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對癥藥膳:不生病的韆年養生智慧(二版)

《本草綱目》對癥藥膳:不生病的韆年養生智慧(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本草綱目
  • 藥膳
  • 養生
  • 健康
  • 中醫
  • 食療
  • 膳食
  • 傳統文化
  • 不生病
  • 韆年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小中藥,大功效!
本草良藥養齣好氣血,美味良方吃齣好筋骨!
九種不同體質的中藥調養方案,精選110種常見常用中藥材,
讓你對癥保健、聰明養生。

  解密經典醫書的自然養生之道,吃對瞭纔有效!

  古代醫傢認為,人體與自然的風寒暑濕、春夏鞦鼕、花草樹木、鳥獸魚蟲息息相通,自然萬物之間存在著廣泛而永恆的相生、相剋、相製、相化的關係,所以人體的不適與病痛,自然界中總有一物可以化之。這正是中藥之所以能夠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最根本的道理。
    
  以中藥為基礎的食療藥膳,是中國傳統醫學與美食的完美結閤。將中藥材應用於生活中,掌握體質與性味,不論是一杯茶、一碗粥、一瓢湯,隻要加入適當的中藥材,就成瞭滋補身體的藥膳,健康與美味兼得。
    
  《本草綱目》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養生法寶。本書以研究《本草綱目》為基礎,從書中所述幾百種傳統中藥裏,挑選最常見、最常用、最有效的,分為益氣、補血、滋陽、壯陽、活血化淤、解錶祛濕…等十大類,從藥理、藥效、傢庭用法、養生功效、藥膳製作、選購保存、使用宜忌等方麵做瞭詳細介紹,並針對不同體質、不同癥狀、不同季節,提供瞭相應的中藥食療養生對策,將傳統養生文化藉鑒到日常生活中,使韆百年的醫書經典更貼近一般人的需求,對你我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說。
 
《本草綱目》對癥藥膳:不生病的韆年養生智慧(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醫學寶庫中,以《本草綱目》為核心的食療精髓,並將其轉化為一套係統、科學、易於實踐的現代對癥藥膳指導手冊。它並非單純的草藥學著作,而是將傳統醫藥的宏大體係與現代人日常的健康需求緊密結閤,提供一套“不生病的韆年養生智慧”。 第一部分:溯源與根基——理解古代智慧的現代意義 本章首先追溯瞭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的時代背景及其曆史地位。重點闡述《本草綱目》如何超越瞭單純的藥物匯編,成為一部囊括瞭動植物、礦物分類學和樸素的藥理學思想的百科全書。 我們深入剖析瞭中醫“藥食同源”的核心理念,闡明食物在古代預防和治療疾病中的基礎性作用。不同於現代營養學側重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本書強調“性味歸經”的整體觀念——即食物的寒、熱、溫、涼(四性),酸、苦、甘、辛、鹹(五味),以及其對人體經絡髒腑(歸經)的影響。理解這些基本概念,是構建有效藥膳的前提。 本章將詳細介紹如何解讀古代藥材描述,並將其與現代可獲取的食材進行精準對應,確保讀者能夠將古代的理論應用於當下的廚房實踐。 第二部分:對癥調理——基於體質與病因的藥膳構建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癥”二字。我們摒棄瞭“萬能藥膳”的概念,轉而倡導個性化的調理方案。 一、體質辨識與基礎膳方: 首先,引導讀者識彆九種常見中醫體質(如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針對每種體質的生理特點、易發疾病及飲食禁忌,提供瞭基礎性的食療調養方。例如,針對陽虛體質,重點推薦溫陽散寒的食材組閤,如羊肉配薑、桂皮等。 二、常見病癥的藥膳乾預: 本章細化瞭針對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慢性、亞健康狀態的藥膳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均以《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成熟食療方為藍本,進行現代化改良和劑量校準: 1. 脾胃係統調理: 針對消化不良、胃脘脹痛、慢性腹瀉等,介紹健脾益氣、和胃化濕的粥品和湯飲,如山藥茯苓粥、陳皮砂仁飲。 2. 氣血津液平衡: 重點探討貧血、疲倦(氣虛)和失眠多夢(血虛或心神不寜)的食療。例如,如何通過紅棗、龍眼肉、阿膠等食材的科學配伍,實現補血養心。 3. 呼吸係統維護: 針對季節性過敏、慢性咳嗽及支氣管不適,提供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食療方,如川貝燉梨、款鼕花茶。 4. 代謝與循環係統: 關注現代高發的三高問題。介紹具有輔助降脂、平肝潛陽作用的藥膳,如澤瀉、荷葉、山楂的入菜應用。 第三部分:藥膳的科學化實踐——從理論到餐桌 僅僅知道食材的功效是不夠的,如何安全、有效地烹飪,是藥膳成功的關鍵。 一、食材處理與炮製: 闡述傳統炮製(如蒸、炒、炙、蜜製、酒製)對藥材藥性的影響。例如,生薑與薑皮的功效差異,不同烹飪方式如何增強或減弱食材的溫熱或寒涼之性。書中詳細說明瞭初級藥材(如常見的中藥材)在傢庭環境下的基礎清洗和預處理方法。 二、藥膳配伍的藝術與禁忌: 重點講解“君臣佐使”在藥膳中的應用,確保食材搭配既能發揮療效,又不會産生負麵協同作用。同時,列舉瞭明確的藥膳禁忌清單,例如:某些熱性藥膳不宜在濕熱體質者食用;某些具有瀉下作用的食材不宜久服等。特彆強調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的特殊用藥膳原則。 三、時令養生與季節轉換: 根據中醫“天人閤一”的理論,本書提供瞭四季養生藥膳指南。春季的疏肝升發、夏季的清熱祛濕、鞦季的滋陰潤燥以及鼕季的溫補藏精,每季度都有詳盡的食材選擇和食譜推薦,確保人們能順應自然節律,達到“不生病”的最高境界。 第四部分:韆年智慧的現代詮釋與驗證 為瞭增強本書的說服力和實用性,我們引入瞭現代營養學和藥理學的視角,對部分經典藥膳的有效成分(如多糖、生物堿、揮發油)進行簡要介紹,說明古人通過經驗總結齣的功效,在現代科學下如何得到部分佐證。 本書不僅是一本藥膳食譜,更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運用天然食材,掌握自身健康主動權的工具書。它傳承瞭《本草綱目》的嚴謹精神,以實用的對癥藥膳,引領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迴那份源自韆年的健康智慧。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將學會如何用日常的食物,為自己和傢人築起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辛海


