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癌症治疗的迷思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好书,作者是具有实战经验的治癌医师。
从一开卷之后我就马不停蹄读到最后一个字,书中每一句话几乎都是我辅导癌症病人所说的话。每一位癌友或家属都应该仔细详读这本书!
我个人罹癌已经八年,从恐惧害怕、治疗痛苦、拒绝手术,到立下遗嘱、勇敢面对、力行我的鸡尾酒疗法。2005年底成立台湾第一家癌症自然诊所,到2010年底五年来共诊治过超过6000位癌症病人。期间一方面我个人勤读医学,生技专书,访问养生专家与学者,同时见证众多癌友的生生死死、累积非常丰富之癌症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仔细追踪每一位癌症病人的病情,病史,环境,饮食,习惯,心境等等,努力要找出治癌良方。到今天我很肯定的提出以下癌症防治的说帖:
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不要早期痛苦
癌症原因尚不清楚,但是来自身心污染是最主要原因,所以预防癌症首先是远离身心污染,任何负面情绪,错误饮食,污染环境、生活恶习都必须避免,同时要正面思考,天天运动,喝好水(AQ1400抗氧化水),正确饮食等。如果身体发生异样,如摸到肿块,出血都必须立即就医,切忌逃避或自我解释。在我诊治6000位病人中已经有一千多人死亡(约20%),死亡病例中又有30%左右是源自病人逃避,延误病情所导致。
由于正统西医所提供的癌症治疗,都是破坏细胞,降低免疫力,到最后是两败俱伤,在此我要慎重的唿吁,西医治疗要适可而止!如何适可而止则需要依病情,病理加上病人个性,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决定。中医有一句名言:「去邪扶正」,所有病人在接受西医治疗之时,要自求多福,自我保护!
最近我统计了550位来就医的乳癌病人,即使是模范病人,完全遵照医师的治疗,依然有21.5%治疗无效而死亡,这比美国的数字(20%)更严重,试想医师把乳房全切除,化疗让病人秀发掉光光,食欲不振,体力衰退,加上五年抗贺尔蒙治疗,病人月经停止,提早进入更年期,请问没有乳房,戴假发,无月经,这样子还是「女人」吗?
正统西医是医病不医人,当然治不好癌症,我是医人不医病,尽管癌症末期依然可以活下来,因为癌症不是身体的病,而是身心灵的病。与人争执,伸手打人,不是手要打人而是心要打人!
我常常告诉病人台湾社会已经是癌症末期,天天有抢劫杀人,警察抓坏人永远抓不完!同样的,癌细胞永远杀不完。这个社会要好起来不是坏人减少,而是好人增加;身体要恢复健康不是癌细胞减少,而是免疫力提升!
写好遗嘱、积极面对、力行许医师鸡尾酒疗法
癌症让人恐惧害怕,治疗又破坏身体,最后病人是身心受创而死亡。所以罹癌之后,首要克服恐惧,克服恐惧唯一之道只有遗嘱写好生死看开,然后积极面对,勇敢走出癌症阴霾,积极练功,大量喝AQ1400好水,服用有现代科学根据的中草药,具高度能量的细胞食物,或接受具高科技的细胞免疫疗法,癌症治疗多样化,绝不只是西医的手术、放疗及化疗而已!
感恩、感谢、感动
无论是蚊子或恐龙,生命只要两个目的,一个是要努力活下去,要活得久活得好,一个是传宗接代。小老鼠看到人为甚么跑掉,因为老鼠妈妈告诉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癌细胞也是生命,它会变,会逃,一路赶尽杀绝,癌细胞是会狗急跳墙,反扑回来!天天化疗就是在自相残杀!
