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习惯动脑,父母要先学会「反问的技巧」
每次对话,都是思考力的锻鍊,
培养孩子受用一辈子的能力!
每次问孩子问题时,孩子都显得词穷或茫然,
整天打电动上网,真希望孩子能多动动脑…
不想上学、出席活动怯场、手足争吵,个性懒散等,
只要用「好问句」就能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培养积极乐观的个性。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1、会自行找答案的孩子,能建立「我也能这么思考」的自信
2、学会解决问题,面对并处理愤怒、懊悔、厌恶等自我情绪
3、培养自主独立性,遇到重要时刻能临危不乱
4、思考原因能产生对他人的体贴,孩子能每天都能快乐生活,并且爱自己
你是否总是在无意间否定孩子的想法?父母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孩子,会让孩子逐渐失去思考力及表达力!
╳「你太小还不懂,应该是这样才对。」
╳「这个答案比较正确。」
本书作者是日本知名的思考培训讲师,因为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中更频繁地思考,每次孩子提问时,他总是不会先说答案,而是反问孩子:「我不晓得耶,你自己想想看」、「你先查看看」当孩子问:「为什么?」他也总是以「为什么呢?」反问,借此引导孩子思考及表达。想要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父母应该这样说:
○「这个想法好有趣,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妈妈觉得是A,你认为是B才对吗?」
○「不要只想到缺点,要不要也想一想优点呢?」
作者认为想教出会思考的孩子,父母首先应尽力「给予提示」、「提出好问题」,让孩子自行思考出答案。而日常生活中,如用餐前的准备,和孩子一起做家事时,就是拓展「思而后行」能力的好机会。例如,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酱油瓶和杯子,你希望孩子帮忙拿筷子,这时候不是说:「把筷子拿到餐桌。」的标准答案,而是问孩子:
「餐桌上还需要拿出什么才好呢?」
当打扫家里时,不是直接说:「把那里的椅子移开!」而是像玩猜谜游戏般问孩子:
「我想打扫那边的地板,那么,该怎么做才好呢?」
◆「有目的」的问话三步骤,引导孩子循序思考! 【步骤1确实理解事实】例如,当孩子在学校被A取笑,回家向父母抱怨,为了让孩子往后能融入学校生活,父母不妨向孩子提问:
「为什么A要这么说呢?」
「当时现场还有其他小朋友,他们有怎么样吗?」
「A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这件事呢?」
》》》父母要先了解事情全貌,真正理解当事人或事,才有办法提出好问题引导孩子后续的思考。
【步骤2思考原因】例如,孩子表示「想学钢琴」或想「想进足球校队」时,可以问:「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想的?」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去看B的钢琴发表会时」。父母可再进一步询问:
「B的发表会是什么让你觉得最厉害呢?」
「喜欢踢足球的什么特点呢?」
》》》「原因」是锻鍊思考力的必备要件。如果能知道原因,就会得出「为什么是B的必然性」,也就能产生「我有我的原因,所以我才会抱持这个意见」的自信。
【步骤3是否有其他想法】例如,孩子原本星期天要去公园玩,没想到当天却突然下大雨,孩子难过地说:「今天不能玩了。」为了不让孩子的想法受到侷限,父母可以这样问:
「就算下雨天也能玩的游戏是什么呢?」
「说不定有下雨天才能玩的游戏喔!」
》》》当孩子一开始的想法无法实现,他们很容易陷入「完蛋了,没有其他选择」的思维,因此父母必须有效提问,让孩子发现「原来还有其他想法」,亲子还能一同脑力激盪。
◆把责骂、逼迫改成「提问」,让孩子自己找到生活常轨 【场景1】当父母希望孩子帮个小忙,或是不想写功课、不想做某件事,而拚命抗拒「就是不是想去」时,不妨说:
「那么,你试着说服我。要是能说服妈妈,不去也没关系。」
》》》「不想去」也是意见,「试着说服我」除了能让孩子对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也能让孩子思考如何对于「不想去」的意见负起责任。
【场景2】孩子总是忘东忘记、老是迟到等,想要避免孩子一再犯同样错误,父母可以这样问:
「为什么没有办法立刻起床呢?」
「该怎么做?为什么那样做比较好呢?」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咄咄逼问会使孩子更紧张,以致无法思考,父母应善用「问话」让孩子思考失败的原因,以及思考克服失败的对策,才是主要关键。
【场景3】每当遇到运动会、发表会、入学典礼等,孩子都紧张到发抖或哭泣。紧张是一个很棒的经验,不妨让孩子知道「感到紧张是件很棒的事。」同时亲子一同思考:
「你对运动会的哪个部份感到担心呢?」
「要是真的不顺利,会发生什么事呢?」
》》》大部份孩子会告诉你:「咦?其实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当孩子仔细思考后发现事实上不会发生任何事,心情就能变得很轻松。
◆亲子互动这样聊!比赞美更重要的11个「对话习惯」 习惯1 随时和孩子商量「你觉得怎么样呢?」
习惯2 彼此遵守「不打断他人说话」的原则
习惯3 表现出「每个人意见不一样,所以才有趣」的态度
习惯4 任何场合都坚守「不直接说答案」的原则
习惯5 把「去做〇〇!」转变成思考问题
习惯6 养成「思而后行」的习惯
习惯7 把想法化成语言「你刚刚说的『哇!』是什么感觉?」
习惯8 把心情化成言语「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习惯9 不要预设孩子的答案,更别当孩子的「代言人」
习惯10 说明困难的词汇意义时,试着演一场戏
习惯11 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要负起责任
本书特色 ★开阔孩子眼界,激发行动力──孩子没想法、容易分心、常说不知道,就是代表缺乏思考力,本书列出13个情境X超过50个提问技巧,引领孩子思考身边遇到的问题,摆脱懒散,进而涌现干劲。
★学会「最快乐的思考法」──让孩子快乐思考、快乐表达,父母可透过提问解决孩子的生活烦恼、与孩子讨论未来,同时磨鍊理解力、逻辑力及想像力,每天的亲子深度交谈,能带领孩子走向成长的道路。
★「提问式」引导教养──常跟孩子说「不可以」会夺走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只要用「好问题」,就能启发孩子,父母能看到孩子不一样的改变,一辈子充满自信。
★和孩子一起感受幸福──爆笑的意见、充满体贴的意见、凸显本质的意见、大人模仿不来的想像力,能听见孩子这些出色的思考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专业推荐 罗怡君(刺猬妈妈) 亲职沟通作家/《被禁止的事》一书作者
◆张辉诚(中山女高国文教师/学思达发起人)专文推荐◆
这样问话,教出会思考的孩子:每次对话,都是思考力的锻鍊,培养孩子受用一辈子的能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