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

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葡萄酒
  • 品酒
  • 葡萄酒文化
  • 选酒
  • 藏酒
  • 葡萄酒知识
  • 葡萄酒指南
  • 饮酒
  • 美食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共分六个章节
  《文化葡萄酒》让您从文学、艺术作品,凝视她的深美
  《葡萄酒与我们》回归酿造过程,欣见她的朴实
  《怎样学会品酒》拆解看闻品三步骤,细尝她的丰富
  《餐配酒》揭示原则与餐桌礼仪
  《鑑酒--环游葡萄酒世界》拓宽您的视野见识
  末章《葡萄酒的收藏》让您将这份优雅交付光阴,传承远长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的书籍的详细介绍,但内容将不涉及该书本身包含的任何具体信息,而是侧重于描述一个假设的、风格类似但主题不同的葡萄酒相关书籍可能包含的广阔背景和深度。 --- 书籍介绍:醇韵之旅:从葡萄园到餐桌的深度探索 副标题:全球风土、酿造工艺与侍酒艺术的精妙融合 书籍定位: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葡萄酒世界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路径。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历史与科技、艺术与科学交织的醇厚史诗。我们聚焦于构建一个宏大的框架,让读者理解葡萄酒这一饮品如何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从一块块风土中汲取灵魂,最终成为餐桌上最优雅的元素。 第一部分:风土的低语——葡萄酒的地理与历史根源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地理考察。我们不会局限于某个特定国家或产区,而是追溯葡萄酒的起源,探讨早期文明(如格鲁吉亚、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埃及)如何孕育出最早的葡萄种植技术。 1.1 葡萄的基因密码与起源地探寻: 深入解析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的遗传多样性。我们将讨论重要葡萄品种的起源地、迁移路径,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并改变了全球不同纬度和海拔的土壤条件。重点关注“本土品种”(Indigenous Varieties)的概念及其对地方风土的不可替代性。 1.2 全球风土的解构: 风土(Terroir)是葡萄酒的灵魂。本章将细致剖析影响葡萄酒风格的关键自然因素: 气候学视角: 探讨极端气候(如大陆性、海洋性、地中海式)如何塑造葡萄的成熟速度和酸度平衡。分析全球变暖对传统产区陈年潜力的长期影响。 地质学基础: 考察不同土壤类型——从石灰岩、片麻岩到火山岩——如何通过排水性、蓄热能力和矿物质含量,微妙地影响最终酒体的结构和复杂度。 人文因素的叠加: 探讨历史遗留的葡萄园管理实践、地方政府法规(AOC/DOC/DOCG等体系的演变基础)在长期内对风土表达的固化作用。 1.3 跨文化交流与新世界的崛起: 重点描绘欧洲传统在殖民扩张时期被带到新大陆的过程。我们将对比旧世界(Old World)的保守主义与新世界(New World)的创新精神,分析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等新兴力量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现代技术,开辟出独树一帜的风格谱系。 第二部分:酿造的科学与艺术——从采收到陈年的工艺链条 本部分深入酿酒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揭示现代酿酒师如何平衡传统智慧与前沿科技。 2.1 葡萄园的精细管理: 讨论从藤蔓修剪到采摘时机的决策艺术。深入探讨有机(Organic)、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等可持续农业实践对葡萄成熟度的细微影响,以及现代技术(如卫星遥感、精准灌溉)在提高产量稳定性和质量方面的应用。 2.2 酿造的化学与物理变换: 详细阐述发酵过程的核心转化。 浸渍与提取: 针对红葡萄酒,解析皮渣接触时间对单宁结构、色素稳定性和香气物质提取的影响。 酵母的选择与作用: 对天然酵母群落与商业培养酵母的选择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对复杂度的贡献。 二次发酵与澄清: 探讨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在塑造口感上的关键作用,以及过滤、澄清技术对酒体纯净度的影响。 2.3 陈年的容器与环境的塑造: 橡木桶是葡萄酒的第二生命。本章细致区分新橡木与旧橡木、法国橡木与美国橡木的贡献差异。 烤制程度(Toast Level)的影响: 分析从轻度到重度烤制如何释放香草醛、丁香酚等风味物质。 罐储 vs 桶储: 比较不锈钢罐、水泥罐和各种木材容器对氧化程度和酒体陈年潜力的影响。 第三部分:感官的盛宴——品鉴体系的构建与深化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搭建一个系统化的感官分析框架,超越简单的“好”与“不好”的评判。 3.1 建立精确的嗅觉与味觉词库: 引导读者系统地识别和命名葡萄酒中的复杂香气(Primary, Secondary, Tertiary Aromas)。重点讲解如何区分成熟度相关的果香与陈年带来的氧化或生物化学香气。 3.2 结构要素的相互作用: 深入解析构成葡萄酒骨架的四大支柱——酸度、单宁、酒精度和残糖。通过大量的实例,阐释这四者如何协同作用,定义酒体的“重量感”(Body)和平衡性。 3.3 辨识风格与瑕疵识别: 教授读者如何通过快速的感官评估,将酒款归类到其大致的风格区间。同时,提供详尽的缺陷清单(如TCA软木塞味、过度氧化、醋酸菌污染),帮助读者在品鉴时保持客观的判断力。 第四部分:餐桌上的交响——侍酒与配餐的理论与实践 本部分着眼于葡萄酒与美食结合的动态艺术,探讨如何通过搭配放大双方的优点。 4.1 配餐的经典法则与突破: 梳理互补(Complementary)与对比(Contrast)两大配餐哲学。例如,高酸度配油腻食物的原理,以及单宁与蛋白质的结合效应。 4.2 跨文化餐食的挑战: 针对亚洲,特别是辛辣、鲜味(Umami)突出的菜系,提供具体的酒款选择策略,避免传统西式配餐的误区。 4.3 侍酒师的职业素养与酒单管理: 探讨专业侍酒师在餐厅环境中的角色,包括酒单的撰写原则(覆盖广度、深度与价格梯度)、库存的理想管理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失专业性的前提下,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 结语:收藏的哲学与未来的展望 本书最后将探讨葡萄酒投资与私人收藏的理念,从购买策略(关注稀有度、历史投资回报率)到酒窖的温湿度控制技术。同时,展望未来科技(如基因编辑、垂直化农业)可能对下一代葡萄酒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结束这场对“醉美”世界的全景式探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姚汩醽


