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失踪:一万个游走失踪家庭的冲击

失智失踪:一万个游走失踪家庭的冲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NHK「认知症・行方不明者1万人」取材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重子,认得我吗?」
  丈夫轻声唿唤坐在轮椅上的妻子。由于失智病程进展,已经丧失交谈能力的三重子双眼紧闭,右手被丈夫轻轻握着。
  2014年5月12日正午前,因失智症游走症状走失,失踪长达七年的柳田三重子,终于和丈夫柳田滋夫重逢。


  NHK惊爆社会的专题报导,获第62回菊池宽赏
  电影或文学大师宫崎骏与司马辽太郎才能得到的奖项「菊池宽赏」,第62回颁给了NHK电视台,因为「失智症行踪不明者一万人」调查报导燃烧了全日本,四百多个案件敲门访问、三十余个跟拍心痛与遗憾的家庭,彰显高龄日本一年多达一万人失智游走的问题。

  目击一万个失智失踪家庭的身心煎熬
  无论是未发现丈夫遗体前难以成眠的妻子,还是为了照顾频频走失的妻子而苦恼的丈夫,接受访问时,字字句句,盈满眼泪。找不到失踪者,痛苦度日的家庭日渐增加。
  「为了防止走失,不得不把人关起来」
  「拜託路人进女厕找人,妻子早就不见人影」
  「因为不想给人添麻烦,没有跟任何人透露丈夫失踪了」
  「週而复始的走失,心系自己不能病倒的不安」
  「为什么怎么找都找不到?天天像活在地狱里」
  「来回不知找了几回,却在离家近到无法想像的地方发现遗体」

  全民动起来,帮失智者找到回家的路
  NHK抽丝剥茧问题并提出建议,促使日本从政府到社区全都动了起来,协防失智者再也回不了家,以及家庭可以做的防范措施。

  ▶这不是别人家的事──北海道钏路地区「SOS互助网」
  北海道钏路地区是冬日酷寒之地, 一旦行踪不明,极可能丧命。居民组成SOS互助网,集结当地计程车行、卡车公会、广播电台、市公所,以及三百多家公司行号,等于纠众数倍于家属的「耳目」一起搜寻。如此动员的实际成果?超过九成都顺利寻获。

  ▶众人分头找,结局就会不一样──福冈大牟市的「走失搜索演习」
  人口老化日本第二的大牟市,推行支援高龄者生活的自治团体,行之有年的「走失搜索模拟演习」闻名全国。市政府每年九月,请一位住民扮演走失的高龄者,全区动员演习,提高居民的警觉,长此以往,凝聚照顾失智者的决心与共识。

  高龄化台湾面对同样难题
  资深精神科医师吴佳璇秉着照顾失智父亲的初心,翻译日文揭露实况。借镜日本,高龄化台湾失智人口超过二十万,在许多看不见的角落也上演着同样的悲剧。失智患者持续增加,未来人人都可能面临相同遭遇,近身的迫切感将不只是家属、照护机构的责任,更是你我要一起承担的老后景象,衷心盼望打造「就算失智了,还是能留在熟悉的地方快乐生活」的友善高龄社会。

  借镜日本,今日台湾圆桌论坛精彩内容
  林依莹‧林奇宏‧赖德仁‧宋家莹‧吴佳璇
  邀集重量级专家、医师齐聚,共商台湾失智游走现况与对策

  特别收录
  ▶台、日、韩、香港预防失智症走失现况与对策
  ▶预防走失,现在就可做的事!
  ▶当家中长者走失,我该怎么办?

