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观自在:千手观音与大悲咒的实修心要(增订典藏版)

如观自在:千手观音与大悲咒的实修心要(增订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观音菩萨
  • 千手观音
  • 大悲咒
  • 佛教
  • 修行
  • 心灵成长
  • 佛教文化
  • 密宗
  • 净土宗
  • 增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完整的千手观音与大悲咒修持法门!

  家喻户晓的大悲观世音菩萨,感应无数,其广为流传的大悲咒更是灵验不可思议。本书详解大咒及千手观音的持物秘义,并总摄为实用的修持法轨,迅速开启我们与观世音菩萨相应的心灵频道,获得不可思议的广大守护,一切所求愿满!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出生千手千眼救度众生,而大悲咒正是其灵验不可思议的神咒。本书详解大悲咒十大心要,及千手观音的形象及修法、千手观音修持法轨,帮助学人入于观音大悲心海,获致无上守护!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份图书简介,该书聚焦于密宗修持中的观音法门,特别是与千手观音和《大悲咒》相关的精深教义与实践指导,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修行路径。 --- 书名:观自在法门:千手观音的圆融之道与大悲咒的实证心髓 内容简介 在浩瀚的佛法典籍中,观世音菩萨以其无边的慈悲与无碍的智慧,成为无数修行者依止的灯塔。本书并非简单介绍菩萨的生平或故事,而是深入探究其所代表的究竟圆满的修行法门——“观自在”的精髓。我们将聚焦于观音法系中最为殊胜和关键的两大支柱:千手千眼观自在法门与六十二臂大悲心咒的实修心要,为当代寻求切实解脱与觉悟的行者,提供一套详尽、无碍且直指人心的实修指南。 本书结构严谨,层层递进,旨在帮助读者超越对表相的执着,直抵法门的内核。全书内容汇集了历代高僧大德对观音心法的阐释,并结合现代人修行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阐发与校订,故称“圆融之道”。 第一部分:观自在的源流与心性观照 本部分首先追溯“观自在”的本源,从《普门品》的慈悲誓愿到《楞严咒》中的“观音圆通”,勾勒出观世音菩萨在佛教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在于剖析“观”与“照”的辩证统一:如何通过内观的法门,照见自性中的清净本源,而非对外境的盲目攀缘。 自性观照的实践纲要: 详细解析“返闻闻自性”的具体操作步骤,从初级的止息妄念到中级的融入法界,引导读者建立稳固的禅定基础。 慈悲心与智慧力的融合: 探讨如何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转化为指导日常行为和修行的内在动力,消除“有我度人”的二元对立。 第二部分:千手观音的法界结构与成就次第 千手千眼,象征着观音菩萨接引众生、救度一切苦难的无尽法力与智慧遍照。本书将千手观音的形相视为一个完整的“法界结构模型”,而非单纯的塑像象征。 千手喻义的层级解析: 深入阐释“千手”所代表的四十二手印(或不同经典中的计数),及其背后所对应的四十二种根本烦恼的对治法门。每一只手所持的法器、所结的手印,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修行法门和解脱路径。 仪轨的现代契合: 对于传统的灌顶、发愿、持诵等仪轨,进行详细的现代语境下的解释与引导。特别强调,修持千手观音的关键在于“心”,即观想自身如同千手观音般,具足接引、承担一切苦难的愿力。 修持的进阶法门: 介绍如何通过观想千手观音的本尊法,快速相应其功德力,尤其对禅定力薄弱的修行者,提供了易于入门且效果显著的观想法。 第三部分:大悲咒的音韵结构与咒语的能量场 《大悲咒》(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是观音法门的核心精髓,被誉为“一切咒王”。本书将从语言学、音韵学和密宗仪轨的角度,对《大悲咒》进行一次彻底而深刻的剖析。 梵音的校正与持诵的要诀: 针对现代流传的汉译音和不同地域的读音差异,本书提供了权威的梵文音译对照表,并详细讲解了持诵咒语时“发音部位、气息运用、心意专注”的三角配合法。强调正确音准对于激活咒语能量场的关键作用。 咒文的字义深解: 逐句解析《大悲咒》中每一个咒语单元(如“南谟”、“悉殿多”)的密意和功能。揭示咒语并非简单的祈求语,而是宇宙间最纯净的能量振动编码,是菩萨慈悲愿力的显化。 修持的次第与验相: 系统阐述修持《大悲咒》的初级功课(如每日定量持诵)、中级境界(如观想咒语化为光流)、以及高级的“咒心相应”。书中将详细说明修行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验相、障碍,以及如何保持心念的纯净与坚定,确保修持的正确方向。 第四部分:观自在的实证心要与日常生活应用 修行并非止于佛堂之中。本书的价值在于将观音法门的殊胜能量,引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业力的转化与忏悔法: 结合观音菩萨的“除一切苦难”的誓愿,教授系统有效的忏悔仪轨,帮助修行者清理累世业障,为更深层次的法门奠定基础。 悲心与智慧的圆融: 探讨在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巨大压力、人际冲突和无常变故时,如何运用观音法门的智慧,做到“处处是道场,时时在观照”。 结语:直契本心,圆满自在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在现世中证得与观音菩萨心性相应者,提供一座坚固的阶梯。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是一本实操手册,要求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必须依教奉行。通过对千手观音法门的深入理解和对大悲咒的专心持诵,行者最终将体悟到“不离一念,即得自在”的究竟法乐。 推荐读者: 所有对观世音菩萨法门有深切信仰与修持意愿的佛弟子。 寻求系统、深入、非肤浅理解《大悲咒》修持方法的禅修者。 希望将密宗观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提升心性境界的修行人。 对佛教仪轨、梵音持诵有严谨求知欲的学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洪启嵩


