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

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销售技巧
  • 客户沟通
  • 需求挖掘
  • 用户调研
  • 销售心理学
  • 顾客关系
  • 提问技巧
  • 服务技巧
  • 营销策略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推销、不说明,
借由「提问」提高客户的购买慾望,
自然就会「想要购买」!

  如果询问客户对业务员有何印象,大家觉得会得到什么回答?
  许多客户可能会回答,业务员是「推销商品的人」或「说明产品的人」。至于回答「推销产品」、「说服客户」、「强迫推销」的人也不少。
  这些都是企业与每一位业务员灌输给客户的形象。
  从物资缺乏转变成物资过剩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形激烈。在这个过程中,销售工作也转变成促销战与折扣战。
  另外,由于资讯科技发展,客户自己能取得的资讯量,多到和以前无法相提并论。若是资讯量较少的时代,业务员拜访推销的意义比较大,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客户自己会选择资讯比较产品,然后决定购买。如此的转变,即使业务员上门拜访「说明产品」,对客户而言也没有多大意义。
  然而,必须达到业绩的业务员,仍得拚命地推销。于是「推销的人」、「说服的人」、「强迫的人」,这种印象在客户心中增加了。

  话说,「为何客户会购买产品与服务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客户也许会回答:「因为很想要那项产品。」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想要?」客户大概会回答:「因为没有的话就会感到困扰。」「有这项产品就会很方便舒适。」

  这代表什么意思?表示客户并非购买产品与服务。而是借由购买产品与服务,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与课题,或是花钱来实现需求与需要。
业绩不佳的业务员都拚命地推销产品与服务。他只会热衷地谈论产品有多棒、服务有多方便。

  可是,客户并不想听这些事。客户在意的是购买产品与服务后,能看见生活上的改变与改善之处。不要被产品与服务这种有形之物给骗了。你贩售的并非物品。你贩售的是客户购买后所带来的改变。业绩亮眼的业务员都是贩售引发变化的解决方案。

  本书即是作者运用其开创的提问型销售法,循序渐进地从初步接触、询问了解客户需求、提出解决方法到后续的追踪服务等等,以各种情境设定搭配简单清楚的图解说明,让原本无所适从的新手业务员或希望为自己业务生涯开创新局面的资深业务员都能了解销售的本质与要领,为自己奠定不败的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青木毅(Aoki Takeshi)


  生于1955年。自大坂工业大学毕业后,曾从事餐饮业、服务业及不动产业等工作,之后进入美国人才教育公司代理店。

  1988年于1000名以上的业务员中脱颖而出,取得5年内累计业绩第1名。

  1997年开创提问型销售。

  1998年个人、代理店业绩双双取得全日本第一,并从全世界84个国家共2500家代理店手中摘下世界大奖。

  2002年开创提问型自我管理。担任大坂、东京等政府机构于提问型沟通上的指导者。

  2008年开始对企业和个人提供提问型销售的谘询。现在也指导大型汽车经销商、不动产建设公司、保险公司、制造商等企业。于3个月内成功提升业绩,获得了高度赞赏。

  2016年设立一般社团法人提问型沟通协会,着手将提问型沟通普及至大众。Podcast节目「青木毅的提问型销售」,累计下载次数超过300万次。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销售工作与客户的心理
为何客户不愿购买?
受到客户欢迎的推销方式为何?
①为何大家讨厌推销?
▶客户的心理与销售工作的现况……12
②客户购买的并非「物品」
▶客户的钱花在什么地方?……14
③了解客户的「感觉」,弄清楚他们的「想法」
▶客户引发购买行动的过程……16
④客户自己主动谈论,有自觉地意识到
▶提问的效果……18
⑤从了解客户的需求开始
▶借由提问了解客户的感觉和想法……20
⑥使客户进而购买
▶现况、需求、面对问题与解决方式、再次确认需求、提案……22
⑦何谓销售?
▶并非「贩售」而是「使人购买」的行为……24
⑧提问型销售的流程
▶借由提问整理感觉与想法,进入下一阶段……26

