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要快乐:A到Z的法式幸福

记得要快乐:A到Z的法式幸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hristophe André
图书标签:
  • 法式生活
  • 幸福感
  • 积极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生活方式
  • 法国文化
  • 情绪管理
  • 人生哲理
  • 慢生活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国「幸福学代言人」最真挚温暖的生命体会
让满满的幸福能量
疗癒你的心

  ★法国热销140,000册
  ★已译为德文、韩文、义大利文等十多国语言
  ★法国媒体:安德烈是最疗癒人心的「幸福学代言人」


  「幸福」是否靠运气?我真的可以说「我选择幸福」吗?
  我这么不幸,还可以允许自己拥有幸福吗?
  我确实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快乐吗?快乐就是没有烦恼和痛苦?
  一心想要幸福,会不会反而不快乐?
  太多幸运、过于保护、太多的爱……;「过多」会扼杀幸福的能力吗?
  幸福会持续下去吗?万一幸福停止了,会不会变得比以前更糟糕?

  我们总是担心,幸福不会到来。等到幸福降临,又担心哪天它离开,或把福份用尽,就再也没有幸福了……

  法国「幸福代言人」、正向心理学家安德烈却说:别害怕快乐,别担心失去幸福,不必对人生悲观绝望。快乐永远会再回来,只要你如实享受每一刻,微笑、尽己所能即可。

  作者以字典书的形式,娓娓分享生命中各种感动;他以理性而不失幽默的反思、清澈的观点、诗意的文字、真诚的建议以及医者的无私之心,提醒我们记得要快乐,记得以更圆满、更睿智的态度,穿越人生的喜怒哀乐。

  正向心理学不是令人窒息的自我要求,而是从容的生活态度;真正的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特定经验,而是日常中俯拾即是的资源。记得起身为自己做点事,从疲惫无力的状态中重燃热情,如实品尝当下的美好。尽管考验纷至沓来,但生命不就是在每日的问题和不满之间,准备迎接幸福的恩典吗?

  只要记得「你值得」,只要记得「要快乐」!

  「不幸的人都是一样的,快乐的人则各有各的方法。」
  「与其为破碎的天堂哭泣,不如捡起碎片,好好欣赏。」

  ――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名人推荐(按姓氏笔划排列)

  李燕蕙 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副教授
  袁琼琼 作家
  陈德中 台湾正念工坊执行长
  杨 蓓 实践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蔡康永 作家、主持人
  赖佩霞 魅丽杂志发行人
  幸福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Christophe André


  法国着名的精神科医师与心理治疗师,认知行为疗法的领军人物,专业为焦虑症和恐慌症的治疗及预防复发,目前任职于法国首屈一指的圣安娜(Sainte-Anne)医院,并在巴黎第十大学教授恐慌症心理学、强迫症及社交焦虑症的临床治疗等课程。他是将正念冥想方法引入法国精神治疗领域的第一人。

  他也是多本心理类畅销书的作者。其文笔清新隽永、引人入胜,常常从一个平凡无奇的小事起头,最后却能涵盖心理学领域的许多重要理念。他的书深具人文素养,融合心理学专业、文学艺术中的智慧启示与正念觉察的精神,引导读者体验当下的幸福、找到属于自己的身心安顿之道。

  克里斯多夫安德烈的每一本书在法国的销量都超过十万册,其着作有《幸福的艺术》、《自尊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自我评估》、《不害怕》、《一日一冥想》、《静能量》(繁体中文版由心灵工坊出版,本书获选文化部「第36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人文及社会类推介书单)等。其中,《不完美,却自由而快乐》(Imparfaits,libres et heureux)荣获2007年《心理学》杂志「助人活得更好」散文奖(Le Prix Psychologies-Fnac)。他的作品已翻译成十五种语言,畅销世界各地。

