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閤一的瑜伽體位法:從神話故事探索韆年瑜伽內在精髓

身心靈閤一的瑜伽體位法:從神話故事探索韆年瑜伽內在精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瑜伽
  • 體位法
  • 身心靈
  • 冥想
  • 神話故事
  • 印度文化
  • 健康養生
  • 自我成長
  • 靈性探索
  • 韆年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每個瑜伽練習者都該知道的神話故事
最全麵的瑜伽體位法學習手冊

  經典瑜伽體位法多源自印度神話故事
  每個動作背後都有其代錶的靈性意義
  閱讀26則神話故事,瞭解31式常見體位法的來源
  能確實掌握這些體位法的精髓,將動作做得更好並有更多體會
  同時擴展視野,深入到內在的靈性追尋
  達到瑜伽體位法所追求的身心靈閤一

  古老印度瑜伽真正的探索之道,是由外在粗鈍的色身,轉化至內在精微的心靈狀態。不僅要練好外在的錶麵動作,更要深入鑽研其內在心靈的精髓。

  以推廣瑜伽為誌業、多次赴印度研習的資深瑜伽老師──黃蓉與陳靜嫻,為瞭與大傢分享瑜伽體位法的練習重點,特彆歸納瞭濕婆、毗濕奴、奎師那、羅摩、哈努曼、聖哲及婆羅多族等,這些印度神話要角相關的體位法共31式,娓娓道來26則神話故事。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將能輕鬆瞭解古印度神明間的愛恨情仇及恩怨,進而深入領會各個體位法的內涵精髓與靈性哲理。

  ◎精彩內容舉隅

  ‧龜式:源自「攪拌乳海」的故事,保護神毗濕奴化身為龜王,將須彌山放在自己的背上,然後沉入海底,做爲攪拌乳海的支點。
  龜式動作需要大腿後側、內側與髖關節的柔軟度,否則背部會像「龜殼」一樣拱得很高。因為這個動作很有挑戰性,所以心會很安靜。所以,當你在練習這個姿勢時,會經驗一種微妙的感覺;當你要將手腳不斷地往外伸展時,注意力必須不斷地往內,而當注意力嚮內時,感官不會對外在的環境起反應,大腦就不會因為外在的變動而分心。因此,會感到寜靜和集中,就像是烏龜縮到龜殼裏頭一樣。

  ‧魚式:這個故事與聖經的「諾亞方舟大洪水」故事雷同。世界將被洪水摧毀,一個正直的人必須救援重要的生物,以重建世界文明。
  每一次練習魚式,挺起胸膛做輕微的後彎動作,頭頂著地,雙眼平視後方,身體像魚一樣的柔軟,會有舒服的感覺。後彎的動作能讓心胸打開,帶給我們積極樂觀的感覺。

  ‧弓式:源自賈納卡國王為女兒悉多舉辦的「神弓招親大會」之故事。
  弓式讓全身呈完全反嚮伸展的操作,需搭配柔軟的脊椎延展。在弓式停留時,不需在乎脊椎的弧度要多大,而是將意念放在緊綳處、痠痛處,透過呼吸的帶領,去覺察身體的細微變化,去辨識不適感的産生,是與日常行住坐臥間的哪些不良姿勢習慣有關。

本書特色

  1.在每則故事之後,兩位作者皆分享瞭在瑜伽墊內修練該體位法的體會及心得,以幫助讀者練得更精確;同時,也從神話故事延伸齣瑜伽墊外的相關生活哲思,希望有助於讀者從外而內獲得靈性方麵的成長。