第2章 提问型销售是如何接触客户?
第1阶段
解除对方的戒心,加深人际关系
①借由接触客户成功推销
▶依照种类、方法、价格带改变方式……30
②「我是来打招唿的」
▶告知今天拜访的目的,解除对方的戒心……32
③「您的名字怎么唸呢?」
▶「开启话题」询问客户的私事……34
④「为何您会进入这间公司?」
▶从询问公司现况、加入动机与设立动机探询对方的「想法」……36
⑤「您重视哪些事呢?」
▶了解客户的生活态度与想法,以及延长线上的未来……38
⑥为何要询问个人私事?
▶了解客户的人品,纯粹想要「帮助对方」……40
⑦要能够想像客户的人品
▶如何询问客户的事?……42
⑧借由询问「例如?」「为什么?」使谈话内容更明确
▶借由这2个问句让「形象」更清晰……44
⑨当客户反应冷淡时
▶比起提问内容表达同感更重要……46
⑩称赞对方,发现共通点
▶如何让客户的反应更好?……48
⑪「例如……」「看起来像是○○」
▶引导客户使他容易回答问题……50
⑫「您有听过敝公司吗?」
▶第一次上门推销时不要提无谓的事……52
⑬制作「谈话剧本」(脚本)
▶打电话接触客户时的注意之处①……54
⑭以温暖柔和的声音,表达感谢与欣喜之情
▶打电话接触客户时的注意之处②……56

第3章 提问型销售是如何接触客户?
第2阶段
让客户说出真心话,引起真正的需求
①敞开心扉回到「现在」
▶接触客户的第2阶段该做何事?……60
②「在这当中,○○的现状是……」
▶询问自家公司产品与服务领域的现况……62
③「今后您有什么打算?」
▶询问「需求」……64
④「对于此事您採取了何种措施?」
▶询问「解决的措施」……66
⑤「您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吗?」
▶「再次确认」需求……68
⑥配合「客户的思考速度」
▶让客户彻底「感受」、「思考」……70
⑦「要不要找个机会听听详细的内容呢?」
▶从提案到简报的一句话……72

第4章 面对反驳与推託的应对方式
①「我很忙」、「我没钱」、「现在不需要」等3个借口
▶反驳与推託的种类……76
②慰劳及表示同感
▶假如对方反驳或推託……78
③「比方说,那是何种情况?」
▶引起共鸣后借由提问与慰劳询问具体的情况……80
④「其实对这样的人来说……」
▶第3次才提案……82
⑤为何对于反驳与推託无法回嘴?
▶因为你退缩了。重复角色扮演练习累积经验……84

第5章 提问型销售的简报
①「为何您会想听我说明?」
▶在简报开头询问动机……88
②让对方说出想听说明的理由
▶让业务员变成顾问的魔法提问……90
③再次询问「现况」与「需求」
▶由客户亲口说出「现况」与「需求」,促使自觉……92
④依序询问「课题」与「解决方案」
▶尤其是深入探讨「课题」,找出最大的「课题」……94
⑤「别担心,这一点可以解决!」
▶再次确认需求,用一句话提案……96
⑥用客户的用语表达
▶令人感动的简报的诀窍……98
⑦节奏与速度,轻重缓急
▶吸引人的简报的诀窍……100
⑧商品型录的有效用法
▶「请您看看这个!」先引起兴趣再提出……102
⑨在众人面前做简报的诀窍
▶事前询问1位参加者。他会说出所有人的课题……104
⑩如何应付业界、职务、情况不同的客户?
▶每次都思考对策……106