事实上「癌症」是让人一个反省深思的机会,能够大彻大悟,心念转变的人,不仅能化危机为转机,更能忘记癌症,重新审视价值观,开始新生命。一种米养百种人,人人不同。人有三种层次,99%是后知后觉,天天接受医院治疗,把生命交给医师,任人摆佈。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忏悔,愿意改变,正面思考,订立计画,做最坏的打算,最大的努力。若能昇华到天天感恩,感谢与感动,则癌症已不复存在,更不具任何威胁。
活多久无人知,活在当下,活得幸福,才是重点!
许达夫
许医师自然诊所负责人
《感谢老天,我得了癌症》、《感谢老天,我活下来了》作者
推荐序2
抗癌要素----信心&念力 我想,这本书会让许多治疗癌症的医师们跳脚,并且咒骂作者胡说八道,医界对于癌症的治疗与研究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怎会是作者所标榜的「90%的医师都误解癌症」?
刚开始我也不断在作者的文章中画上一大堆的问号,近十年所採访的癌症新闻以及父亲于2009年罹癌过世的经验发现,癌症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病人和家属与医师要充分沟通及配合。
但是作者却认为,「医师对于癌症病人成功存活的贡献度比『运气』还低」,「不要被医师牵着鼻子走」…直到我再次阅读,才有了重新的体会,抛开医师的本位主义,作者想要传达的是「癌症本来就不是依赖医师或是民俗疗法可以治好的,而是善加利用医师和民俗疗法之外,配合自己的力量才能痊癒」。
已经有许多研究发现,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癌症,抗癌成功率会远远高于悲观者,尤其是治癒率高的癌症。然而面对医师束手无策的癌症,例如家父的胰脏癌,从确定诊断到辞世,刚好一年,在这场抗癌战役中,缺乏有用的武器,但凝聚了家庭的力量,让父亲带着感恩的心离开,临走前告诉母亲「我百分之百好舒服!」虽然抗癌没有成功,但我们学习到让病患有尊严、家属没有遗憾。
面对癌症的治疗,本书提供了很多实际有用的资讯,尤其是「自我疗癒」部分,从心理、营养到运动,作者提醒「癌症完全根治的唯一方法,在于患者必须意识到癌症是可以治好的,而且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治疗。」除了治疗之外,信心加上念力是抗癌成功的很大的助力。
全嘉莉
资深医药记者、医疗保健类丛书作家、医学院讲师
推荐序3
癌症患者需要的是希望甚过于新的治疗方法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癌症时的态度。如果我们以惊慌失措、消极、放弃的态度来面对,那么癌症才真的是绝症。
我在1998年因子宫颈癌,在美国旧金山硅谷,接受Conization子宫颈环状切除手术,两星期后血崩大出血,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隔年又发现得了右胸乳腺癌,之后动手术切除局部乳房,取出2.5公分肿瘤,右腋下淋巴结摘除手术。接着在E1 Camino Hospital接受7星期,33次,共5400 Rods 的放射线治疗。
治疗期间,该有的副作用一样没少,口干舌燥、发烧、筋骨疼痛、鼻塞、气喘、唿吸困难、食欲不振……。
放射线治疗结束后,医生要我继续进行6个月的化学治疗。在医院里,看着接受化疗的病人,枯瘦如柴的身形,无奈、虚弱的眼神,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无助的气息。我不禁自问:我能面对这半年的折腾吗?我又要如何从这些折磨中存活下来?
