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 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面对疾病时有比以往更好的技术、材料、药物等来抵抗与治癒。也因为如此,有些民众会过于仰赖医疗而较少对自身健康有自我管理的作为。
但是随着资讯时代与高龄社会的来临,愈来愈多民众开始理解预防疾病(如不要生病、不要吃药、不要装人工的……)的概念,也开始体会人老时的生活品质(如吃得好、睡得好、动得好……)的重要性。
我国四大死因的前三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与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而第四名的肺炎则起因于口腔细菌问题的比率很高。民众知道预防的重要性,但戒掉不良习惯或维持良好习惯皆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现在有很多健康教育的书籍与电视节目,但也因过于庞大的讯息与各界争论,让民众不知所措。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走向超高龄社会的国家,日本政府对民众的教育就是要延长健康寿命缩短生病卧床的年数。为了达成此目标,日本强调了「适当运动、均衡营养、健康口腔」三项的重要性,才能提升人民健康、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民众负担,以便达到富国强民的概念。
前两项应该可归类为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内容,也许有些人觉得运动与营养,自己可以控制,但真正要达到促进健康,还是要有相关专业人员来指导,提供最适合个人的方法。但为何把口腔也放进来了?
「健康口腔」的含义,不只是没有蛀牙、没有牙周病(外观可察觉),是口腔的主要功能「咀嚼」(外观较无法察觉:漂亮的牙齿不一定是可以咬的很好)为健康。
更何况已有报告提出口腔疾病(口腔细菌与发炎)与全身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有很高的相关性,但目前台湾民众对于口腔疾病的预防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与指导,也没有专业人员(国外称为口腔卫生师)为民众做个人的定期保养与预防指导,因此要做到没有蛀牙、没有牙周病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拥有一口能咀嚼任何食物之无缺牙且正常咬合的牙齿,更是给了牙医界一大挑战。
虽然任何保健论点可能都会与相关领域专家的想法不同或者随着时代而有所改变,但此书涵盖了口腔保健的多项面向,可以提供一般民众阅读参考,也能获得口腔功能的相关知识。
台北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儿童牙科专任主治医师
蔡恒惠
推荐序2
照顾自己的全身健康,从口做起! 突然接到出版社的信,邀请我为这本口腔护理的翻译书写推荐文,当下觉得有点意外。等到看了新书简介,才知道编辑的用心,因为我的研究领域即是在探讨口腔健康与全身性疾病的相关性。而等我看完整本书稿之后,也深深佩服作者在许多口腔保健细节上的努力,我彷彿看到一位执业多年的牙医师,苦口婆心地唿吁大家要重视每个经常被忽略、而又不难达成的口腔保健习惯,希望大众都能够借由改变日常的刷牙习惯等,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口腔环境中含有许多各种的细菌,一旦未将牙齿清洁好,牙周病等慢性发炎反应的炎性因子,会借由血液等传递到脑部及全身。而根据我们研究团队二○一三年发表在美国脑中风杂志(Stroke)中的论文:「牙周病会增加缺血性脑中风的罹患率」。而相对地,若有定期洗牙,则能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其余在急性心肌梗塞等的研究上,也有类似的结果。所以证明:「口腔健康的确与许多全身性疾病息息相关。」因此要维护自己的全身健康,就不能忽视口腔保健。