译者简介

慕百合


  热爱翻译及文字工作,长居法国。

图书目录

[推荐序]幸福的阴影VS.不幸的曙光  赖佩霞
[译序]在生命前行时,尽己所能
[前言]「叫你们老板来!」


A–今天(Aujourd'hui)
入门书―深渊―丰富―节制―接受―指控―购买―丧志―佩服―逆境―烦扰―因为幸福,雪上加霜―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幸福风―酒精―食物―哈利路亚―悲伤的利他主义者―利他主义―朋友―爱―生存焦虑―动物―抗郁药―反典范―焦虑―焦虑和幸福―掌声―学习―战后―阿卡迪―金钱―停战―停止大脑―亚洲―心平气和―同情―用心―今天―广受爱戴的作者?―自制力―秋天―自癒―之前和之后―未来―敬畏
B–仁慈(Bienveillance)
巴哈和莫扎特―享乐的天平―福佑―八福―美―安适―主观安适―仁慈―别人的幸福―幸福与慾望―幸福和快乐―好心情―善行―良好情操―「起来,动一动!」―微笑的面包师
C–选择(Choix)
购物推车或现实生活―正面调焦―蟑螂,樱桃以及负面迂回―卡里古拉―死亡集中营―卡桑德拉―因果―妥协―正向反心理学的确定―大脑―幸运―改变:可能性―改变:步骤―淋浴时唱歌(以及在其他地方唱歌)―「去除本性,马上又故态复还」―狗和猫―选择快乐―选择―严肃的事情―墓地―萧沆―钟声―协调一致―结肠镜检查和终峰定律―说长道短―比较―同情心―配偶―觉悟―安慰―传染性―快乐―相反―掌控―绳索与铁链―鞋匠―身体―古埃―骤老―幸福有罪―夫妻―幸福表兄弟―创造力:老鼠,猫头鹰和乳酪―危机―中年危机―诟病幸福―罪恶感―好奇心―天鹅
D–给予(Don)
丹麦―决定要快乐―作者题字―别人的缺点―氾滥的否定―游行―戴德宜―明天―「奋力让自己快乐!」―民主―民主和热水淋浴―依赖―情绪依赖―消费和不思考―忧郁―最后一次―笛卡尔和他女儿―绝望 (Désespoir)―慾望―幸福的责任―服丧和安慰―责任和快乐―幸福独裁―说话伤人,却不伤己―分心和分散―给予―温柔―疼痛―幸福的权利?―不幸的权利?
E–努力(Efforts)
围巾―学校―生态学与心理学―萤幕―效率和幸福―努力和训练―自私―不可避免的自私?―昇华和提升―电力―美化过去―赞叹―情绪多样性―情绪―负面情绪―正面情绪―同理心―童年―孩子―地狱―无聊―幸福,乏味吗?―热情―意志锻鍊―忌妒―伊比鸠鲁―伊比克泰德―试炼―情绪平衡―沦为自己的奴隶―复活的祈望―希望―初学者的心态―尝试―自尊―周而复始―永恆―伸展―星星―什么都不做的奇怪先生―受人钦佩―遵循字面上的意思―幸福主义―异常欣喜―恼怒―体能锻鍊―狂喜
F–疯狂(Folie)
软弱或脆弱―伤害他人―「全力以赴」―家庭―幸福幽灵―疲累―节庆―自豪―世界末日―有限性―福楼拜―落花―灵活性―心流―信仰―丰特奈勒―优点和弱点―永远年轻―幸福数学公式―疯子―脆弱―法国―逢西斯•卡白勒―佛洛伊德―水果和蔬菜
G–感恩(Gratitude)
慷慨―讨厌的人―仁慈―祖父―赖床―焗烤节瓜―感恩―烧烤―讨厌的抱怨鬼―痊癒
H–和谐(Harmonie)
享乐习惯―和谐―享乐主义―野草与森林―冬天―医院和心情―恐怖和幸福―幽默
I–幻觉(Illusion)
幻觉―心理影像与速度―无力感与随侍在旁―(愉快事件发生之前的)不确定感―(愉快事件发生之后的)不确定感―不确定感和焦虑―(快乐的)缺点―情绪感应―幸福的焦虑―当下―智力―间歇工作
J–喜乐(Joie)
昔日―我喜欢……―园丁―耶利米―欢乐―生日快乐―欢腾
K–轮回(Karma)
K―快速轮回―公案―关于邪恶的公案―磷虾
L–关系(Lien)
放松―「让阳光照进来」―泪水和泪的回忆―教诲―轻盈―合法―缓慢―感谢函―自由―社会关联―祕密关系―幸福的模煳地带―正向心理学的限制―长寿―乐透―狼群―洞悉
M–不幸(Malheur)