冈本医生在「90%的医生都误解癌症」这本书中提出了在癌症治疗中最关键的原则,那就是「治疗癌症要靠自己」,这也是我身为「癌症存活者」的亲身体验。不管医学技术多发达多先进,如果罹患癌症者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就算医疗技术多先进都无法赶上癌细胞增生的速度。反之,如果病患本身所拥有的抗癌能力够强了,自身的免疫系统和自疗能力强过癌细胞增生速度,癌细胞似乎在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投降了。但是这些观念谁来告诉你?这些能力谁来帮你加强?因此我于2005年成立了「中华国际癌病康复协会」。
正如本书所一再强调的,癌症病患要向癌症存活者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也借此从中得到信心和决心。我们常常从医生或者是亲友口中听到「永不放弃」的勉励话,但是连「不放弃」都是需要方法的,我们借由癌友互相支持的活动学习更多有效的方法。而「90%的医生都误解癌症」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观念和方法,等于是给了我们最重要、最有效的利器来对抗癌症,那就是加强自身的抗癌能力。
身为子宫颈癌、乳癌的存活者,对于癌症病人的苦,更是有切身之痛。癌症治疗的过程,就像走进永无止境的黑暗隧道。而在隧道中,我们最迫切的就是一盏让我看到前方看到希望的灯光。所有癌症存活者以及一心只想帮病人痊癒的医生和这本书,都是我们在黑暗中的灯光。
施懿德
中华国际癌病康复协会理事长
作者序
我不想再当临床医师的理由 癌症痊癒真正的理由何在?
近年来,在日本,平均每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罹患癌症,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即使情况是如此严重,但从我们研究调查的结论来看,大部分人似乎仍然并不太了解癌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癌症存活者都表示,医生并非他们癌症痊癒的主要原因,可是大部分人仍然相信医生会帮他们治好癌症。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医生本来应该对癌症非常了解,但是无论我们再怎么偏袒,估算起来,就算是医生,也顶多就只有大约10%的人真正了解癌症吧。
换言之,有九成的医师不太了解癌症,或者对癌症有所误解。
而这种状况也导致许多癌症病患在接受癌症治疗时,必须面对许多苦难。因为不了解或误解癌症,而以不当方式对待病患的医师类型有:
.认为末期癌症不可能被治癒,从一开始就放弃治疗的医师
.不想医治已被认定为末期的癌症患者的医师
.盲目相信只有三大疗法(手术、放射线和抗癌药剂)才能治疗癌症的医师
.按照工作手则治疗癌症,完全不斟酌病患个别病情的医师
.只凭单一方法就想治好癌症的医师
.认为癌症治疗本来就很痛苦,强迫患者必须忍耐的医师
.断言癌症痊癒与心理状态和饮食之类的事物无关的医师
.面对癌症病人时,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医师
.向癌症病患推荐价格高昂内容却不可靠的治疗方式的医师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很遗憾的是,这种医师真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
虽然医界确实有如此可悲的情况发生,但时至今日,大多数的患者实际上仍然不得不将性命託付给医师。但是,这一切全都是误解造成的。
我不想再当临床医师的理由
我虽然不曾强烈希望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成为一个医生,但是,我小时候确实期待将来能从事不受他人左右,可以自己做主的工作,也强烈盼望有机会从事能在国际间崭露头角的工作。
我曾经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不受限于国家或社会这种框架限制,可以保有自己的信念并且自由发挥想像,行动也可以不受束缚。
但是,一旦当上医师,胸怀大志的我进入医疗现场后,觉得非常不能适应。这也许是因为以癌症为主的慢性疾病多半无法治癒的现实,以及医疗现场漠视这种现实的态度,令我心生畏惧。此外,我还发现想要自己做主,自由决定治疗方针,在正统的医疗环境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医学院毕业后第三年。我成为一个脑外科医师,在大学附设医院诊治恶性脑肿瘤(脑癌)患者的过程中,我发现只依赖三大疗法(手术、放射线、抗癌药剂)的标准(工作手册)治疗是不够的,得到患者同意之后,我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提升治癒率的实验,例如在三大疗法之外,兼採利用淋巴球治疗的「活性化淋巴球疗法(免疫细胞疗法)」,或者以三大疗法附加饮食疗法。