第6章 提问型销售的成交
①进入成交的最佳时机为何?
▶借由成交尝试来判断……112
②「您觉得我的简报如何?」
▶询问对简报的感想,加深「念头」……114
③「您有什么介意的地方吗?」
▶坦率毫不避讳地提问……116
④「那么,您想继续谈这件事吗?」
▶如果进入「思考」的阶段就能成交……118
⑤想像客户的未来感到开心
▶成交时的注意之处……120
⑥愈高价的商品愈要放长线钓大鱼
▶成交得花多久时间?……122
⑦「再想想」的应对方法
▶表达同感,具体询问在意之处……124
⑧「再商量」的应对方法
▶询问与商量对象的关系,请客户传达意思……126
⑨「您的真心话是什么?」
▶迟迟无法做出最后决定时的一句话……128
⑩如何应对仍旧无法决定的客户?
▶彻底坚守顾问的立场……130

第7章 后续追踪既有客户
①为何需要后续追踪?
▶只靠开发新客户也有极限……134
②增加口耳相传与介绍的方法
▶适当的后续追踪才是重要关键……136
③「有哪些变化呢?」
▶询问顾客採用后具体的变化……138
④「您是如何使用的呢?」
▶假如顾客不开心,就询问状况提出建议……140
⑤使客户帮忙介绍的魔法句
▶请对方具体地举出名字……142
⑥「您会想要告诉别人吗?」
▶先做完简报再请客户介绍……144
⑦持续追踪就是「收到功课」
▶为了「帮助客户」而行动……146
⑧客户的意见建立起工作信念
▶后续追踪最大的目的……148

第8章 这种时候该怎么办?销售的烦恼Q&A
①不擅交际的人无法胜任吗?
▶不需要社交性。变成善于提问便可……152
②总是会变得低姿态……
▶理解「销售」真正的意义……154
③总是被拿来和其他竞争公司比较……
▶专家的建议才能做出差异化……156
④听说收集名片很重要……
▶比起名片的数量,看清需求与需要更重要……158
⑤何谓「在推销产品前先推销自己」?
▶所谓「推销自己」,就是获得客户信任……160
⑥应该跟着前辈跑业务吗?
▶现场才是学习的地方……162
⑦一直被拒绝感到很沮丧……
▶销售工作充满了成长的祕诀……164
⑧对工作没有自信……
▶确认客户开心的意见才是自信的泉源……166
⑨无法在客户面前侃侃而谈……
▶制作提问型谈话剧本,彻底练习角色扮演……168
⑩该如何努力才能成长?
▶借由「回顾笔记」反覆改善……170

后记
只要学会提问型销售,「理想」就会化为「现实」,并且变得「理所当然」
 

图书序言

前言

  「销售也是有方法的啊!?」

  「原来和客户沟通也可以照着剧本走!」

  「我之前的努力到底算什么!?」

  「不过如果这是事实,我也能成为顶尖业务员!」

  经过如此的心境转换,我的销售人生揭开了序幕。这是距今32年前的事。

  我从小就拙于言辞容易怯场。学生时代只要一上台,我全身就会微微地颤抖,我讨厌这样的自己,想要设法改变而艰苦奋斗。我尝试过很多种方法,结果依然无法克服。

  「这样即使出社会也会畏畏缩缩的吧?」由于担心害怕,我到小型餐饮公司上班。这7年来我拚命地工作,可是公司却悽惨地倒闭。

  「像我这种人,反正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在我垂头丧气失去气力之时,朋友邀我去当业务员,就是我的上一份工作,贩售教育教材的纯佣金制推销工作。

  「也许这份工作很困难,可是如果不投入这种世界让自己成长,照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这份工作是锻鍊自己的大好机会。反正已经无路可退了,不如赌上自己的人生吧!」明明拙于言辞又容易怯场,却在很奇怪的地方正向思考。我下定决心,进入那间公司二度就业。