名人推荐    

  诚挚推荐
  林依莹(台中市副市长)
  林奇宏(新北市卫生局局长)
  赖德仁(台湾精神医学会理事长、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
  汤丽玉(台湾失智症协会祕书长)
  王乃弘(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董事长、光田综合医院董事长暨总院长)
  宋家莹(台北市立万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
  吴佳璇(远东联合诊所身心科主治医师、国立台湾大学附设医院肿瘤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
  林书炜(POP Radio电台台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NHK特别採访小组


  日本放送协会(NHK)特别专题报导自1989年播出第一个特别专题报导《政治是可以改变的吗?里库路特事件的冲击》至今,制播了超过二千部与社会、国际、经济、历史、政治、医学、灾难、自然环境、文化艺术、娱乐、天文地理有关的纪录片。

  《失智症・一万名行踪不明者的冲撃 失落的人生・家族的苦恼》特别採访小组,是一群长期关怀、採访社会议题的记者、导演与摄影师,曾制作《无缘社会──「无缘死」三万两千人的冲击》及《老人漂流社会──「老后破产」的现状》等专题报导。

译者简介

吴佳璇


  远东联合诊所身心科主治医师
  国立台湾大学附设医院肿瘤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

  1969年生于台湾云林,199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于母校精神科完成住院医师训练。曾赴澳洲墨尔本大学进修,2004年获「国际心理卫生」硕士。

  着有《医疗自主时代》、《谢谢你们,我的离岛病友:浪人医师飞向医疗现场的生命故事》、《战斗终了已黄昏》、《浪人医师日记》、《罹癌母亲给的七堂课:当精神科医师变成病人家属》(2010年金鼎奖图书类非文学奖)、《从北京到台北─精神药理学家张文和的追寻》、《台湾精神医疗的开拓者:叶英堃传记》(2006年金鼎奖最佳着作人入围)、《忧郁年代:精神科的诊间絮语》、《921之后:一位年轻精神科医师的921经验》。合着有《医疗崩坏!没有医生救命的时代》,《张爱玲学校》,并合译《金赛的祕密花园》、《发现无意识》。
 

图书目录

台湾出版缘起 一个女儿的初心
推荐序 从失智游走观察一个国家的人情味

前言

第一章 追寻行踪不明失智者的足迹
65岁以上,每四人就有一名是失智症预备军
开始取材──走访个案管理人员
误入民宅建筑工地冻死的吉泽贤三先生
「每天像活在地狱」的家庭
没有一个公部门能掌握行踪不明的失智患者
300位行踪不明者名册入手
丈夫走失时,没告诉任何人
找不到失踪者,痛苦度日的家庭
两年后仍行踪不明
【专栏】失智症与游走

第二章 严重事态逐一浮现
死亡及失踪者合计超过550名
现有制度下,无法提供24小时持续照顾
国家政策与日渐增加的高龄失智患者
在离家近到无法想像的地方发现遗体
失智症特有的「视野狭小及问题解决能力下降」和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有关
如果早一点儿报警的话……
关于通报延迟─大坂府警方与地方政府资料所见
不知罹患失智症的走失个案
不知为什么不见了
因为走失,才发现有失智症
只要觉得怪怪的,就赶快找专科医师
【专栏】急速增加的失智症

第三章 苦恼的家属
为家人行踪不明苦恼的家庭实况
老人照顾老人:为了丈夫,长期夜不成眠
儿子用被子堵在玄关,不让丈夫走出去
在玄关装设感应电铃
为了照顾妻子,自己不能病倒的不安
家里上锁,或许能阻止外出,但这不就是监牢?
靠GPS监测人跑到哪儿去
进行家属现况调查
平均通报、搜索次数是6.3回,94%的家属感到负担
走失场所、发现走失时的情况、寻获地点
事出突然,未发出求助讯息的家属
为实现在宅照顾的心愿,需要哪些必要支援?

第四章 受到质疑的社会
爱知县铁道事故判决引起的波澜
失智者相关铁道事故,至少造成64人死亡
虽觉得「家属的责任」读来刺耳,还是缴了80万日圆
连忙查看GPS,位置显示落在铁道上
一转眼就搭上电车不知所踪的妻子
独居的风险
【专栏】回顾NHK制播过有关失智者行踪不明的节目