  2.針對「吠陀」與「史詩」神話兩部分,以年錶方式整理相關印度神祇及經典,便於讀者理解神話故事中的角色關係。

  3.搭配精美古典的印度神話繪畫作品,讓讀者更能身曆其境地感受故事,領會體位法的箇中奧義。
 
探索古老智慧:探尋不同領域中的深度連接與實踐 導論:在多元實踐中尋找內在的統一與和諧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存在意義、尋求內心安寜與和諧統一的曆史。不同的文化和知識體係,雖然路徑迥異,卻在深層上指嚮同一個目標:理解自我與宇宙的連接,實現個體生命的圓滿。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考察那些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從古老的哲學思辨到現代的心理學構建,從宏大的宇宙學想象到精微的藝術創作——如何共同揭示一種超越錶象的、關於整體性、平衡與內在整閤的深刻洞見。 第一部分:哲學與形而上學的探索——構建世界的基石 第一章:從柏拉圖的洞穴到東方智慧的覺醒 本章將深入探討西方哲學傳統中對“真實”與“錶象”的區分。我們將細緻梳理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分析其對人類感知局限性的深刻批判,以及他對“理型世界”的追求,即對永恒、不變的完美形式的嚮往。這種對超越經驗世界的探求,與東方哲學中對“道”或“梵”的體悟有著異麯同工之妙。 我們將轉嚮老莊哲學,剖析“無為”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順應自然法則、與萬物同頻共振的積極生活態度。老子的“道法自然”強調的是去除人為的矯飾與對立,迴歸事物本來的麵目。這種對內在秩序的尊重與外在行動的協調,構成瞭實現“閤一”的第一步。我們將比較兩者在實現“超脫”路徑上的差異與共通點,例如,柏拉圖通過理性升華,而老莊則通過感性體驗和謙卑的順應。 第二章:認識論的轉嚮——主體與客體的消融 一個持續睏擾思想傢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本章聚焦於認識論的範式轉移。我們將考察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即意識如何主動建構經驗世界,而非被動接受。這種對主體能動性的強調,為理解內在世界的主導作用奠定瞭基礎。 隨後,我們將進入現象學領域,重點分析鬍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思想。現象學要求我們“迴到事物本身”,懸置先前的判斷和預設,以最純粹的狀態去感知經驗的結構。這種對經驗的細緻入微的“迴歸”,旨在打破主體(觀察者)與客體(被觀察之物)之間僵硬的二元對立,從而在體驗的當下把握到一種內在的連續性。我們特彆關注海德格爾對“在世存在”(Being-in-the-world)的論述,即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與環境、與時間、與他者不可分割的交織狀態,這本身就是一種“閤一”的形而上學錶達。 第二部分: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的洞察——心靈的結構與整閤 第三章:榮格原型與集體無意識的召喚 現代心理學提供瞭理解內在衝突與整閤的實用工具。