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掌握爱与教育的祕诀

读懂孩子:掌握爱与教育的祕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家庭教育
  • 育儿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行为习惯
  • 正面管教
  • 爱与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孩子出现情绪、健康、学习或行为问题时,
你知道他其实想表达对父母的爱吗?

  为何当夫妻和解,儿子就回归正轨、不再逞凶斗狠?
  为何重拾与母亲的连结,孩子就能克服恐惧与退缩,勇敢迈向心上人?

  归属感就像是孩子心灵的食物,孩子为了得到它会採取行动,让一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这些事情并不一定对他有利。──周鼎文

  「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心理疗法,多用于家族治疗,以团体形式进行,透过釐清家族的系统性动力来解决问题。在排列师指引下,能够具体找出当事人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和动力,进而抚平内心的伤口。

  亚洲系统排列大会主席、道石教育创办人周鼎文,十多年来在台湾各大儿童医院、家扶及儿福机构、地方法院、身心障碍特教中心等辅导经验中发现:「爱与归属感」是影响人生的关键。许多孩子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出自「盲目的爱」──因为害怕失去归属感,而让自己用牺牲、承担、跟随或受苦的方式,与父母、家庭保有连结。

  书中收录23则真实案例、8则练习与众多家长提出的常见问题,以国际知名的「家庭系统排列」角度,从整体家族运作来理解孩子的行为与问题,带领大人重新读懂孩子的心:
  ‧    了解孩子对家的爱与承担,陪他们一同面对成长的烦恼。
  ‧    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建立界线,处理愤怒、不安或忧郁。
  ‧    找出孩子厌学、沉溺网路、寻衅滋事背后的情感因素。
  ‧    改善人际畏缩、欺负弱小、过动、自闭等校园常见议题。
  ‧    协助孩子面对手足对立、父母的冲突或离异。
  ‧    陪伴孩子面对亲人的死亡或家族的祕密。
  ‧    帮助单亲、重组家庭与隔代教养的孩子正向成长。

本书重点

  ‧详述如何透过「爱与归属感」改善孩子的行为、情绪、健康与人际关系。
  ‧透过「家庭系统排列」为亲子关系与孩子的发展找到出路。
  ‧论及单亲、重组家庭、隔代教养、堕胎、亲人死亡等深入议题。

真诚推荐

  王理书(资深亲职老师,神性母亲排列推动者)
  宋鸿燕(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谘商心理师)
  柯志恩(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教授、立法委员)
  陈纪英(着名心理专家、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中心创建人)
  夏惠汶(开平餐饮学校创办人暨关系动力学院创始人)
  黄宗坚(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谢文宜(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副教授)
  魏书生(着名教育家、东联教育研究院院长)
  顾瑜君(五味屋──囝仔们ㄟ店推手)
  龚正行(着名学科专家、北京市第八中学老校长)

  作者周鼎文利用「系统观」来分析孩子的问题,从另一种全新的视角,找出潜藏在问题后面的原因,书中也找到了关键:「爱与归属感」。相信这本书可以帮助每位父母在与孩子甜蜜又混乱的战争中,找到一个不一样的战略!──柯志恩(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教授、立法委员)

  本书带领我们看见孩子疾病背后的问题真相,其实是对家庭系统冲突的唿唤与反扑,而所谓的问题小孩,往往是为爱承担的代罪羔羊,或是渴望爱与归属的孤独灵魂。作者提醒唯有更大的爱与慈悲,才能真正化解个人需求与系统需求之间的终极矛盾。──黄宗坚(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成长,鼎文提醒为人父母要敏锐地关切孩子、愿意读懂孩子,针对每一位他曾经接触的案例,层层剥茧,让孩子与父母重新回到健康的序位。书中还置入简易的连环插画,提供为人父母在亲近孩子时能够实际操作的管教方式,十分生动。──宋鸿燕(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谘商心理师)

  在传统伦理荒烟蔓草的现代,周鼎文与道石教育,以道为石,铺上一条条石板路,让家庭之道有了经纬,在情绪漫天失功能的家庭关系中,有了以爱前行的依据。 书中例子真实而触动:堕胎、过动症、手足对立、耽溺网路......皆有直指核心的智慧解药。──王理书(资深亲职老师、神性母亲排列推动者)

  一本让我们更了解孩子内心的心灵地图。当我们从心出发,以孩子为本,我们就能真正看到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一旦内心的连结开始建立,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就能更加有爱、和谐。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帮助,更健康地长大。──陈纪英(着名心理专家、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中心创建人)

  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没有一个孩子是有问题的。那些我们表面看上去有「问题」的孩子,不过是我们没有帮他们找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如何读懂孩子,让他们更快乐地学习、成长,本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家长们站在「系统」的高度,找出解决之道。──魏书生(着名教育家、东联教育研究院院长)

