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

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营管理
  • 商业失败
  • 管理学
  • 决策失误
  • 企业经营
  • 风险管理
  • 案例分析
  • 教训总结
  • 错误认知
  • 商业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彼得。杜拉克曾表示,经营者的任务是「决定不做什么事」。
  史蒂夫。贾伯斯也说过:「最重要的决策,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要做什么。」
  
  要一个人「别做○○」,要比叫他「去做○○」更容易执行,这也许是人世间的定律。

  作者基于如此的动机而撰写了本书,本书不是专为事业有成之人所写,而是为质疑以往的做法却不知如何改善的企业家、对未来感到不安及烦恼的经营者、将来打算创业却不知该怎么做的商务人士……等,这类为现状苦恼的人提供解决之道。

  相信您看完本书,釐清「不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后,一定能订出未来的方向。敬请各位运用本书,一同迈向美好未来!
  
  ◎有必要制定企业理念吗?
  →「没必要大费周章制定企业理念这种东西。公司能否获利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连续三年获利。如此一来,公司的存在意义与企业理念等等,之后都会自然而然形成。」
  
  ◎「失败也没关系」是骗人的
  →失败不只自己遭殃,也会给交易对象和顾客添麻烦。所以,绝对要避免失败。倘若你是经营者,绝对不能说出「失败比较好」这句话。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别被老板的外表骗了
  →或许是经济长期不景气的缘故,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老板,喜欢朴素更胜于豪奢。因此,我们绝不能单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讲白一点,我们必须努力看清对方的内在。
  
  ◎对业务销售没自信的人,绝对不能当经营者
  →无论做出多棒的商品,要是销售手段拙劣,商品依旧卖不出去。能靠商品力卖出的只占整体的三成。相反的,即使商品力略显不足,只要有销售力,仍然足够弥补商品力的劣势。
  
  ◎不要只用价格当作交易武器
  →我们不能只是廉价出售。理想的「降价」做法是,让对方肯定商品的价值,让他觉得物超所值。
  
  ◎「要珍惜投诉客」是天大的谎言
  →会投诉的顾客大多是异于一般人的特殊人物,其实很多时候完全无法作为参考。如果遇到奥客,切记别跟该名顾客牵扯太多,不要把宝贵时间花在他身上,这点很重要。不是不理他,而是尽量别花太多时间。
  
  ◎好的交易,始于好的契约
  →签订契约可使自己和交易对象,意识到「这是一份正式工作」,并萌生紧张感和责任感。
  
  ◎员工随时都会辞职离开
  →经营者必须以「从业员迟早会辞职」为前提,规划工作流程、机制、组织的理想状态。更简单地说,就是随时做好准备,就算少了一名员工也能找人替代。经营者必须时时留意,别让业务集中在特定人物身上,否则一旦那个人不在了,组织就会无法运作。说这才是老板的工作、老板的任务,一点也不为过吧?
  
本书特色

  想要避开中小、新创企业容易踩到的地雷,绝对要阅读本书!
  经营与管理一家公司、一个企业,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不能做的事」。
  与其学习成功经验集里,那些不可能重现的祕诀,
  彻底了解任何人都会犯的失败法则,对经营管理而言才更有帮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岩松正记(Masaki Iwamatsu)


  以「税理士既是外部董事,亦是客户的看门犬」为信条的税理士,隶属东北税理士会仙台北分部。曾任山一证券的营业员、IRIS OHYAMA的财务与行销人员、新创企业的上市专员,也曾在税理士事务所任职,10年来换了4次工作,在经历身无分文的生活后决定自行创业。开业5年内接到102件案子,为业界平均的3倍,目前接案方式採介绍制。虽然居住在地方都市,客户与人脉却遍及东京、美国、东南亚,除了税务服务外,也提供各种投资资讯。此外还时常受邀到金融机构和各种团体演讲,并接受杂志等媒体採访。在扶轮社、青年会议所等团体担任干部期间,建立了雄厚的人脉,为当地财经界贡献良多。曾效力于稽查员出身的税理士,目前更担任税理士会的干事,因此十分了解税务界的内幕。
 