本章的核心是卡爾·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我們將詳細闡述“情結”、“原型”和“集體無意識”的概念。集體無意識是人類經驗的遺傳寶庫,它以原型(如陰影、阿尼瑪/阿尼姆斯、自性)的形式展現齣來,驅動著我們的行為模式和精神發展。 實現“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過程,即是整閤這些內在的、常常被壓抑或被投射的部分,最終達成“自性”(Self)的圓滿。本書將闡述如何通過麵對“陰影”(即我們不願承認的自身麵嚮),以及平衡內在的男性與女性特質(阿尼瑪/阿尼姆斯),來逐步實現心靈的整體性。這種對內在矛盾的調和,是通往內心安寜的關鍵。 第四章:心流體驗與最佳狀態的構建 與深層心理整閤相呼應的是對“最佳經驗”的追求。本章將基於米哈利·契剋森米哈賴的心流理論,探討個體在完全沉浸於某項活動時所體驗到的忘我、時間感扭麯和任務本身帶來的內在報酬。 流狀態的産生,依賴於清晰的目標設定、即時的反饋,以及最重要的——挑戰的難度與個體技能水平的完美匹配。當這種匹配發生時,自我意識會暫時消失,自我與行為閤二為一,這在認知層麵上實現瞭行為與主體意識的“閤一”。我們將分析不同職業和愛好(如音樂演奏、編程、極限運動)如何誘發這種高效且愉悅的整閤狀態,並提供科學方法論來培養這種能力。 第三部分:藝術、美學與物質世界的交融——具身化的實踐 第五章:建築中的空間精神與人體尺度 藝術,特彆是建築,是對人類存在狀態最直觀的物質錶達。本章探討“空間精神”的概念,即建築如何通過尺度、比例、光綫和材料來影響居住者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狀態。我們將考察柯布西耶的“模數”(Modulor)體係,這是一種基於人體比例構建的建築和諧係統,體現瞭建築師試圖將理想化的人體尺度融入到宏大結構中的努力。 我們還將分析東方園林藝術,特彆是蘇州園林中的“藉景”手法。藉景並非簡單地將外部景觀引入視野,而是一種模糊室內(人為)與室外(自然)邊界的哲學手段。通過精妙的設計,觀看者在行走、停頓之間,不斷地在“內部心境”與“外部環境”之間切換與融閤,達到一種流動的、身心閤一的體驗。 第六章:音樂的結構與情感的共振 音樂是抽象藝術的極緻體現,它繞過語言的限製,直接觸及情感的核心。本章分析西方音樂理論中“和聲”與“對位法”的意義。和聲的和諧來自於不同音高的精確比例關係,而對位法則要求多個獨立的鏇律綫在保持自身完整性的同時,又能緊密配閤,共同構建一個宏大的結構。 這種結構上的精妙平衡,恰恰呼應瞭內在復雜性的整閤。當聽眾沉浸於一首復調音樂中時,思緒在不同的聲部間穿梭,最終匯聚於整體的張力釋放(解決),這是一種短暫的、聽覺上的“秩序與和諧”的體驗。我們將探討音樂如何通過節奏的同步性,將一群獨立的人導嚮一種集體的、統一的情感振動狀態。 結語:邁嚮持續的整閤生活 本書的最終目的,並非提供一套固定的方法論,而是引導讀者建立一種跨學科的思維框架。從哲學的思辨到心理的自我審視,再到對藝術與物質世界的感知,所有探索都指嚮一個核心真理:真正的和諧並非消除差異,而是在復雜性中找到運作的平衡點,在對立中發現彼此依存的內在邏輯。 讀者將學會如何將這些不同領域的洞見,內化為一種持續的、對生活實踐的整閤態度,使每一個行動、每一次思考、每一份感知,都服務於構建一個更統一、更具內在力量的自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蓉(Yogini Chandni)


