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很荣幸收到畲雪红老师的邀请,为她的新书写一篇推荐短文。畲老师拥有深厚的护理背景,又是一位资深瑜伽老师,也因为这本新书《瑜伽入门先导之术》欲推广之目标和我所专攻的复健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认真的用了所有能空出来的时间,都拿来阅读畲老师的新书,希望能够好好推荐本书其及概念。
同时,我也查询了国际医学学术论文,发现自去年2016年初迄今,单是Yoga(瑜伽)的医学研究论文就超过500篇,而关于瑜伽与平衡的医学研究也有三十多篇,由此可见,瑜伽这门艺术和学问,越来越受到医界的重视。这些医学研究发现,瑜伽运动可能对复健医学领域中最常遇到的疾患──关节及骨骼肌肉系统异常,甚至是中枢脑嵴髓及周边的神经系统疾病──产生正面影响,并可借由瑜伽的运动改善平衡的功能,进而预防跌倒,而达到预防医学的目的。除此之外,我相当认同畲老师书中提到的「久坐不是休息,是对身体的伤害」之理念,因此,适度的运动,如:运用本书中安全姿势的瑜伽动作,可以达到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机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之目的。借由本书中图文的详细解说,以安全运动保健的概念,介绍整套功法,是按照躺、坐、跪、趴、站等渐进式的方法,来执行瑜伽的训练。无论是一般的运动医学或老人医学领域中,每人皆须依自己的健康和体能状况从事适当运动,而后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与难度,才是避免运动伤害的不二法门。
──三军总医院复健医学部主治医师‧国防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医学博士/张正强
推荐序 人人都知道运动的好处,但是运动的潜在风险和伤害却是如影随行、时有所闻。要选择对自己有益的运动,是一件相当有讲究的事,在我们医师的立场,我们鼓励有正确的运动处方:客制化及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恆。畲老师的这本《瑜伽入门先导之术》集她个人30年的心得结晶,借由专业的解剖知识,安全的伸展概念,搭配均匀的心肺训练,我相信这绝对是读者的福音。谢谢畲老师的用心和分享。
──嘉义市福音诊所复健专科医师/王锦基
推荐序 现代人每天在无形的压力中过生活。日积月累、慢慢的、在无声无息中,身心便失去了平衡。当身体失去平衡,重心就会倾斜不稳。因此,人体就会透过各种肌肉骨骼的变形来起动代偿机制,以寻求身躯平衡,但结果却是使得骨骼肌肉失去了正常连结。 相同的,心灵失去平衡, 心便会失去觉知,产生了执着。
瑜伽,最初的精神是「疗癒」,在梵语的意思是「连结」,讲求的就是身体与心灵的平衡。瑜伽的练习,旨在恢复身心的正常连结与觉知、进行自我修复、回到中庸、回到平衡、不再执着,而不是一味地奉流派理论为信仰,不择手段的突破身体极限来追求完美的标准体位,导致练习瑜伽练出一堆的问题。
畲老师花数年时光,将其所悟所学,结合解剖学、肌肉动力学撰写的「瑜伽入门先导」概念,清楚地描述图解了骨头肌肉该有的正常连结,可以让读者轻松的理解瑜伽体位、唿吸、筋膜放松等技巧。在家即可做些简单温和的瑜伽练习,利用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找出自己不平衡之处。每日借此温和中庸的练习,稳定嵴椎和强化保护脏器的深层肌肉,深浅有序的按摩脏器,进而刺激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运做,帮助身体达到平衡。
畲老师的瑜伽,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观察自己的身体、帮助认识自己、学会与自己相遇、修复与自己的关系。回到自己、回到唿吸、回到最真实的「见、闻、觉、知」。《瑜伽入门先导之术》是一本值得静下来,用喜乐的心阅读感受的好书。祝福大家都能透过此书,学会稳定体位与缓和唿吸,学会「放下」,使身心自然而然地进入宁静快乐和谐的状态,进而修复生命能量,恢复生命活力。
──妇产部林口院区生殖内分泌科主任/张嘉琳
推荐序 很高兴看到畲老师出了第三本书!