好友的电子邮件―幸福之家―幸福导师―疾病―牙疼―尽管―不幸―妈妈―曼德拉―旋转木马―宽容―对女士的宽容―对我的宽容―咒语―马可•奥里略―栗子―马丁•路德•金―唯物心理学―心情不好―奖牌―闲话―正念冥想和幸福―愁绪―选择性记忆―谎言―快乐套餐―谢谢妈妈―衡量幸福―天气―地铁―对准积极点―模范与反模范―现代―我―完美时刻―山―孟德斯鸠―道德―幸福的碎片―死亡―幸福之终结―莫斯科―五年后死亡―小胡子
N–自然(Nature)
大自然―忽略幸福―不要断定―神经可塑性―禅傻瓜―涅槃―非暴力―怀旧―食物―浮云―露宿街头
O–开放(Ouverture)
被迫唿吸―幸福的攻击―安适的拟声词―乐观―耳朵―忘记幸福―再也不说「好,但是」!―心灵的开放―幸福的逆词组合
P–宽恕(Pardon)
基督的平安―抛锚―「爸爸,如果你死了……」―极乐世界―伊斯特林悖论―原谅―言语,言语……―无处不在―巴斯卡―没礼貌―过去―忍耐―陡坡与友谊―幸福的完美―困惑―香菜,互助和鼻屎―悲观主义者―小老鼠―恐惧―行人―尿尿―神鬼奇航―抱怨―快感―老生常谈―幸福的满足―以后―(遇见)诗人―(行动中的)诗人―鱼―警察―政治和心理―积极正向(Positiver)―偏见和运动休旅车―偏见(复发)―初吻―规定或禁止―当下―预防―祈祷―利涅王子―春天―困难―精进―精神分析学家―多元心理―正向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广告―「妈的,该死,该死!」
Q–日常(Quotidien)
传道书―什么时候才能是真正的自己?―「今天,你为别人做了什么呢?」―四条生活准则―寂静主义―「谁能指示我们看见幸福?」―日常生活
R–唿吸(Respirer)
发牢骚,不再发牢骚―雪地里的雪鞋―(差一点)错过火车―欢喜―幸福的祕诀―复发―沉思―保持距离―遗憾―(最大的)遗憾―遗憾与诗歌―宗教―马可•奥里略的谢词―重新质疑―结识―谢恩―放弃―睡前小憩―韧性―决定―唿吸―唿吸,爱心与善意―找回―闹钟―梦想―革命―让人安心的财富―笑―香-琵埃侯街―反刍思考―反刍寻思正向
S–享受(Savourer)
智慧―四季―我已满足―三明治―没有幸福……―健康―享受―幸灾乐祸―思觉失调症与爱―科学―小气财神―幸福祕诀―生命的意义―祥和―幸福的门槛―性爱与幸福:「哦,很棒!」―性爱与幸福:「普普,通通……」―沉默―坏脾气的猴子―雨中微笑―自命风雅―史努比―苏格拉底―太阳―孤独―冬至―出口―慷慨的姊姊―烦恼―苦难―希望别人幸福―舒缓―叹息或不再叹息―幸福的泉源―微笑―记忆与过往―「记得,我曾爱过妳」―斯宾诺莎―土鲁斯橄榄球队―停止!―成功―南方―自杀―迷信―幸福天才
T–悲伤(Tristesse)
下载―电视―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间―四重疗法―治疗―挺胸站直!―引人热泪―坟墓―降,雪……―「全然幸福!」―喜悦里的磨难―简单的好―一切顺利―悲剧―幸福条约―工作与幸福―刻不容缓―反幸福的三A―愁绪―三件好事情―太多幸福吗?―太幸福―为时已晚―「你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句话」
U–紧急(Urgent)
紧急或重要?―有用―乌托邦
V–美德(Vertus)
疫苗―胡思乱想―打破的盘子―价值―瓦尔哈拉殿堂―广阔的世界―魔术贴还是铁氟龙?―自行车―蒙面复仇者―秋天的风―真理―美德―邪恶―生命―旧衣服―老先生―老心理医生―面孔―橱窗―在他人身上,看到正面―护窗板―意志―悲伤之旅
W–瓦尔登湖(Walden)
睡美人列车―瓦尔登湖―华尔街―薇依―担忧
X–匿名(Anonyme)
X―匿名行动―词汇借用―喜旱植物
Y–阴阳(Yin et Yang)
游艇―没问题先生―阴阳―太好了!
Z–禅(Zen)
转台―斑马―禅―变焦放大