另外,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口腔健康操。对一般人而言,大概觉得不需要也很陌生,但对一些身体机能逐渐退化中的老人,这类型的口腔健康操及口外按摩,都是我们牙医师们所努力推广的,而且也的确有临床上的帮助。尤其是对老人家而言,牙齿及口腔肌肉等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咀嚼与吞嚥的功能。能够充分自主地进食,才能够有足够的营养。甚至也有研究显示:「这能延缓老化与失智的进行」。
作者同时也是一位牙齿矫正科的医师,所以文中也提到了许多关于幼儿口腔照顾的方法,鉅细靡遗地教导父母亲如何去照顾幼儿的牙齿及评估是否需要矫正的时机。
日本从多年以前就大力推行了牙齿保健的「8020」运动,即是希望长者在80岁时,口内依旧至少有20颗健康的牙齿。直到现在,虽然尚无法达成日本政府的目标,但是却是往目标值逐步地接近当中,也因此大幅地提升了他们国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与维护。反观国内,儿童龋齿率远远高于WHO的目标值;且根据心口司(卫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二○○九年的国民健康访问调查资料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全口无牙比例平均仍高达15.2%」。所以,对于口腔健康的维护,我们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而对于自己的健康照护,当然也得从口做起!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口腔医学部部主任
国立阳明大学牙医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国立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博士
李雅玲
推荐序3
贯彻口腔保健,享受一生不生病的幸福感 最近为了配合干细胞移植,抽血做了免疫功能的测试,居然被判定不及格,太没有面子了,心想这几年一直忙着推广阅读养生的饮食作息,身体状况良好,怎么可能血液测试不及格,刚好接到《起床马上刷牙,一生不生病:最新口腔护理保健术》这本书的推荐邀约,详读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近半年来牙齿的多灾多难在作怪,难怪76岁的我,最近有一点不太乐龄的感觉。
自从一月初植牙脱落后,左上角的牙齿空缺,一直以临时假牙做暂时善后及观察,等待忙碌的主治医师做最后决定,活动临时假牙最大的缺点在于,与牙肉的空间太大,食物的残渣容易渗入,不易清洗,正如本书28页的开场白:「口腔保持清洁,就能降低死亡率」所要表达的意涵。这一阵子,口腔不够清洁,当然体况不佳,容易衰老。活动临时假牙的另一个缺点是造成口腔咬合不正,正如书中的48页所言:「咬合会影响全身」,目前我已经出现下列现象:
1.发音不清楚
2.表情不自然
3.肩膀痠痛
4.口臭
5.牙齿磨损、断裂
真正了解口腔的细菌生丛状况,应感谢《油漱疗法的奇蹟【修订版】》这本书141页中的图表「一天中口腔的细菌量」,由此可见早上7点的细菌量最多。在此之前,我习惯早起先温水漱口,早餐过后才刷牙,现在乖乖的如本书主题:「早上起床就刷牙(我是以自制小苏打融合椰子油刷牙)」。养成这个习惯后的成果是牙龈再也不会流血。
「人体什么部位最脏?不是大肠,是口腔!」,这成为我上课时常说的口头襌。而目前粉丝最多是透过椰子油油漱受惠的学员。
念到本书81页的「婴儿吸吮母乳时的口腔变化」及88页的「不是突然断奶,而是慢慢进入离乳期」,这两个章节时,借机请教去年十一月刚生完我孙女儿的媳妇,她说内容跟她的体验完全一致,身材苗条的媳妇特别强调餵母乳的另一个好处:「不会产后发胖」,这句话应该是怀孕期间及生完小孩后的妈妈最喜欢听的吧!
本书117页的口腔伸展操是本书的重头戏,我以前以口腔夸张式的椰子油油漱,借机做口腔伸展操、上电视节目时获得阿娇美女(『台湾尚青』前主持人)的模仿及赞同,详读本章节后,发现这些伸展动作,才是完整的口腔伸展操,值得读者去尝试,成为养生的重要作息。
撰写本序文时,正好活动假牙掉落,人在宜兰度假,临时买粘着剂将之贴在牙床上,口腔内一直怪怪的不知如何表达,只有借着本序文发洩,诚恳地希望读者好好的细读本书,贯彻口腔保健,享受一生不生病的幸福感,最后献给大家一个可以取代牙膏的配方!
如果你们像我一样不喜牙膏的人工添加物,可以试试看喔!
胃药第一品牌「吉胃福适」创办人
自然派药师
王康裕
前言 改善健康的第一步就是「早上起床即刻刷牙」,只要确实施行这个方法就足以改变人生与健康!
