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食代: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

共好食代: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食农教育
  • 食物教育
  • 可持续发展
  • 社区营造
  • 健康饮食
  • 教育创新
  • 亲子教育
  • 乡村振兴
  • 食物系统
  • 共好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倾全国之力推动食农教育,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桌子菜餚,教会孩子深刻体验生命历程、大自然的不可违抗;因为亲手栽种,原本讨厌的蔬果变得格外珍惜,开始懂得感谢为自己烹调的人了!甚至,进而解决了农产品地产地销问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把农村救了起来……

  推动饮食教育,几已成为全球性风潮。近年来,食农意识也逐渐在台湾萌芽。但是,食农教育究竟是甚么?台湾社会常说以食为天,却长期忽略饮食与土地、文化、环境生态……等的连结,农业处境又日益困窘,要如何落实食农教育?在哪里推行、如何推行才能最具成效?

  全书分三大部分:一、理念篇:借食农大国日本的政策、理念,充分阐述食农的真义;二、他山之食:介绍美国、日本、义大利、英国、泰国等不同国家的相关政策、践行方式,借他山之「食」,以为台湾不同面向的学习;三、在地实践:包括校园小革命、民间大步走与生活行动派,深入报导台湾在地,包括:中小学、企业组织,甚至家庭,努力推动食农教育的特色与成效;更有民间企业充满活力的食农小革命、大学生自发性共食的食农学习,以及在家庭日常饮食中,潜移默化的饮食教育。

  全书涵括不同面向、不同层次实践的食农教育理念,更有各具创意的推动方式,甚或令人动容的故事在其中。无论是他山之食,或台湾在地的各式范例,以食物为媒介,向土地学习,重新认识在地的风土文化、环境生态与四时变化;更以农为师,食物不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对大地母亲、对先人智慧的学习与永续传承。

本书特色

  饮食文化,扎根于当地的自然、风土与历史之中。食农教育也不只是对于食物的感知、情感记忆,食农教育更强调透过动手做、亲身的体验,整体提升及深化社会大众对于健全之饮食选择、支持在地生产与在地消费,促进地域农产品的消费,活络在地经济,传承与创新饮食文化等理念与行动。而推动食农教育,可据以展现社会对于健全的饮食生活、饮食文化传承、环境永续,以及在地农业振兴的期待与重视。

名人推荐

  王志文(农训协会秘书长)
  月足吉伸(中华MOA协进会理事长)
  陈蔼玲(富邦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
  庄祖宜(作家)
  曾旭正(国家发展委员会副主委)
  董时叡(中兴大学生物产业管理研究所/兴大有机农夫市集发起人)
  刘昭仪(我爱你学田市集创办人)
  蔡培慧(立法委员、世新社发所副教授)
  赖青松(谷东俱乐部农伕)
  卢虎生(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院长)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在街角遇见食农   文/董时叡(中兴大学生物产业管理研究所/兴大有机农夫市集发起人)
迎接一个从吃开始的农艺复兴时代   文/赖青松(谷东俱乐部农伕)
等待真食新世代   文/刘昭仪(我爱你学田市集创办人)

出版序
关于地方食物、风土历史的学问   文/谢志诚(农村发展基金会董事长)

导读
扎根地方,学习与自然共存   文/胡忠一(农委会主任秘书)

Part1 理念篇
全球化下的国家战略与生活提案            
从传统饮食与农业文化汲取养份

Part2 他山之食
日本:课堂中频繁登场的营养午餐                          
美国:从农场到校园,食物沙漠遍地开花                    
英国:开枝散叶,多元落实从种子到餐桌                    
义大利:饮食是自己的责任,全民一起来  
泰国:在地食物系统与食农教育观光化                  

Part3 在地实践
{校园小革命}
苗栗埔和国小:翻转偏乡的全生活教育                      
台南官田国小:就地取材,与日常生活相连结                
高雄龙肚国小:从「种回我庄」开始                       
宜兰罗东高商:专业技能与人文跨域的结合        
大学生:从食开始,认识农的价值                

{民间大步走}
七喜厨房:剩食变盛食,让温暖在餐饭间流动
丰艺蔬活合作社:员工餐厅吃有机,挑鱼买菜带回家  
观树里山塾:从环境教育切入,对象全方位

{生活行动派}
农业杂志,不背离土地的笔耕                    
农夫市集:产地到餐桌,活泼泼的食农大课堂      
在厨房里,没有什么是难得倒孩子的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迎接一个从吃开始的农艺复兴时代
文/赖青松(谷东俱乐部农伕)
 
还记得十多年前,刚刚回到宜兰种田的时候,竟然很意外地发现,原来现在连乡下也找不到庄脚囡仔了!印象中的乡下生活,田埂上总有孩子们赤足奔跑,厨房里总有贪吃的娃儿钻进钻出,夏天是钓青蛙跟黏知了的田野放肆好时节,冬天则是苦盼蒸年糕跟菜头粿的灶跤垂涎日!可是,现在乡下的孩子们都到哪去了呢?
 