  地球禅者洪启嵩禅师,为国际禅学大师、禅画艺术家及畅销书作家。

  年幼目睹工厂爆炸现场及亲人逝世,感受生死无常,十岁起参学各派禅法,寻求生命昇华超越之道。二十岁开始教授禅定,海内外从学者无数。

  讲学
  其一生修持、讲学、着述不缀,足迹遍佈全球。除应邀于台湾政府机关及大学、企业讲学,并应邀至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俄亥俄大学,中国北京、人民、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复旦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演讲。并于印度菩提伽耶、美国佛教会、麻州佛教会、大同云冈石窟等地,讲学及主持禅七。毕生致力推展人类普遍之觉性运动,开启觉性地球。

  艺术
  2014年开始进行世纪大佛绘画工程(160公尺X62.5公尺),总面积达10,000平方公尺,等于1甲田,预计2018年全画完成。
  2015年2月,所题之书法「菩提伽耶觉性地球碑」石碑,立于佛教第一圣地印度菩提伽耶,为宋代以来首座立于菩提伽耶之汉文刻碑。
  2016年5月母亲节,应台湾铁路管理局之邀,举办观音彩绘列车环台,守护台湾。

  着述
  历年来于大小乘禅法、显密教禅法、南传北传禅法、教下与宗门禅法、汉藏佛学禅法等均有深入与系统讲授。着有《禅观秘要》等〈高阶禅观系列〉及《现观中脉实相成就》等〈密乘宝海系列〉,着述超过二百部。

  殊荣
  1990年以『文殊杂志』荣获台湾文建会金鼎奖。
  2009年获旧金山市政府颁发荣誉状。
  2010年获不丹王国颁发荣誉状。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如何修持大悲咒
第一章 大悲咒—千手观音的誓言    
什么是「咒」?    
用什么音唸大悲咒最好?
持诵大悲咒的重点    
咒语与真言的秘义    
佛教咒语与一般世间咒语的不同    
咒语是诸佛清净无染的语言    
观想本尊千手观音的次第    
从中脉发出空性的咒音    
第二章 千手观音修法的心要    
第三章 宣说大悲咒的因缘
大悲咒的说法主─观世音菩萨    
慈悲的智慧─观自在菩萨    
智慧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    
宣说《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场景    
修学大悲咒的正确目标与心态    
启动说法因缘的瑞相    
诸佛赞叹随喜的大悲神咒    
第四章 修学大悲咒的次第    
一、忆念法的源头─礼敬千光王静住如来    
二、观想本尊千手观音    
三、为悲愍众生而宣说大悲咒    
四、随同观世音菩萨一起发愿    
五、与观世音菩萨的心相应    
六、以大悲心持大悲咒    
第五章 大悲咒解析    
大悲咒的版本    
大悲咒的意义    
大悲咒白话赞诗    
听闻大悲咒而解脱发心的圣众    
将大悲咒的愿力与现实生活结合    
第六章 大悲咒的十种相貌    
大梵天王的请法    
大悲咒的体、相、用    
总持大悲咒的十种心要    
1大慈悲心    
2平等心    
3无为心    
4无染着心    
5空观心    
6恭敬心    
7卑下心    
8无杂乱心    
9无见取心    
10无上菩提心    
第七章 大悲咒的护法与持诵功德    
观世音菩萨的特别护法─廿八部众    
大悲咒的效用    
迅速成就菩提心的大悲咒    
持诵大悲咒的功德    
持诵大悲咒的秘诀─「我念佛」不如「佛念我」    
大悲咒结界防护的方法    
持诵大悲咒的出世间解脱功德    
大悲咒能袪除种种毒害    
大悲咒对治疾病的因缘    
千手观音四十手的功用    
大悲咒的升级守护    
将持咒功德正确地发心回向