「你都在什么时候刷牙?」
听到我这么问,可能有许多人会回答:「吃完早餐以后。」等同于一天当中最早刷牙的时间是「吃过早餐之后」,其次可能是吃完午餐和晚餐之后。
我是牙科医师,从事口腔治疗已经超过30年了。如果有人问我每一天的什么时候刷第一次牙,我会回答:「早上一起床就刷。」
原因在于每天起床就刷牙可预防许多疾病,甚至足以保护生命。
「没这么夸张吧……」
也许有人会这么认为,但确实有许多病因是从嘴巴进入体内的。
只要了解这个事实,我想应该会有很多人立刻养成这个习惯|「一起床就拿起牙刷」。但很遗憾地,至今大部分的人依然误以为刷牙的最佳时机是在「早餐以后」。
甚至有人会说:「我早上起床后都会先漱口,然后吃早餐,接着吃完再慢慢刷牙。」
可是这样是不行的!只是漱漱口,并无法防止疾病从口腔侵入。
现在大家都会为了维持健康、活动身体而定期做运动,同时注意饮食均衡、留意食品安全或卫生,并实行各式各样的养生法。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这些事情都不是维持健康的首要任务啊!
为了保护健康,刷牙是不可或缺的,而「起床就刷牙」这一点尤其重要。希望读者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而开始踏出健康的第一步。
大部分的疾病是从口腔萌生 从细胞层面来看,人的身体一直都处于逐渐新陈代谢的情况。虽然变化的速度依人体各部位而异,但是每隔几天或几个月就会全部换新。而要制造新的细胞,就必须每日摄取「食物」、「水」和「空气」。如此一来,当然可以断言,这三者的品质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健康。
当食物、水和空气有问题时,身体自然会在摄取后受到伤害。接下来,吸收的不良成分会随着称为「血管」的管道输送到全身。纵使收到品质不良的材料,细胞为了制造新细胞,还是会照用不误。因此不论食物、水和空气的品质好坏,都会像这样反映到全身。
口腔是摄取食物、水和空气,借以维持身体运转的入口。
人类能够用嘴巴唿吸是因为在有了语言之后,嘴巴与气管得以连接。因此只要幼儿学会说话,就有可能用嘴巴唿吸。但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来自这个原因。
换句话说,嘴巴也是疾病的入口。如果能够保护这个部位,就能够在极初期阶段终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难道牙科也能治感冒?」
也许有人会如此怀疑,但答案是否定的。牙科不是治疗感冒,而是让人不会感冒,也避免生病。这一点相当重要!
例如,口腔是「营养」的入口,也是负责发育、咀嚼、吞嚥的地方,但它并不是唿吸器官。正常的唿吸绝对是用鼻子进行,而若要说用嘴巴唿吸是疾病的起源其实也不为过。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仅可能带来感冒,也有可能在日后引发重大疾病。
健康要靠习惯来维护 「维护健康」本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理解本书试图传达的讯息,亦即「早上一起床就立刻刷牙」,并且即知即行,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生病。换言之,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习惯,让身体不生病就行了。
可是改变习惯或癖好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不容易。正因为如此,维持健康才会那么困难。而令人遗憾的是,人往往会想要敷衍了事,或是抱持偷懒一次也无妨的心态。 但为了健康,我们一定要好好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并将它落实于每天的生活之中!
「习惯」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很困难。但请务必记得这就是维护健康的关键所在,所以努力去培养吧!
健康不是医师负责的领域 说到维护健康,有些人就会立刻想到医学和医疗,可是「健康」本来就不是医师要负责的领域。健康是我们生活的本身,医学和医疗只是在健康受损或生病时使用的治疗或修复方式。
除此之外,医学和医疗并不是「只要如此治疗就会复原」这种有必然性的科学,而是「如此治疗可能会治好,也可能治不好」这种盖然性(机率)的科学,并不是绝对的。
那么,健康要由谁来负责呢?
当然是,由自身负责!