  原名姚巍,中国最大EMBA首席人脉圈层--中国圈副总裁,曾任健康杂志执行主编。葡萄酒专栏作家,资深葡萄酒摄影师,健康、营养、美食专栏作者。走访、拍摄世界葡萄酒酒庄若干,出版《行走的葡萄》,翻译出版法国蓝带厨艺学院《实用葡萄酒宝典》。
 

图书目录

Chapter 1 文化葡萄酒 / 01
葡萄酒的诞生...2
葡萄酒的 ...3
绘画与雕塑 ...3
葡萄酒的文字...5
希腊酒神节 ...5
葡萄酒与艺术家 ...7
修道院里的葡萄园... 7
美好的享受 ...9
中国葡萄酒文化 ...9

Chapter 2 葡萄酒与我们 / 14
为了健康,喝红酒... 16
葡萄酒是怎样酿成的 ...19
● 学着自己酿酒 ... 19
● 真正葡萄酒酿造过程 ...21
选择新世界还是旧世界 ... 23
有机的力量 ...26

Chapter 3 怎样学会品酒 / 30
道地的品酒室...32
● 赴约红酒会所 ...33
累积评酒功力 ...35
品酒六阶段 ...36
品酒前的准备 ...38
● 需要让酒「唿吸」 ...38
● 相配的酒具 ...40
感观专业品酒 ...46
● 知悉各国品酒风格 ...46
● 试试「盲品」 ...48
● 辨识酒标 ...48
我们的品酒顺序 ...53
● 速写Tasting Note ...53
● 品酒三步曲 ...58
第一步:看酒 ...58
第二步:闻酒 ...60
第三步:品酒 ...64
● 多掌握一些品尝术语 ... 65
辨识葡萄品种...66
识别好酒和劣酒 ... 66

Chapter 4 餐配酒 / 68
餐配酒准则 ...70
● 基本准则...70
● 准则之外的原则 ...72
● 无需走的弯路 ...73
● 中餐配酒...73
葡萄酒的种类...74
葡萄酒与场合...75
餐桌礼仪 ...75
● 从参加品酒会开始 ...76
先点菜后点酒 ...77
备酒 ...79
开瓶 ...79
斟酒 ...79
饮酒 ...80
敬酒 ...81
● 举办品酒会 ... 81