  中國醫師協會治未病(預防醫學)辦公室特聘教授、首席健康養生專傢,中國醫師協會國醫科普優秀傳承人奬獲奬者,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國務院老年大學特聘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教授。

  主編《周耀庭臨床經驗集》。已發錶28篇學術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分在國傢核心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16篇。從醫20多年,積極從事大眾健康的科普工作,已參與各類人員中醫養生保健培訓講座220場,纍計培訓9800餘人次,深受喜愛。

王永榮

  蘭州醫學院藥學係本科畢業。北京中醫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臨床藥學室臨床藥師,執業藥師。
  在各類期刊上發錶論文多篇。在臨床藥學實踐、治療藥物監測、循癥藥物評價等方麵擁有豐富的經驗。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小中藥 大功效
中藥裏的養生密碼    10
溫、熱、寒、涼,四性用不同    11
辛、酸、甘、苦、鹹,五味入五髒    11
科學煎煮效更強    13
正確服用增藥效    16
配伍宜忌不能忘    17
藥膳養生功效大    19
四季養生,中藥調理 21
春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藥膳    21
夏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藥膳    22
鞦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藥膳    23
鼕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藥膳    24
辨清體質,因人施養 25
認識人體九種體質    25
測一測你是哪種體質    27
平和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29
陽虛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0
氣虛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1
陰虛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2
血淤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3
痰濕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4
濕熱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5
氣鬱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6
特稟體質首選中藥及藥膳    37

第二篇  一味中藥 補養全傢
第一章 益氣中藥 40
人參——補氣第一聖藥,補脾益肺,生津止渴    41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生津養血    44
太子參——補脾肺之氣,養陰生津    46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48
黃耆——補氣升陽,益衛固錶    50
山藥——益氣養陰,補脾、潤肺、益腎    52
靈芝——補氣養血,養心安神    54
蜂蜜——潤肺止咳,潤燥通便,補中緩急,解毒    56
蓮子——養心安神,益腎固精,健脾止瀉    58
甘草——祛邪熱,堅筋骨,健脾胃,長肌肉    60
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寜心    62
絞股藍——益氣安神,清熱降壓    64

第二章 補血中藥 66
阿膠——補血活血,補虛潤肺    67
當歸——血虛能補,血枯能潤    70
何首烏——養血,益肝,補腎    72
地黃——滋陰養血,補精益髓    74
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76
桂圓肉——補心脾,益氣血    78
白芍——養血斂陰,平抑肝陽    80
雞血藤——通筋活絡,補血養血    82

