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职业训练,以为可以借此操纵世界;
教育,是创造未来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间学校的校长,哪个人是你非聘不可的老师?春秋时代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开启希腊哲学的苏格拉底?写过教育小说《爱弥儿》的卢梭?注重精神分析的佛洛伊德、开创蒙特梭利教育法的蒙特梭利女士?还是人本心理学的马斯洛?
让人跌破眼镜的是,本书作者巴默尔认为,最值得学习的教师楷模,是圣经福音书里的耶稣、是思想深邃的使徒保罗、是西元第四世纪的沙漠教父、是十七世纪的贵格会信徒。为了让世人明白这些乍看之下属于「宗教领域」的人物,为何会是下一世代人类教育的希望,巴默尔用了近乎一生的时间,研究这几位的教育理念,将他们的想法应用到当代世界。
那么,巴默尔成功了吗?姑且不说北美教会界有多少宗教领袖都视巴默尔为典范,就连在非宗教的领域,巴默尔都成为备受推崇的人物,被全美一万名教育工作者,评选为高等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
值此社会剧烈变动,父母老师,甚至是教会牧者与辅导苦思教育翻新的时代,巴默尔深入基督教传统所归纳、整理出的教育智慧,已被无数的人认可,无疑是你我带领下一代的子女穿破迷雾,共同走向未来的一盏必备明灯。
名人推荐 卢云
《向下的移动》作者
何琦瑜
亲子天下 执行长
姜蓓蒂
美国爱荷华大学科学教育博士
徐敏雄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谘商与人资发展系副教授
廖乃慧
新加坡长老会禧年堂教牧
诚挚推荐! 各界赞誉 本书使「学习者」和「教学者」对于「教与学」的动机、形态、模式进入更深刻的省思与检视:人如何求知?求知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的角色为何?我们如何学习?人如何认识真理?真理又是什么?能够使你、我亨通的都是真理吗?知识,在人生命中的定位是什么?你我所拥有的知识,决定了我生命的深浅和高度吗?我所拥有的知识,足以勾勒出世界的大小、连同定夺我存在的终极意义吗?那位真实、永活、恆存的知者又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看待群体的成长、关系的建立?这本书刺激我们思考、引发讨论、同时涉猎教学理念与实务。本书作者诚挚邀请读者来对话!
──姜蓓蒂
少儿读物资深评审
美国爱荷华大学科学教育博士
还记得刚当大学老师的前几年,有一次上课都已经三十分钟了,学生才到十个。当时心中真的充满无力、羞辱与恼怒,正想着要如何破口大骂来「教训」这些学生时,心中突然响起巴默尔的叮咛:唯有老师能勇敢面对真实教学现场的差异分歧,与学生真诚交流彼此的恐惧与期待,坦承自己对知识了解的有限,才可能在信任中寻得真理。阅读《未来在等待的教育》,让我有勇气放下不必要的虚荣与权威,透过努力开放自我与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重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老师」!
──徐敏雄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谘商心理与人力资源发展系副教授
台湾梦想城乡营造协会执行长
无论你是不是从事教育的人,但是你能拿起这本书来阅读,就表示你曾经受惠/受制于教育和教育体系,那么这本小书就可以成为帮助你回头看一些重要课题的启蒙的书—你怎么知?你需要有什么氛围或条件,才能知?
作者是极其优秀的教育学者,他的书蕴藏了多年思考的智慧,其实每一章就好像是很宝贵的一份礼物,等着你慢慢去开展、细味、品尝。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理想的学校或甚至是理想的老师,但是在作者探讨了几章之后,他慷慨分享他的经验。在他分享的经验与方法里,我想起过去遇到的良师,带我们在上课走到郊野公园,静默、注意聆听,那种带来的深层的喜悦与敬畏,至今仍旧存在心里。
──廖乃慧
新加坡长老会禧年堂教牧
单靠一只眼睛,不论是理智或心灵之眼,皆无法各自独力成事,我们需要「全视域」的目光……本书以具体的实例,说明于追寻真理的道路,学科、老师与学生之间如何形成真理的群体。
──卢云(Henri J. M. Nouwen)
《向下的移动》、《最大的礼物》、《与岁月和好》作者
凡是关心教学者,不论是宗教界还是世俗社会,都应该细读巴默尔的着作……几乎每一句、每一段都看得人不划重点不行,不停下来深思不行……追寻知识若有追寻心灵的老师沿路引领,旅程不知会有多兴奋与喜乐!
──詹姆斯‧史帕克斯(James Sparks)
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麦迪逊校区(Madison)
这么久以来,这一本绝对是谈教育的书里,我读过最能启发心灵的一本。
──约翰‧威斯特霍甫三世(John H. Westerhoff III)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高等教育界的奇才。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