或许怪来怪去,真该怪当年那句广告台词实在太成功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这句话简直有如魔音穿脑,整整贯穿一整个世代的台湾父母心!尤其是住在乡下的父母亲,更担心孩子们没有学习电脑、英语,乃至于各种才艺的环境,早早便将孩子们送进城镇里的安亲班或补习班。于是乎,阿公的稻田跟菜园只是成长过程中寻常无奇的路旁风景;阿嬷的酱缸跟灶跤沦为生命记忆中黯淡无光的壁角一隅。至于阿公阿嬷日日劳动,终其一生,究竟在田圃间、在厨房里做了些什么?似乎事不关己,一点也不重要。而决定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上的父母亲呢?除了终日加班辛勤工作之外,往往忙得无暇为家人好好煮上一餐饭,于是乎孩子们的味蕾就在馄饨面跟麦当劳之间日日流转,终至谁也想不起什么才是「妈妈/爸爸的味道」。直到有一天终于有人惊觉,这整整一代争先恐后赢在起跑点上的孩子们,竟然不知道终点在何方……
 
谷东俱乐部起步数年后,自己很快意识到,这个农村再也不会有年轻人投入农业了!也就是说等这一代老农凋零之后,我们连下田帮农的人手也找不到了!这股焦虑感驱使着我们苦思出路,至少,得先让孩子们不怕泥土,愿意赤足下田帮忙简单的工作,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于是乎,自己找来村里几位有兴趣的妈妈们,一起带着幼稚园跟小学的萝卜头们,开始了第一年的「深沟农民小学」!除了让孩子们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稻田,学习育苗、插秧跟除草之外,下雨的日子也没闲着,有绘画专长的妈妈带着孩子们,画出他们眼中的水田动物园,有时也採来美丽的野花跟小草做成押花,甚至一起设计比赛,看谁能找到村里最大的福寿螺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共好食代: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这本书充满期待,因为我一直认为,我们与食物的关系,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与自然、与土地、与社区深层连接的体现。这本书的书名就点出了“共好”和“行动”,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去理解“食农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我想知道,它会如何阐释“共好”的理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人与食物之间的和谐?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生动的故事,讲述那些投身于食农教育的先行者们,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将这份理念付诸实践的。或许会有关于如何在家中种植香草、蔬菜的实用技巧,或者如何带着孩子去农场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分析当前食农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将食农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如何支持社区发展农园,如何推动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我相信,这本书不单单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更美好、更可持续未来的行动指南。

评分

《共好食代: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所传达出的信息,让我觉得非常贴合当下社会的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与此同时,对于食物的认知却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本书的名字里充满了积极的能量,“共好”和“行动”两个词,预示着它不会只是泛泛而谈,而是有具体指导意义的内容。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全方位”的角度来切入“食农教育”?是会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述食物与人类文明的演变?还是会从科学的角度,解析食物的营养价值、种植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又或者,它会侧重于社会实践,分享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食农教育的理念传播开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我个人非常关注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提升公众的辨别能力,引导大家选择更健康、更环保的食物。也许书中会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案,比如如何组织一次社区农夫市集,如何推广有机种植,如何建立家庭食物储存指南等等。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食物的意义,并找到参与到“共好食代”建设中的具体途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共好食代: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光是听这个名字,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当下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食物的来源、生产过程越来越感到担忧。这本书仿佛提供了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如何重新认识食物,如何与土地建立更深的连接。我尤其好奇,它所说的“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究竟包含哪些内容?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实践操作的指导?是针对学校的教育,还是面向家庭的普及?亦或是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推动?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要吃得健康”,而是会深入剖析“为什么”以及“如何做”。比如,在“食农教育”方面,会不会涉及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季节的蔬果特点,甚至是如何辨别食物的新鲜度、如何避免食品添加剂的摄入等。而在“行动”层面,是否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如何在家中开辟小菜园,如何参与社区农耕活动,如何支持本地小农,甚至是如何通过选择可持续的食品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框架,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更明智、更负责任的食物消费者,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更加健康、可持续的饮食文化。

评分

翻开《共好食代: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的扉页,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却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对食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好吃”与“健康”的标签上,而对它背后所蕴含的生态、社会、文化意义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名字,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食农教育”这一概念的好奇心。我猜测,它所提出的“全方位”,可能意味着从种植、生产、加工、消费到处理废弃物的整个食物链条,都将一一被审视和探讨。而“行动”二字,更是激起了我想要去了解书中会提供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它是否会教我如何辨别食材的新鲜度和来源,如何在家中尝试种植一些简单的蔬菜,甚至是如何参与到更宏观的食农政策的倡导中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来阐述食农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导读者去实践。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成功的食农教育项目,分享参与者的心得体会,或者提供一些可以立即在家尝试的食谱和种植方法?我相信,这本书将是一次深刻的关于我们与食物关系的探索之旅,它将帮助我重塑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并成为一个更具责任感的食物消费者。

评分

《共好食代:全方位食农教育行动》这个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积极的力量,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关于食物的“新闻”和“趋势”所裹挟,却鲜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食物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可能解决这种困境的途径,那就是“食农教育”。我很好奇,书中所谓的“全方位”,究竟是指哪些方面?是涵盖了从土地的健康、作物的生长、加工的安全,到消费者的选择、再到食物的回收利用等整个食物的生命周期吗?而“行动”这个词,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它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指导,告诉我们普通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参与到“共好”的食代建设中来?或许书中会分享一些关于可持续农业的实践案例,或者介绍如何在家中进行堆肥、如何支持本地农产品,甚至是指导我们如何参与到社区的农耕项目中去。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帮助我重新建立起与食物之间那种最本真的连接,让我不再仅仅把食物当作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自然恩赐、劳作成果的载体。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食物、关爱环境、回馈社会的一把钥匙,让我成为一个更加理性、更有担当的消费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