  如何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除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孩子的家庭关系也至关重要。家族系统排列是一个新视角,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问题背后的原因,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庭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去。──龚正行(着名学科专家、北京市第八中学老校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周鼎文


  国际知名系统排列导师,将系统排列引进华人世界的第一人,曾任亚洲系统排列大会主席,创办台湾海宁格机构、道石国际系统排列学院(TAOS)。经常受邀至国际大会演说、至公私立单位授课演讲及进行内训,同时也应政府机关、法务部、大学研究所、医院团体邀请指导授课。在海崃两岸、香港和新马等地都有他的课程,成功将系统排列运用于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协助人们面对瓶颈,重新找到创意发展与解决之道。着有《爱与和解:华人家庭的系统排列故事》、《读懂孩子:掌握爱与教育的祕诀》、《家庭系统排列:核心原理、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等书。

图书目录

来自各方的推荐
作者序:「爱与归属感」是孩子的答案

第一章 孩子如何爱自己的家
人的本能是什么
良知警报器何时响起
看到如实生命,活出真正自己
爱就要实践生命的五大法则

第二章 孩子是家庭最好的镜子
静观镜照,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家庭真相
为爱承担,问题孩子是家庭的「替罪羊」
家族系统排列,用一种新视角看见孩子
★练习:画出家族系统图

第三章 孩子的行为在说什么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家长要有所觉知
孩子心中需要爸爸的位置
离婚的夫妻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特别话题:隔代教养
内在排列:面对父母冲突或离异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行为问题
家有儿女Q&A
★练习1. 称赞孩子像对方的优点
★练习2. 如何帮孩子修正行为

第四章 孩子的情绪在说什么
孩子情绪问题里有多少承担
与孩子一起走出亲人过世的悲伤
堕胎,痛的绝非只有母亲
内在排列:为堕胎的孩子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情绪问题
家有儿女Q&A
★练习1. 静心唿吸,陪孩子调整情绪
★练习2. 当孩子有情绪时,具体的回应法

第五章 孩子的人际关系在说什么
中断的连结如何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重新连结母亲,帮助孩子建立人际亲密
归属感对孩子等同爱和幸福
用更好的方式来面对家族祕密
内在排列:连结生命的源头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人际问题
家有儿女Q&A
★练习1. 教孩子交朋友,加入新团体
★练习2. 如何面对其他孩子的嘲笑戏弄

第六章 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
看见孩子,而不只是看见疾病
过动孩子的背后,是充满争吵与冲突的家
爱阻塞,所以心也阻塞
战争创伤对后代影响有多大
对不起,我们不该恣意伤害你们
内在排列:对世间万物的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疾病
家有儿女Q&A

第七章 我的教育观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爱的系统教育
永远不能忘记品德教育
表达自己、关怀他人就是成功的情绪教育
孩子,我们这一生为何而来
★练习:48小时内行动

[附录1] 给家长的家族关系检视表
[附录2] 读懂孩子──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在校专案实施计画
[附录3] 百万家庭读懂孩子 读书会筹办计画与讨论题纲
[附录4] 道石教育集团简介
[附录5] 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作者序

「爱与归属感」是孩子的答案


  这些年,我帮助了许多孩子和家庭朝向幸福快乐。我看到每对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看到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但既然都有爱,为什么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行为偏差、情绪困扰、学习问题、人际关系出状况,甚至生出许多疾病?

  这些问题都是不好的吗?它们是否在告诉我们什么?

  想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我们就要学会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孩子,那就是用「系统观」来看孩子,孩子的生理心理系统、家庭家族系统、人际关系系统,以及社会国家集体系统,乃至更大的生态系统对孩子都有重大的影响。透过系统观,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

  在辅导了数千个家庭之后,我发现这所有的系统影响孩子最关键的点就在——「爱与归属感」。它几乎是每个人心中的渴望,也是我们在温饱后要达到人生理想的那座桥樑。尤其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而言,它更显重要。在帮许多家庭做辅导时,我发现许多孩子的问题就出在找

  不到「爱与归属感」。

  因此,如果你不了解「爱与归属感」,就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你的孩子。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你,爱与归属感是什么,爱与归属感在孩子的深层心理、家族系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里如何影响孩子。透过实例与解说,从孩子们的行为、情绪、人际关系和疾病四个面向来了解与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转化的钥匙,让爱与归属感不再是负面的负担,反而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让家族的系统动力不再是孩子的牵绊,而能转化成孩子坚强的靠山。如此一来,危机就能变成转机,烦恼就能变成智慧,疾病就变成了祝福。