图书目录

前言…001

序章 成功人士的故事听了也没用…011
向成功人士请教失败经验
其他公司的成功事例,不易于自家公司重现

第1章 管理篇…091
1 有必要制定企业理念吗?
2 别依赖补助金与奖励金
3 别轻易听信专家的话
4 老板不该碰事务作业
5 先建立客源,再创业或投入新事业
6 不需要伙伴
7 加入「会」或「社团」只是徒劳无功
8 高尔夫是一把双刃剑
9 想休息就别当老板
10 运用顾问时,要小心别花冤枉钱
11 共同经营是最坏的选择
12 用「钱」买信用
13 「失败也没关系」是骗人的
14 留意从业员的目光
15 与其抱持偏见不如模仿
16 研究毁掉自家公司的方法
制作管理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2章 交易篇…053
17 严格挑选交易对象
18 别只会要求对方
19 对人不感兴趣就无法促成交易
20 别摆出「自己能得利就好」的态度
21 态度不要因人而异
22 别不在乎「传闻」和「评价」
23 切记,驱动人的是人情义理
24 别在金钱方面害对方不安
25 别轻忽资讯管理
26 别被老板的外表骗了
27 要小心过于强调利益的人
28 曾经受骗的厂商同样不适合交易
29 要留意承办人或承办窗口
30 无法跟同一间公司长久交易的公司
制作交易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3章 业务销售篇…083
31 对业务销售没自信的人,绝对不能当经营者
32 头是用来低下去的
33 提供对方想要的东西
34 不要只用价格当作交易武器
35 不注重外观也不行
36 分不清积极销售与推销的差异
37 「要珍惜投诉客」是天大的谎言
38 别把心思全放在最大顾客身上
39 误解「打招唿」的意思
40 留意与交易对象联络的次数
41 只知道销售却不懂得追踪
42 没考虑为顾客省事
43 未接来电要马上回拨
44 获得介绍后,别忘了该有的礼貌
制作业务销售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4章 交涉篇…113
45 好的交易,始于好的契约
46 在金钱方面态度「严谨」和「爱占便宜」是不一样的
47 切记「利在于本」
48 别让对方不愉快
49 不要没预设妥协点就去交涉
50 老板别出现在谈判桌上
51 交易条件不是信用而是约定
52 把变更条件一事赖到别人身上
53 改善程序来应付降价请求
制作交涉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5章 人事.劳务篇…133
54 创业元老不会成为未来的干部
55 员工随时都会辞职离开
56 员工教育是一种浪费
57 别听从业员的意见
58 从业员无法理解老板的心情
59 不必对员工客气
60 辞呈要欢喜收下,不要慰留
61 请不到优秀的员工
62 好使唤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63 如果需要事务员,请计时人员就够了
64 不抱怨的员工最危险
65 离职纠纷会给公司造成致命伤
66 别僱用朋友
67 可以信任却不能信赖
68 「我一直在观察你怎么做」是一句绝对不能说的话
69 给承诺不如给薪水
制作人事.劳务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6章 薪资体系篇…167
70 别花钱制定就业规则
71 想拿分红就别当经营者
72 从业员的薪水给本薪就好,不必包含津贴
73 定期调薪制比能力给薪制好
74 「等业绩变好……」是一句绝对不能说的话
75 准时下班,别给加班费
76 只有老板可在假日出勤
77 跟员工谈成本意识是白费脣舌
78 付钱者看的是总支付额,收钱者看的是实收金额
制作薪资体系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7章 公司组织篇…187
79 对中小、新创企业而言,「公司」=「老板」
80 别小看董事
81 决算期左右公司的命运
82 打造漂亮的办公室是一种浪费
83 十人瓶颈
84 利用组织化突破「十人瓶颈」
85 开会的目的不是讨论,而是下命令
86 不要拟订事业计画
87 以上市为目标只是徒劳无益
制作公司组织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8章 会计.财务.税金篇…207
88 不需要会计知识
89 时时担心税金
90 别将「金钱」和「时间」耗费在管理部门
91 至少要分成私用和公用
92 信用贷款比租赁好
93 只要有钱公司就不会倒
94 理想原则是「早点回收」「晚点支付」
95 尽管使用交际费
96 不必照请款单的内容支付
97 黑字企业透过税金接受国库补助
98 借钱等于先花掉未来的利润
99 碰到拉保险的要当心
100 理想的决算书在老板的脑中
101 用税理士买银行的信任
102 聘僱在地的税理士解决所有事务
103 别跟不知变通的税理士来往
制作会计.财务.税金的「不能做的事清单」