[结语]当我死去的时候

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幸福的阴影VS.不幸的曙光


  超喜欢克里斯多夫•安德烈;谈论幸福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把幸福跟苦难放在同一个栏位,描述得如此精辟的人并不多见,这绝对是花上很多心思、深入探究,才领悟出的箇中道理。

  谢谢心灵工坊的引荐,让我从作者的另一部作品《静能量》中认识了这号人物,或许你也是他的忠实读者,如果不是,我倒想重申他在该书中提到的某个观点,以便了解我对他的青睐。

  我常常在演讲中转述这则故事:安德烈指出,冬天,当每天一如往常洗着热水澡,并不会让人特别感受幸福的存在,但是,当热水炉坏了几天,苦无热水,在修好之际,当水龙头一开,再次感受到温润的热水花洒在身上的那一刻,同样的温度、同样的场景,却能唤醒有别于以往的一份超完美「幸福感」。为什么?

  因为少了不幸,幸福很难单独存在。他还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那些不主张幸福存在的人,很可能没有真正体验过痛苦。」真耐人寻味。

  这一说,把人生中遇到的痛苦经验带到了一个与幸福、快乐同等的位置,不只同等重要,根本是如出一辙,缺一不可。这时,千年以来人们在灵性上不断努力追求的「离苦得乐」,相形之下,不得不让人重新质疑起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较于之前的作品,本书的书写方式非常独特,是一本需要花时间,细细咀嚼的智慧与经验分享。阅读本书,我经常得停下来,甚至沉淀一会儿,以满足我心底那份渴望与其唿应,以及希望被渲染的需求。作者的诚实与诚恳,经常唤起我更深层的省思,很多事情我也曾质疑过,但由于不甚清晰,难免飘忽不定,也很难说个准。然而借由作者的自省、剖析、观察、研究、质疑,阅读过程不时让我打从心里感受到一股共振,还有一种被了解的踏实感。

  当静下心,沉淀到底层最核心处,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距离,作者的心灵体会就是你我的经验……差异不大。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来,我如此热衷阅读成熟的心灵书籍,在字里行间中看到的总是自己,而且是令人欣慰、心仪的自己。

  阅读间也不时检视着自己对于幸福、正向思考,是否也像大众一样,早早掉入一厢情愿的完美陷阱。这位长期与患者相处,专门陪伴焦虑症与恐慌症患者的精神科医师,时常点出有哪些灵性目标也许不够实际,哪些谬论与专业研究根本背道而驰,哪些具价值的人性弱点需要养分,哪些将我们往火里推的隐形推手需要监控。这里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观点被提出、被提醒、被质疑。

  如今正向心理学的推广蔚为风潮,当全球都在强调幸福的重要与价值,作者也指出,大量标榜这类讯息,小心让某些人更感受到自己极其不幸。这让我想起,美国每年到了圣诞节这种重大的家庭节庆前后,当家家户户、媒体、百货公司都在传扬幸福和乐的画面同时,也是全国自杀率骤升的高峰期。这种铺天盖地颂扬幸福的声浪,对一些正在面临情感波折的人来说,影响不容小觑。相较于大环境呈现出来的欢乐,反差之大,更教人深感哀伤、挫败,实难摆脱自己是被诅咒、被遗弃的可怜虫框架。

  说到社会现象,不可讳言,如今我们已经活在一个几乎完全被媒体掌控的时代,而这种被推着走的形势,大大主宰了我们所有的消费习惯,无论从服装、酒精、食物、信仰、爱情等,无一不受媒体影响,我们也都心知肚明,只要沾到金钱的边,其真实度都有待验证。而这些生活里会遇到的大小事,本书几乎都涵盖了,接下来可以做的是静下心来,慢慢沉淀、检视。也许你也会发现,快乐、幸福就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琐碎的事物中。