我所认识的畲老师,是个不断研究精进,希望能够带给瑜伽学习者更好的环境、知识,同时致力于让学员避免任何伤害并享受运动之乐的资深瑜伽老师。她的目标跟我从事物理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
两、三千年以来,我们在医学、解剖学、运动医学方面早已有了相当程度的进步,我们有幸能生活在现代,可以用现代的医学知识将先人传承下来的智慧去芜存菁,减少过去因为不了解、盲目练习所造成的伤害,取其利而避其害,并使健康之法更臻于完美。
当畲老师邀请我为师资培训班分享解剖学及运动伤害预防时,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我们在临床上碰到许多做瑜伽受伤的个案,看在眼里着实忧心。那些选择做瑜伽的人,本意是为了健康,却因为那些教练知识不足,而造成大大小小的伤害,有些伤害甚至夺走了他们的健康,例如嵴椎滑脱。有荐于此,我很高兴能在师资培训班中跟这些未来的瑜伽老师分享这些知识!因为有了正确的知识及观念,就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无谓的伤害,从根本解决问题。
然而,解剖学不是死板的知识,不是认识骨骼、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就算学成,而是必须结合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配合瑜伽的运动特性,才能构成比较全面性的、动态的概念,有效防止运动伤害,并进一步增进运动效果。
很荣幸与畲老师分享我在医学院所学、临床十多年运动伤害预防的专业知识,以及国内外运动医学专业领域不断更新的观念及作法,希望借由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所戮力推广的指导和知识,能让学习者的柔软度、肌肉与心肺耐力都能长足进步,从而让大家能更尽情地享受健康生活!
──大德物理治疗所院长/潘明德
推荐序 推广瑜伽活动四十余年,终于喜见瑜伽深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男女老少,都肯定瑜伽对人体健康与灵性修养的帮助,并深入练习体悟,为自己的人生许下追求光明喜乐的心愿。一路以来,我们不断有新的伙伴加入同行同修,但更感动的是最初一起开拓瑜伽发展的伙伴始终在第一线上孜孜不倦。从当初青涩的年轻人到现在成为一门宗师,其间要历练过的自修自律、自我验证与检讨,以及各界的指教与挑战,绝非外人可以想像的。
畲雪红老师以一位护理人员的学养背景投入瑜伽的领域,站在医学的基础上从头开始学习,不断精进并深切参透瑜伽练习的领悟,开创了畲式瑜伽,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国瑜伽协会多年来举足轻重的资深导师,她为了台湾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所推动的健康理念,更是所有瑜伽教师值得效法的对象。
《瑜伽入门先导之术》浓缩了畲雪红老师三十多年的瑜伽练习与教学经验,从DVD课程带领初学的读者在安全、毫无压力的情境中学着动、学着保养,具有进阶程度的瑜伽行者也能在这套突破传统瑜伽框架的功法中,得到真正经过时间淬鍊而来的启发。我在《瑜伽入门先导之术》看见畲雪红老师的真功夫,完全能够明白她数十年来如一日桃李满门的原因所在:她真正实践了瑜伽的连结与修护精神,帮助了每个学员一点一滴、充满信心地走向身心灵健康之途。
无论是否了解瑜伽,都能够在这套功法中看见具体而微的瑜伽精神与行动,我高度推荐本书,并恭喜读者获此养生之钥。
Namaste。
──中华民国瑜伽协会前理事长/吴清助
推荐序 不知大家有否与我有相似的感觉或经验,不管你学的是太极拳、各式气功或功法,学到后来会发现,越深的功法其实越简单,或是说,登峰造极的心法尽在基础功。瑜伽也是一样,有良好的瑜伽基础,才有可能进入更高层次的锻鍊,而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瑜伽基础才能减少练习的伤害,以及发挥瑜伽的应用。
畲老师在本书先导之术里,将瑜伽体位法的最基本要诀,归纳成一句简单的口诀5533。5533代表「五种体式」「五大方向」「三个脉络」「三角架构」。只要了解5533的意涵,便能轻易掌握这一套串连延展的理路和架构。这真是一语道破,点明了瑜伽学习的要点。
我个人也曾向畲老师学习过瑜伽体位法,在基本技法中,让我记忆最深也最有启发的就是「三角架构」,此「三角架构」非常符合物理力学,能掌握此要点,瑜伽体位法的学习便简单多了。除此之外,「五种体式」「五大方向」「三个脉络」等三个要素,也可以给予我们一个非常立体的整体概念,非常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在此热忱推荐此书给大家,不管你是初学者,或是已经从事瑜伽的锻鍊或教授瑜伽很久的,此书都非常值得你的参研。
──喜悦之路静坐协会前理事长 邱显峯
推荐序 跟许多人一样,最开始时都有想练习瑜伽的念头,但听说许多人练着练着就受伤的状况,所以总是裹足不前。直到2013年,因为看到畲雪红老师的《听身体说故事》这本书时,直觉告诉我:「宾果!我找到可以让我安心进入瑜伽领域的带领者了!」后来,在节目的访谈中,发现她位届老师们的老师之尊,还能如此真诚地自我剖析着不服输又惨烈童年、原生家庭的考验与她的个性圆缺,如何转化为成就她的养分,让我更加确信她的内涵与能力。于是我开始跟着畲老师练瑜伽了!