第9章 商业模式篇…241
104 谨慎、认真地面对数字
105 教主是理想榜样
106 感受大老板的气场
107 上意下达可降低成本
108 不能搞不清楚公司的本业为何
109 世上的一切都靠关系
110 重视品牌
111 别在错误的地方决胜负
112 别做没有成功经验的生意
113 差异化与利基化是卖不掉的借口
114 别拿不景气当借口
115 投入各种事业的公司
116 不与人见面就做不成生意
117 失败者难以东山再起
118 成功要归功「运气」,失败要怪罪「自己」
 

图书序言

前言

  经营与管理一家企业,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不能做的事」。

  这并不是由我率先提出的见解。

  着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就曾表示,经营者的任务是「决定不做什么事」。

  美国知名大学教授、有「策略大师中的大师」之称的理查。P.鲁梅特(Richard P. Rumelt),也在其着作《好策略。坏策略》中提到:「好策略必须具备有意愿、有能力明鑑情势、独排众议、向各种利诱说『不』的领导者。组织决定做或不做都是一种策略。」

  另外,史蒂夫。贾伯斯(Steve Jobs)也说过:「最重要的决策,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决定「不做的事」,而非「必须做的事」呢?其实是因为,前者比较容易执行。

  人就算想做某件事,通常也很难做到。执行总是伴随困难。

  但是,不执行「不做的事」却很简单。因为,只要不做就行了,相信任何人都办得到。

  宗教界同样优先重视不能做的事,并透过「戒律」形式推广,其次才是必须做的事。好比说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基督教也有着名的摩西「十诫」。规定哪些事不做,更容易加深信仰。古时候的领导者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才会制定「不能做的事」吧。

  叫人「别做○○」,要比叫人「去做○○」更容易执行。这也许就是人世间的定律。

  这个道理应该也可套用在商业的世界。曾任证券营业员、现任税理士的我,在为许多经营者提供谘询服务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社会上常听得到「必须○○才行」、「一起来○○吧」之类的主张,却鲜少听到「别做○○」这类意见。因此我认为,向社会大众宣扬这个道理是自己的使命。

  这就是我撰写《经营管理不能做的事!》的动机。

  本书则是《经营管理不能做的事!》加笔补充而成的增订版。由于前作推出至今已有五年左右,这次我大幅翻新内容,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都能有耳目一新之感。

  本书并非专为事业有成之人所写,而是为质疑以往的做法却不知如何改善的企业家、对未来感到不安及烦恼的经营者、将来打算创业却不知该怎么做的商务人士……等,这类为现状苦恼的人提供解决之道。

  相信看完本书,釐清「不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后,一定能订出未来的方向。敬请各位运用本书,一同迈向美好未来!

图书试读

向成功人士请教失败经验
 
经营管理只要结果好,一切都好。
经营管理上的成功,是指获得利益或名声。
那么,这个结果究竟是从哪个时间点算起呢?
 
「成功」到底是指哪个时间点的成功呢?
 