  印度國際瑜伽協會(Yoga Alliance International, YAI)颱灣區代錶與首位授權師資培訓資格,SriMa轉化瑜伽國際學校颱灣分校負責人、中華民國水中瑜伽協會現任理事長。2012年受頒印度YAI創會以來首位「Grand Master Of Kundalini Yoga」之殊榮。多次受邀至新加坡、印度授課,包括印度印多爾的大學。著有《中脈七輪轉化瑜伽(進階篇):拙火覺醒》《中脈七輪轉化瑜伽(基礎篇)》。

  官方網站:www.hryoga.idv.tw

陳靜嫻(瑜伽小麥/ Yogini Jane)

  美國瑜伽聯盟ERYT200認證老師。自2008年開始,每年皆赴印度學習瑜伽。2011年開始培訓瑜伽師資,主要教授體位法。2014年開始舉辦「神聖的瑜伽旅程-開啓內在純淨意識的瑜伽練習」,內容包含體位法、呼吸法、瑜伽哲學、印度神話故事與梵唱。現任國立中正紀念堂、國傢交響樂團、勞保局、國稅局、中華電信、碧華國小瑜伽社團老師。

  個人部落格:jane726.pixnet.net/blog
 

圖書目錄

◎導讀
◎作者序
認識體位法的內涵與精神──黃蓉
透過神話故事瞭解瑜伽哲學──陳靜嫻
◎印度神祇與經典概略錶
 
Part 1 濕婆 Shiva
1. 龜式 Kurmasana
2. 舞王式 Natarajasana
3. 派拉瓦式 Bhairavasana
4. 戰士式 Virabhadrasana I II III
5. 戰神式 Skandasana
6. 攤屍式 Shavasana
 
Part 2  毗濕奴 Vishnu
7. 魚式 Matsyasana
8. 獅子式 Simhasana
9. 鷹式 Garudasana
10. 脈輪式 Chakrasana
11. 蓮花式 Padmasana
 
Part 3 奎師那 Krishna
12. 牛麵式 Gomukhasana
13. 杖式 Dandasana
14. 眼鏡蛇式 Bhujangasana
 
Part 4 羅摩 Rama
15. 鋤式 Halasana
16. 弓式 Dhanurasana
 
Part 5 哈努曼 Hanuman
17. 安佳娜亞式 Anjaneyasana
18. 英雄式 Virasana/幻椅式 Utkatasana/橋式 Setu Bandha Sarvangasana/哈努曼式Hanumanasana
19. 反嚮攤屍 Adhvasana式
 
Part 6 聖哲Rishi
20. 毗濕瓦密特拉式 Vishvamitrasana
21. 巴拉德瓦伽式 Bharadvajasana
22. 瓦西斯塔式 Vasisthasana
23. 阿斯塔瓦卡式 Ashtavakrasana
 
Part 7 婆羅多族 Bharata
24. 毗濕摩式 Bhishmasana
25. 鶴式 Bakasana
26. 拉弓射箭式 Akarna Dhanurasana
 

圖書序言

導讀

  瑜伽(Yoga)是一門身、心、靈的整閤修練。

  身的層次鍛鍊,可利用體位法(Asana)直接入門,亦可使一般大眾從身體體會到健康、健美等好處,因此,今日的瑜伽已偏嚮運動和解剖學的身體認知,就不難理解。

  至於,心和靈的層次呢?

  古老印度瑜伽真正的探索之道,其實是由外在粗鈍的色身,轉化至內在精微的心靈狀態。

  那麼,我們應該要用何種方法、精神或態度,來擴展瑜伽視野?如何在瑜伽墊內的練習過程中,讓心念更安住於當下的體位法呢?如何使瑜伽的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呢?甚至,能從外在身體練習轉入內在靈性修練呢?

  本書的誕生,即是想提供練習者從體位法本身延續,激盪齣更多內在思維的靈性火花,開啓瑜伽視野的另一扇窗。

  由於印度文明的龐大史詩所介紹的眾多人物與神祇,非常錯綜復雜,因此本書針對體位法相關之印度神話故事做歸納,期望提供給讀者閱讀的方嚮如下:

  一、針對「吠陀時期」與「史詩時期」兩部分做概括介紹,請讀者參考「印度神祇與經典概略錶」對照理解。

  二、用輕鬆愉快的心情閱讀神話故事,並留意體位法齣處的來龍去脈。

  三、「瑜伽墊內的心靈體會」,為兩位筆者分享練習體位法時應融入的心境。

  四、「瑜伽墊外的靈性哲思」,則是延伸說明故事背後的哲理或內涵等。

  五、搭配神話相關的精美曆史畫作及雕塑,可供藝術欣賞。

  筆者建議,既然對體位法有瞭多一層的瞭解,可將上述第三點真正融入於瑜伽墊內的練習中,讓身與心得到進一步的連結。兩位筆者分享的故事哲理及內涵等,屬個人心得與淺薄見解,僅供參考。瑜伽墊外的世界無遠弗屆,如同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期待您思辨齣更多、更好的瞭悟,以提升心性,擴展靈性,做到真正的身、心、靈Yoga!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作者序

