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灵合一的瑜伽体位法:从神话故事探索千年瑜伽内在精髓

身心灵合一的瑜伽体位法:从神话故事探索千年瑜伽内在精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瑜伽
  • 体位法
  • 身心灵
  • 冥想
  • 神话故事
  • 印度文化
  • 健康养生
  • 自我成长
  • 灵性探索
  • 千年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个瑜伽练习者都该知道的神话故事
最全面的瑜伽体位法学习手册

  经典瑜伽体位法多源自印度神话故事
  每个动作背后都有其代表的灵性意义
  阅读26则神话故事,了解31式常见体位法的来源
  能确实掌握这些体位法的精髓,将动作做得更好并有更多体会
  同时扩展视野,深入到内在的灵性追寻
  达到瑜伽体位法所追求的身心灵合一

  古老印度瑜伽真正的探索之道,是由外在粗钝的色身,转化至内在精微的心灵状态。不仅要练好外在的表面动作,更要深入钻研其内在心灵的精髓。

  以推广瑜伽为志业、多次赴印度研习的资深瑜伽老师──黄蓉与陈静娴,为了与大家分享瑜伽体位法的练习重点,特别归纳了湿婆、毗湿奴、奎师那、罗摩、哈努曼、圣哲及婆罗多族等,这些印度神话要角相关的体位法共31式,娓娓道来26则神话故事。透过这些故事,读者将能轻松了解古印度神明间的爱恨情仇及恩怨,进而深入领会各个体位法的内涵精髓与灵性哲理。

  ◎精彩内容举隅

  ‧龟式:源自「搅拌乳海」的故事,保护神毗湿奴化身为龟王,将须弥山放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沉入海底,做爲搅拌乳海的支点。
  龟式动作需要大腿后侧、内侧与髋关节的柔软度,否则背部会像「龟壳」一样拱得很高。因为这个动作很有挑战性,所以心会很安静。所以,当你在练习这个姿势时,会经验一种微妙的感觉;当你要将手脚不断地往外伸展时,注意力必须不断地往内,而当注意力向内时,感官不会对外在的环境起反应,大脑就不会因为外在的变动而分心。因此,会感到宁静和集中,就像是乌龟缩到龟壳里头一样。

  ‧鱼式:这个故事与圣经的「诺亚方舟大洪水」故事雷同。世界将被洪水摧毁,一个正直的人必须救援重要的生物,以重建世界文明。
  每一次练习鱼式,挺起胸膛做轻微的后弯动作,头顶着地,双眼平视后方,身体像鱼一样的柔软,会有舒服的感觉。后弯的动作能让心胸打开,带给我们积极乐观的感觉。

  ‧弓式:源自贾纳卡国王为女儿悉多举办的「神弓招亲大会」之故事。
  弓式让全身呈完全反向伸展的操作,需搭配柔软的嵴椎延展。在弓式停留时,不需在乎嵴椎的弧度要多大,而是将意念放在紧绷处、痠痛处,透过唿吸的带领,去觉察身体的细微变化,去辨识不适感的产生,是与日常行住坐卧间的哪些不良姿势习惯有关。

本书特色

  1.在每则故事之后,两位作者皆分享了在瑜伽垫内修练该体位法的体会及心得,以帮助读者练得更精确;同时,也从神话故事延伸出瑜伽垫外的相关生活哲思,希望有助于读者从外而内获得灵性方面的成长。

  2.针对「吠陀」与「史诗」神话两部分,以年表方式整理相关印度神祇及经典,便于读者理解神话故事中的角色关系。

  3.搭配精美古典的印度神话绘画作品,让读者更能身历其境地感受故事,领会体位法的箇中奥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蓉(Yogini Chandni)


  印度国际瑜伽协会(Yoga Alliance International, YAI)台湾区代表与首位授权师资培训资格,SriMa转化瑜伽国际学校台湾分校负责人、中华民国水中瑜伽协会现任理事长。2012年受颁印度YAI创会以来首位「Grand Master Of Kundalini Yoga」之殊荣。多次受邀至新加坡、印度授课,包括印度印多尔的大学。着有《中脉七轮转化瑜伽(进阶篇):拙火觉醒》《中脉七轮转化瑜伽(基础篇)》。

  官方网站:www.hryoga.idv.tw

陈静娴(瑜伽小麦/ Yogini Jane)

  美国瑜伽联盟ERYT200认证老师。自2008年开始,每年皆赴印度学习瑜伽。2011年开始培训瑜伽师资,主要教授体位法。2014年开始举办「神圣的瑜伽旅程-开启内在纯净意识的瑜伽练习」,内容包含体位法、唿吸法、瑜伽哲学、印度神话故事与梵唱。现任国立中正纪念堂、国家交响乐团、劳保局、国税局、中华电信、碧华国小瑜伽社团老师。