  我喜欢安德烈,喜欢他的诗意,喜欢他说故事的方式;即便已是精神科学领域的翘楚,他仍坦言在幸福的学习上,自己实属资质不高之人,还是必须透过每天不断学习跟努力才能让自己趋于正向一些。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是他谦虚了,但这也是我觉得他平易近人的地方;平实的陈述,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我们似乎都在面对同样的挣扎、同样的过程、同样的再度挣扎……

  最后几个温馨小提醒:无论哪方面的专业,无论年纪大小,套句作者说的,学习「幸福」就像学外语一样,尽量越早开始越好。还有,要记得留个位置给不幸。我们要记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的内心都有足够丰沛的资源可供自身汲取。「不幸是幸福不可分割的阴影」,它们同时存在。既然了解了不幸是生存无可避免的际遇,那么就让我们早一点做好准备,学习与之共存,别像个懵懂、天真的孩子,总幻想着它将永远远离。

  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一起务实地看待「接受苦难」的必要性?也许这一回,你真的可以从不幸中看到幸福的曙光。

赖佩霞(魅丽杂志发行人、身心灵成长导师、作家)


译序

  在生命前行时,尽己所能


  「我并不擅长幸福。不过,这几年来,经由不断的努力,确实进步了许多。我尽量让大脑维持清醒的状态,观察人类如何让自己快乐或不快乐。借由这本最新着作《记得要快乐》,我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正是这些我个人以及其他人的努力。有快乐、有痛苦,然而,都是丰富宝贵的,都是一些曾经长期帮助过我,以及影响我至深的经验与信念。」

  (2014年,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心灵工坊继去年出版了克里斯多夫.安德烈的《静能量:找回内在平衡的25个心灵处方》之后,今年再出版他的新书《记得要快乐》。作者原先构想的书名是《全力以赴,特别是:记得要快乐》(Fais de ton mieux,et surtout:n'oublie pas d'être heureux),经过法国出版社建议之后,诞生了现在这个简洁有力的书名《记得要快乐》(Et n'oublie pas d'être heureux),原文的副标题是「正向心理学入门书」(Abécédaire de psychologie positive)。不过,从原先的书名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全力以赴」对作者而言,是多么重要。

  在这本书里,作者向大家叙述了自己的精进努力,也希望大家能够将他视作一个实践的范本,而不是成功的表率。他认为非常重要的是,不应该仅仅把一本书的作者视为理论家,也要把他看作一个正在付出努力跟自己的困难与缺陷战斗的人。他认为,只有像他这样天生并不擅长幸福的人,才需要用专业知识写下来,提醒自己时时努力不懈。这也正如达赖喇嘛提醒我们的:「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之一就是,希望内在转变的途径能够『方便,快捷,又廉价』。」克里斯多夫.安德烈自许为正向心理学的尖兵,捍卫并且积极实践。他定义正向心理学为「旨在研究精神与情绪的能力,帮助我们享受生活、解决问题、克服逆境,或者至少能够帮助自己安然度过逆境;以及培养我们学会乐观、自信、感恩等等」。实现的方法则是相当简单,首先需要有动力,然后付出行动,经常练习;必须坚持不懈,并且学习接受逆境。

  作者坚信幸福快乐的存在;然而,也正视困境磨难的时刻。他希望,正向心理学不要被视为天真盲目地相信「必须永远积极正向」,或「生命只有美好」。因为,幸福的功能不在碾碎苦难,而在帮助我们包容苦难,以最佳的状态度过逆境。幸福是身为人类的第一要务。在这方面,每个人使用的方式不同,并非人人都能够掌握得很好;然而,我们所有人都在追寻幸福。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没有幸福,生命甚至不值得一活。因此,追寻幸福不是要回避死亡,而是要珍惜当下的生命。他也反驳了一些哲学家的观点,以为幸福只是幻影、只是概念。他自知不擅长幸福,因此努力不懈学习快乐,并且透过写作传达专业上的所学所知,清楚展现出自己的坚持。他补充道:「这是一种信念,一种科学的作法。」