認識體位法的內涵與精神


  每每沉浸於浩瀚的瑜伽靈性知識中,或瑜伽功法的身心修練中,我總是感到無限感恩,因為此生能學習到如此奧妙的韆年智慧傳承法門,協助我認清瞭自己的無明習氣,引領我走嚮靈性覺醒的道路,通往未知但絕對是真理的神性源頭。

  即使處在資訊爆炸與快速的現代,人們的思維與觀念依舊受限於自我感官的狹隘認知、頭腦有限的理解,或人性過度社會化地經驗外在的物質生活,而容易落入小我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或我執,形成辛苦或痛苦的來源。古老瑜伽是一門可協助我們明心見性,離苦得樂,迴歸靈性真我的修身養性法門。瑜伽有許多靈性知識的經典值得細細閱讀,也有很多可用於日常生活的心法去印證與實修,更有許多重要技巧要整閤練習,不單單隻是體位法。

  目前坊間的瑜伽課程,大部分仍以體位法練習為主要訴求,許多練習者已習於將體位法視為運動健身或解剖學在理解,實際上「瑜伽」是被歸類在印度六大傳統哲學派係之一,黃蓉因而興起撰寫此書的動機。目的是希望瑜伽人除瞭懂得從體位法覺察身體與呼吸外,更能藉由本書延伸至練體位法背後所代錶的精神與內涵,再擴展至對瑜伽智慧傳承的靈性知識之學習,與朝嚮生命實相的探索。

  印度是瑜伽的起源發揚地,本書介紹的體位法齣處均來自印度神話故事。除瞭瑜伽之外,要瞭解印度藝術與文化,必須先瞭解其眾多神隻且龐雜交錯的神話故事。因此,本書介紹的體位法相關神話故事,除瞭可以幫助瑜伽人進一步瞭解瑜伽體位法的內涵哲理外,也能讓讀者透過書中提及的神話人物,一窺古印度文化的神祕麵紗。直至今日,這些神祇仍深深影響印度的傳統音樂、舞蹈、建築、宗教,和民間習俗與生活。喜愛印度文化的人,亦可將本書當作休閑閱讀參考。

  因為是神話故事,其中總會有不閤邏輯的情理、天馬行空之發想,希望讀者在閱讀時能迴歸到故事終究想傳達教化人心之意,藉以闡述瑜伽經義。另一方麵,神話故事也可以讓人卸除現實生活框架或僵化思想的外衣,啓發、激勵或警示人性底層麵。有些故事的情節眾說紛紜,或因韆百年的流傳而延伸齣數種民間版本,因此讀者可將本書當作參考資料,用輕鬆的心態閱讀就好。

  筆者希望您在閱讀本書後,未來在體位法練習上有另一種內在心靈體會與收獲,並從墊內的體位法練習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本書也想提供給眾多婆婆媽媽瑜伽學習者,做為孩子睡前寓教於樂的床頭故事,用另一種溫馨的方式分享您的瑜伽給傢人。

  藉此,要特彆感謝我的老友靜嫻相助閤力完成本書。我們倆從十幾歲的黃毛丫頭好友到如今,黃蓉深感當有限生命進入到──用牙綫比畫眼綫需要;戴老花眼鏡比送鮮花實用;吃五種綜閤維他命比五星級飯店下午茶實在;不貪睡得好,隻求睡得著;年齡數字即將比體重數字高;練瑜伽和靜坐,比看電影和旅行重要;內在境界比外在世界更美好。隻能說,對一切充滿感激、感恩、感謝!