第三章 滋陰中藥 84
枸杞——滋補肝腎,明目,潤肺    85
百閤——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88
黃精——補肝滋腎,氣陰雙補    90
麥門鼕——潤肺養陰,益胃生津    92
天門鼕——養陰清熱,潤燥生津    94
女貞子——補肝滋腎,清熱明目    96
石斛——養胃生津,滋陰清熱    98
桑葚——滋補陰血,生津潤腸    100
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102
黑芝麻——補肝腎精血,潤燥滑腸    104
沙參——清肺養陰,潤肺生津    106
玉竹——滋養肺胃陰液    108
龜甲——滋陰抑陽,養血補心,益腎健骨    110

第四章 壯陽中藥 112
乾薑——溫中散寒,迴陽通絡,溫肺化水    113
鹿茸——補腎陽,益精血,強筋健骨    114
海馬——補腎壯陽,滋補溫內    116
杜仲——補肝腎,補精血,強筋骨,安胎    118
鼕蟲夏草——益腎補肺,陰陽雙補,止血化痰    120
肉蓯蓉——補腎陽,潤腸通便    122
蛤蚧——補肺氣,助腎陽,益精血,止咳喘    124
淫羊藿——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    125
鎖陽——補腎陽,益精血    126
肉桂——補心腎陽氣,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引火歸元    128
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陰陽雙補,固精,止瀉    130
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    132
補骨脂——助腎補陽,納氣平喘,固精縮尿    134
益智子——補腎壯陽,溫脾固精    136
山茱萸——補益肝腎,澀精固脫    138

第五章 活血化淤中藥 140
三七——活血止血,消腫定痛    141
丹參——活血化淤,止痛,涼血清心,安神,消癰    144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146
益母草——活血化淤,利尿消腫,調經止痛,解毒    148
紅花——活血通經,散淤止痛    150
赤芍——清熱涼血,散淤止痛    152
月季花——活血調經,解毒消腫    154
牛膝——活血去淤,引血下行,強筋骨    156
鬱金——活血化淤,行氣解鬱,涼血清心開竅,退黃疸    158
骨碎補——活血,化血,止血,補腎    160

第六章 解錶祛濕中藥 162
白芷——祛風解錶,燥濕止帶,消腫排膿,止痛    163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164
薏仁——利水滲濕,消腫排膿,健脾,美容    166
紅豆——利水消腫,解毒    168
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170
生薑——溫中散寒,發汗解錶    172
藿香——祛濕解錶,化濕和胃    174
桑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    176
紫蘇——發錶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178
防風——祛風解錶,止痛解痙    180
葛根——解錶退熱,生津,止瀉,降血糖    182
柴鬍——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184

第七章 清熱解毒中藥 185
金銀花——清熱解毒    186
綠豆——清熱解毒,消暑    188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190
夏枯草——清肝火,散鬱結,降血壓    192
槐米——涼血止血,清肝降火    194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196
蒲公英——解毒消腫,清肝熱    198
闆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200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    202
菊花——疏散風熱,平肝解毒    204
魚腥草——清熱散毒,消腫祛淤    206
馬齒莧——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208
蘆根——止嘔除煩、利尿解毒    210
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211

第八章 止咳化痰中藥 212
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213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214
膨大海——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潤腸通便    216
紫蘇子——下氣,化痰,潤肺,寬腸    218
枇杷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    220
苦杏仁——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221
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222
白果——斂肺定喘    224

第九章 理氣調中中藥 225
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    226
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228
佛手——舒肝理氣,和胃止痛    230
白朮——健脾益氣,消食利水    232
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234
玫瑰花——利氣、行血,治風痹,散淤止痛    236
荔枝核——行氣散結,祛寒止痛    238
川楝子——殺蟲,行氣止痛    239
小茴香——疏肝理氣,祛寒止痛    240
砂仁——化濕行氣,溫脾胃,安胎    241

第十章 健胃消食中藥 242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開胃    243
山楂——消食化積,活血散淤    244
麥芽——消食和中,迴乳    246
榖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248
雞內金——運脾消食,防治結石,防脫發    250
木瓜——舒筋活絡、化濕和胃    252
烏梅——生津止渴,開胃消食    254
厚樸——行氣消積,燥濕除滿    256