  正向心理学曾长期被医学界质疑,今日则已经被公认为既科学又有效的全方位途径。自1992年以来,克里斯多夫.安德烈任职于巴黎圣安娜医院精神治疗与心理谘商部门,专长于焦虑以及忧郁症的治疗,特别着重于复发预防。他是行为及认知疗法在法国的领导者之一,也是第一位在心理治疗中运用正念方法的医师。在这本关于正向心理学的着作中,他引导和建议焦虑、不幸及沮丧的人,如何在日常生活里猎获快乐。他也希望大家了解,这些人的病征不是因为精神错乱看到了不存在的向度;而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只专注于现实里的黑暗、苦难与不幸的一面,生活才变得沉重,甚至难以继续生存下去。正向心理学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从日常生活里的微小行为着手,「好好照顾自己」;正向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种预防的方式,让自己避免陷入忧郁症而必须接受治疗。作者认为:「传统的心理学,专注在『修复』患者精神与灵魂的伤口。但是,我们也必须帮助病患开发出能够让自己更快乐的利器。」不只是为了让病患得到「快乐」;更是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了幸福是绝佳的利器,可以让人避免罹患精神疾病,也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早在1969年,心理学家诺曼.布拉德(Norman Bradburn)就表明,愉快与不愉快不仅是相反的情绪,而且也代表着不同的机制,因此应该分别来研究。仅仅专注在消除悲伤与焦虑,并不能自动保证快乐幸福;就像消除了疼痛,并不表示一定能够得到乐趣。因此,不仅有必要释放负面情绪,同时也必须开发出积极正面的情绪。

  克里斯多夫.安德烈认为:「多亏有幸福,我们才得以生存。然而,生活也意味着面对逆境、遭遇苦难。因此,我坚持在这本书里同时涵盖正向心理学比较幽暗的一面。追求幸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错过生活中可能有的美好时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以便经得起逆境、不幸的考验。」因此,新生代的正向心理学旨在研究和加强积极的情绪,让我们拥有更大的生活乐趣,活得更好。作者强调,大家不应该低估了正向心理学的重要性,以为正向心理学不过就是在传授一些空泛的建议,要求我们「想想生命好的一面」,或者是鼓励我们「正向思考」。正向心理学所做的,是寻找能够使人类精神运作完善的方式,并且鼓励大家找到「最适宜」的途径。正向心理学不在保证生活柔美、无波、没有苦难,而在确切地帮助我们无时无刻拥有最好的自己,让我们能够时时祥和、快乐。

  这本正向心理学入门书,提到了许多能够让我们更快乐的科学研究。书中内容以法语字典ABC的形式编排,广泛涵盖各种定义、概念、练习与建议,也运用了各式的字眼、小故事以及个人经验的表达,时不时透露出作者的日常生活片段,犹如零零星星的自传。在这本个人色彩非常浓厚的着作中,充满着生活的智慧灵光,以及作者所从事的科学专业。作者旁征博引了许多理性的知识,谆谆善诱,传递正面心理学的理念及实践;也将读者当成好朋友,分享了许多他个人的看法,叙述中引用了许多有趣又有启发性的轶事与生活小插曲。因此,这本书很感性,也富知性;似散文,又充满诗意;是心理学、科学,又是作者的生活哲理;书中或灵光乍现,或沉吟生命,或分享专业知识,或叙述日常体验……就像字典,又像生命一样,无所不包。另外,台湾的读者们或许也可以借由这本书,一窥法国民族的生活习性与自己的差异。

  对我来说,翻译是一项手工艺;译者正如工匠。捧着另外一种语文的创作,译者化为一面镜子,总是再三端详,期望尽量忠实呈现作者原貌。潜心于文字之中,也让原文流动贯穿自己,以期与作者同唿同息。其实就是忘我体会,认真地像表演者一样,迎接、伴随、融入角色,再以译文诠释出来,然后告别。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因为我也是其他译者笔耕成果下,受惠的大众之一。

