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忧郁症营养医学专书
现代人的心灵原罪来自营养不良
百忧解药效有限
应改善饮食、运动、生活与思考方式
缺乏铁,才是情绪病灶!
因为拥有心,才会罹患心理疾病,无心无情之人并不会忧郁──广濑医生 忧郁症难治癒
是因为诊断方式错误、治疗方法不够全面
不能只靠药物
请注意自己是否营养不良!提高心灵能量!
只依照症状诊断,无法找出真正病因?
依靠药物仍会复发!
什么是压力造成的消耗性忧郁症?
提高心灵能量,从生活做起!
不复发!治癒忧郁六妙招:
1.正确诊断
2.查出病因
3.精神疗法
4.营养疗法
5.运动疗法
6.复职活动
日本九成治癒率的精神科名医,
剖析社会环境、生活饮食、儿时创伤,
全方面倾听你的心,
带你找回生活的力量,
给你慢慢康复的时间!
广濑医生九成治癒率的实际案例: 案例1:大脑因压力受损 十七岁高中生;「压力」引发的忧郁症 【发病背景】
此类的患者皆为排斥上学的高中生,只要勉强他们上学,就会高烧超过三十八度。属于慢性忧郁状态,自杀念头十分强烈,服用抗忧郁药也不见成效。但退学后体温便恢复正常,忧郁症状也减轻了。后来患者开始能帮忙做家事,未来并不打算复学或就职,就此结束了治疗。
【医生分析】
一般而言,在高中这个年纪的人还无法成熟地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清楚「造成压力的原因为何,自己的精神状态要怎么描述」,因此患者大多没察觉自己罹患了忧郁症(忧郁状态)。因此压力过大会借由其他形式展现出来,出现各种症状,例如头痛、腹痛、慢性倦怠、强迫症(重复无意义的行为或思考)、电动成瘾、暴食、拒食、自以为自己散发异味……等。
其中,未成年者最常发生的状况就是「身心压力反应(身体不适)」,通常会发烧三十七至三十八度,本案例超过三十八度的「高烧」情形实属罕见。另外,成年人也会有「身心压力反应」,这些人主要是童年或青春期时,身于无法表达个人情绪的家庭,或是学校未充分发挥功能(未尽人本教育的职责)。
【病况诊断】
这属于「忧郁症三大类型」的第三类。虽然解除压力来源(学校),发烧症状便会消失,但是慢性压力已造成大脑极大的损害,心灵能量可能会持续减退,必须透过营养疗法、运动疗法、规律生活等方式,来修复大脑的损害。而且需要接受心理谘商,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治疗方式】
考虑到抗忧郁药的副作用,基本上医生不会让未成年患者服用抗忧郁药,而会利用更有效的营养补充品,例如圣约翰草(一种香草,hypericum perforatum)、色胺酸(tryptophan)、5HTP(5羟色胺酸)、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酪胺酸(tyrosine),这些皆是胺基酸,可作为大脑神经传递物的原料,此外还会补充维生素B群等。
案例2:大脑操作方式错误 六十岁女性,退休;易烦恼、经常心神不宁,导致忧郁状态 【发病背景】
儿子只身至外地工作后,患者开始独居,感到十分寂寞,连饭都吃不下。陷入忧郁状态约莫一个月,才来求诊。患者原本的个性就很爱担心,总是担心儿子过得不好,满脑子只想着儿子。这类型的人总以为「只有自己会陷入这种痛苦的深渊」,因此我告诉她:「很多人跟妳一样前来求诊,大家都是服用一些药物,几个星期便痊癒了。」我开立了少量(儿童药量)抗焦虑剂给她。两週后,她精神饱满地来复诊,她说:「我已经完全好了。之前听完医生说的话,踏出这家诊所时,我就觉得自己的病已经好一大半了。」据说连我开的药物,她也几乎没有服用就康复了。
【医生分析】
类似这样的案例出乎意料地多,初诊时看似相当严重,令人误以为严重的忧郁症可在短时间内戏剧性地痊癒,其实可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忧郁症,原本的症状就属于轻微。
【病况诊断】
这属于「忧郁症三大类型」的第一类。患者的大脑几乎未受损,只是思绪混乱,也就是说大脑功能正常,但操作方式错误。因此医师只要教患者如何正确操作大脑,大脑功能便可正常运作。
【治疗方式】
对这种状况来说,精神疗法尤为重要。首先,要解除焦虑状态,关键在于向患者保证一定会痊癒。有时催眠疗法也能派上用场,而且大部分的患者皆无需服用抗忧郁药。
案例4:受童年创伤影响,精神层面发展迟缓 四十岁男性,上班族;家庭失和导致压力过大所造成的忧郁症 【发病背景】
患者与妻子同住但分房睡,经常向公司请假,上班常迟到,被公司要求「好好休养、接受治疗」。在其他医院接受过抗忧郁药的治疗,但似乎不见成效。自杀念头十分强烈,好几次自杀未遂。在公司主管的劝说下,来到本院求诊。患者很了解自已无法向他人倾诉心事,曾尝试精神疗法(例如自我肯定训练等),企图改善这种现象,但却提不起劲。因此我建议他学习踢拳道,进行运动疗法(参阅第165页)。第一次治疗(踢拳道)时,尽管患者的自杀念头依旧强烈,但由开朗的表情看得出患者「乐在其中」。持续治疗几个月后,患者表示「最近不再想死了」,忧郁症状只剩下「意欲减退」,其他几乎都改善了。抗忧郁药亦慢慢减量直至停用。患者后来顺利康复,回归职场。约两年便结束了治疗。
【医生分析】