  这是陷入困境的开始。不管如何尝试、努力,完全卖不出去。前途渺茫啊。

  「到底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办!?」几经苦恼下我拿起公司的业务手册与谈话剧本。之前从未留意过的业务手册与谈话剧本,我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我在业务手册上划线,写下注意到的事。谈话剧本的走向是,提出问题吸引客户的注意再说明产品,我彻底地记住内容直到能自然地侃侃而谈。

  我得到一个结论:「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总之,我决定照着业务手册与谈话剧本所写的去执行。

  结果,奇蹟发生了。我对客户的简报宛如脱胎换骨,按照谈话剧本与客户交谈,顺利地签订合约。这种好事接连发生。

  我在4月二度就业,9月开始拿起业务手册与谈话剧本学习。然后从10月便有长足的进步,等到发觉时,我那一年1~12月的业绩,明明只是个新人却在全国1000名以上的业务员中获得第6名。

  此刻我的人生有了大幅改变,到目前为止32年来,我经常被称为顶尖业务员。

  我经常携带的业务手册与谈话剧本,配合社会变化有了大幅改变。尤其随着资讯科技发展,客户自己也会收集资讯,不愿意听产品说明的情况也增加不少。

  因此,我主要根据用来吸引客户的「提问」,改良成先确认客户的需求与需要,再介绍产品的「提问型销售」这种独特方法。

  我开创提问型销售已有18年之久。对一般企业与个人的指导活动也已迈入第7年。出版的相关书籍共6册,每一部都增刷,发行总册数共10万册。接受提问型销售指导的人已超过3万人。

  在推广过程中,这次完成了本书。这是一本从新人到一般民众都能使用的「提问型销售手册兼谈话剧本」书。

  如果你不擅长推销,心里有抗拒感,那只是你对于推销,对于话术和提问方式尚未学习过而已。也许累积经验就会明白,但那样实在太花时间了。请先彻底学习本书内容,并且完全记住。

