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

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 Q. McInerny
图书标签:
  • 逻辑思维
  • 批判性思维
  • 思维训练
  • 推理
  • 问题解决
  • 决策
  • 学习方法
  • 自我提升
  • 工具书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人必须具备逻辑力
  说话、写作、谈判、演讲、沟通及问题解决的必备技能
  学点逻辑,让自己不再「理盲」
  入选香港中文大学40本英文必读经典
  诚品年度英文推荐书及畅销书
  哈佛大学校内书店强推好书


  逻辑,不论被视为一门科学、一种艺术或一项技巧,又或三位一体,都是人类思考、分析、辩证和沟通等四种能力的基础。事实上,逻辑适用于人类智慧的每个层面。在这本精简俐落的工具书中,麦肯纳利教授将为读者揭示逻辑思考为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益处。本书的撰写对象为逻辑思考的初学者,并与史壮及怀特(Strunk and White)合着的《写作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并列经典之作,提供许多简明易懂又价值非凡的建议。

  麦肯纳利教授认为,逻辑思考这门学问会对我们的生活持续发挥深刻的影响。读者如果想要掌握逻辑思考,就必须从正确的推论开始,并完全领会逻辑思考和逻辑表达(logical expression)之间的紧密关系,认识论证的基本术语,更必须熟悉非逻辑思考的各种陷阱。因此麦肯纳利教授将本书设计为一连串的简短章节,前后互相连贯,强化读者对这本入门书的理解,建立清晰且有效的推论。

  本书的核心价值就是建立论证,包含如何架构论证及阐述论证,如何分辨逻辑语言与其他学术性质的论述,以及如何具体表现逻辑的各种要素。麦肯纳利教授精心整理出「前提」(premise) 和「结论」(conclusion) 两者之间微妙且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楚区别「事实陈述」(statement of facts)与「评价陈述」(statement of value),检视主要型态的论述法则,从「三段论证」(syllogistic argument) 到「条件论证」(conditional argument),并深入探讨各种论证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此外,他还用敏锐的观察角度剖析非逻辑思考,帮助读者辨认并避免常见的逻辑谬误。

  本书中,麦肯纳利教授运用精准的分析、简易的范例和清晰的洞察力来探索逻辑学的精髓。不论读者是教师、学生、想加强职场技巧的专业人士,或想追求精英思想及语言的社会大众,这本工具书是帮助你学习推论的无价之宝。

各界好评

  本书取材适中,长度恰当,全书只有五大部分,但这五大部分全是现代人要学好逻辑思考最重要的精髓。──张秋政,亚洲大学财金系荣誉教授

  科学需要逻辑,工作、生活也不能缺乏逻辑!──郑国威,泛科知识总编辑与共同创办人

  逻辑力是现代社会基本能力之一,这本简单、轻巧的入门书,可以让你快速掌握论述逻辑的概貌。──黄贞祥,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有鑑于人类随波逐流的习性,再加上普遍缺乏逻辑思考,如果不愿意继续向下沈沦,学习正确思考就是攸关生死的关键!

  麦肯纳利教授撰写本书实在了不起!既然每一个人都严重缺乏这方面的训练,那么你不只应该购买本书,更应细细品读!──欧斯古德(Charles Osgood)

  读者若有意朝写作、辩论或演讲等方面发展,本书将能发挥莫大助益,让你如虎添翼!──基尔柏.泰勒(Gilbert Taylor)

  一般人一辈子不须钻研逻辑,但是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把逻辑思维运用在日常生活而获益匪浅。这本书特别侧重语言表达的清晰与准确,以新闻学院必读的《Elements of Style》一书为范本,锻鍊读者条理思考、清楚表达(包括口语与文字)的技巧,进而磨利读者分辨他人言词的意图与真义,免于受其语言所魅惑。对于在生活上需要大量文字表达、大量口语沟通的人来说,极有帮助。──诚品《好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麦肯纳利(D. Q. McInerny)


  在各大专院校教授「逻辑学」达数十年,先后任教于圣母院大学(Notre Dame)、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和郭蒂路培修道院(Our Lady of Guadalupe Seminary)等校。其着作包括《汤姆士.莫顿传记》(Thomas Merton)及三本哲学教科书。麦肯纳利教授目前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Lincoln, Nebraska)。

译者简介

包丹丰


  台南市人,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具有多年双语教学与创作经验。现与美籍夫婿定居美国德州。译作有《思考致富》(久石文化)