Chapter 5 鉴酒-环游葡萄酒世界 / 84
法国 ...86
● 波尔多(Bordeaux) ...86
● 卢瓦尔河谷 ...98
● 勃艮第产区(Burgundy) ...99
● 香槟...112
● 雅马邑(Armagnac) ... 122
● 普罗旺斯...125
义大利 ...128
● 皮埃蒙特...136
● 阿尔巴 ...137
● 威尼托 ...137
● 托斯卡尼...138
德国 - 在葡萄酒之路上 ...144
● 莱茵河地区 ...151
● 莱茵黑森产区 ...152
● 摩塞尔- 萨尔- 鲁尔产区 ...152
● 法兹产区...152
美国 - 葡萄酒自由之路 ...154
● 加州地区 ...156
● 华盛顿地区 ... 161
澳大利亚 ...166
加拿大- 直奔冰酒...175
南非 ...185
中国 ...195

Chapter 6 葡萄酒的收藏 / 200
专家收藏葡萄酒技巧 ...210
葡萄酒体验 ...222

Appendix 索引 / 228
葡萄酒分类术语 ...228
葡萄品种术语...228
葡萄酒感观评价术语 ...229
 
 

图书序言

前言

  「葡萄酒能抚慰人们的情绪,让人忘记烦恼,使我们恢复生气,重燃生命之火。小小一口葡萄酒,会如最甜美的晨露般渗入我们的五脏六腑--葡萄酒不会令我们丧失理智,它只会带给我们满心的喜悦。」--苏格拉底(西元前470-西元前399 年),古希腊哲学家

  葡萄,是上帝赠与人类最好的礼物。经过发酵与蒸馏,它化身为美味的甘霖,带给世界酸甜交织的神秘味觉。夜深人静,在晶莹剔透的玻璃高脚杯里倒上宝石红般的酒液,轻轻地晃动酒杯,灵动的酒液在我眼前晃动,深吸一口气,富于层次的香气钻入鼻孔,细微爽快感已经溢于言表。何况喝入口中,唇齿留香。

  不仅如此,葡萄酒成为人与人之间无国界交流的「语言」。很荣幸与几国大使先生面对面,当我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递到大使手中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眼前一亮。智利驻华大使路易士.施密特.蒙特斯(Luis Schmidt Montes) 先生据说曾是酿酒师出身,对葡萄酒品鉴相当有功力,他翻着这本书时,饶有兴趣的说:「我要把它寄到智利去!」其后,见到瑞士驻华大使顾博礼H.E .Mr. Blaise Godet 先生,义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Attilio Massimo Iannucci 先生,亲切合影,以酒为伴,与大使的交流距离拉近很多。

  对于我,真正体会到葡萄酒的魅力源于做了9 年的职业--编辑。「乐趣」就在于这个职业给与了编辑们无数次看世界的机会。葡萄在阳光与空气的抚育之下,散发出各色名异的地域风情。当我品尝各地的美酒之时,不同土地上的葡萄性格亦便跃然于唇齿之间。我的生活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每个人对葡萄酒的领悟力不同。葡萄酒的品尝是一门学问,但只要有兴趣,并善于练习,人人都能成为品酒专家。有些是初学者,喜欢读一看就懂的品饮指南,喜欢喝葡萄酒,并且陶醉在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中;有些人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识,但还处于懵懂状态;有些已经进入专业级,在我的朋友中有很多是葡萄酒界公认的权威人物,他们并不像我们脑海中对专家的印象--一本正经,很威严,很有距离感,而是很平和,很幽默,很有亲和力。如果你有机会近距离见到他们,一定会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葡萄酒的知识,饮用技巧,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们对葡萄酒的「爱」。葡萄酒这个领域远没有数学、物理那样令人高不可攀,爱上它凭的是一种感觉。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地淋漓尽致,让你即使没有看到描述中的美酒,也能感受到它的芬芳。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葡萄酒的世界。建议你手边放上一支酒杯,倒上葡萄酒,边品酒边读书,别有一番滋味。最后,由衷地感谢大薛提供的葡萄酒手绘插图。