  事实上,我在年轻时学习如何推销,业绩才得以大幅度提升。就像毫无销售经验的我引发了奇蹟,你也能借由本书引发奇蹟。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真是抓人眼球,直击痛点。“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这句话,简直就是砸在了很多在销售、市场、产品等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的心坎上。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自以为是地揣测用户想要什么,然后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做产品、做服务,结果却发现市场反应平平,甚至有人连试用的兴趣都没有。这种挫败感,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系统化地、有条理地阐述“问”这个过程的。是仅仅停留在提问技巧的层面,还是会深入到提问背后的心理学、行为学原理?我想,如果只是简单的“多问一句”或者“问对问题”,那也太肤浅了。真正的“问出来的需求”,一定是对消费者内心深处渴望的洞察,是对他们未曾意识到的痛点的挖掘。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框架,指导我们如何从模糊的“需求”到清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我们应该问哪些关键问题?在市场推广时,如何通过提问来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在客户服务过程中,又该如何通过提问来提升满意度和忠诚度?我甚至在想,这本书会不会触及到“提问”之外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如何建立信任,如何与客户建立长期连接,以及如何将这些“问出来的需求”转化为真正的商业价值。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沟通”这个最基本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技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从一个“猜测者”变成一个真正的“需求挖掘者”,也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我的工作和事业。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精准的靶心,直指了我们在商业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巨大难题:如何真正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投入了巨额的研发和营销费用后,依然无法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对顾客需求的理解,往往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和猜测,而非直接的、深入的沟通。这本书的标题“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无疑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它提醒我们,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猜”,不如直接去“问”。但是,“问”也需要技巧,需要策略。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深入阐述“问”这个过程的。它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的“提问方法论”,指导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下,如何提出最有效的问题,从而挖掘出顾客的真实需求?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提问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顾客表达,如何识别顾客话语中的潜台词,以及如何避免那些带有主观倾向性的问题。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那些成功地通过“问”而获取顾客信任、驱动产品创新,甚至实现商业转型的企业。这些案例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掌握“问”这个技能,究竟能为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带来多大的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沟通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倾听”、“洞察”和“共情”的书。它将帮助我重新审视与顾客的互动方式,从而更有效地为他们创造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就是给那些疲于奔命、却总是抓不住用户“命门”的营销人和产品经理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投入了那么多资源,做了那么多调研,但最终产品的市场反馈总是差强人意?难道是我们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还是我们的方向错了?这本书的标题“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直击了我内心的困惑。它好像在说,问题不在于我们做得不够多,而在于我们做得不够“对”。“问”这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要问到点子上,问出真正的需求,绝非易事。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析这个“问”的。它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提问体系”,指导我们如何从产品的概念阶段,到推广阶段,再到售后服务阶段,每个环节都能精准地通过提问来获取用户需求?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提问模型,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提问策略,或者针对不同产品阶段的提问重点。我希望作者能够揭示那些“隐形”的需求,那些用户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但却至关重要的需求。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场景:一个客户明明说需要“功能A”,但通过深入的提问,我们才发现他真正需要的是“结果B”。这种从表象需求到本质需求的洞察,才是“问”的精髓所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掌握这种洞察力,让我能够像一个“侦探”一样,通过层层提问,挖掘出用户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工作中的“秘密武器”,让我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为用户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像一个掷地有声的宣言,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关注的焦点。“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这句话,简直就是把我过去无数次因为“猜测”失误而导致的挫败感,一次性地具象化了。我一直觉得,在商业世界里,最难把握的就是“用户需求”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分析市场趋势,去进行用户画像,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与用户真实的感受存在偏差。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指明了一条更直接、更有效的路径。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深入地阐述“问”这个过程的。它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的“提问方法论”,让我们能够不仅仅是“问”,而是“问出”那些隐藏在用户表象之下的真实需求?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提问策略,比如如何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来引导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期望。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倾听”和“共情”的技巧,因为我知道,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连接。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问”来驱动产品创新,如何通过“问”来建立用户忠诚度,甚至是如何通过“问”来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销售和市场,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真正理解他人、如何与人建立深度连接的“哲学书”。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时,我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在产品会议上争论不休的场景,还有那些市场反馈报告中,看似合理却又冰冷的数据。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团队努力了那么久,做了那么多用户调研,但最终推出的产品,总是在某个环节让用户感到“不对劲”?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笼罩在我心中的迷茫。它直接告诉我,问题不在于我们没有努力,而在于我们可能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去“理解”需求。我们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凭借经验和逻辑去推测用户需要什么,但“问”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却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问”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解读的。它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提问指南”,指导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产品阶段、不同的用户群体时,如何设计出最具穿透力的提问?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问”的心理学基础,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问题能够触及用户内心深处,而另一些问题则显得苍白无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提问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巧妙的追问,将模糊的需求转化为清晰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通过“反问”来激发用户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销售和市场营销的书,它更像是一把解锁用户内心世界的钥匙,一把能够帮助我们精准抓住市场机遇的“指南针”。