  獻上誠摯地、滿滿地祝福!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黃蓉 閤十敬上

作者序

透過神話故事瞭解瑜伽哲學


  因為對瑜伽的熱愛,自2008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會到瑜伽的發源地印度深入學習。在施化難陀瑜伽道場(Sivananda Yoga Ashram)的印度上師阿帝亞難陀(Swami Adhyatmanandaji Maharaj),在講解《瑜伽經》(Yoga Sutra)、《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這些瑜伽哲學經典時,都會引述很多的寓言或印度神話故事,加上他生動活潑的錶演,讓我對印度神話故事與哲學産生興趣。此外,上師每次都會帶著我們參加各種印度戲劇、音樂、舞蹈等活動,其中包含各種神祇的慶典。這些活動也都與這些神話故事相呼應。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從體位法開始認識瑜伽的,但有幾韆年曆史的瑜伽精髓卻不僅止於此。自從開始學習這些經典後,我發現這讓我産生很大的轉變,因為透過對這些哲學的認識,我開始瞭解生命及生活的價值和目的,能夠更平靜與正麵地麵對生活的挑戰。於是,我常常在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學生開始瞭解瑜伽哲學?因為對大多數的瑜伽練習者來說,都隻知道瑜伽動作,也就是所謂的體位法。我們不是在《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羅摩衍那》(Ramayana)這樣的史詩環境中長大的,更不用提這些哲學經典瞭。我們對於這些英雄、解脫的聖人,可不會像對超人或蝙蝠俠一樣熟悉,所以若是能從大傢比較熟悉的體位法切入,而與這些印度神話故事有所連結,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透過瞭解這些故事,可以提供更寬廣的瑜伽視野。

  於是,這幾年來,我開始在全省的研習課中,分享這些神話故事,也在體位法課堂上,帶入這些唸起來饒舌的梵文體位法名稱背後的神話故事及哲學,沒想到效果不錯,學生很喜歡,還會在臉書上分享所聽到的內容。於是,瑜伽似乎慢慢地從隻有瑜伽墊內的體位法,往瑜伽墊外擴散瞭,而瑜伽本來就是墊內與墊外的練習。

  這些豐富的神話故事中,有天上的、地麵的和地下的世界;而我們的生活範圍中,有工作的、傢庭的、學業的世界。在神話的人物中,有天神、惡魔、仙女、凡人、動物等;在我們的周圍,有父母、老闆、員工、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寵物等。在神話故事中,有法力、苦行、詛咒和恩典;而我們的世界裏,有宗教儀式、努力、計謀和祝福。不管是人或神,都不斷被這些物質或愛恨情仇的欲望及誘惑所驅使,同時又因宿命、業報、轉世、解脫等觀念的影響,也受到社會道德和法則的約束。

  神話中的美醜、善惡、情緒、矛盾,與我們自己或在生活中麵對的種種處境很類似,所有你看到的,不過就是自己內在的反射罷瞭!所以,在進行瑜伽墊內的體位法練習時,無論是看待自己或彆人,往往也像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縮影。

  我們都知道練習大多數的體位法都需要柔軟和力量,在練習平衡、倒立等一些睏難的動作時,也需要勇氣。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先麵臨到的恐怕會是沮喪、恐懼,甚至是忌妒、憤怒的情緒。若我們能從體位法背後的神話故事,理解到這些人物其實正是我們的縮影,而我們能透過這些心靈的體會,甚至是瑜伽古老經典的真理,引導我們進入瑜伽的精神世界,不斷地練習從內在提起正念,慢慢地,我們的心念就能夠平靜或樂觀以對。

  所以,在練習這些體位法時,瞭解其背後的神話故事之內涵,也能在練習體位法時融入瑜伽的精神,讓真正的瑜伽練習態度由內細微地往外産生,這樣的轉化是一件多麼自然且美好的事情!無論是練習這些動作時,所需力量背後的忠誠、柔軟背後的謙卑、勇氣背後的信心、放鬆背後的臣服、平衡背後的專注等,透過分享這些神話故事,可以幫助我們在瑜伽墊上練習時,或許所關注的會超過我們想要完成的體位法之技巧或姿態;你的瑜伽練習不會隻有體位法,而可以讓我們在墊子內或墊子外的生活中都更能保有正念,甚至能體現故事中人物的美好特性。這是我教瞭十多年的體位法後,最想要傳遞和分享的。希望我們的瑜伽練習,能真正達到身心靈的和平,而不隻是運動,或是像喊口號般地在墊子裏唱著「OM~ ShantihShantih Shantih!」(嗡! 和平、和平、和平!),但離開瑜伽墊後又生起瞭一堆煩惱。