实验过程当中,若要详细追究到底是哪一项因素奏效,我也不敢断言,但是七个病例中有两例恶性脑瘤患者最后得以痊癒,彷彿在癌症治疗的暗夜里,看到一线希望的曙光。
然而,事情并非一切进展顺利,所以即使出现脑癌痊癒的案例,我仍无法开怀庆祝。我心里纳闷为什么有些病人的治疗进展顺利,有些病人却不顺利,造成差异的关键何在?此外,促使治疗顺利进展的机制究竟是什么?还有,如何从细胞或分子的的层面来说明这个机制的运作呢…。我认为若无法解开这些疑惑,就无法使有效的癌症疗法普及,帮助更多人治好癌症,因此我进入研究所继续深造。
之后的四年里,我终日埋首于遗传因子的研究,设法找出引发癌症的机制。当时(1986到1990年间),遗传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刚开始受到瞩目,而引发癌症的机制在分子和遗传基因层面的详细运作,也渐渐被了解。
因此,那时候大家都抱持很高的期望,认为医界在癌症病情的运转机制方面,如能解开所有疑惑,迟早能发展出根治癌症的具体治疗方法。
大多数关于癌症成因的相关知识确实都很了不起,但是那些理论充其量只能说明试管内的情况(细胞培育的层次),实际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现象与试管内的情况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我所从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至少在当时,并未得到与癌症痊癒直接相关,而且具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我甚至开始认为,说不定,除非彻底改变研究手法,否则我永远都不可能找出根治癌症的方法。
迫不得已,我于1991年再度回到临床医师的岗位上。然后,说来也许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吧,我无法忍受继续自欺欺人,在不确定是否能治好病人的情况下,继续担任医师的工作,因此在1993年辞去临床医师的工作。之后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e-诊所」。
我和其他和我有相同想法的医生都认为医疗的本质在于,以完全根治为目标,分析疾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以唤醒或提升病人原有的自我疗癒能力为根治的手段。
「假如生病的是我自己,或者我非常重视的亲友,在治疗手法和用药方面,应该如何选择才是最恰当的呢?」向病患提供医疗建议时,我们都会以这个前提,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向。
提供病患真正想知道的资讯
我们发现在我们社会上,很多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罹患的疾病感到不安,对医师和各层级医疗院所也抱持着不信任的态度,这种现象除了令人感到惊讶之外,也唤起我们的使命感,希望能帮忙做点什么,使这种现状或多或少得到改善。
我们在2001年成立了「e-诊所」(2003年1月正式登记为非营利组织NPO),这个诊所成立的宗旨就是,针对医界根深蒂固的问题寻求具体对策时,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一项秉持的理念。它也是我们借以提升世人对医师的信赖感,帮助大家减轻上述烦恼与不安的机构。
另外,这家诊所并没有实质的诊间,是一家「线上诊所」,医师和患者透过电脑直接互动。诊所内的驻站医师连我在内总共有七位(除了医师之外,诊所还有八位员工),其中有些医师自己就是曾经克服末期癌症的存活者,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透过电子邮件或实际面谈与患者互动,以及传播各种不同观点探讨健康议题的资讯,例如举办根治癌症的研讨会、提供病友会各项协助,以及透过电子邮件或实际面谈提供医疗谘询的服务等等,进行上述的活动时,我们总是精力充沛,心中念兹在兹的是「治疗癌症时,该如何以患者为主角?」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的癌症存活者(抗癌成功者),我们都尽可能设法安排与他们见面,请他们帮忙填问卷或参与访谈,针对「癌症痊癒的人」和「癌症治不好的人」的差异何在?癌症根治的关键何在?等等问题,我们每天都努力地摸索着,希望早日找出使癌症根治的必要条件。
我们这些身为医师的人,以及未受癌症之苦的人,应该更真诚地聆听癌症患者和存活者的心声,充分理解癌症。另外,从他们分享的经验中,可以归纳出许多与癌症相关的事实,大家应该尽可能将这些事实传递出去,我们认为上述两项努力中的任何一项,都有助于癌症的防治。如今,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个罹患癌症,谁都不该认为癌症事不关己。
所有关心癌症的人,尤其是医生,有时候坦率地向癌症患者和存活者学习,其实也能「大有斩获」,不是吗?
冈本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