第二篇 千手观音四十手眼修持法
四十手眼的由来    
修学观音法门的正确观念    
四十手眼法修学要义及次第    
前行─光明观想法    
四十手眼的观想法─观想‧真言与手印的结合

第三篇 体性大悲王‧千手观音行法仪轨
第一章 体性大悲王‧千手观音行法仪轨─长轨    
体性大悲王‧千手观音行法仪轨─短轨    
第二章 千手观音行法仪轨修持法教授

附录
附录一 金摩尼宝能仁大悲自性观自在现观诀要》特别教授    
附录二 大悲咒白话赞诗    
附录三 母亲是一千只手的观世音菩萨    
附录四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附录五 梵文大悲咒    
附录六 大悲咒国语注音    
附录七 千手观音四十手眼图像及真言    
附录八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祕密法经》(节录)    
附录九 拥护观音法门修持者的观音二十八部众尊相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大悲咒─千手观音的誓言

  大悲咒是广为中国佛教徒所持诵的咒语,出自观世音菩萨之《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补陀洛迦山的宫殿所宣说。这是一部以圆满无碍的慈悲与智慧的力量,来总持大悲心的经典。

  「大悲咒」即是在本经中,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说的,是过去无量亿劫以前,千光王静住如来传授给观世音菩萨的,这部咒全称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当时,观世音菩萨还是初地的境界,一听闻这个咒语,就直超八地菩萨的境界。当时他就发起誓愿:「假若我在未来,能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就让我能够即时由身体上出生圆满具足的千手千眼。」当他发起这个弘大的誓愿时,立即具足了千手千眼,这也是千手千眼观音示现的由来。

  千手千眼观音以千眼悲视众生的烦恼,以千手摄持救护众生,更将广大圆满无碍的大悲咒运用于千手千眼上,现起千变万化的力用。

  千手千眼观世菩萨具足千手千眼,千手千眼是观世音菩萨广大悲心所示现,「千」是无量无边的意思,「手」象征慈育众生成佛的广大妙用,「眼」则是以智慧之眼注照观察众生。本书即是要帮助大家迅速掌握千手观音与大悲咒的实修心要。

  在开始讲授大悲咒与千手观音的实修法门之前,有一些真心话要告诉大家。生命是很危脆的,好比今日我们在此相会,明天我们会在那里?我也不知道。佛陀说:「生命在唿吸之间」,生命对我而言,我有很深刻的体会:「一生一会」。一生当中,大部份人我可能只见一次面,对我而言,下次见面,已是另外一生了。所以希望在每一课堂我所讲的话,大家都能够立刻受用、体悟;这堂课,能解脱就解脱了,不要等到下一堂课。或许你们会担心,到下一堂课还没解脱怎么办?没关系,下堂课我们再继续努力。

  我所有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大家让原来所使用的修行方法更圆满,而不是要大家舍弃原来使用的法门来跟我学,我是帮助大家如何使它更好,这才是核心。如果每次学习都要全部重新来一次,生命那有那么多时间重新再来呢?我们要让原来好的事情做得更好,让大家修行修得更好、更有成就、更殊胜。

  什么是「咒」?