  在我的旧识新交之中,总会遇到为忧郁症所困的案例。借由这本书,希望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我想要相伴的心,以及虔诚祝福的念力。感谢人生旅途中的相遇相知,感谢他们的善良与勇气,让我们彼此看见了生命的困境与欢乐。

  一本书的完成,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的是心灵工坊的徐嘉俊先生以及编辑团队。法文的部分,特别感谢作者克里斯多夫•安德烈先生的指正说明,还要特别感谢Bruno Mortgat先生以及Johanne Shan小姐的协助。希望他们知道,我是多么珍惜彼此之间的讨论与分享。谢谢家人、朋友的关爱鼓励。另外,就是要感谢正在翻看这本书的您,感谢这样的纸上相遇,合手诚心祝祷您,在生命前行时,尽己所能,更别忘了要快乐。

  我希望将这本译作送给我的父亲,感谢父亲为我们的付出,并且希望他在颠沛流离、自立自给、历经如此不平凡的生命之余,可以非常坦然地为自己喝采、以自己为荣。感谢父亲一直的叮咛:「人生就是要乐观,要知道自寻快乐,津津有味地活着。」也请父亲记得:「我们都很爱你,衷心为你加油,也希望爸爸,别忘了要快乐。」

  最后,以一张明信片做结语。这是今年复活节假期,在法国中央山脉拉马斯特小镇(Lamastre)露天市场边,一家小小的传统书店里巧遇的卡片。仅此,向真实良善又美好的生命致意。

1926年二月二十五日,巴黎

  亲爱的宝贝:

  希望妳跟着爸爸在家,一切安好。我们正在马路旁边,帮忙外婆粉刷房屋外墙。外婆很喜欢我们送的花,亲自找了好几个小瓶子,把花插得漂漂亮亮的,安放在房里各个角落。妳画的小兔子,外婆觉得很好玩。对了,妳应该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的明信片吧?

妈妈拥抱亲吻妳

图书试读

【前言】

叫你们老板来!


直到这会,一切都很好,一切进行的都正常:跟一位我很喜欢的朋友在巴黎一家小餐馆里共进午餐,他外向、总有点亢奋又非常有主见;我们就快要讨论完工作了。在这么舒适的环境下,我们饱食了一顿可口的餐点,并且享受着有效率又面带微笑的服务。真是无可挑剔。可是,朋友却中断了我们之间的谈话,皱起眉头,高声叫唤侍者。待者有点担心,试图想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朋友只是重复着同样的话:「麻烦您,叫老板来!」侍者露出一副有些无辜又困惑的模样,表示歉意。我问道:「怎么回事啊,兄弟?哪里不对劲呢?」他不回答,还故弄玄虚地说:「没事,没事,你等着看吧!」他带着一点点得意的神情,让我半信半疑。

侍者陪同老板,从厨房来到我们面前:「有什么问题吗,先生?」我的朋友,则报以满足灿烂的笑容回道:「一点问题也没有,老板!只是我个人想要向您致意!你们的餐点美味可口,而且服务完美!」瞬时尴尬(我想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举动),老板与侍者对这番赞语报以微笑,明显表示欣慰,我们之间热络地交谈了一下。显然,客人若叫老板出来,总是为了抱怨,从来没有是为了表示赞赏的。

而我,就在刚才发现了:正面心理。

负面心理?

在那次事件之前,无论是工作或生活上,我总是怀抱着负面心理。我服膺儒勒・何纳(Jules Renard)的观点:「我们不快乐。我们的幸福,只不过是不幸的沉默罢了。」

身为一位年轻的精神科医师,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个简单的看法:治疗病患,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到生活;并且,期望不要再见到他们,至少不要太快再见到他们。而身为一个年轻人,尽管我觉得生命有趣,并且有时快乐;然而,我绝不是一个生来就有幸福天赋的人。日常生活中,当没有什么正面事情的时候,我就只会抱持着负面的心态,顶多像伍迪・艾伦(Woody Allen)一样一笑置之地说:「我多想以一个充满希望的讯息来做句点,可是却没有!那么是否可以用两个绝望的讯息来作为交换呢?」总之,我真的曾经觉得「心理医师不好玩、人生没乐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