  我的理念剛好與好友黃蓉不謀而閤,感謝黃蓉的邀請,我纔有機會共同撰寫本書。瑜伽的浩瀚,總讓我深深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透過在瑜伽課上分享後,從學生那裏得到的迴饋,又讓我覺得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瑜伽能幫助我們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與自我成長,並找到此生的價值。期待透過本書能開啓大傢對於瑜伽的另一種認識,在體位法之外,也能瞭解到更多的瑜伽精髓,讓我們的瑜伽練習更全麵、更豐富、更有內涵,同時也對生活有更多的覺察,對生命能有更多的瞭悟!

  OM∼Shantih Shantih Shantih∼

陳靜嫻 閤十敬上

圖書試讀

Part 1 濕婆 Shiva(節錄)

1.    龜式Kurmasana

印度著名的宇宙創始神話故事即「攪拌乳海(Samudra Manthan),於《摩訶婆羅多》、《毗濕奴往世書》(Vishnu Purana)和《羅摩衍那》中均有齣現,隨著年代日漸久遠而流傳著數種故事版本。

所有的天神(Deva)、阿修羅(Asura)、乾闥婆(Gandharva)和仙女「阿普娑羅」(Apsara),都居住在須彌山(Sumeru)上的美麗宮殿裏。但即便是天神和阿修羅,也有著生老病死的睏擾,因此大傢都想要求取甘露(Amrita)以得長生不死。

然而,要取得甘露並非容易之事。在一次天神與阿修羅的激烈競爭中,保護神毗濕奴(Vishnu)齣麵調解紛爭,並訂下規則,要求雙方閤力取得甘露後再均分。於是,雙方開始瞭這場黑、白兩道閤作的艱钜工作──攪拌乳海。

高聳直入雲霄的須彌山,四周被宇宙乳海包圍著,其在海麵下的深度也深不可測。眾天神和阿修羅們即使閤作齣力,也無法把整座山拔起,隻好嚮梵天(Brahma)和毗濕奴求助。這兩位大神請求蛇王的兄弟大蛇「婆蘇吉」(Vasuki)相助。大蛇婆蘇吉有著莫大的力氣,以巨長的身軀將須彌山環繞瞭數圈後,一使力便將須彌山連根拔起。此時,毗濕奴化身為龜王沉入海底,把須彌山揹在背上,以己身為支點,須彌山則像是攪拌柱。接著,由九十二位阿修羅負責拉大蛇的頭部,八十八位天神負責拉大蛇的尾巴,雙方以規律的節奏輪流拉動蛇身,以便轉動須彌山來攪拌乳海。乳海的海麵掀起瞭陣陣波瀾,傳說此工作進行瞭數百年,甚至一韆年……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一本令人驚嘆的瑜伽書籍!我一直對瑜伽的深層含義很感興趣,而這本書真的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沒有停留在單純的體式練習層麵,而是巧妙地將神話故事融入其中,為每一個體式都賦予瞭古老而深刻的意義。當我練習拜日式時,書中講述的太陽神蘇利耶的故事讓我仿佛看到瞭光明的力量在我體內流動;當我嘗試戰士式時,書中關於勇氣和力量的古代傳說則激勵著我更加堅定和自信。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仿佛我置身於那個古老的神話世界,與瑜伽的智慧對話。書中對於體式的講解也十分細緻,不僅有清晰的圖片指導,還穿插著對體式背後能量和精神層麵的解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身心靈閤一”的闡釋,它讓我意識到瑜伽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一種與內在自我連接的方式。這本書讓我對瑜伽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瑜伽體式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生命、神話和智慧的啓迪之書。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和靈感。

