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发现,躁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比单纯忧郁症还高!
在治疗上常被误诊为焦虑症、失眠、自律神经失调或单纯的忧郁症。
若未能正确治疗,延误甚至恶化,更会增加自杀的可能。
不同情绪如同生活里的调味料,酸、甜、苦、辣等不同滋味,为人生增添些许色彩。一道美味的料理,需要厨师精准的使用调味料来加分。情绪也是一样,一旦失控,将使生活失去平衡,也会带给自己与身旁亲友极大的困扰。
如果情绪问题才是根源,问题就不仅只是表面上看来的失眠、焦虑、自律神经失调,若只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很显然只是治标、不能治本。确实,有很多患者到处求诊,就是因为失眠怎么看都看不好;自律神经怎么医治仍然失调,身体毛病一大堆,焦虑感依然挥之不去。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没有考量到,原来这些症状的根源竟是躁郁情绪。
开药并非唯一的治疗方式,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医病关系,透过温馨的就诊环境、充裕的访谈时间和有同理心的问诊方式,建立互信基础,让躁郁症患者愿意放下心防,找出问题症结,抒发躁郁情绪和压力。
本书从生理病理及药理的角度来探索躁郁疾患,更搭配性格、人际关系、生活压力等角度切入探讨,让读者能够很快地提纲挈领,认识身心科、精神科可提供的服务,并愿意把这样的医疗服务,当成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本书特色 ★ 本书作者为网友票选推荐十大抗忧医师第一名,最能温暖人心的抗忧好医生!
★ 专精职场压力谘询的抗忧医师,分享度过情绪低潮的关键之道。
名人推荐 台湾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 李明滨
台湾精神医学会理事长 赖德仁
阳明大学精神科教授兼主任 苏东平
台北医学大学精神科教授 沈武典
马偕医学院精神科兼任教授 陈乔琪
长庚大学精神科副教授 刘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