这名患者小时候遭受酒精成瘾症的父亲家暴,内心一直充满恐惧,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要求自己不能惹麻烦。他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任职于一流企业后成家立业……看似人生胜利组的他,却天生对人际关系过于小心翼翼,不知不觉便自我要求太高。他总是全力以赴,不曾感到疲惫,总是能异常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期待与感受,却无法掌握自己的情绪与期望。他生不出孩子,夫妻关系很疏离,每天为工作忙得团团转,而引发了忧郁症。他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言出必行,做事认真,但是发病后却时常迟到、无故缺勤,好几次答应上司会改善,最后仍是食言。因此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价值,试图自杀,每次获救他都会向大家谢罪、道谢,自己却完全不觉得这些话出自真心。
【病况诊断】
这属于「忧郁症三大类型」的第三类。工作与私生活消耗了患者的心灵能量,导致忧郁症发作,童年的问题亦严重影响患者。这名患者的特征就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期望,过于顺从他人与社会的期待,自我要求太高,精疲力尽了才会忧郁症发作。
【治疗方式】
本案例靠抗忧郁药与一般精神疗法都无法治癒,运动疗法却效果显着。我可以感觉到这名患者热爱踢拳道,他运动时就连小孩子也能感受到他的快乐。由此可知,因童年创伤而精神层面成长迟缓、心理状态停留在儿童时期的患者,也能借由运动获得快乐。这名患者需要的是感觉自己的情绪、自主思考、自主行动。踢拳道使他用心感受自我,因此能使忧郁症痊癒。
日本精神科名医广濑医生长年接触忧郁症病例,发现一般的忧郁症治疗有许多不足之处,导致忧郁症的治癒率低落、复发率高、复职率低下。他发现许多忧郁症的误诊病例,以及铁质、胺基酸与忧郁情绪的关系。他主张除了药物,更应该爬梳患者的成长历程,了解患者精神层面的发展,找出病根,辅以精神疗法、营养疗法、运动疗法,并协助患者进行复职训练。借由此种方式,广濑医生的诊所在日本已创下九成复职率的佳绩。
忧郁症毫无起色,追根究柢就因为一味採用DSM诊断标准与药物疗法。然而,由採行新型诊断法与治疗方式的精神科医生看来,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以及医生的诊疗方式,全都问题重重。
1.延迟就医忧郁症的特殊症状主要是闷闷不乐,例如「总是垂头丧气,快乐不起来」、「早上身体不舒服,直到晚上才恢复正常」、「睡不着」、「没有食慾」。其实没有生病的一般人也会有闷闷不乐的感觉,很难分辨是否是忧郁症引发的。而且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忧郁症患者并不会出现类似症状,称为新型忧郁症、现代型忧郁症、非典型忧郁症,好发于年轻人身上。患者与亲朋好友全然不知患者已罹患忧郁症,所以延迟就医的案例更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压力造成的忧郁症,越慢开始治疗,等病情恶化,就越难治癒。
2.抗忧郁药失效
抗忧郁药的药效并不是很显着,唯有个性循规蹈矩的患者(抑郁型忧郁症),抗忧郁药才会发挥十足效果,其他类型的患者通常看不出成效。因此,正确诊断患者属于何种忧郁症的病况类型是很重要的,若缺少这个环节,患者只是一直在服用毫无效果的药物。
3.忧郁症与其他併发症
罹患忧郁症也可能引发其他併发症,有些人会引发社交恐惧症、PTSD(心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统合失调症等。只依据症状来诊断,很容易忽视这个现象。
4.误诊为忧郁症的其他疾病
不是忧郁症的疾病,也可能造成「看似忧郁症的症状」。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恐慌症等)的患者常有忧郁症的症状,初期的统合失调症也会出现明显的忧郁状态,所以常被误诊为忧郁症。特别容易被误诊的疾病包括和忧郁症同类型(与忧郁症同属于情绪障碍)的双极性情感障碍I型、II型、II型½(情绪循环障碍),请参考图2。双极性情感障碍是情绪不断起起伏伏的疾病,经常被误诊为忧郁症。情绪循环障碍是情绪起伏极大的疾病,此种情绪波动消耗精力而导致沮丧时(正好处于消耗性忧郁状态),若患者前去就诊,即很容易被诊断为忧郁症。而且除了精神科疾病,其他科的疾病也会导致忧郁症的症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甲状腺机态低下症,这种病可由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液检查)诊断出来,必需特别小心不要将之诊断为忧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