图书目录

推荐序  9
前言:逻辑思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13

第一部分 学习逻辑思考的事前准备  25
1.集中注意力  26
2.釐清事实  27
3.概念与概念对象  31
4.注意概念的起源  32
5.概念需符合事实  34
6.语言需符合概念  36
7.有效沟通  39
8.避免笼统和模稜两可的语言  44
9.避免不负责任的措辞  47
10.真相  49

第二部分 逻辑思考的基本原理  55
1.基本定律  56
2.真正的灰色地带/虚构的灰色地带  63
3.到头来,事出必有因  65
4.追寻原因时不能半途而废  67
5.辨别不同原因  69
6.明确定义字词  72
7.定言述句  77
8.通则化  79

第三部分 论证:逻辑的语言  83
1.建立论证  84
2.从全称缩小到特称  87
3.从特称扩大到全称  88
4.论述  90
5.否定陈述  91
6.比较法  95
7.比较法与论证  99
8.合理论证  101
9.条件论证  107
10.三段论证  113
11.前提的真实性  116
12.前提的相关性  117
13.事实陈述/评价陈述  119
14.论证结构  121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126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130
17.归纳论证  133
18.评估论证  137
19.建构一个论证  139

第四部分 非逻辑思考的根源  143
1.怀疑论  144
2.逃避式的不可知论  146
3.犬儒主义和盲目乐观主义  147
4.思想狭隘  149
5.情绪与论证  150
6.推论的目的  152
7.论证并非争论  154
8.真诚的局限性  154
9.常识  155

第五部分 非逻辑思考的主要形式  157
1.否定前件  158
2.肯定后件  159
3.中词不周延  161
4.模稜两可  162
5.内定结论谬误  166
6.错误假定  170
7.稻草人谬误  171
8.使用和滥用传统  172
9.错上加错不等于对  173
10.民主谬误  174
11.人身攻击谬误  175
12.诉诸暴力的谬误  177
13.专业知识的使用与滥用  177
14.数量化的质  180
15.只考虑来源的谬误  182
16.欠缺整合的谬误  183
17.过度简化的谬误  184
18.归类错误  185
19.混淆视听(红鲱鱼谬误)  186
20.转移论点的谬误:搏君一笑  187
21.转移论点的谬误:苦肉计  188
22.无力反对不代表赞成  190
23伪两难谬误  191
24.因果倒置谬误  192
25.特别诉求的谬误  194
26.权宜主义谬误  195
27.避免结论的谬误  195
28.过度简化推论的谬误  196
跋  199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我从1996年回国以来,在长庚大学及亚洲大学总共教了十几年的「日常逻辑」。我在「逻辑学」前面故意加上「日常」两字,主要是有感于逻辑在民主化深度不够的社会,应该比当年在欧洲大学都是必修课时更加重要,且又怕没有「日常」两字冠在前面学生不敢选修。

  没想到十多年来,我的「日常逻辑」课都爆满(选修人数超过大学规定每班人数的上限)。我以实验的态度用了几本英文书,也用了数本中文书当作教科书,但都不满意。久石文化执行总编辑陈文龙先生请我审阅麦肯纳利(D. Q. McInerny)所着的《Being Logical: A Guide to Good Thinking》之中文译稿,我抱着寻找好书的心理,在忙碌的教学和研究中欣然答应。

  仔细研读此书之原文书及中文译稿,我发觉这本书有以下几个重要特色:

  1.文笔流畅,很容易阅读(easy read);中文译本没有翻译生硬的感觉。

  2.取材适中,长度恰当,全书只有五大部分,但这五大部分全是现代人要学好逻辑思考最重要的精髓。

  3.全书从显而易见的(the obvious)开始,与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像集中注意力、釐清事实、强化沟通等,专注在逻辑的实际运用价值,前唿后应,连贯一致。

  4.显然作者高度享受着符合逻辑思维的生活乐趣与生命意义,诚心诚意要把逻辑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好让读者不但学到逻辑思考的要领,更能将逻辑与生活融合为一,并进而把逻辑内化成个性、习惯与行为的一部分,从而使逻辑思考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个人的直觉反应,亦即一个人不假思索的常识(common sense)。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全书到处可看到符合逻辑生活的智慧之言,这是一般逻辑书所没有的。