朋友纷纷问我:「你不是很怕受伤吗?怎么现在敢尝试了?」我说:「因为遇到了一位让我『安心』的老师。」对,「安心」。不是因为畲老师疗癒的嗓音,也不是看在她丰富的资历,而是她在帮我调整瑜伽姿势时,能理解我的肢体会遇到什么障碍,并逐步地带着我放松每个环节。特别是我这些年来所学习的体势释放原理,更加让我清楚了解,指导者心念会透过接触,真实的传递给方。
「你关心对方吗?」「你理解对方打结的地方吗?」「你自己也放松吗?」瑜伽不止是肢体的运动,更是一种身体能量的整合与流动,指导老师本身的状态也会在指导的过程中真实地传递出来。从我个人的体验中,以及无数次亲眼见证其他同学的练习里,发现大家原本身体僵硬,某些连她们自己也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动作,就在畲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尤其是新来的同学,总在第一堂课后,发现自己原来潜力无穷。畲老师让我们学习到,修练瑜伽的重点不在完成了什么动作,而是相信并且知道自己可以在安全的过程中办到,这才是会让人打从心底感受幸福感的瑜伽。
我始终相信能量吸引法则,这本书让畲老师与大家出版社结了善缘,这其中有个无心插柳的过程。当我得知畲老师想将自己多年来累积的这套精髓跟大众分享时,我刚好访问到了大家出版社的赖淑玲总编。大家出版社的风格向来是知识量与严谨度俱足,很符合畲老师高标的自我要求,于是我随口问了一下赖总编:「你们有兴趣出瑜伽的书吗?」这一问,话匣子大开,才明白她自己也是瑜伽爱好者,也因练习受过伤!于是所有因缘俱足,一切水到渠成,几乎可以说是这本书找上畲老师的。
当然,没有人天生就会当老师的,每个优秀的老师都是经过不断自我进修与成长才练就而成,我很庆幸自己是在畲雪红老师最成熟的巅峰遇到她。她对身体能量的高敏感度是天赋,但她仍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不断地努力修练,另一方面她也始终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伤痛,让自己在身心灵的整合更加圆满,我相信这也是畲老师今天能吸引无数对她充满信赖的学生最大的原因。
好期待这本书,能让更多本身已经是瑜伽老师者看见,让学生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并不是最高境界,而是如何让学生安住在当下,能自在地感受身体能量的流动与喜悦。这本书终于出版了,阅读的你我,都是有福之人。祝福大家。
──《颈椎回正神奇自癒操》作者/黄雅玲
作者序
之所以有这本书,要先感谢林妈妈。十年前,我的普通瑜伽课来了一位70岁的林妈妈,她是我学生的母亲,学生想把学瑜伽当成给妈妈的生日礼物,特别拜託我,我答应了。为什么说是特别拜託呢?当时,很少有瑜伽老师愿意收超过60岁的学生,年纪大的人柔软度比较差,骨质疏松的机率也比较高,发生运动伤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发生运动伤害,那可能是瑜伽老师一辈子的遗憾,大部分老师都不太愿意冒这种风险。
我当过护士,比一般瑜伽老师更了解人体结构,更有把握可以避免一般老师所不知的运动伤害,所以我收下林妈妈这个学生。林妈妈之后,在一次的同学会上,同学们也要求我教他们瑜伽,我是在公卫护理职务上退休,退休后才以教瑜伽为业,我的同学们都是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人,他们希望我可以设计一套在安全的基础上以维持身体机能为主的运动瑜伽。这时候,我开始认真地想:我能专为年纪较大的人开班授课?这瑜伽课该怎么上?和一般的普通课有什么不同?