如果是无法照管自己的小孩子,就必须由父母亲负责。
健康不是来自于医学或医疗,而是要靠自己培养。
「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常有人这么说,但其实本来就应该这样。
「晚上好好睡一觉,就可以消除身体的疲劳。」我们常常可以从医师口中或一般的健康资讯得知这一点,自然也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常识。可是,如果鼻子有问题,或是习惯用嘴巴唿吸,那么就算睡眠再怎么充足,也无法消除疲劳。睡眠品质远比睡多久重要。而提高睡眠品质就等于维护健康!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譬如,我们也经常听到医师说:「吃饭要细嚼慢嚥。」、「每一口食物至少要嚼30下。」
对于有健康口腔的人来说,听医师的话当然不会错。但如果因为蛀牙、牙齿咬合不正等因素,而导致咬合功能低落,无法顺利咀嚼,就得不到咀嚼的效果。也就失去了医师所叮咛的用意。
换句话说,唯有以正确的方式维护健康,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医师的建言或健康资讯才可以照单全收。
没有机会学习如何维护健康 所有维护健康的方式都可以统称为「健康维护法」,但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彼此之间的差异也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因此,不管是哪一种健康法,都不一定完全适用每个人。
有些人或许曾透过某种形式来学习医疗知识或健康常识,但大部分的人要不是无处学习,就是缺乏学习机会。
在大家庭中长大的人,可能会从长辈那里得知与健康有关或代代相传的智慧,只是这些知识都不见得正确。
无论是什么样的年代,社会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即使是时代尖端的领域,也迟早会被「变化的海啸」所淹没,成为「新浪潮」的祭品。也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过去口耳相传的「对健康有益的事物」不是毫无帮助,就是反而会有副作用。
大部分的健康讯息只要花点心思去查证,就可以知道是否可信,例如自己蒐集相关资料,或是请教医师。
笔者希望读者至少能稍微了解身体的结构、系统或运转过程,尤其是有小孩的父母。
也许有些人会找借口,说什么「我又不是专家,怎么会知道」。但这种话,其实就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方式,只是说出的人没有察觉而已。
如果有心要维护健康,就不能以「我不知道」一句话蒙混过去。
即使是接受治疗,也应该在医师建议最先进的优越技术或药材时,请医师说明有没有风险。再开始进一步做出选择。
误信健康资讯而选错方法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订立明确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是选择正确的方法才是关键之所在。就算有明确的目标,也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却选错方法,也是徒劳无功。知识摄取的来源是相当重要的关键。
有些人虽然抱着「我要更加健康」、「我想要长寿」之类的明确目标,却没有选择正确的做法。譬如採取自然饮食法,有不少人得到的结果与目标大相迳庭。
而一味地採信某种方法的优点,可能就会因只注意到优点,而忽略其背后潜藏的副作用,导致生活产生更多问题。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杂志和网路上看到大量与健康有关的资讯,尤其是电视节目,简直就是多到泛滥的程度。但这些节目所传达的健康资讯,真的是对的吗?
有些节目存有电视台的私心,因此内容会刻意夸大,借着煽起观众的不安心理来增加趣味,顺便提高收视率。虽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是这样,但请读者切勿忘记,以健康为题材的电视节目在制作时,依循的原则是「吸引观众」和「有收视率」。
因此,在取得健康资讯时,请一定要去了解该资讯的根据。若是纯粹的经验谈,是完全不足为信的。而纵使有提到实验数据来佐证,但实验方法的正确性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请别轻易完全相信节目所传达的健康知识,减少自己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的机会。
终结思想孤岛化 不仅是手机的规格,日本可能连有关健康的思考都在走向孤岛化。虽然不见得一切都要沿循世界标准,但是读者也要知道日本奇特的地方。
日本人注重细节,却不擅长关照全局。这也就是所谓的「见树不见林」。
既然有能力察觉小地方的变化,不妨下工夫更进一步去注意整体,也就是「见树亦见林」。如果说某一种疾病是「树」,那么所有的身心健康就是「林」。只要看得到整体,就会比较容易察觉自己或小孩子的身体变化。
笔者要在本书传达一种维护健康的新观念,也就是:「早上起床刷牙,是维护健康的第一步」,这也许与读者至今所知道的健康法截然不同。
但请记得现今的常识可能会是以后的无稽之谈,因为医学或科学一直都在日新月异。希望本书内容能让读者大感吃惊。如果您愿意相信,就请务必要身体力行。
本书若能成为读者大幅改变现今生活或观念的契机,将是笔者无上的喜悦。
笔者也深深期盼,这里所介绍的「健康新观念」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众所皆知的常识,以及所有人维护健康的原点。
长野志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