  5.如果过着符合逻辑思考(logical thinking)的生活,我们很自然就可以观察到以下的对比(pairwise comparisons):情绪与理性的分野;辩论是对事不对人的,因为辩论的目的是要参与者一起寻找真相、真理;传统习俗与革新改变应有的定位;透明与模煳;开放思维与封闭思维(open-minded vs closed- minded);独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与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民粹主义(populism)与真实主义;盲目的附和与适当的质疑;民主多数的可能谬误与独排众议的道德勇气;同情心与同理心;伪善与坦率;扭曲之不义与懔然的正义;来自论证的结论与出自专家的意见;抄袭与原创;主流价值与逆向思维(contrarian thinking);特殊(particular)与普遍(general)……等等。

  走笔至此,本书的特色使我想起以下两本书:奚恺元教授撰写的《别当正常的傻瓜》(台湾久石文化)与林沛理主编的《能说「不」的秘密》(香港次文化堂)。前者是对许多教育体制产生出来的傻瓜而写,但从本书的观点,这些傻瓜只不过是缺乏独立、逻辑、论证(critical)与逆向思考罢了。为了不让我的学生变成傻瓜,前者已成为我教的所有课必读必考之书。后者诚如其英文书名《Critical Thinking in Action》所揭示,全书每一篇都可以说是论证思维的最佳实例。我深信这三本书如果能在华文世界里大力推行,影响所及终将使华文世界变成一个令人喜爱居住及工作的文明社会(civil society)。

张秋政
2009年5月于亚洲大学

前 言

  逻辑是清晰且有效的思维,既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本书撰写的目是介绍这门科学的基础原理,以及这门艺术相关的基础技巧。

  有些人绝顶聪明,但逻辑思考却表现不佳。他们或许有能力运用逻辑思考,也就是清晰而有效的思考,只是这种能力却从未表现出来。再加上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因而没有接受太多的逻辑思考训练。的确,所谓真正的教育,其背后支撑的骨干就是逻辑,可惜在美国的各级学校却很少教授这门课程。对我而言,逻辑就是美国整个教育体系所缺少的环节,这门课程其实涵盖了许多其他的科目,包括语言、历史、科学和数学。

  有些读者,特别是第一次正式接触逻辑学的读者,面对这么多逻辑学常用的专有名词和象征性的标记,心中难免会感到不安。但请别让第一印象给吓跑。作者自始至终不断努力,尽量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出这些比较专门的题材。然而,我同时也极力避免过度简化整套系统,低能的逻辑根本就不是逻辑。另外,有些读者可能会画地自限,以自己有限的理解力来自行解读「强调明显之事」这句话,还没开始阅读本书,就兴趣缺缺。事实上,我的确把书中很多的重点放在明显的事物上,我这样做自然有我的用意。逻辑如同人生,越是明显之事通常越需要特别强调,因为人们时常忽略显而易见之事。如果我不厌其烦的强调某些重点,而且选择用浅显的字眼来解释某些暗示性的概念,那是因为我坚持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教学原则──最安全的教学方法就是假设学生完全没有基础,一切从零开始。

  整体来说,逻辑学是一门既广又深,而且呈现多样化的领域。如果读者在读完这本工具书之后受到启发,而想进一步探究,那我就心满意足了。然而,我不想夸大本书写作的目标。这不是一本专门探讨逻辑学理论的论文,也不是逻辑学的教科书──不过,如果有读者能实际在课堂中印证这本书的实用性,我也会感到欣慰。我最主要的目的是撰写一本实用的手册,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帮助初学者掌握这门学问,理解逻辑学中基本的原理。本书不是写给理论主义者,而是写给实践主义者──他们一旦了解逻辑的原理,就会把逻辑运用在生活中。

  为了增加本书的实用性,我在书中採用非正式的风格,并扮演类似家教或教练的角色,用直接的语气向读者下达指令。我把逻辑分为五个阶段,分别由书中的五个部分作为代表,每一阶段的基础打稳了,再晋级到下一阶。第一部分是前置作业,重点是替读者做好心理建设,并建立适当的思考架构,否则逻辑思维无法开始运作。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我们会进入逻辑世界的领域:第二部分阐述影响和支配逻辑的基本原理;第三部分则深入探讨论证──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在第四部分,我将探讨哪些态度和心理状态特别容易导致非逻辑思考。本书第五部分会把重点放在非逻辑思考──谬误。