  个人部落格:jane726.pixnet.net/blog
 

图书目录

◎导读
◎作者序
认识体位法的内涵与精神──黄蓉
透过神话故事了解瑜伽哲学──陈静娴
◎印度神祇与经典概略表
 
Part 1 湿婆 Shiva
1. 龟式 Kurmasana
2. 舞王式 Natarajasana
3. 派拉瓦式 Bhairavasana
4. 战士式 Virabhadrasana I II III
5. 战神式 Skandasana
6. 摊尸式 Shavasana
 
Part 2  毗湿奴 Vishnu
7. 鱼式 Matsyasana
8. 狮子式 Simhasana
9. 鹰式 Garudasana
10. 脉轮式 Chakrasana
11. 莲花式 Padmasana
 
Part 3 奎师那 Krishna
12. 牛面式 Gomukhasana
13. 杖式 Dandasana
14. 眼镜蛇式 Bhujangasana
 
Part 4 罗摩 Rama
15. 锄式 Halasana
16. 弓式 Dhanurasana
 
Part 5 哈努曼 Hanuman
17. 安佳娜亚式 Anjaneyasana
18. 英雄式 Virasana/幻椅式 Utkatasana/桥式 Setu Bandha Sarvangasana/哈努曼式Hanumanasana
19. 反向摊尸 Adhvasana式
 
Part 6 圣哲Rishi
20. 毗湿瓦密特拉式 Vishvamitrasana
21. 巴拉德瓦伽式 Bharadvajasana
22. 瓦西斯塔式 Vasisthasana
23. 阿斯塔瓦卡式 Ashtavakrasana
 
Part 7 婆罗多族 Bharata
24. 毗湿摩式 Bhishmasana
25. 鹤式 Bakasana
26. 拉弓射箭式 Akarna Dhanurasana
 

图书序言

导读

  瑜伽(Yoga)是一门身、心、灵的整合修练。

  身的层次锻鍊,可利用体位法(Asana)直接入门,亦可使一般大众从身体体会到健康、健美等好处,因此,今日的瑜伽已偏向运动和解剖学的身体认知,就不难理解。

  至于,心和灵的层次呢?

  古老印度瑜伽真正的探索之道,其实是由外在粗钝的色身,转化至内在精微的心灵状态。

  那么,我们应该要用何种方法、精神或态度,来扩展瑜伽视野?如何在瑜伽垫内的练习过程中,让心念更安住于当下的体位法呢?如何使瑜伽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呢?甚至,能从外在身体练习转入内在灵性修练呢?

  本书的诞生,即是想提供练习者从体位法本身延续,激盪出更多内在思维的灵性火花,开启瑜伽视野的另一扇窗。

  由于印度文明的庞大史诗所介绍的众多人物与神祇,非常错综复杂,因此本书针对体位法相关之印度神话故事做归纳,期望提供给读者阅读的方向如下:

  一、针对「吠陀时期」与「史诗时期」两部分做概括介绍,请读者参考「印度神祇与经典概略表」对照理解。

  二、用轻松愉快的心情阅读神话故事,并留意体位法出处的来龙去脉。

  三、「瑜伽垫内的心灵体会」,为两位笔者分享练习体位法时应融入的心境。

  四、「瑜伽垫外的灵性哲思」,则是延伸说明故事背后的哲理或内涵等。

  五、搭配神话相关的精美历史画作及雕塑,可供艺术欣赏。

  笔者建议,既然对体位法有了多一层的了解,可将上述第三点真正融入于瑜伽垫内的练习中,让身与心得到进一步的连结。两位笔者分享的故事哲理及内涵等,属个人心得与浅薄见解,仅供参考。瑜伽垫外的世界无远弗届,如同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期待您思辨出更多、更好的了悟,以提升心性,扩展灵性,做到真正的身、心、灵Yoga!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作者序

认识体位法的内涵与精神


  每每沉浸于浩瀚的瑜伽灵性知识中,或瑜伽功法的身心修练中,我总是感到无限感恩,因为此生能学习到如此奥妙的千年智慧传承法门,协助我认清了自己的无明习气,引领我走向灵性觉醒的道路,通往未知但绝对是真理的神性源头。

  即使处在资讯爆炸与快速的现代,人们的思维与观念依旧受限于自我感官的狭隘认知、头脑有限的理解,或人性过度社会化地经验外在的物质生活,而容易落入小我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或我执,形成辛苦或痛苦的来源。古老瑜伽是一门可协助我们明心见性,离苦得乐,回归灵性真我的修身养性法门。瑜伽有许多灵性知识的经典值得细细阅读,也有很多可用于日常生活的心法去印证与实修,更有许多重要技巧要整合练习,不单单只是体位法。