  本书如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图书试读

备酒

夏日喝白葡萄酒是首选,一般说来,品白葡萄酒的最佳温度是8 ∼ 10℃,所以在上桌前需要放在冰桶中冰镇一段时间。如果是饮甜白酒或年份轻的白酒时,温度可以更低一些。冰镇的过程中不要往酒中加冰块,葡萄酒跟可乐可不一样。

红酒常温饮用就好,在15 ∼ 18℃之间最为理想;香槟和其它汽酒则建议在7 ∼ 8℃间饮用。如果存酒的温度太低,喝酒之前更需提前至少几个小时让酒「醒」过来。在开瓶直立放置几个小时,24小时更好,能让一些因陈年时所产生的异味(如木塞的气味)蒸发掉,然后才倒入醒酒器中醒酒。

斟酒

斟酒的动做大有玄机,一般来说,是以右手握住酒瓶,左手拿着一块白餐巾,瓶口离酒杯杯口一定高度,沿杯壁缓慢地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差不多倒满酒杯的1/3 时,开始微微转动手腕,同时将瓶口抬起再顺时针转动酒身。

注意到一些细节吗?一般倒酒的量是1/3 杯,不要超过半杯。而倒酒时酒标宜面向客人,因为倒完酒后,于瓶口的红酒可能会滴下来。很多酒的酒标很有保存价值,如果弄脏了,保留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心中,葡萄酒的「產區」一直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只知道有法國、義大利、美國這些地方。但是,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卻讓我對不同產區的葡萄酒有了非常具體的了解。書中對每個重要產區的介紹,都非常深入。它不僅僅是列出一些酒莊和葡萄品種,更是深入探討了該產區的「風土條件」,包括氣候、土壤、地形,以及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葡萄酒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在介紹勃艮第時,書中會詳細描述那裡的「勃艮第斷層」是如何塑造出其獨特的風土,以及黑皮諾在這裡是如何展現出細膩、複雜的特質。在介紹波爾多時,則會著重講述那裡的大西洋氣候和加龍河水系的影響,以及卡本內蘇維濃和梅洛的完美融合。這種對風土的強調,讓我明白了為什麼同一個葡萄品種,在不同的產區,能夠釀造出風格迥異的葡萄酒。它讓我不再是零散地記憶地名,而是能夠將產區、葡萄品種、以及葡萄酒的風味,串聯成一個有邏輯的整體。這本書讓我對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有了更系統、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品酒術語」這東西,聽起來就很專業,離我太遙遠了。但是,《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解構這些術語。它不是簡單地給你一個定義,而是通過舉例,讓你更容易理解。比如,當書中提到「丹寧」時,它會聯想到你喝茶時那種澀口的感覺,然後再延伸到葡萄酒中的丹寧是如何影響酒體、口感和陳年潛力的。這種比喻和聯想,讓原本抽象的術語,變得具體可感。我特別欣賞書中對「香氣」的描述。它列出了非常多常見的葡萄酒香氣,從水果、花卉到香料、礦物,應有盡有。並且,它還會告訴你,這些香氣通常來自於哪些葡萄品種,或者在釀造過程中是如何產生的。這讓我在聞酒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參照點,可以更有意識地去分辨和識別。這本書讓我覺得,品酒術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門檻,而是一種幫助我們更好地溝通和分享葡萄酒體驗的工具。它讓我對品酒有了更強的信心,覺得自己也能夠用更專業、更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我對一杯酒的感受。

评分

坦白說,我以前對葡萄酒的理解,很多時候是人云亦云,或是受到一些廣告的影響。但在閱讀《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後,我的觀念有了非常大的轉變。它讓我意識到,葡萄酒的迷人之處,不僅僅在於它的風味,更在於它背後所蘊含的「故事」。書中對於不同酒莊的歷史、釀酒師的傳承,以及風土條件對葡萄酒獨特性的影響,都有非常細膩的描寫。它讓我明白,每一瓶酒,都承載著一段歷史,一種傳承,以及一片土地的靈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酒款的「故事性」的介紹,例如某個老牌酒莊,幾代人如何堅持傳統的釀酒工藝,又如何不斷創新,讓他們的葡萄酒在世界舞台上綻放光芒。這種故事,讓我對這些酒產生了一種情感上的連結,不再是單純的商品,而是一種有生命、有故事的藝術品。它讓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喜歡喝某一款酒?是因為它的味道,還是因為它所代表的某種精神?這本書讓我學會從更深層次去欣賞葡萄酒,去感受它所傳遞的情感和價值。它讓我明白,品味葡萄酒,也是在品味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以及一種生活態度。

