥、养血安神    069
紫菜鳗鱼卷 提高睡眠品质    069
猪心莲子汤 养心安神    070
柏子仁煮花生米 养心安神、健脾    070
酸枣仁排骨汤 赶走压力引起的失眠    071

疲劳乏力     072
莲子银耳鸡汤 消除疲劳、增进食慾    073
蜂蜜苦瓜姜汁 缓解肌肉疲劳    074
绿豆红枣豆浆 补充体力、消除疲劳    074
党参红糖粥 抗氧化、抗疲劳    075
糖醋蒜 缓解肢体疲劳    075

醒酒解酒    076
冰糖雪梨水 促进酒精分解代谢    077
蜂蜜芹菜汁 缓解酒后肠胃不适    078
荸荠豆浆 生津润燥、补虚滋阴    078
姜汁菠菜 解酒毒、和胃滑肠    079

晕动病    080
榨菜炒肉丝 缓解恶心呕吐    081
柠檬芒果汁 健胃、止晕止吐    082
橘子苹果鲜姜汁 预防恶心和呕吐    082

空调病    083
生姜红糖水 祛寒解表、御寒保暖    084
藿香薏米粥 健脾利湿、疏散外寒    085
葱头豆豉粥 发汗、促进血液循环    085
山药羊肉粥 暖中补虚、化湿    086

抗辐射    087
绿豆海带豆浆 保护免疫功能    088
绿豆马齿苋瘦肉汤 缓解辐射带来的不适    089
绿茶牛肉汤 降低辐射的危害    090
黑芝麻煳 抗辐射、延缓衰老    090
鱼腥草猪肺汤 抗辐射、抗疲劳    091

第贰篇 女性必备食疗方
月经不调    094
山楂糖 活血化瘀    095
当归牛肉汤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096
枸杞乌鸡煲 改善月经紊乱    097
青椒墨鱼丝 调经带、愈崩漏    097
茯苓莲子粥 改善腹泻体虚    098
姜枣甜茶 缓和腹部疼痛    099
莲藕核桃茶 有助经血排出    099

妊娠呕吐    100
番茄芹菜汁 健脾养胃、止呕    101
佛手凤梨苹果汤 减轻妊娠呕吐    102
陈皮粥 理气和胃、降逆止吐    102
姜汁甜椒鸡片 温中止呕    103

乳腺增生    104
海带炖排骨 缩小肿块、减轻疼痛    105
橘核橘络茶 疏肝理气、散结通络    106
丝瓜鲈鱼汤 益气血、通经络    106

更年期症候群    107
百合银耳枸杞羹 补益肾气、健脾胃    109
栗子羊肉汤 补肝益肾、益气养血    110
麦枣桂圆羹 补血安神、健脾养胃    111
甘麦红枣粥 宁心安神、益气养阴    111
莲子白果淮山汤 清心安神    112
红酒炖肉末豆腐 益气养血、延缓衰老    113
玫瑰桂圆蜜茶 安心神、消除烦躁    114
枸杞参菊茶 镇静情绪    114

骨盆腔炎    115
薏仁红豆梨汤 祛湿浊    116
苦菜萝卜汤 改善骨盆腔炎不适    117
桃仁饼 散瘀止痛、理气活血    117

减肥瘦身    118
双瓜养颜汁 防止脂肪堆积    119
紫菜萝卜汤 改善痰湿阻滞型肥胖    120
冬瓜虾米汤 轻身减肥    120
绿豆荷叶粥 降脂减肥    121
清炒竹笋 祛脂瘦身    122
田园小炒 促进脂肪代谢    122

美发护发    123
桑椹蜂蜜膏 益肾补血    124
黑芝麻山药煳 乌发养颜、滋润皮肤    125
三子核桃瘦肉汤 调理血虚及内分泌    125

活血养颜    126
阿胶鸡蛋粥 补血止血、美容养颜    127
美颜补血粥 调理血虚、祛斑    128
银耳红枣粥 活血养颜、润肤祛斑    128
玫瑰杏仁冻 疏肝活血、润燥养颜    129

抗衰祛皱    130
蜜枣核桃羹 延缓衰老、滋润肌肤    131
杏仁核桃芝麻煳 美肤防皱、抗衰健体    132
燕麦香蕉牛奶煳 滋阴润肤、抗皱防衰    132
柳橙银耳羹 增加弹性、预防皱纹    133
胡萝卜炖猪蹄 减少皱纹、丰胸    134
黄豆花生炖猪皮 抗皱、防皮肤衰老    134
青椒炒猪肝 抗皱、明目    135