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声清脆的警钟,瞬间点醒了我长久以来在市场和产品工作中感受到的迷茫。 “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这句话,精准地击中了我们常常陷入的“自以为是”的泥沼。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的产品和服务,总是在某个环节让用户感到不那么“满意”?也许,问题不在于我们做得不够多,而是我们没有掌握“问”这个最核心的工具,去真正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解析“问”的奥秘。它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提问方法论”,指导我们在不同的商业场景下,如何巧妙地引导用户说出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甚至是那些他们自己都未曾清晰表达出来的愿望?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提问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逐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如何通过倾听和反馈,来建立与用户的信任,以及如何通过“反问”来激发用户的思考,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发现和表达他们的需求。同时,我也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展示那些成功企业是如何通过“问”来驱动产品创新、优化服务流程,甚至是如何通过“问”来建立起持久的品牌忠诚度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销售和营销的指南,它更像是一把开启用户心扉的钥匙,一把帮助我更精准地捕捉市场机遇的“罗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声响亮的口号,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也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这句话,简直把我过去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中遇到的各种“瓶颈”和“困惑”,都凝聚成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进行市场调研,去分析用户数据,但最终的产品,总是在上市后褒贬不一,甚至无人问津?也许,我们一直在用“猜测”代替“询问”,用“推测”代替“洞察”。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问”这个看似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行为,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解读的。它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提问框架”,指导我们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如何设计出能够精准触及用户痛点、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提问艺术”的精髓,比如如何通过引导性的提问,让用户自己说出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如何通过开放式的问题,鼓励用户自由表达,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倾听和反馈,来建立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同时,我也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展示那些卓越的企业是如何通过“问”来驱动产品创新,如何通过“问”来提升用户体验,甚至是如何通过“问”来重新定义行业规则。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销售和市场的“实操手册”,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理解”、“共情”和“连接”的“智慧之书”。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声警钟,瞬间把我从过去那种“觉得我知道,我觉得我懂”的自负中唤醒。我一直以为,做产品、做市场,需要的是技术、创意和执行力,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最核心的竞争力,可能在于“倾听”和“提问”的能力。我所在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研发新产品,去进行市场推广,但很多时候,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精准。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设计产品,而忽略了用户的真实感受和潜在需求。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路。它强调“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它意味着,我们不必花费巨大的成本去猜测,而是可以通过与顾客的有效沟通,直接获取他们最真实的需求。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阐述“问”这个过程的。它是否会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论”,指导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下,如何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顾客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提问的技巧,比如如何避免引导性提问,如何通过开放式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以及如何识别顾客话语中的潜台词。此外,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那些通过“问”而获得成功的企业或个人。这些案例应该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通过有效的提问,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一种工作方法的革新。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一直在“闭门造车”,而真正的宝藏,其实就藏在与顾客的每一次互动中,只是我们缺少一把打开宝藏的钥匙。作者用了一个非常极端的数字“9成”,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数字的具体出处和研究方法,但它所传达的理念却让我深以为然。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市场调研”,不过是基于我们自己的臆测和行业经验,然后将这些推测强加给潜在用户,结果可想而知。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与其去猜测,不如去问。但“问”并非易事。它不是简单地抛出几个问题,然后等着答案,更不是将用户的回答简单记录下来。我想,真正的“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如何讲解“问”的艺术性的。比如,提问的顺序、提问的措辞、提问时的语气和表情,这些细微之处都会对顾客的回答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那些善于提问的人是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顾客说出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甚至是一些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完全意识到的需求。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提问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应该能够指导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下,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计出最有效的提问方式。比如,在产品开发初期,我们如何通过提问来定义产品的核心功能?在产品推广阶段,我们如何通过提问来塑造产品的品牌形象?在售后服务环节,我们如何通过提问来解决用户的痛点,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我总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提问”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洞察”和“共情”的书。通过“问”,我们才能真正走进顾客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洞察他们的真正需求。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被它简洁而极具冲击力的书名深深吸引:“9成的顾客需求都是问出来的!”。这句话,仿佛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多年来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时,那种“我觉得我懂”的自以为是。我常常反思,为什么我们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去研发和推广产品,但市场反响却总是差强人意?是我们的产品不够好,还是我们的推广不够到位?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也许,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问”对问题,没有从用户那里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地阐述“问”的艺术和科学。它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提问体系”,指导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比如产品设计初期、市场推广阶段、客户服务环节,如何设计出能够触及用户痛点、激发用户潜能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提问技巧,例如如何设计开放式问题,如何通过追问来深入挖掘,以及如何识别用户话语中的“冰山之下”的需求。同时,我也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展示那些企业是如何通过“问”来成功地颠覆行业,如何通过“问”来赢得用户的青睐,甚至是如何通过“问”来重塑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销售和市场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洞察”、“共情”和“连接”的宝典,它将帮助我重新审视与用户的每一次互动,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市场的脉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