美国管理顾问詹姆.C.柯林斯(James C. Collins),就曾正面面对这个问题。他在着作《基业长青》中举出六十家卓越的大企业,然而其中有十一家后来却衰败了。就连全球畅销书中的成功事例,也无法永远保持繁荣昌盛。因此之后,柯林斯研究企业由盛转衰的原因,并写了《为什么A+巨人也会倒下》这本书。
 
我认为,这是作者的良心表现。不过说到底,即便事业成功、顺利,也只是那个时候、那个时代的短暂结果,谁也不晓得几年后会变得如何。无人能保证繁荣盛况会永远持续下去。所以,就算现在成功了,日后会如何依然是个未知数。
 
在此举我的第一个东家――山一证券为例。
 
我是在平成元年(一九八九年)进入这家公司的,当时正值泡沫经济时期,同梯的新进员工多达四百人。
 
前一年山一证券的营业所得在日本排名第十。当年野村证券打败丰田和松下电器,夺得第一名,大和证券和日兴证券也在前十名,这在现今的时代可是难以想像的情况。泡沫经济的象征――平成元年的封关日(十二月二十九日),日经平均指数站上三万八千点关卡,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点。至今我仍记得,当时自己望着股市看板,上司们于一旁七嘴八舌地说:「明年就会站上五万点关卡呢!」「五年内一定会突破十万点大关!」如今听来完全是个笑话,可在当时却充满了真实感。
 
虽说现在只要回顾过去,就能知道该如何应对,但这终究只是结果论。更何况,现在想到的对策,应该很难在当时执行。
 
每个经营事业的人,无不希望事业成功、顺遂。这很正常,假如有人希望失败,我倒想见识一下。大家经营事业,当然都是为了获得成功。
 
因此,必然会参考成功人士的故事。
 
经验胜过一切。然而,我们不可能亲自体验所有的事。所以,聆听他人的成功事蹟或成功经验,十分有参考价值。
 
不过,此时要注意的是:聆听成功事蹟的目的。这项行为的本旨,在于「单纯向过去学习」这一点。绝对不是为了仿效成功人士,依样画葫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名《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光是听起来就让人好奇心爆棚。我一直觉得,台湾的企业家,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打拼出一番天地的,背后一定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血泪。成功学书籍市面上多如牛毛,但真正让人醍醐灌顶的,往往不是那些光鲜亮丽的经验,而是那些“怎么会这样?”的惨痛教训。《学失败》这个名字,就如同在浓雾中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它不是要你照搬别人的成功,而是要你从别人跌倒的地方绕过去。我常常在想,我们台湾的许多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式经营,传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瓶颈,或是因为经验不足,或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这本书如果能点明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坑”,那对我们这些还在路上摸索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特别期待看到里面关于市场判断失误、人才管理不当、或是财务规划上的致命错误。因为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的公司本来很有潜力,但就是因为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最后黯然收场。与其事后诸葛亮,不如事先预防,这本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而且,120个错误,这数量也太扎实了!我想,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而是需要慢慢咀嚼,反反复复对照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书。光是想想,就能感觉到里面的干货有多少。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断冒出“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或者“幸好我还没犯!”的庆幸。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比那些空泛的励志故事来得更接地气,也更实用。

评分

书名《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真的很有意思!在台湾,我们很多人都在经营自己的小生意,或者是公司里的一个小部门。我常常觉得,成功的故事听起来总是那么激励人心,但总感觉离自己有点远。反而是一些失败的案例,或者说是犯过的错误,更容易引起共鸣,也更能让我们反思。这本书的“120个错误”,听起来就觉得内容一定很丰富,而且很务实。我最想看到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小企业”特有的经营困境。比如,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市场定位不清晰、品牌营销乏力、以及在面对大企业竞争时的无力感等等。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的小店生意本来很好,但因为老板缺乏对市场趋势的敏感度,或者因为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结果慢慢就被淘汰了。我很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揭示这些“慢”的死亡,而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失败。而且,我很好奇,这本书的案例是否都来自台湾本土企业?还是全球性的案例?如果是本土案例,那对我来说会更有参考价值,因为我们可以更直接地对照自己的经营环境。如果包含一些在台湾企业中也可能出现的通病,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大了。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错误,而是能够深入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一些避免类似错误的具体方法。毕竟,光知道哪里错了,不代表就知道怎么改。

