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瑜伽(Yoga)是一门身、心、灵的整合修练。
身的层次锻鍊,可利用体位法(Asana)直接入门,亦可使一般大众从身体体会到健康、健美等好处,因此,今日的瑜伽已偏向运动和解剖学的身体认知,就不难理解。
至于,心和灵的层次呢?
古老印度瑜伽真正的探索之道,其实是由外在粗钝的色身,转化至内在精微的心灵状态。
那么,我们应该要用何种方法、精神或态度,来扩展瑜伽视野?如何在瑜伽垫内的练习过程中,让心念更安住于当下的体位法呢?如何使瑜伽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呢?甚至,能从外在身体练习转入内在灵性修练呢?
本书的诞生,即是想提供练习者从体位法本身延续,激盪出更多内在思维的灵性火花,开启瑜伽视野的另一扇窗。
由于印度文明的庞大史诗所介绍的众多人物与神祇,非常错综复杂,因此本书针对体位法相关之印度神话故事做归纳,期望提供给读者阅读的方向如下:
一、针对「吠陀时期」与「史诗时期」两部分做概括介绍,请读者参考「印度神祇与经典概略表」对照理解。
二、用轻松愉快的心情阅读神话故事,并留意体位法出处的来龙去脉。
三、「瑜伽垫内的心灵体会」,为两位笔者分享练习体位法时应融入的心境。
四、「瑜伽垫外的灵性哲思」,则是延伸说明故事背后的哲理或内涵等。
五、搭配神话相关的精美历史画作及雕塑,可供艺术欣赏。
笔者建议,既然对体位法有了多一层的了解,可将上述第三点真正融入于瑜伽垫内的练习中,让身与心得到进一步的连结。两位笔者分享的故事哲理及内涵等,属个人心得与浅薄见解,仅供参考。瑜伽垫外的世界无远弗届,如同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期待您思辨出更多、更好的了悟,以提升心性,扩展灵性,做到真正的身、心、灵Yoga!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作者序
认识体位法的内涵与精神 每每沉浸于浩瀚的瑜伽灵性知识中,或瑜伽功法的身心修练中,我总是感到无限感恩,因为此生能学习到如此奥妙的千年智慧传承法门,协助我认清了自己的无明习气,引领我走向灵性觉醒的道路,通往未知但绝对是真理的神性源头。
即使处在资讯爆炸与快速的现代,人们的思维与观念依旧受限于自我感官的狭隘认知、头脑有限的理解,或人性过度社会化地经验外在的物质生活,而容易落入小我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或我执,形成辛苦或痛苦的来源。古老瑜伽是一门可协助我们明心见性,离苦得乐,回归灵性真我的修身养性法门。瑜伽有许多灵性知识的经典值得细细阅读,也有很多可用于日常生活的心法去印证与实修,更有许多重要技巧要整合练习,不单单只是体位法。
目前坊间的瑜伽课程,大部分仍以体位法练习为主要诉求,许多练习者已习于将体位法视为运动健身或解剖学在理解,实际上「瑜伽」是被归类在印度六大传统哲学派系之一,黄蓉因而兴起撰写此书的动机。目的是希望瑜伽人除了懂得从体位法觉察身体与唿吸外,更能借由本书延伸至练体位法背后所代表的精神与内涵,再扩展至对瑜伽智慧传承的灵性知识之学习,与朝向生命实相的探索。
印度是瑜伽的起源发扬地,本书介绍的体位法出处均来自印度神话故事。除了瑜伽之外,要了解印度艺术与文化,必须先了解其众多神只且庞杂交错的神话故事。因此,本书介绍的体位法相关神话故事,除了可以帮助瑜伽人进一步了解瑜伽体位法的内涵哲理外,也能让读者透过书中提及的神话人物,一窥古印度文化的神祕面纱。直至今日,这些神祇仍深深影响印度的传统音乐、舞蹈、建筑、宗教,和民间习俗与生活。喜爱印度文化的人,亦可将本书当作休闲阅读参考。
因为是神话故事,其中总会有不合逻辑的情理、天马行空之发想,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回归到故事终究想传达教化人心之意,借以阐述瑜伽经义。另一方面,神话故事也可以让人卸除现实生活框架或僵化思想的外衣,启发、激励或警示人性底层面。有些故事的情节众说纷纭,或因千百年的流传而延伸出数种民间版本,因此读者可将本书当作参考资料,用轻松的心态阅读就好。
笔者希望您在阅读本书后,未来在体位法练习上有另一种内在心灵体会与收获,并从垫内的体位法练习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本书也想提供给众多婆婆妈妈瑜伽学习者,做为孩子睡前寓教于乐的床头故事,用另一种温馨的方式分享您的瑜伽给家人。
借此,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友静娴相助合力完成本书。我们俩从十几岁的黄毛丫头好友到如今,黄蓉深感当有限生命进入到──用牙线比画眼线需要;戴老花眼镜比送鲜花实用;吃五种综合维他命比五星级饭店下午茶实在;不贪睡得好,只求睡得着;年龄数字即将比体重数字高;练瑜伽和静坐,比看电影和旅行重要;内在境界比外在世界更美好。只能说,对一切充满感激、感恩、感谢!