  在进入大悲咒的主体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真言?什么是咒?现在很多人持咒,但「咒」是什么意思?如果仅以信心来持咒,这是很好也是很有用的,但如果能够先知道咒的意思再去持咒,那会更好也更有用。

  首先我们来探讨「真言」的意义。虽说持诵大悲咒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大悲咒这个「咒」字的字义,或是大悲心陀罗尼的「陀罗尼」一词的词义,或许不是那么完整的理解。

  再来,我们要对观世音菩萨有更进一步认识。观世音菩萨是谁?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我会跟大家做更深入的介绍。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讲大悲咒?大悲咒又有什么功效?透过本次的讲说,希望让大家都能体悟、受益。

  每一个真言咒语都有它的意义,传统佛教界都依循着咒语不翻译的旧规,但是那个时代应该过去了。为什么呢?以我们现在要修习的大悲咒为例,大悲咒的每一句都是梵文,如果我们把大悲咒的梵文拿到印度去问印度人,他们不懂这个大悲咒梵文的意思的话,那就很奇怪了。也就是说印度人如果都能够懂这个大悲咒的咒义的话,那为什么中国人反而不需要懂?知道真言咒义后再去持诵,并不会减损持诵者的功德利益,也毋庸担心有洩露祕密的疑虑。

  真言(梵名mantra曼怛罗)在密教的修法中,有着核心的地位。事实上,离开了真言,密教的秘密事相,就无法成立了。但是「曼怛罗」这个辞汇,并非密教所特有的,而是印度文化自古以来即具有的,是承袭古代婆罗门所使用的辞汇,再赋予佛法的内义,而使之昇华。

  在佛教的经典中,除了真言之外,相关性的语词另有「陀罗尼」、「咒」、「明咒」、「密咒」、「神咒」等。这些相关的名称,虽然相异,但是所指涉的对象则大约相同,仅是在名词的着重点,稍有差异而已。

  所以,不空三藏在《总释陀罗尼义赞》中说:「或有一字真言,乃至二字、三字,乃至百字、千字、万字,复过此数,乃至无量无边,皆名陀罗尼、真言、密言、明。」

  因此,由宣说如来真实密境,直显如来身、语、意三密中的语密,并显示如来的言语为真实契理,全无虚妄,所以称之为「真言」。而真言能照破无明迷暗,使修行者能证得圆明清净,所以称为「明」或「明咒」。又当诵持真言明咒,能使我们身心一如,能总摄无量的密义;而真言不管其字数多寡,皆能总持无尽教法义理,所以称为「陀罗尼」。由持诵真言,能引发悲、智、神通及各种禅定三摩地,消除灾患,所以称为「咒」或「神咒」。

  由此可知世俗间以为「真言」是指密咒中较短的语句,而「陀罗尼」是指像佛顶尊胜陀罗尼、或宝箧印陀罗尼等长咒。其实是一种误解,真言等这些语辞,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真言在形式上可分为大咒、中咒及小咒等三种。

  大咒又称为根本陀罗尼、根本咒或大心咒。是将本尊的内证本誓功德,加以详细解明实说的真言陀罗尼。

  中咒又称为心真言、心祕密咒或心咒。是实说根本陀罗尼心要的真言。这种真言是显示这位本尊内证秘密境界的真实精要。

  小咒又称为随心真言或心中心咒。这种真言乃是从本尊内证本誓的真言中,再提出核心的祕奥所成的真言。

  除此之外,本尊大都有其核心精要的种子字,这种子字,也可做为真言诵持,或种子字前加上皈命语句,称为「一字咒」。因此任何本尊的种子字,都可以称为一字咒。

  用什么音唸大悲咒最好?

  同样一个真言跟咒语,要用什么音唸好呢?国语音唸好不好?好!台语音唸好不好?好!藏音唸好不好?好!梵音唸好不好?好!用什么音唸都是很好的,重要的是唸的人用心,用心唸就好!不用心唸就不好!否则的话,那印度人用梵音唸咒不就特别有效?是这样子吗?不尽然。那唸错音就没有效了吗?也不尽然。

  很多人都听过那个用心唸:嗡嘛呢呗美「牛」的老婆婆,唸到碗里的豆子都会跳。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她:「老菩萨,你唸错了,应该是嗡嘛呢呗美『吽』才对啊!」老婆婆听了非常伤心,心想:「那我以前唸得不都白唸了?」于是越唸越伤心,碗里的豆子也不跳了。所以用心最重要,用什么音,唸得准不准倒是其次。