  最后,容我在此表达我对《写作概论》(The Elements of Style)这本轻薄短小工具书的推崇和赞赏,这本书是由威廉史壮二世 (William Strunk Jr.)和怀特(E. B. White)所合着。我的写作灵感就是来自《写作概论》。虽然本书的成就远远不能和《写作概论》这本伟大不朽的作品相提并论,但看在《写作概论》对写作领域的卓越贡献上,我也衷心希望本书能对逻辑思维作出少许的贡献。我最大的心愿是:这本书能帮助读者了解逻辑本身的重要性,因逻辑之美而受到感动,并因为「合乎逻辑」而引发一股深刻的喜悦和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麦肯纳利(D. Q. McInerny)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逻辑”两个字听起来就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但我被它的副标题“逻辑思考的入门书”吸引了,心想,既然是入门,应该不会太难。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对话,他会耐心地解答你每一个疑问,而且还会用各种贴近生活的例子来佐证他的观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部分,作者强调了不盲从、多质疑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我发现自己以前很多时候都太容易相信网上的信息,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轻易接受,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信息来源,辨别信息的真伪。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让我看到了逻辑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强大力量,比如如何分析一个广告是否具有欺骗性,如何判断一个新闻报道是否客观。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书中的方法,比如和家人讨论问题时,我会尝试用更清晰的逻辑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找出共同点。这种沟通方式比以前更加高效,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比较“随性”的人,想法跳跃,有时甚至有些混乱。《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思维的路径,让我看到了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变得更有条理,更有说服力。书中从最基础的“概念”和“判断”讲起,让我理解了清晰定义和准确表达的重要性。我以前经常会因为概念不清而与人产生误会,现在我明白了,要学会先界定清楚我们讨论的对象,避免鸡同鸭讲。然后,书中关于“推理”的讲解,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什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过去在做很多判断时,常常会混淆这些概念,导致结论的偏差。现在,我能够更清晰地分析事情的因果关系,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论证”的章节,它教会了我如何构建一个站得住脚的论证,如何识别别人论证中的漏洞。这不仅对我学习工作有帮助,在生活中,比如和朋友们争论某个话题时,我能更有底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做决定的时候也常常凭感觉走,有时候确实会遇到一些麻烦。读完《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事情都有迹可循,用逻辑去梳理,就能让事情变得清晰明了。书中从最基础的定义讲起,比如什么是命题,什么是推理,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却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作者的讲解非常耐心,一步步引导,即使是我这种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我特别喜欢书里举的那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超市购物、朋友聚会,这些场景我都经历过,用逻辑去分析这些日常小事,让我感觉学习不枯燥,而且很有实用性。我开始尝试着用书里教的方法去分析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做一项决定前,我会问自己:我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这个决定会不会导致什么后果?这种反思的过程,让我发现自己思维中的一些盲点,也帮助我做出了更理性的选择。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分析,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考的习惯,让我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信息。现在,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都变了,不再轻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而是能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本质。

评分

我之前对逻辑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那种“因为A所以B”的简单句式上,觉得逻辑是数学家的事,跟我这种文科生没什么关系。但《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逻辑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书里讲到的一些逻辑谬误,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经常不自觉地犯这些错误!比如“稻草人谬误”,我经常会把别人的观点夸大化,然后去攻击那个被我夸大的观点,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有“诉诸权威”,我总是容易相信所谓的专家,却忽略了他们的话是否真的有道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思维中的很多不足。作者用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把那些枯燥的逻辑概念讲得活灵活现,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讲解,以前觉得它们很抽象,现在通过书里的例子,我能清楚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我开始尝试着把这些概念运用到我的写作中,分析材料,构建论点,感觉思路比以前清晰多了,文章也更有说服力。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人,而是一个能够主动思考、辨别真伪的“智者”。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清晰分析问题、做出理性判断的人心生敬佩,总觉得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直到我读了《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我才明白,原来逻辑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修订版)》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逻辑讲得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从最简单的识别错误推理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框架。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非此即彼”谬误的讲解,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在很多情况下,都习惯于将问题二元化,非黑即白,忽略了很多中间地带的可能性。书中还讲到了“滑坡谬误”,让我认识到不能因为一件小事就过度推测,导致不必要的恐慌。我开始尝试着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运用书中的知识。比如,在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时,我会先问自己:这个信息来源可靠吗?有没有其他证据支持?它是不是在试图引起我的情绪反应?这种微小的改变,让我感觉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再轻易被情绪左右。这本书让我觉得,逻辑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