献上诚挚地、满满地祝福!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黄蓉 合十敬上
作者序
透过神话故事了解瑜伽哲学 因为对瑜伽的热爱,自2008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会到瑜伽的发源地印度深入学习。在施化难陀瑜伽道场(Sivananda Yoga Ashram)的印度上师阿帝亚难陀(Swami Adhyatmanandaji Maharaj),在讲解《瑜伽经》(Yoga Sutra)、《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这些瑜伽哲学经典时,都会引述很多的寓言或印度神话故事,加上他生动活泼的表演,让我对印度神话故事与哲学产生兴趣。此外,上师每次都会带着我们参加各种印度戏剧、音乐、舞蹈等活动,其中包含各种神祇的庆典。这些活动也都与这些神话故事相唿应。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从体位法开始认识瑜伽的,但有几千年历史的瑜伽精髓却不仅止于此。自从开始学习这些经典后,我发现这让我产生很大的转变,因为透过对这些哲学的认识,我开始了解生命及生活的价值和目的,能够更平静与正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于是,我常常在想,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开始了解瑜伽哲学?因为对大多数的瑜伽练习者来说,都只知道瑜伽动作,也就是所谓的体位法。我们不是在《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罗摩衍那》(Ramayana)这样的史诗环境中长大的,更不用提这些哲学经典了。我们对于这些英雄、解脱的圣人,可不会像对超人或蝙蝠侠一样熟悉,所以若是能从大家比较熟悉的体位法切入,而与这些印度神话故事有所连结,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透过了解这些故事,可以提供更宽广的瑜伽视野。
于是,这几年来,我开始在全省的研习课中,分享这些神话故事,也在体位法课堂上,带入这些唸起来饶舌的梵文体位法名称背后的神话故事及哲学,没想到效果不错,学生很喜欢,还会在脸书上分享所听到的内容。于是,瑜伽似乎慢慢地从只有瑜伽垫内的体位法,往瑜伽垫外扩散了,而瑜伽本来就是垫内与垫外的练习。
这些丰富的神话故事中,有天上的、地面的和地下的世界;而我们的生活范围中,有工作的、家庭的、学业的世界。在神话的人物中,有天神、恶魔、仙女、凡人、动物等;在我们的周围,有父母、老板、员工、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宠物等。在神话故事中,有法力、苦行、诅咒和恩典;而我们的世界里,有宗教仪式、努力、计谋和祝福。不管是人或神,都不断被这些物质或爱恨情仇的欲望及诱惑所驱使,同时又因宿命、业报、转世、解脱等观念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则的约束。
神话中的美丑、善恶、情绪、矛盾,与我们自己或在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处境很类似,所有你看到的,不过就是自己内在的反射罢了!所以,在进行瑜伽垫内的体位法练习时,无论是看待自己或别人,往往也像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缩影。
我们都知道练习大多数的体位法都需要柔软和力量,在练习平衡、倒立等一些困难的动作时,也需要勇气。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先面临到的恐怕会是沮丧、恐惧,甚至是忌妒、愤怒的情绪。若我们能从体位法背后的神话故事,理解到这些人物其实正是我们的缩影,而我们能透过这些心灵的体会,甚至是瑜伽古老经典的真理,引导我们进入瑜伽的精神世界,不断地练习从内在提起正念,慢慢地,我们的心念就能够平静或乐观以对。
所以,在练习这些体位法时,了解其背后的神话故事之内涵,也能在练习体位法时融入瑜伽的精神,让真正的瑜伽练习态度由内细微地往外产生,这样的转化是一件多么自然且美好的事情!无论是练习这些动作时,所需力量背后的忠诚、柔软背后的谦卑、勇气背后的信心、放松背后的臣服、平衡背后的专注等,透过分享这些神话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在瑜伽垫上练习时,或许所关注的会超过我们想要完成的体位法之技巧或姿态;你的瑜伽练习不会只有体位法,而可以让我们在垫子内或垫子外的生活中都更能保有正念,甚至能体现故事中人物的美好特性。这是我教了十多年的体位法后,最想要传递和分享的。希望我们的瑜伽练习,能真正达到身心灵的和平,而不只是运动,或是像喊口号般地在垫子里唱着「OM~ ShantihShantih Shantih!」(嗡! 和平、和平、和平!),但离开瑜伽垫后又生起了一堆烦恼。
我的理念刚好与好友黄蓉不谋而合,感谢黄蓉的邀请,我才有机会共同撰写本书。瑜伽的浩瀚,总让我深深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透过在瑜伽课上分享后,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回馈,又让我觉得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瑜伽能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与自我成长,并找到此生的价值。期待透过本书能开启大家对于瑜伽的另一种认识,在体位法之外,也能了解到更多的瑜伽精髓,让我们的瑜伽练习更全面、更丰富、更有内涵,同时也对生活有更多的觉察,对生命能有更多的了悟!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陈静娴 合十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