  要如何办到呢?父母要以身作则。

  想了解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孩子。你要觉察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有怎样的身心、情绪、行为与人际模式?你是如何过你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觉察你是如何在爱?觉察自己的爱是「盲目的爱」还是「成熟的爱」。什么是「盲目的爱」?就是害怕失去归属感而让自己用牺牲、承担、跟随或受苦的方式,重复家族不幸命运的爱。什么是「成熟的爱」?就是能回到自己的序位,尊重家族系统中所有成员的爱,遵循「生命五大法则」的爱。我们能否将「盲目的爱」转变为「成熟的爱」,不仅为孩子做了一个示范,更直接影响着我们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孩子;改变自己,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我在辅导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家长和孩子,因为明白了什么是成熟的爱,明白了生命的法则,他们的人生确实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改变。怀着这一份感动,我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凝聚我多年观察与工作的经验,有新兴的理论支持与真实的案例解说,再加上内在引导与具体实用的练习。各位读者,不管是家长孩子、教育学者或专业助人者,如果能用心跟着本书的内容走,领悟与实践其中的道理,熟练这些引导与练习,我确信会让你在陪伴孩子的过程里,学会爱、收获爱、成就爱,从而将自己与孩子带往一种光明、理性、成熟的爱当中。

  如何读这本书?关键就是要敞开心胸,反观自己,并亲身去探索与实践。有伴侣的,最好跟伴侣一起读,这样你们可以共同成长,一起讨论如何教导孩子。你也可以读给孩子听,循序渐进,一次读一个段落,并和孩子一起做练习;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读,相信孩子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行吸收领悟。老师们可以带学生读并做练习,安排进度让学生分组运用创意,例如表演、朗读与讨论等方式,把书中的知识用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自己会领悟得更多。

  本书最后一章是未来教育所关注的新焦点,也就是爱的系统教育、品德教育、情绪教育及生命教育的结合。我在这章做了扼要的重点说明。这几项教育项目在过去已有许多进展,如能有所结合将为更多家庭与孩子带来甚多益处,我极欲推广让更多人受益。

  本书能够付梓要感谢海宁格老师及我所有的老师,还有 TAOS 道石教育、出版人贝为任先生、心灵工坊所有工作人员,柯琳娟老师、吴慧玲老师及所有参与者的付出。最要感谢的是所有曾来找我协助的家长与孩子们,你们用生命来增长我们的智慧,你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渴望成长的决心更令人钦佩。在我心里,这本书是我们共同的着作,是用心、用爱、用专业、用辛酸、用血泪、甚至用生命所写的一本书,我在这里极力推荐给大家,只要是当过孩子的人都要读。

  是的,孩子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为我们每个人也都曾经是孩子。这本书不但可以启发孩子,更可以启发我们自己,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孩子问题的背后都是爱,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美好的,你也会发现自己的心灵也是美好的,透过这份启发,我们将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图书试读

2-3
家族系统排列,用一种新视角看见孩子


孩子出现问题,是希望透过爱,借由自己对家族问题的一些承担、替代,反映出整个家族未圆满之事。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在一般管教之外,超越正面或者负面的观点,多角度思考它是在提醒我们什么,是要引导我们看见什么。而系统排列心理学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什么是系统排列

系统排列是由我的恩师——德国应用哲学家、生命教育家、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Hellinger)整合发展出来的心理学模式。它的焦点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侧重从整个家族系统的角度去理解个人的行为与问题。它的发展历史大概是这样的:过去在家族治疗的实施过程当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临时事件,导致某位家庭成员无法出席,于是治疗师只好请助理来代表这位家庭成员。奇妙的是,过程中助理竟然能说出他所代表的人的感受,即使他对此人一无所知。很多治疗师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进行实验。美国的一位女治疗师更据此发展出了系统排列现象运用的雏形。海宁格先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与整合,创立了一种可操作的心理学模式,透过角色扮演及互动,来解决人生当中的各种困境和困扰,进而使我们更接近生命的核心。这种方法的运用,在后面会详细谈到。我相信,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出现不好的状况。但有时候,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父母会有一种无力感,觉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办法了解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系统排列就像是在为一个家族拍X光,它可以检查出家族中的状况,看见哪里的位置错乱了、哪里出问题了,以及谁出了状况。透过系统排列,我们可以把每个人的内在心理重新看一次——有了这些了解,我们才有机会醒悟并做适当的改变。

只要我们一个转念,回头看看整个家,就会发现问题的端倪,就会知道孩子的行为、情绪、疾病和人际关系背后在说什么。如此,我们才能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如何支援孩子。

4-1
孩子情绪问题里有多少承担


近几年我遇到越来越多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而且越来越低龄化。调查资料显示,学龄前儿童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已经达到了17.66%,而青春期的孩子,这个数字更高。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