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节录)你找到最好的医生了吗?—自癒力 其实自癒力也就是我们的免疫力。免疫细胞不只能保护身体不受外来细菌、病毒的侵害,防御感染;还能治疗伤口,修复体内的疲劳细胞,让我们健康、活力充沛;更好的是他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机能,防止细胞组织老化。所以免疫功能好的人不仅修复能力强,看起来比较年轻,连女性在意的皮肤粗糙、长痘痘,免疫细胞都能帮忙。
许先生这本《找回身体里的医生---自癒力》内容活泼生动、深入浅出,用故事性和对话方式把自癒力的观念和提升自癒力的方法都做了详细阐述,如果每天读一篇,也立即照着实践,很快就可以把自癒力找回来。不论你现在几岁,都有效唷!
陈月卿/癌症关怀基金会董事长
推荐序
(节录)每天3+1,生活更健康精彩 每个人身体的自癒力,是可能测量或改善的吗?其实没有很好的答案。多年来扬生透过3+1的训练模式,也就是健康的饮食、多运动、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增强身体的自癒力,也透过扬生六○馆的活动,许多长者的亲身体验,发现这样做,真的人变健康了,病痛也变少了。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1的训练,是经由改善自癒力来让人更健康,还是有其他机转,在自癒力没有办法有很好定义与量化,以及到底影响自癒力的因子有哪些时,是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临床实证的。
也因此,扬生在此时,跨出了第一步来定义自癒力,与制作自癒力量表,是很即时也很重要的,华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要让自癒力不再只是民间传说,这样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在我们期待自癒力学术上的新进展之前,还是要每天努力地实践3+1,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健康。
詹鼎正/台大医院竹东分院院长
推荐序
(节录)做个快乐银发族 扬生慈善基金会设立扬生六○馆(取留龄的谐音),及与开学合作的出版品《找回身体里的医生—自癒力》,主要工作就是要把身体里的医生找回来,这个医生的名字就叫「自癒力」,他可以减少人体的病痛,失能失智的人口自然也就少了。基金会希望能推广「启动不卧病、不失智的生活」,教大家轻松吃得对、动得巧、睡得好、笑得多,强化身体的自癒力,换来不卧病、不失智的精彩人生!书中提醒大家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以预防卧床人生。
蔡素贞/台北市松山社区大学校长
作者序
自在有尊严的老后 顾好自己的健康,不是为了追求寿命的延长,而是为了能开心自在的享受我们拥有的时光。
虽然我国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为女性八十三岁,男性七十七岁,但依据卫福部资料推估,发现年长者在六十岁到八十岁之间的二十年,平均有七年是需要长期照护需求的协助,只有大约十年可以生活自理,得以享受晚年时光,谈不上生活品质。这样的结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扬生慈善基金会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能协助年长者缩短卧病的年数,而延长身体健康的年数,开心自在地享受我们这辈子拥有的时光。
健康不贵,不需要很多金钱的花费,因为健康与否的关键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医师曾说:「疾病的疗癒是透过自身的自癒力,医生只是从旁协助而已。」
因此,只要保养好与生俱来的「自癒力」,他就会是身体里医术高明的医生,随时为我们处理因外在因素带来的病痛,在未累积成大病之前保住我们的健康,达到预防于未病的目标。
「自癒力」三个字在报章杂志上经常出现,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令人遗憾的是,在由我们基金会设立的「扬生六○馆」的学员调查中,发现还没有参加课程的新学员对「自癒力」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保养「自癒力」有了解的人数百分比偏低,因此,在「扬生六○馆」开设的课程和活动中,我们开发了简单易懂,容易记也容易做的「自癒力」保养教材,协助学员在课程和活动中把「自癒力」的保养方法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
「扬生六○馆」开馆近两年,有超过七千人次的学员参加各种课程、讲座和活动,从学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超过八成的学员对「如何保养自身的自癒力」很了解或了解,同时也因为参加扬生六○馆的课程,有近七成的学员开始尝试比较养生的生活,并自觉身体状况已有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有自己会因为保养「自癒力」而愈来愈健康的预期心理,信则灵,信心配合生活习惯的改善,保健康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另一个发现是,家人或亲友的参与和鼓励,对长者为了健康而愿意改变生活习惯的助力非常大。家人或亲友的关心或鼓励,一方面可增加和长辈互动的话题,也是长辈持续改善行之有年的生活习惯很重要的动力。家里的长辈身体健康,做子女的,也就安心了。
书里的篇章大都是「扬生六○馆」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其中有部分曾以「少过」的笔名登载在扬生慈善基金会的网站上。如今把它们集结成册,希望能和更多关心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的朋友分享。
最后,感谢开学文化主编荣华的协助和基金会伙伴们的热心参与,我们都是播种「自癒力」种子的园丁,希望看到更多「自癒力」的种子在社会各处发芽、成长、茁壮,我们非常期待能在大街小巷中,看到更多脸上溢满幸福笑容的长辈们。
许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