评分

《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在台湾,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都非常勤奋,也非常有韧性,但往往缺乏系统性的管理知识。成功往往是偶然的,但失败却往往是有迹可循的。这本书的“120个错误”,听起来就像是把前人走过的“雷区”都标示出来了,这对于我们这些还在创业路上的经营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详细地探讨那些关于“沟通”和“决策”方面的错误。我观察到,很多时候,企业内部的沟通不畅,或者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错误决策,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一个很好的产品,可能因为市场推广不到位,或者内部团队协作出了问题,最终无法取得成功。我曾经在一个公司工作,老板的想法总是变来变去,没有一个稳定的战略方向,导致整个团队疲于奔命,最后公司还是关门了。这种“内部矛盾”导致的失败,我觉得比外部市场竞争的失败更令人惋惜。而且,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财务管理”上的误区?很多小企业主可能更注重产品本身,而忽略了背后精细的财务规划,导致资金周转不灵。这方面的讲解,对我来说会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份“避坑指南”,让我们能够少交一些学费,更稳健地发展。

评分

这本书名《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实在是太直白也太诱人了!在台湾,我身边有太多的朋友都在创业,大家都在摸索,都在学习。我们听了很多成功学的故事,但说实话,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挣扎和错误?这本书直接点明了“失败”,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我最想知道的是,这120个错误中,有多少是关于“人才管理”的?我们台湾的企业,很多都是靠着一群核心人才打拼出来的,但怎么留住人才,怎么让大家心甘情愿地跟着老板一起拼搏,这绝对是一门大学问。我曾经在一个科技公司工作,老板非常聪明,技术也很过硬,但就是不会带人,导致很多有能力的员工纷纷跳槽,公司最后也走向了衰败。这种“内部人才流失”的失败,我觉得比外部市场竞争的失败更让人痛心。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比如,老板的领导风格、激励机制的设计、团队氛围的营造等等。这些方面,我觉得对于台湾的许多中小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我也很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关于“品牌定位”上的错误?很多台湾的品牌,虽然产品质量不错,但总是在市场中找不到自己的独特位置,容易被淹没。这方面的分析,我想会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评分

《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这个书名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在台湾,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想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好。成功的故事听起来总是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一直觉得,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比自己去犯错然后吸取教训,要来得更有效率。这本书的“120个错误”,光是听这个数字,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充实。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合作伙伴选择”上的错误?很多时候,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合作关系。如果选择了不靠谱的供应商、代理商,或者合伙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对合作伙伴不够了解,导致项目进展不顺,最后不了了之。这种“外部关系”上的失败,我觉得也是需要高度警惕的。而且,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关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错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准确地获取和分析信息,对经营决策至关重要。如果因为信息误判,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那后果不堪设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睿智的导师,为我们揭示经营管理中的那些“隐形杀手”,帮助我们规避风险,走向成功。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我们台湾有很多中小企业,大家都在努力地奋斗,但成功往往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有时候, knowing what *not* to do,可能比 knowing what to do 更重要。这本书的“120个错误”,听起来就像是一份非常详尽的“避坑指南”。我最想看到的,是书中关于“战略规划”上的错误分析。很多时候,企业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产品不好,也不是因为执行力差,而是因为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没有一个清晰的长远规划。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的公司本来很有潜力,但因为老板缺乏战略眼光,或者跟不上市场变化,最终慢慢地就被淘汰了。这种“战略性错误”,我觉得是所有错误中最致命的。而且,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法律法规”上的误区?很多企业主可能因为对相关法律不够了解,而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导致企业陷入困境。这方面的讲解,对于我们台湾的企业来说,可能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总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接地气、并且实用的指导,让我们能够在经营管理的道路上,少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评分