第五章 受到关注的「无名氏」
日本这么先进的国家也有无名氏
日本四十七都道府县警察本部的调查
与播出后引起极大回响的「柳田久美子」女士见面
三枚戒指
经过七年收容保护,语言能力与面部表情皆告丧失的柳田女士
哼着舟木一夫的歌曲「高校三年生」
採访大坂「无名氏」的成年后见人
姓名和生日都是暂定的太郎先生影像,适合公开播放吗?
透过「NHK NEWS7」节目全国联播
「太郎」先生与家人重逢
「太郎」先生为何长达两年身分不明?
节目播出后三十分钟,观众就提供了「柳田久美子」的资料
经过七年再度相会,以及失去的日子
不一致的说明
原因是县警方的「人为疏失」
【专栏】透过地方网络偶然寻获

第六章 社会动了起来
全国动起来
更多来自地方的消息
行踪不明者家属的期待与「个人情报墙」
【专栏】解决问题的方向──师法南韩    

第七章 你我能做的事
SOS互助网发祥地──钏路
这不是别人的事──钏路地区跳脱「个人情报保护法」的理由
「个人情报保护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走失搜索模拟训练」创高龄服务之先──福冈县大牟市
运用新科技搜索

第八章 家庭的对策   
家庭对策① 如何减少游走症状发生
家庭对策② 如何预防走失
家庭对策③ 一旦走失,怎么做才好?

终章 播出后的柳田三重子与高桥津谷女士

后记

借镜日本,今日台湾:台湾失智游走现况与对策│圆桌论坛精彩内容

特别收录
预防失智症走失现况与对策│台湾篇
预防失智症走失现况与对策│香港篇
预防走失,现在就可做的事!
当家中长者走失,我该怎么办?

 

图书序言

出版缘起    

一个女儿的初心 吴佳璇(本书译者、远东联合诊所身心科主治医师、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


  夏至午后,我正挥汗检视本书译稿,突然收到牙医诊所来电。

  「吴伯伯预约两点半来试戴假牙,到现在还没出现喔!」

  我赶紧打开APP,发现父亲GPS手表最近一次定位,离诊所不远。

  「他确实早早出门,但不知为什么,GPS显示整个下午都在诊所附近打转,如果五点休诊前出现了,请他打个电话给我。」盯着手机萤幕上的路径图,挂上电话当下,我其实还没想好要怎么拦截正在迷路的父亲。

  二十分钟后,我赶到父亲住处,和不谙中文的菲籍看护会合。两人看着APP,发现路径转向,朝家里推进,决定等一下再出门。

  约莫半小时,父亲推着他的老铁马现身家门口,一脸茫然与疲惫,「突然认不得路,一直找、一直找,终于回到家。」

  顾不得满身汗和一桌饭菜,父亲坚持直接回房休息。折腾了半天,食欲尽失的我开车回到自己住处,最长的白昼已尽。扭开案前台灯,我的目光随着灯光,怔怔地落在出门前没阖上的书页,真不敢想像,今天若是冬至,父亲是不是一样能找到回家的路?

  母亲在世时,曾问我有没有什么药能减缓父亲脑力的退化。或许是职业疲乏,或许是母亲所举的例子,和平日诊间不时听闻,忧心自己(或另一半)变痴呆的中老年人碎念无法区辨,只记得自己当时不以为意,但为了安母亲的心,还是自费买了盒「爱忆欣」,却加上但书「妳得自己想办法劝他吃」。

  父亲为此大怒,没人敢再吭声。不久,母亲罹癌,全家进入将近两年的非常时期。之后,父亲顺利适应鳏居生活,但我开始挂心,身强体健的他常骑着铁马巡视附近社区,顺道捡拾回家的宝特瓶等资源回收物,始终堆满小小的前院。

  和我所照顾的失智病人家属抱怨不同,父亲的囤积(hoarding)行为有进有出,他会不定时载着琳瑯满目的「战利品」求售;价钱好沾沾自喜,价钱差忿忿不平,并重复向子女放送,直到我们不耐回应:今天已经讲过N次了。

  不修边幅的父亲四处「拾荒」的背影,虽叫我想起母亲生前的悬念,却没採取任何积极作为。直到2014年末某晚,我开车送他回家,父亲要求在巷口下车,「自己走进去就好」,却直奔相反方向。

  我摇下车窗喊他不听,连忙开车尾随,追了数十公尺,父亲终于停下脚步,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怎么了?」

  从那一刻起,为了跟上父亲的脚步,除了安排就医,复习医学专业文献,我也开始蒐集各种资讯──从写给家属的失智照护指引、过来人心路历程、长照政策规划、到新科技如何运用于照护等等,都成为我关心的议题。然而,最最关注的游走与走失,上网搜寻却跑出数不清的「魔神仔」──难不成媒体眼中,警政署每年发佈三千名失踪老人,全都是被「魔神仔」抓走?