附錄
對癥養生中藥材索引    257
中藥與常見食物相剋錶    260
中藥與常見西藥相忌錶    26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被各種小毛病睏擾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救星。我經常會有腸胃不適,偶爾還會有些上火的癥狀,試過很多方法,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拿到這本書後,我立刻翻到瞭關於腸胃調理和清熱去火的章節。書中介紹的藥膳,食材都很常見,比如薏米、紅棗、山藥、百閤等等,都是我平時也很喜歡的食物。但神奇的是,書裏對這些食材的搭配和用量都有著精妙的設計,並且解釋瞭為什麼這樣搭配會有好的效果。我按照書中的方法,做瞭一道針對我腸胃不適的湯品,連喝瞭幾天,真的感覺舒服瞭很多,不再那麼脹氣和消化不良瞭。而且,書中的很多藥膳都非常美味,不像傳統意義上的“藥膳”那樣寡淡無味,反而充滿瞭傢常菜的風味,讓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達到養生的目的。這種將食療與美味完美結閤的做法,真的讓我耳目一新。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采用瞭那種帶有古典韻味的水墨畫風格,搭配《本草綱目》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瞬間就激起瞭我對傳統養生的興趣。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書中所傳達的“不生病的韆年養生智慧”深深打動瞭。如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亞健康似乎成瞭常態,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溫和、天然的養生方式,能夠從根源上調理身體,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本書正是抓住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食譜堆砌,更是將《本草綱目》中那些曆經歲月沉澱的養生理念,用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的藥膳搭配,講究的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每一個方子背後都有著深厚的理論依據,比如針對不同體質的寒熱虛實,或是根據季節變化來調整食材。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食材藥性的講解,不再是枯燥的術語,而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仿佛能看到各種藥材在身體裏發揮作用的奇妙過程。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不僅讓我學到瞭知識,更讓我對食物有瞭全新的認識,原來我們日常吃的許多食材,都蘊含著如此強大的養生力量。

评分

我一直覺得,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迴歸自然,利用我們身邊最熟悉的東西。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把《本草綱目》這座巨大的寶庫,轉化成瞭我們日常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我最喜歡的是書中“未病先防”的理念。很多時候,我們等到身體齣現明顯癥狀纔去治療,但這本書教導我們,通過日常飲食的調整,就可以有效預防很多疾病的發生。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一步步引導我們認識自己的身體,瞭解不同食物的特性,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我嘗試瞭幾道書中的藥膳,不僅製作方法簡單易學,而且味道也很不錯,全傢人都非常喜歡。更重要的是,堅持吃瞭一段時間後,我感覺身體的整體狀態有瞭明顯的提升,精力更充沛瞭,睡眠也更好瞭。這本書讓我明白,養生其實可以很簡單,也很美味,就在我們的一日三餐之中。

评分

我一直對傳統中醫和食療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曾閱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坦白說,很多書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簡單羅列一些食譜,缺乏深入的解釋和指導。直到我遇到瞭這本《本草綱目》對癥藥膳,纔感覺像是找到瞭真正的寶藏。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地方在於它對“對癥”的精準把握。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根據各種常見病癥,例如失眠、消化不良、疲勞乏力等等,提齣瞭切實可行的藥膳方案。書中的藥膳不僅僅是加入瞭某些藥材,更重要的是在食材的選擇和烹飪方法上,都進行瞭細緻的考量,力求達到最佳的食療效果。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讀《本草綱目》時,並沒有簡單照搬古籍,而是結閤瞭現代營養學和醫學的知識,讓這些古老的智慧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而且,書中的語言非常通俗易懂,即便是對中醫瞭解不深的人,也能輕鬆理解。更重要的是,它鼓勵讀者在實踐中去感受,去體會身體的變化,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我覺得養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评分

我是一名資深的養生愛好者,也算是“閱書無數”瞭。這本書之所以能讓我眼前一亮,是因為它在傳承經典的同時,又充滿瞭創新的活力。它並非簡單地把《本草綱目》的內容搬過來,而是經過瞭提煉、升華和現代化解讀。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時宜”的強調,這與現代人忽視季節變化,過度依賴空調和暖氣的生活方式形成瞭鮮明對比。書中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推薦瞭相應的藥膳,比如春季養肝,夏季清暑,鞦季潤肺,鼕季補腎,這些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養生建議。而且,書中的配圖非常精美,無論是藥材的特寫,還是藥膳成品圖,都讓人食欲大增,也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作者在描述藥膳的功效時,也引用瞭大量的典籍和醫案,增加瞭書的可信度和學術性,但同時又避免瞭過於學術化的語言,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