第参篇 父母必备食疗方
癌症肿块    138
灵芝山药饮 防癌抗癌    139
猴头菇炖鸡翅 抑制消化系统肿瘤    140
山药花菜番茄 减轻化疗副作用    140
人参蛤蜊汤 全面提升免疫力    141

动脉硬化    142
小米大蒜粥 清洁动脉血管    143
黑木耳芝麻茶 防治动脉粥状硬化    144
鲜番茄汁 抗氧化、防治动脉硬化    144
醋拌花生豆干 延缓动脉硬化    145
蒜泥茄子 减少血管损伤    145
蔬菜紫茄煲 增强血管弹性    146

高血压    147
芹菜西瓜汁 预防高血压、肾炎    148
红枣乌梅粥 补肝降压    149
菊花银耳粥 改善头痛、头胀    150
茄子粥 平肝熄风、降低血压    150
山楂荷叶瘦肉汤 清肝泻热    151

糖尿病    152
苦瓜山药牛奶 降血糖、预防併发症    153
冬瓜黄瓜汁 改善消渴症状    154
消渴冬瓜汁 纾解口渴    154
萝卜粥 降糖调脂    155
魔芋拌小黄瓜 延缓葡萄糖吸收    155
嫩姜拌菜心 改善糖代谢    156
百合玉竹绿豆粥 改善糖尿病合併肺病    157

高脂血症    158
荷叶莲子粥 降脂、减肥    159
山楂麦芽汤 降脂降压、活血化瘀    160
红豆山楂米煳 减肥降脂    160
洋葱番茄汤 降低血液黏度    161
香菇松仁 活血降脂、补脾益气    161
韭黄豆芽炒牛肉 温中行气、散瘀解毒    162

白内障    163
苦瓜菠菜汁 清心明目    164
野菊花炒肉片 疏肝明目    165
猪肝枸杞蒸蛋 明目养血、滋补肝肾    165

骨质疏松    166
五豆豆浆 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    167
山药优酪乳 补充钙质    168
板栗玉米炖排骨 改善筋骨疼痛    169
猪蹄筋黄豆汤 预防骨折    169
黄豆蔬菜汤 预防骨折    170

记忆力下降    171
燕麦核桃豆浆 增强记忆力、调血脂    172
全麦蔬菜饼 防止脑力退化    173
鲑鱼坚果炒饭 增强脑力、预防衰退    174
桂圆莲子粥 健脑益智、补养心脾    175
黑芝麻糙米粥 预防老年痴呆    175

第肆篇 宝宝必备食疗方
腹泻    178
清粥 补充电解质    179
紫山药粥 止腹泻    179
熟苹果泥 涩肠止泻    180
小米胡萝卜泥 健脾止泻    181
山药莲子粥 健脾益胃、暖中实便    181

百日咳    182
枇杷银耳粥 止咳化痰    183
百合粥 赶走婴幼儿肺虚久咳    184
雪梨核桃羹 养阴润肺    184

肺炎    185
薏枣百合山药粥 清热润肺、和胃    186
白萝卜炖排骨汤 清热解毒、利尿发汗    187
鱼腥草炒鸡蛋 清热解毒、滋阴润肺    187

水痘    188
绿豆莲藕汤 清热解毒    189
香菜胡萝卜汤 促进水痘透发    190
红豆薏仁汤 清热、利湿、解毒    190

扁桃腺炎    191
鱼腥草粥 清热解毒    192
金银花粥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93
荸荠白萝卜汁 清热泻火、抗菌消炎    193

湿疹    194
苦瓜芹菜汁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195
萝卜缨薏仁粥 健脾祛湿    196
蜜渍黑豆 补脾利湿、抗过敏    196
小麦茯苓饼 养血润燥、滋阴除湿    197

厌食    198
鸡内金陈皮粥 和胃理气    199
山药炖猪血汤 健脾补血    200
萝卜丝馅饼 健胃消食、行气化滞    200

增强免疫力    201
苹果胡萝卜汁 增强唿吸道防御功能    202
菠菜瘦肉粥 增进免疫、促进肠蠕动    203
栗子莲藕汤 补益气血    203
山药牛肉汤 健脾补肺、滋养强身    204
香菇竹笙鸡汤 补气血、提高免疫力    204
银耳猪肉炖海参 增强免疫力     205