评分

這是一本真正能夠觸及靈魂的瑜伽書籍。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讓我超越身體層麵的瑜伽練習指導,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渴望。作者以極其獨特的方式,將古老的神話故事與瑜伽體式巧妙地融閤,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瑜伽內在精髓的大門。當我練習到某些體式時,書中關於創世神話、英雄傳說以及哲理故事的敘述,會立刻在我心中激起共鳴,讓我不再隻是關注身體的姿勢,而是能夠深入地感受體式所帶來的身心靈的連接。例如,書中關於“破魔者”的故事,與某些具有清理和釋放能量的體式相結閤,讓我仿佛能夠通過練習,擺脫內在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靈性,將深奧的瑜伽哲學以生動有趣的神話故事形式呈現,使得任何讀者都能輕鬆理解並從中受益。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瑜伽練習的參考書,更是一本關於生命智慧和精神覺醒的指南。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通過瑜伽實現身心靈閤一的修行者。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枯燥的瑜伽體式教學,升華為一場穿越時空的哲學之旅。我一直認為瑜伽的精髓在於內在的連接,而這本書恰恰是通過探尋古老的神話故事,來揭示瑜伽深層的精神內涵。作者在講解每一個體式時,都輔以相關的神話傳說,比如梵天創造世界的故事,與一些起始和擴展性的體式相呼應,讓我感受到生命創造力的勃勃生機。而關於濕婆神毀滅與重生的故事,則讓我對一些深層扭轉和力量型體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仿佛在通過這些體式來清理內在的負麵能量,迎來新的生機。書中對於“身心靈閤一”的詮釋,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生動的神話故事,將這種概念化為可以感知和體悟的體驗。每一次練習,我都會迴想起書中講述的故事,這不僅讓我的練習更加專注,也讓我能夠更好地體會到瑜伽帶來的平靜和力量。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瑜伽,它不僅僅是身體的伸展,更是心靈的淨化與升華。

评分

在我閱讀過的眾多瑜伽書籍中,這本書無疑是極具開創性的。它沒有止步於體式的分解和指導,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加宏大和深邃的層麵——人類古老的神話世界。作者巧妙地將印度神話中的經典故事,例如關於毗濕奴、濕婆、梵天等諸神的故事,與瑜伽體式的練習相結閤,為每一個體式賦予瞭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這讓我不再僅僅是機械地模仿動作,而是能夠通過神話故事的聯想,去感受體式所代錶的意義。當我練習某些體式時,書中講述的關於神祇之間鬥爭、愛情、智慧的故事,仿佛在我的腦海中上演,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體式的能量流動和內在的感受。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詩意和哲學韻味,讀起來如同一場心靈的洗禮。它讓我意識到,瑜伽的根源深深植根於人類對宇宙、生命和精神的探索之中,而神話故事則是這種探索最古老、最生動的載體。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瑜伽體式的理解,更讓我對自身的內在世界有瞭更深的洞察。

评分

我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住瞭!作為一名對印度文化和神話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簡直是一場視覺和心靈的盛宴。作者將瑜伽體式與古印度神話中的神祇、英雄以及創世故事相結閤,這種獨特的視角讓我對每一個體式都有瞭前所未有的理解。我一直覺得很多瑜伽體式都有其象徵意義,而這本書則將這些象徵意義具象化,讓我能夠通過神話故事來感受瑜伽的內在力量。例如,書中關於毗濕奴的故事,如何以不同的化身來維護宇宙秩序,讓我對某些扭轉和平衡體式有瞭更深的感悟,仿佛我正在通過這些體式來達到內在的平衡與和諧。作者的文筆優美,敘事流暢,將復雜的神話故事講得引人入勝,同時又能巧妙地與瑜伽體式練習聯係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瑜伽的書,它更像是一位古老的智者在嚮你娓娓道來關於宇宙、生命以及人類潛能的奧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與瑜伽的連接更加緊密,也對探索自身的內在世界充滿瞭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