  直到2015年中,才在日文书讯意外发现当时即将出版的《认知症・行方不明者1万人の冲撃 失われた人生・家族の苦悩》,看完简介立刻订购。实用取向的我一收到书,连忙按第八章的「家庭的对策」所列,为父亲添置各种预防走失的「行头」,并按照台湾失智症协会正大力推动的「瑞智友善商店」,预先跟父亲常上的诊所、银行打招唿,拜託他们多多关照。

  一开始,我很担心父亲会像我照顾的病人,排斥戴GPS手表或拒绝上警局预留指纹,未料事情进展顺利,除了不肯让菲籍看护全面「紧迫盯人」──其实,做子女的我们都明白,父亲一辈子工作、生活在全台最自由的大学校园,愿意做这些「让步」,已万分不易。

  读完实用的Know how,回头看前面六章,更加佩服NHK的严谨与用心。除了活用社会科学研究法,访问了四百多个失智家庭,并设计多份问卷调查,以扎实的质性及量性研究呈现问题所在;还进一步抽丝剥茧,从制度面突破失踪老人回不了家的关键。

  我越看越起劲,脑中突然迸出三十多年前台湾社会流行的口号「日本能,台湾为什么不能?」我们全家,还有全台千千万万失智长辈及家人,有没有可能把自己住的社区变成书中提到的富士宫市,将「就算得了失智症,还是可以在住惯的地方安心生活」当作社区营造目标?于是,我开始盘算,如何将这本书译成中文当作触媒。幸得《康健》出版接受推荐,并放手让尚无日文译作的我担任译者;且为贴近华文读者经验,繁体中文版特地邀请台湾及香港的临床专家(也是我的好友),专文介绍两地失智老人走失现况与预防措施。

  二十多年来,临床工作之余,我陆续发表九本中文着作,并译介数本英文专业书籍,虽非出版菜鸟,但首度跨足日文翻译,付梓前夕,内心忐忑,故为文志之。

推荐序

从失智游走观察一个国家的人情味 林依莹(台中市副市长)


  日本的现况,很有可能是台湾不久的将来!NHK根据情报「社区有人因失智症走失死亡」,节目制作小组遂进行了九百户地毯式的搜寻、访问,令人意外的是,社区里的住户竟然绝大多数都不知情,社区关系薄弱,实为台湾一大警惕。因此失智游走、甚至死亡的现象,在日本成了重大议题!

  当家中有人失智游走时,全家无止尽的身心艰熬,是外人很难想像的!通常遇到时,我们常见家人狂奔寻找外,再来就是报警。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方法呢?我想,建立社区互助网就是协助失智游走的最佳支持体系。台湾从2007年开始推动社区照顾关怀据点,至2016年7月底为止,已成立2563个据点,未来若能更全面推动到7851个村里之中,让村村里里有据点,台湾或许就不会步上日本后尘。

  *社区力,让失智者仍能在熟悉的地方生活

  关于失智游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桃园志工服务的一位失智阿嬷,她总是常态性的游走菜市场,这个菜市场几乎每一摊都知道阿嬷失智,所以阿嬷出现时,菜市场的互助网就启动了,摊商都会热心连络家人、志工将阿嬷带回,浓浓的人情味,让阿嬷即使失智了,仍可以享受逛市场的乐趣,也大大纾缓家人的照顾压力。

  台湾的人情味向来为人所称道,虽然我们已从农业社会步入现代的科技社会,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网络如何世代传承,已成为我们面对高龄社会最重要的柔性力量!