附录一、食疗方速查索引    206
附录二、食材功效表    21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对症食疗方”部分,简直是我的健康救星!我之前一直对某些亚健康状态感到困扰,比如容易上火、消化不良、或者睡眠质量不高。看了很多书,尝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它系统地将各种常见病症与相应的食疗方案结合起来,让我眼前一亮。书中不仅仅是列出食材,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食材为什么能够针对特定的病症起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来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对于我一直困扰的消化不良问题,书里不仅给出了几种推荐的食物,还详细说明了它们的助消化原理,并且给出了具体的食谱建议,让我知道该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时候吃。这种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指导,让我觉得不再是盲目尝试,而是有理有据地进行健康管理。而且,书里还强调了“食疗”的温和性,它不是像药物那样有副作用,而是通过日常饮食来调理身体,这种循序渐进的养生方式,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踏实。

评分

这本《活用〈本草纲目〉生活必备方VS.对症食疗方:千古医典的健康养生对策 族群×对症×速查》真的是一本宝藏,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本草纲目》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它是一本高深莫测、只适合专业人士研究的古籍,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就像一本贴心的生活指南,将那些古老而智慧的养生理念,用最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书里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更多的是那些触手可及的食材,比如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水果、谷物,甚至是一些调味品,都能在书中找到它们不为人知的养生功效。我最喜欢的是它那种“生活必备方”的设计,很多时候,一些小毛小病,比如轻微的咳嗽、腹泻,或者只是觉得身体有些疲惫,书里都能提供简单易行的食疗建议。不需要复杂的药材,也不需要跑很远去购买,在家就能轻松解决,这种实用性真的太棒了!而且,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养生书那样只讲功效,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让你在食疗的同时,也能增长中医养生的知识。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变得更健康,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书。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族群×对症×速查”这个设计上的用心。以前看养生书,总觉得内容泛泛而谈,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这本书就完全不同了,它把读者细致地划分开来,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中老年)、不同性别(女性、男性),甚至是不同体质(虚寒、实热)的人群,都给出了量身定制的建议。我之前一直为家人的健康问题烦恼,尤其是家里的老人,身体总是有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跑医院太麻烦,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书就像请了个私人养生顾问,直接翻到“中老年”那一章节,然后根据他们的具体症状,比如关节疼痛、失眠等,书里都会给出非常具体、可行的食疗方案。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速查”功能做得非常到位,目录清晰,索引明确,想找什么功效的食疗方,或者针对什么症状的方子,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大大节省了翻阅时间,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这种精细化的分类和快速检索的功能,让原本庞大的《本草纲目》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现代感。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医养生真的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智慧。《本草纲目》这本书本身就博大精深,但往往因为其古老的语言和庞杂的内容,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这本《活用〈本草纲目〉生活必备方VS.对症食疗方》就像一座桥梁,巧妙地将古代的瑰宝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连接起来。它没有一味地照搬古籍,而是在保留核心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演绎,让那些古老药方充满了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里介绍的一些“生活必备方”,比如一些针对季节性问题的食疗,或者是一些能够提升免疫力、缓解疲劳的小偏方。这些方子往往用料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效果显著。我试着根据书里的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整,比如增加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材,或者在感到疲劳时,喝一杯书里推荐的养生饮品,感觉身体真的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个人都变得更有精神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健康改善,正是《本草纲目》的魅力所在,也是这本书成功之处。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和设计真的太人性化了!作为一本内容如此丰富的养生书籍,它却能够做到让读者轻松上手,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这一点非常难得。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去细细研读一本厚厚的书籍,所以一本能够“速查”的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目录设计得非常清晰,分类也很明确,无论是按照食材、病症还是人群来查找,都能很快定位到相关内容。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图表和插画,让原本枯燥的中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欢书里的一些“小贴士”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之处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比如,在介绍某种食材的食疗功效时,还会提醒读者在什么情况下不宜食用,或者需要注意哪些禁忌。这些细致入微的提示,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疗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在耳边细语,教我如何科学、安全地调理身体。我感觉自己正在通过这本书,逐步建立起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