  所以像我们现在常唸的「嗡嘛呢叭美吽」(藏音),或唸台语音、国语音,跟梵文原音比起来,即使你唸藏音也不见得准,藏音跟其它语音比起来会比较准,因为它是拼音来唸的,所以会准一点,但也不见得很准。比如像「金刚」,金刚的藏音唸「班杂」,要有一点卷舌音,但就像日本人唸英文一样,还是会偏离原音,所以就音的准确度而言,仍以梵音较准。

  但与其在发音的准确度上较量,其实都是「音不及心」,心才是重点,大家如果要在发音上也趣向正确的梵文原音的话,那么台语会比国语更接近原音,台语音或是客家话,或是广东话来唸咒会比用国语音唸的还准,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我们所唸的真言,它翻译的时代是在唐宋之前的时代,那时候的真言发音是汉音,而我们现代日常所用的国语普通话是属于后期的,近三百年来才盛行的,所以,像《心经》里的咒语,台语音较准是因为它是古中原音。

  跟大家讲这些,主要让大家了解咒音有各地域及时代等不同的演变差别,但以梵文发音最接近原音,不过用心来相应于咒义,更为殊胜增上。

  持诵大悲咒的重点

  大家听法或者是修法,有一点很重要,不要怕听不懂或字不懂,你们只要心懂了就可以,语词不懂没有关系,但是心要懂!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讲的东西,文字你不懂,而感觉到不懂,你们只要心里面「心开意解」就对了。在佛陀当时,绝大部分人是文盲,即使到现在,印度还是有很高的文盲人口比例,何况是佛陀当时?当时佛陀的弟子里面,那些大阿罗汉,文盲的比例有多高?我认为至少是七、八成,这还算是保守估计的数字,当时很多是不识字的欧吉桑、欧巴桑,却成就阿罗汉的。

  不懂中观,可以开悟,不明唯识,也可开悟!现在有些人在推广某部论典的时候,常常会过度推崇的说:「不读这个论,就不能成佛!」,我跟大家讲,那部论佛陀没看过,龙树菩萨也没看过,所以,讲这句话是不如法的。

  当初佛陀讲法,都是使用普通人所用的白话文,并没有说你要读完法相词典才能开悟,佛陀才跟你说法。所以,大家听法用心最重要。我上课所讲的话里面有些文字因为是古代的语词,可能有一点难,但你们不必怕,你们只要懂它的意思就可以了。字不懂或不会写都没关系,因为字不会写或不识字,一样可以成证阿罗汉果。很多人说:「老师,我有些字听不懂,但是我知道你的意思」,我说:「那就对了」,或者有人说:「你写的字我都懂,但是我不了解你的意思」,我说:「这样你就知道厉害所在了」。所以,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件事情,我所传达的是一个心法,是心的法,不是语言的法。

  在中国佛教的环境里,因为经文都是在古代翻译完成的,我也没有办法一部一部重新以现代的白话来改写,虽然说在现代的经典里面,大部分的标点是我重新做的,像《大般若经》六百万字是我所重新标点的,《白话华严经》是我翻译的。虽然如此,但是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

  在中国传承了将近二千年的佛法,毕竟是有相当庞大的质量存在,但是不要被它吓到了,只要用「心」就好了,文字不懂的你们就问我,不清楚的问我,还是不懂怎么办?就把文字抛掉,意思是说,「知道」就可以了。

  再次跟大家强调,不懂中观、不懂唯识、不懂部派佛教的名相,照样能开悟,不要说:「我佛法概论还没读完,能开悟吗?」大家想想看:佛陀时代的那些阿罗汉们,也没有读过佛法概论,他们只是烦恼丢掉就开悟了。

  还有人跟我讲:「老师,我没有办法开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福德不够!」,我说:「福德不够也可以开悟呀!」

  我告诉大家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阿罗汉,他过去世是从来不修福德的,结果他开悟了,开悟之后,他托钵乞食,但永远讨不到完整的一餐饭,每天都吃不饱,或是都托到人家的馊掉的食物,从来也没吃一顿饱过。但他是不是阿罗汉?是!