  目前坊间的瑜伽课程,大部分仍以体位法练习为主要诉求,许多练习者已习于将体位法视为运动健身或解剖学在理解,实际上「瑜伽」是被归类在印度六大传统哲学派系之一,黄蓉因而兴起撰写此书的动机。目的是希望瑜伽人除了懂得从体位法觉察身体与唿吸外,更能借由本书延伸至练体位法背后所代表的精神与内涵,再扩展至对瑜伽智慧传承的灵性知识之学习,与朝向生命实相的探索。

  印度是瑜伽的起源发扬地,本书介绍的体位法出处均来自印度神话故事。除了瑜伽之外,要了解印度艺术与文化,必须先了解其众多神只且庞杂交错的神话故事。因此,本书介绍的体位法相关神话故事,除了可以帮助瑜伽人进一步了解瑜伽体位法的内涵哲理外,也能让读者透过书中提及的神话人物,一窥古印度文化的神祕面纱。直至今日,这些神祇仍深深影响印度的传统音乐、舞蹈、建筑、宗教,和民间习俗与生活。喜爱印度文化的人,亦可将本书当作休闲阅读参考。

  因为是神话故事,其中总会有不合逻辑的情理、天马行空之发想,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回归到故事终究想传达教化人心之意,借以阐述瑜伽经义。另一方面,神话故事也可以让人卸除现实生活框架或僵化思想的外衣,启发、激励或警示人性底层面。有些故事的情节众说纷纭,或因千百年的流传而延伸出数种民间版本,因此读者可将本书当作参考资料,用轻松的心态阅读就好。

  笔者希望您在阅读本书后,未来在体位法练习上有另一种内在心灵体会与收获,并从垫内的体位法练习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本书也想提供给众多婆婆妈妈瑜伽学习者,做为孩子睡前寓教于乐的床头故事,用另一种温馨的方式分享您的瑜伽给家人。

  借此,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友静娴相助合力完成本书。我们俩从十几岁的黄毛丫头好友到如今,黄蓉深感当有限生命进入到──用牙线比画眼线需要;戴老花眼镜比送鲜花实用;吃五种综合维他命比五星级饭店下午茶实在;不贪睡得好,只求睡得着;年龄数字即将比体重数字高;练瑜伽和静坐,比看电影和旅行重要;内在境界比外在世界更美好。只能说,对一切充满感激、感恩、感谢!

  献上诚挚地、满满地祝福!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黄蓉 合十敬上

作者序

透过神话故事了解瑜伽哲学


  因为对瑜伽的热爱,自2008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会到瑜伽的发源地印度深入学习。在施化难陀瑜伽道场(Sivananda Yoga Ashram)的印度上师阿帝亚难陀(Swami Adhyatmanandaji Maharaj),在讲解《瑜伽经》(Yoga Sutra)、《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这些瑜伽哲学经典时,都会引述很多的寓言或印度神话故事,加上他生动活泼的表演,让我对印度神话故事与哲学产生兴趣。此外,上师每次都会带着我们参加各种印度戏剧、音乐、舞蹈等活动,其中包含各种神祇的庆典。这些活动也都与这些神话故事相唿应。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从体位法开始认识瑜伽的,但有几千年历史的瑜伽精髓却不仅止于此。自从开始学习这些经典后,我发现这让我产生很大的转变,因为透过对这些哲学的认识,我开始了解生命及生活的价值和目的,能够更平静与正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于是,我常常在想,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开始了解瑜伽哲学?因为对大多数的瑜伽练习者来说,都只知道瑜伽动作,也就是所谓的体位法。我们不是在《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罗摩衍那》(Ramayana)这样的史诗环境中长大的,更不用提这些哲学经典了。我们对于这些英雄、解脱的圣人,可不会像对超人或蝙蝠侠一样熟悉,所以若是能从大家比较熟悉的体位法切入,而与这些印度神话故事有所连结,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透过了解这些故事,可以提供更宽广的瑜伽视野。

  于是,这几年来,我开始在全省的研习课中,分享这些神话故事,也在体位法课堂上,带入这些唸起来饶舌的梵文体位法名称背后的神话故事及哲学,没想到效果不错,学生很喜欢,还会在脸书上分享所听到的内容。于是,瑜伽似乎慢慢地从只有瑜伽垫内的体位法,往瑜伽垫外扩散了,而瑜伽本来就是垫内与垫外的练习。