前言

津武圭介(NHK新闻部社会组 记者)
后藤浩孝(NHK新闻部社会新闻节目组 主任)


  「三重子,认得我吗?」

  丈夫轻声唿唤坐在轮椅上的妻子。由于失智病程进展,已经丧失交谈能力的三重子双眼紧闭,右手被丈夫轻轻握着。

  二○一四年五月十二日正午前,因失智症游走症状走失,失踪长达七年的柳田三重子(六十七岁),终于和丈夫柳田滋夫(六十八岁)重逢。

  位于群马县馆林市的失智症养护机构,长期收容一位罹患失智症的「无名氏」女士。制作小组获知这项重要消息,决定在2014年5月11日的NHK特别节目「八百万失智大军的时代,一万人行踪不明──应该被重视的游走现况」系列首播。节目播到一半,观众来电告知 ,这位女士很可能是家住东京都台东区的柳田三重子女士。翌日,制作小组陪同丈夫滋夫前往养护机构,确认该女士正是三重子。

  2012年,日本因为失智症或疑似失智,发生游走失踪的人口大约一万人。直到当年末,确认死亡或尚未寻获者,仍超过550人;此外,各地还有一定数目,由于身分无法确认,收容保护在养护机构内的失踪者。

  NHK系列特别报导揭开这项事实,引起社会广大回响。

  恍惚间生命逸出常轨,行踪从此不为人知。一旦变成不晓得打哪儿来的无名氏,再也见不到家人,只能困在养护机构里。这么严重的问题,似乎随时可能发生在生活周遭,社会却视而不见。将发掘的真相公诸于世,终于引起大家的重视。

  正式成立节目制作小组,记者和主管自是2013年11月,开始密集採访失智患者走失身亡遗族和照顾家属。

  「为什么怎么找都找不到?天天像活在地狱里。」

  「为了防止走失,不得不把人关起来。要不这么做……」

  无论是丈夫遗体未发现前根本难以成眠的妻子,还有为了照顾频频走失的妻子而苦恼的丈夫,採访时所言,字字句句,血泪斑斑。

  我们决定运用「调查报导」的手法,揭露大家应该知道的真相,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为何决定报导,乃因调查期间,发觉公部门竟没有一个单位能精确掌握行踪不明者动态,并提出对策以防范走失重复发生。无论是警方还是地方政府,只协助民众搜索,并未系统收集个案状况进行分析。

  制作小组因而觉悟,连个案调查也得自己来。

  单单为了蒐集资料,调查之初走访日本全国超过四百个家庭。再针对警察、地方政府和家属,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以俯瞰观点构筑问题全貌。

  制作小组像是虫和鸟的眼睛,让社会看到真相后,就自然动了起来。警察厅、厚生劳働省和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对策;其他民间电视公司和报社,也陆续加入追踪报导的行列。

  透过节目报导,身分受到保护的不明失踪者,得以和家属重逢。许多观众反应,他们透过影像,深深感受到「电视的穿透力」。

  制作小组却未如平常雀跃,内心沉淀的思绪,还有採访过程的点点滴滴,反而为之翻腾。

  这社会怎么了,为什么让一个人身分不明长达七年之久?

  亲见柳田夫妇重逢时,我们心里确实这么想着。

  对当事人来说,时光流逝无可挽回,对家人亦如是。经过漫长岁月的分离所形成的损害,未来也无法弥补。

  重逢当下,我们窥见滋夫的表情,除了欢喜,在确认妻子连自己都不认得,还有难以言状的哀伤与苦闷。

  打造「就算得了失智症,也能安心生活的社区」是国家高揭的口号。虽不全是国家的责任,但见走失者现况如此,教人无法噤声。或许有人认为言过其实,现况如此严峻,不正是包含媒体在内的社会全体,不,是每个人对街头巷尾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同胞,还有天天以泪洗面,活在绝望世界的家属视而不见所造成的?

  罹患失智症者持续增加,未来谁都可能面临相同遭遇。诚挚希望本书能发挥功能,稍减新的悲剧发生。

  仅借此文,向所有协助採访的个人及机关致谢。

  以上摘自天下生活出版《失智失踪:一万个游走失踪家庭的冲击》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