  当他临终的时候,阿难尊者,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特别为他去化缘,让他吃一顿完整的饭才走,他一面吃一面掉泪,今生终于吃一顿饱了,然后就入涅槃。所以说,没有福报,也能开悟!说「没有福报不能开悟」的人是在说什么?是「推託之词」!真正是你自己不想开悟,才会牵拖这个,牵拖那个,讲一堆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不肯」与「不想」开悟!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平常不太看这类宗教书籍,总觉得会有些高深莫测,离我生活太远。这次是因为一位朋友大力推荐,说这本书写得特别实在,而且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所以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翻开来,果然让我有些惊喜。作者的笔触很细腻,虽然是讲佛法,但语言却不生硬,反而有一种温润的感觉,读起来很舒服。我最看重的是“实修”这两个字,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学佛,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但“做到”才是最难的。这本书似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我还没有细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看作者对观音菩萨的慈悲愿力,以及《大悲咒》的功德利益的阐述,就觉得豁然开朗。特别是他提到的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让我觉得佛法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能够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将《大悲咒》的力量,转化为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串需要背诵的经文。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觉得《如观自在》这四个字就很有意境,再加上“千手观音”和“大悲咒”,感觉这本书内容会很丰富。拿到书后,发现它的装帧设计也相当精美,纸张质感很好,一看就是用心之作。我最看重的是“实修心要”这部分,因为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佛教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指导。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虽然我还没有全部读完,但初步翻阅,就感受到作者对佛法的透彻理解和慈悲心怀。他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易懂的方式,来阐述观音菩萨的法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通过持诵《大悲咒》来开发内心潜能的部分,因为我觉得《大悲咒》不仅仅是一段经文,更是一种连接宇宙能量的方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当下生活的契机,我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引,真正做到“观照自心,自在无碍”。

评分

作为一名对佛教文化一直保持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对观音菩萨和《大悲咒》的传说有所耳闻,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次有幸接触到《如观自在:千手观音与大悲咒的实修心要(增订典藏版)》,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不仅是佛学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慈悲心智慧的引导者。书中关于千手观音形态的解读,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无量功德,让我对这位菩萨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不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欣赏。而《大悲咒》,我一直觉得它充满了力量,但总是不得其法,不知如何才能真正地与之契合。这本书恰恰提供了“实修心要”,这让我看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希望。我期待在后续的阅读中,能够深入理解咒语的含义,找到持诵《大悲咒》的正确方法,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力量,真正做到“观自在”。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佛教的书,想了解一下千手观音和《大悲咒》。但越看下去,越觉得作者的见解独到,而且非常贴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他没有讲太多复杂的哲学理论,而是从观音菩萨的本愿出发,层层递进,讲解《大悲咒》是如何成为观音菩萨慈悲的显现,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持诵《大悲咒》,与这份慈悲相应。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自在”这个词的解读,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烦恼牵绊,不得自在。而书中提到,观音菩萨的千手,正是为了救度众生,让我们摆脱痛苦,获得自在。这个角度非常新颖,也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理解佛法的方式。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已经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实修,不是一味地念诵,而是要用心去体会,去实践,将佛法融入生活,最终达到内心的自在。

评分

这本书,怎么说呢?我其实是对观音菩萨一直都有很深的缘分,小时候家里就供奉着观音,每次遇到困难,都会默默祈祷。但一直以来,我对千手观音和《大悲咒》的了解都比较零散,总觉得像是隔着一层纱,窥不见其真正的奥妙。这次看到《如观自在:千手观音与大悲咒的实修心要(增订典藏版)》这个书名,就觉得非常有吸引力。“实修心要”这几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我一直渴望的,不就是能真正地去实践,去体悟,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信仰吗?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那排版印刷都做得相当用心,典藏版果然名不虚传。书中的文字,我还没能完全深入,但光是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引言,就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功力深厚,他不是简单地在陈述佛经,而是试图将古老的智慧,用一种现代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逐层剥开。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千手观音”的解读,一直觉得千手代表着无尽的慈悲和力量,但如何才能真正将这份力量融入自己的生活,这才是关键。而《大悲咒》更是如此,每次唱诵,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但往往念完之后,又回到了原先的烦恼。我想,这本书或许能给我提供一些方向,让我不再只是一个虔诚的信徒,而是能成为一个真正践行佛法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