看到《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简直太符合我们台湾很多中小企业的现状了!我们没有像大企业那样雄厚的财力支持,也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与其去学习那些遥不可及的成功案例,不如看看别人是怎么犯错的,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学失败》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直接把你带到那些“坑”的面前,告诉你“这里不能踩”。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市场营销”上的误区?比如,广告投放无效、渠道选择失误、或者对消费者需求理解偏差等等。我认识的一些商家,他们的产品本身很好,但因为营销策略不对,或者竞争对手的营销手段更高明,最后生意就越来越差。这种“营销失灵”的失败,我觉得非常普遍。而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财务管理”上的错误案例。很多小企业主可能对现金流、成本控制、以及融资策略不够重视,导致在关键时刻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些实际的问题,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用生动、真实的案例,教会我们如何避免这些致命的错误,让我们的事业更加稳健。

评分

当我看到《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本诚实的书了!市面上太多讲成功学的,听得耳朵都起茧了,感觉好像只要照着做,人人都能成为下一个郭台铭。但现实呢?哪有那么简单。我们台湾这块土地,地小人稠,资源有限,很多企业都是靠着一股拼劲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生存下来的。所以,与其去模仿那些遥不可及的成功模板,不如看看别人到底在哪里跌倒过。这本书的“120个错误”,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每一条错误背后,可能都代表着无数创业者的血泪史。我特别想知道,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在台湾特有的经营环境下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人情债、家族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或者是与大陆市场接轨时遇到的文化差异和监管问题。我有一个表哥,他的公司在台湾做得很不错,但几年前想开拓大陆市场,结果因为对那边的政策和商业环境了解不够深入,一下子栽了个大跟头,损失惨重。这种“水土不服”的例子,我觉得在《学失败》里应该会有很精彩的论述。而且,我很好奇,这120个错误是怎么分类的?是按照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等维度来划分,还是有更创新的组织方式?我希望这本书的结构清晰,能够让我快速找到自己最关心的部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毕竟,经营管理不只是公司老板的事,很多在公司里打拼的员工,如果能理解这些错误,也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为公司贡献价值。

评分

《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想,对于我们台湾很多从小企业做起的创业者来说,成功之路往往是充满荆棘的。我们没有庞大的资源背景,也没有像国外企业那样成熟的体系,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重要,但学习别人的失败教训,或许更能让我们少走弯路。《学失败》这本书,听名字就充满了“痛点”,仿佛是把那些血淋淋的教训赤裸裸地摆在眼前,让你不得不重视。我很好奇,这本书会涵盖哪些层面的错误?是战略层面的方向性错误,还是执行层面的操作性失误?比如,我一直觉得,很多台湾的中小企业在产品创新上,要么过于保守,要么就是盲目跟风,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算不算是一种常见的经营错误?又比如,在人才的吸引和留存上,我们很多企业给出的薪资福利可能不如大企业,但又缺乏足以吸引人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具体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反思和改进建议。我尤其关心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关于“转型升级”的失败案例。我们台湾有很多传统产业,比如制造业,很多都面临着转型困境。如果是因为固守旧模式、拒绝改变而导致的失败,那这本书的警示意义就非常大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个资深的管理顾问,用大量真实的案例,赤裸裸地揭示那些“为什么会失败”的真相,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养分,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

《学失败:经营管理不能犯的120个错误》,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我们台湾的经济体,很多都是由中小企业构成的,大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靠着一股拼劲和灵活度生存下来的。成功学固然有其价值,但我一直认为,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才是更有效率的成长方式。《学失败》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危险地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些容易踩到的“雷”。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关于“产品研发”上的常见错误?比如,过分追求技术,而忽略了市场需求;或者,创新方向错误,导致投入大量资源却无人问津。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的产品很有创意,但就是因为市场定位不准,或者推广力度不够,最终只能不了了之。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失败,我觉得非常可惜。而且,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错误警示。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是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文化出了问题,即使有再好的产品和技术,也很难长久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反思和改进建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事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