评分

在我還沒接觸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之前,我對葡萄酒的認識,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的,頂多知道紅酒、白酒,然後就是一些聽起來很響亮的名字。但是,這本書就像是一堂精心設計的入門課,讓我對葡萄酒的「釀造過程」有了全新的認識。書中用非常清晰的圖文,解釋了葡萄的採摘、發酵、陳釀等每一個環節。它讓我明白,從一顆葡萄變成一杯美酒,需要經過多少精心的處理和漫長的等待。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陳釀」的部分。書中提到了不同材質的橡木桶對葡萄酒風味的影響,例如法國橡木桶和美國橡木桶的細微差異。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我對釀酒師的專業和耐心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也讓我理解,為什麼有些酒需要經過多年的陳釀,才能展現出最迷人的風貌。這本書讓我不再只關注最後的成品,而是開始欣賞整個釀造的工藝,以及其中蘊含的科學與藝術。它讓我對一杯酒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的品飲,多了一份期待和想像。

评分

對於「选藏」這個部分,我原本的想像是一種非常專業、需要砸大錢的投資行為。但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讓我知道,選藏葡萄酒,不一定要是酒窖裡的無價之寶。它更強調的是一種「適合自己」的選藏哲學。書中提到,好的選藏,應該是基於你對葡萄酒的了解,以及你個人的品飲習慣和喜好。它不是盲目追求名貴的酒款,而是去發掘那些具有潛力、能夠隨著時間陳年而展現出更佳風貌的酒。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如何儲存葡萄酒」這一部分的講解。它非常務實,提供了許多在家中也能實踐的儲存建議,例如溫度的穩定、濕度的控制、以及避光的重要性。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小,但卻是影響葡萄酒陳年品質的關鍵。它讓我明白,即使我沒有專業的酒窖,也能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為我心愛的葡萄酒創造一個良好的儲存環境。書中也探討了「什麼樣的酒適合陳年」,這讓我對一些特定產區和葡萄品種,例如波爾多左岸的卡本內蘇維濃,或是布根地的黑皮諾,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開始思考,我未來想要收藏什麼樣的酒,是那些能夠和我一起成長、共同經歷時光變遷的酒,還是那些能夠在特殊時刻,為我帶來驚喜的酒。這本書讓「选藏」從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了一個可以逐步實現的目標,並且充滿了個人化的樂趣。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入門的讀者來說,葡萄酒的世界,有時候就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不知道從何下手。而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就像是給我手中提供了一張精緻的地圖。書中關於「如何開始選酒」的部分,是我覺得非常實用且貼心的。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推銷昂貴的酒款,而是從一些常見的葡萄品種和產區入手,提供了一些入門級的建議。例如,它會告訴你,如果你喜歡果味濃郁、單寧柔和的紅酒,可以嘗試梅洛;如果你喜歡清新、帶有礦物風味的白酒,可以考慮灰皮諾。這些建議,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讓我不再對琳瑯滿目的酒標感到無所適從。書中還提供了一些「葡萄酒的雷區」的提示,例如哪些地區的酒款容易品質參差不齊,或者在哪些情況下容易買到不划算的酒。這些經驗之談,對於新手來說,絕對是無價的。它讓我明白,選酒不僅僅是看價格,更重要的是了解酒的特性,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這本書讓我對「選酒」這件事,從原本的茫然,變成了充滿信心的探索。它讓我感覺,葡萄酒世界的大門,已經向我敞開,並且有了一個友善的引導者。

评分

關於「葡萄酒的保存」這件事,我以前總以為只要放冰箱就可以,或是隨便找個陰涼的地方就行。但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書中關於葡萄酒保存的講解,非常細緻和科學。它不僅僅是告訴你「不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應該怎麼做」。例如,書中詳細解釋了溫度、濕度、光照、震動等因素對葡萄酒陳年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家中營造一個相對理想的儲存環境。它建議的「臥放」和「直放」的時機,還有如何選擇合適的儲酒櫃,甚至是冰箱的葡萄酒專用模式,都讓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知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軟木塞」和「螺旋蓋」的保存建議的差異化講解。它讓我明白,不同的酒塞,在保存上也有著不同的注意事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好好保存葡萄酒,是對釀酒師辛勤工作的尊重,也是對我未來能夠品飲到一杯好酒的保障。它讓「保存」這件事,從一個被動的行為,變成了一種主動的、對葡萄酒品質的呵護。