  这些丰富的神话故事中,有天上的、地面的和地下的世界;而我们的生活范围中,有工作的、家庭的、学业的世界。在神话的人物中,有天神、恶魔、仙女、凡人、动物等;在我们的周围,有父母、老板、员工、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宠物等。在神话故事中,有法力、苦行、诅咒和恩典;而我们的世界里,有宗教仪式、努力、计谋和祝福。不管是人或神,都不断被这些物质或爱恨情仇的欲望及诱惑所驱使,同时又因宿命、业报、转世、解脱等观念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则的约束。

  神话中的美丑、善恶、情绪、矛盾,与我们自己或在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处境很类似,所有你看到的,不过就是自己内在的反射罢了!所以,在进行瑜伽垫内的体位法练习时,无论是看待自己或别人,往往也像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缩影。

  我们都知道练习大多数的体位法都需要柔软和力量,在练习平衡、倒立等一些困难的动作时,也需要勇气。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先面临到的恐怕会是沮丧、恐惧,甚至是忌妒、愤怒的情绪。若我们能从体位法背后的神话故事,理解到这些人物其实正是我们的缩影,而我们能透过这些心灵的体会,甚至是瑜伽古老经典的真理,引导我们进入瑜伽的精神世界,不断地练习从内在提起正念,慢慢地,我们的心念就能够平静或乐观以对。

  所以,在练习这些体位法时,了解其背后的神话故事之内涵,也能在练习体位法时融入瑜伽的精神,让真正的瑜伽练习态度由内细微地往外产生,这样的转化是一件多么自然且美好的事情!无论是练习这些动作时,所需力量背后的忠诚、柔软背后的谦卑、勇气背后的信心、放松背后的臣服、平衡背后的专注等,透过分享这些神话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在瑜伽垫上练习时,或许所关注的会超过我们想要完成的体位法之技巧或姿态;你的瑜伽练习不会只有体位法,而可以让我们在垫子内或垫子外的生活中都更能保有正念,甚至能体现故事中人物的美好特性。这是我教了十多年的体位法后,最想要传递和分享的。希望我们的瑜伽练习,能真正达到身心灵的和平,而不只是运动,或是像喊口号般地在垫子里唱着「OM~ ShantihShantih Shantih!」(嗡! 和平、和平、和平!),但离开瑜伽垫后又生起了一堆烦恼。

  我的理念刚好与好友黄蓉不谋而合,感谢黄蓉的邀请,我才有机会共同撰写本书。瑜伽的浩瀚,总让我深深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透过在瑜伽课上分享后,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回馈,又让我觉得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瑜伽能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与自我成长,并找到此生的价值。期待透过本书能开启大家对于瑜伽的另一种认识,在体位法之外,也能了解到更多的瑜伽精髓,让我们的瑜伽练习更全面、更丰富、更有内涵,同时也对生活有更多的觉察,对生命能有更多的了悟!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陈静娴 合十敬上

图书试读

Part 1 湿婆 Shiva(节录)

1.    龟式Kurmasana

印度着名的宇宙创始神话故事即「搅拌乳海(Samudra Manthan),于《摩诃婆罗多》、《毗湿奴往世书》(Vishnu Purana)和《罗摩衍那》中均有出现,随着年代日渐久远而流传着数种故事版本。

所有的天神(Deva)、阿修罗(Asura)、干闼婆(Gandharva)和仙女「阿普娑罗」(Apsara),都居住在须弥山(Sumeru)上的美丽宫殿里。但即便是天神和阿修罗,也有着生老病死的困扰,因此大家都想要求取甘露(Amrita)以得长生不死。

然而,要取得甘露并非容易之事。在一次天神与阿修罗的激烈竞争中,保护神毗湿奴(Vishnu)出面调解纷争,并订下规则,要求双方合力取得甘露后再均分。于是,双方开始了这场黑、白两道合作的艰鉅工作──搅拌乳海。

高耸直入云霄的须弥山,四周被宇宙乳海包围着,其在海面下的深度也深不可测。众天神和阿修罗们即使合作出力,也无法把整座山拔起,只好向梵天(Brahma)和毗湿奴求助。这两位大神请求蛇王的兄弟大蛇「婆苏吉」(Vasuki)相助。大蛇婆苏吉有着莫大的力气,以巨长的身躯将须弥山环绕了数圈后,一使力便将须弥山连根拔起。此时,毗湿奴化身为龟王沉入海底,把须弥山揹在背上,以己身为支点,须弥山则像是搅拌柱。接着,由九十二位阿修罗负责拉大蛇的头部,八十八位天神负责拉大蛇的尾巴,双方以规律的节奏轮流拉动蛇身,以便转动须弥山来搅拌乳海。乳海的海面掀起了阵阵波澜,传说此工作进行了数百年,甚至一千年……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