当然,我的朋友也有人反对,说我在冒险。既然不是收不到学生,为什么要去收人家都不愿意收的学生。可是,我的心告诉我,作为一个护理出身的瑜伽老师,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这个专为资深国民设计出的课程称之为「轻瑜伽」,之后,我也在国父纪念馆开课,资深国民可以和年轻人一样,上到大班级的瑜伽课,这课已经开了好几年,一直都很快地就报名额满。令我意外的是,这个课程竟然也大受年轻人欢迎。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经过仔细了解、观察,原来是他们太累了。
现在年轻人多是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工作时间太长、睡眠不足,导致平常精神不济、疲累虚弱,身体状况与老年人无异,一旦上了重视肌力训练的传统瑜伽,不是觉得越上越累充满挫折感而放弃,就是过度认真做到韧带受伤磨损关节而面临开刀的困境。而我的课程安排是半堂以躺姿、坐姿动作来伸展,下半堂课再以站姿动作做活动量较大、难度较高的体位法,既休息到了,也运动到了。
多年来不断进修、亲身实作教学下来,我发现要能够更轻松做到各种体位的关键,是将体位法拆解成更细微的动作,再串连起来。一来可以让学生不被突如其来的剧烈动作给难倒,一来也可以增加成就感,得到心灵上的自我肯定与满足。所谓更细微的动作,并不是将体位法的动作切成更多段或是变更缓慢(这反而是加深深度、困难度),而是去理解人体肌肉韧带的走向,「顺其自然」地一一知会过这些部位,就能顺利带动相关肌肉做到想要的动作。
另一方面,也不可以一味放松舒缓,像骨骼则是要略施压力。我有位学生才35岁,竟然验出骨质疏松,这提醒我也要给点阻力训练。骨头是个活的器官,有外来压力让骨头觉得需要更强壮才能负荷,才会强化骨质。而对于同样有骨质疏松问题、腿力又差的老人家还要多注意训练习惯动作,像是重心不稳时,常用手去撑,像手腕这样脆弱的地方常会骨折。我便调整传统瑜伽里诸多以手掌撑持的体位法,让身体较弱或老人家改为手肘支撑,加大着力面积更稳固,便不容易受伤。
这些知会肌肉的动作有些是分散、不易记忆的,加上一般人普遍不理解人体结构,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教学上确实要「因材施教」去个别调整他们的身体。然而,一想到还有更多熟龄长者无法亲自来上我的课,像我和我的学生一样可以活动自如,拥有高品质的退休生活,我开始觉得要有一套可以串连、易懂易行的方法来引导,于是着手开发,并在教学上不断与学生互相回馈、去芜存菁,终于完成这套可以让大家在家自修保养的基本功法。
这本书制作长达两年多,我们从一开始以我习惯的上课方式安排,后来改成四堂课的形式,经过无数的讨论、激盪,到最后以躺坐跪趴站的方式流畅地连结起来,过程可说是历经好几次的打掉重练,然后再进入拍摄、绘制、视觉设计,并反覆琢磨的文字与文案。这样的心血结晶得以出版送到读者手上,除了感谢雅玲为大家出版与我连结起这个缘分,还要感谢这两年来在背后默默参与制作的每一位深具才华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我的文字编辑宛瑜与责任编辑纯静,谢谢你们不辞辛劳、废寝忘食陪我孕育这本独一无二的书,当然还有大家出版的总编辑淑玲,感谢你毫无保留地支持、并大力协助我想再为大众健康尽一份心力的愿望。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外子、小犬与小女在出书的过程中给我无比坚实的亲情支援,还有我瑜伽教室的卢玲芬老师帮忙协调大小事,协助DVD拍摄的师资群,以及三十多年来和我一起共进共修的学生们。
最后,感谢读者的智慧与福气,为自己与家人找到健康,一同乐享长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