评分

在我拿到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之前,我對葡萄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電影或是一些雜誌上的介紹,總覺得那是個離我的生活有些遙遠的領域。然而,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它不只是在介紹酒,更是在講述一種生活態度。書中關於「葡萄酒與美食的搭配」的章節,是我非常喜歡的部分。它不是簡單地列出「這個配這個」,而是深入探討了不同風味的葡萄酒,如何與不同食材、不同烹調方式產生的化學反應。它讓我明白,葡萄酒的搭配,不僅僅是為了讓食物更好吃,更是為了提升整體的用餐體驗,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味覺驚喜。我嘗試著書中的一些建議,例如用較為濃郁的紅酒搭配烤牛肉,或是用清爽的白酒搭配海鮮。每一次的嘗試,都讓我對葡萄酒與食物的連結有了更深的體會。它讓我學會不再害怕嘗試,而是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有時候,一些意想不到的搭配,反而會帶來最美好的驚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葡萄酒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為平凡增添一份精緻和情趣的好幫手。它讓我不再將葡萄酒視為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可以融入生活,增添色彩的夥伴。

评分

拿到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說實話,我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小忐忑的心情。葡萄酒的世界,對我而言,一直有那麼點距離感,總覺得是個需要深厚知識和品味才能駕馭的領域。但這本書,從書名就透著一股親切的誘惑,彷彿在說:「別怕,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醉人的世界。」翻開第一頁,那細膩的文字和精心編排的圖片,瞬間就消弭了我大部分的疑慮。它沒有一開始就拋出一大堆專業術語,而是從葡萄酒的歷史淵源娓娓道來,像是訴說一個古老而迷人的故事。讀著讀著,你會發現,原來葡萄酒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脈動緊密相連,它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各地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甚至藝術創作。作者並沒有流於表面的介紹,而是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不同地區的葡萄酒特色,例如勃艮第的細膩優雅,波爾多的雄渾大氣,甚至是新世界葡萄酒的創新活力。每一個產區的介紹,都像是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虛擬的旅行,讓你對那片土地的風土、氣候、土壤,以及孕育出葡萄酒的獨特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葡萄品種的細緻描述,例如黑皮諾的複雜多變,梅洛的柔順易飲,或是夏多內的多樣風貌,都讓我對這些名字有了更具體的想像。它讓我明白,同樣是紅酒,有著如此豐富的層次和個性,而這些個性的養成,都源於葡萄本身,以及釀酒師的巧手。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書,而是充滿人文關懷的引路人,讓你感覺自己不是在單方面接收知識,而是在與作者一同探索,一同發現。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品酒」這塊還真有點頭疼。總覺得那些描述什麼「丹寧」、「酸度」、「香氣層次」的詞彙,聽起來就像是天書。但這本《醉美‧葡萄酒:文化、品酒、选藏全事典》,真的顛覆了我對品酒的刻板印象。它用非常貼近生活化的語言,一步步引導你如何去感受一杯酒。從觀察酒的顏色,到聞酒的香氣,再到最後的品嚐,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解說和提示。它不是要你變成品酒專家,而是鼓勵你去「感受」,去聆聽你的味蕾和嗅覺在說什麼。例如,書中會提到,聞香時可以試著聯想你熟悉的事物,像是新鮮的莓果、或是烘烤過的麵包香。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品酒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它更像是一種感官的練習,一種與自己內心對話的過程。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在家裡打開一瓶酒,靜靜地去聞,去感受。一開始可能只聞到酒精味,但慢慢地,你會發現一些細微的變化,或許是淡淡的花香,或許是隱約的木質調。這種發現的樂趣,是之前從未有過的。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的品酒筆記範例,讓我看到如何有條理地記錄下自己的感受,這不僅能幫助我記憶,更能幫助我比較不同酒款的差異。它鼓勵我去建立自己的品酒字典,而不是死記硬背別人的評價。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原本枯燥的品酒過程,變得充滿探索的樂趣。它讓我明白,品酒是一種個人的體驗,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你真實的感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