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本书荣获2017年加拿大温斯顿非文学类写作奖(Hilary Weston Writers’ Trust Prize)。
二十四篇时间跨度逾十年、交错在衣索比亚与加拿大急诊室的故事,
人道救援医师以行医札记,向急诊室的悲欢、贫病、绝望与希望,深深致意。
方震中(台湾急诊医学会理事长)
朱为民(台中荣总嘉义分院家医科医师、缓和疗护病房主任)
林正焜(医师、科普作家,时报开卷好书奖及吴大猷科普金签奖得主)
苏上豪(外科医师、金鼎奖得主)
人气医疗图文粉丝团「急诊女医师其实.」急诊女医师其实.
──各界好评推荐
.在医疗先进国,急诊医师是环环相扣体系中的一个零件,完整医护资源能支应每个「零件」运作无碍;而衣索比亚第一间急诊室,初创时只有四名医师,却要负责数千万贫病大众的急救工作。
.不少北美人任意将过剩的药品排入下水道,日夜流进自然界水循环中戕害鱼类;于此同时,衣索比亚的医院可能正因医药不足,每天又多了几名病患回天乏术。
.非洲难民营内,每人每日清水配给仅有十公升,有时甚至只用粗布过泸地上污水,将细菌喝下肚。反观加拿大,人均用水量为每日三百公升,用途除了饮用与医疗,还包括灌溉啤酒花、採石油、马桶水箱用水。
.加拿大的医师动辄不计成本,以「照内视镜」作为暂时搪塞病人的医疗手段;作者来到资源匮乏的衣索比亚急诊室,只见心电仪的电线都可能遭窃变卖到市场。
■从无到有──在急诊专科饱受忽视与挑战的环境下,扛起贫病大众的生命重担
二○○七年,出身加拿大的詹姆斯.马斯卡利克医师在接到友人一通电话后,从此肩负起几千英里外数千万人的生命重量:
这位急救医学专家从此将往来于北美与衣索比亚首都阿迪斯阿贝巴,要在首都规模最大的公立教学医院「黑狮医院」内成立衣索比亚的第一间急诊室。
■不只救人,更要用有限资源,播下第一线救命体系──急诊制度──的种子
身处草创期的衣国克难急诊室,作者每天都得在紧迫的时间内,用有限的医材与药物抢救先天营养匮乏、后天又负伤抱病的患者;
更要在缺乏资金与技术的社会,竭力培养第一批投入急诊医学的人才。
在维系创建不易、摇摇欲坠的急诊体系之外,作者也反覆自问:生死交关之际,如何在「医疗手段」与「博爱关怀」的人道大前提间取得平衡,兼顾求全?
■急救医学边缘地带的来信、跨越国界与文化藩篱的现代医学省思录
虽然每间医院的文化、资源和医疗挑战不同,但所有的急诊室都因位在一楼的缘故,或多或少产生了交集。
在本书中,作者从急诊处置「ABC患者身体状况评估原则」取得灵感,为每个英文字母分别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急诊室词汇,
凝视小至人类基本维生所需──唿吸道、血液、养分等;大至现代医学令人无奈也无助的医疗体系、用药、急诊制度,
他将急诊室所见证的伤痛、贫病、哀悼、欢笑、悲剧与希望写成了这本由衷的沉思手记。
在这二十余篇行医札记中,我们能看见他在「急诊医师」与同须经历生老病死的「常人」两种身分间转换时的省思,以及因往来于加拿大、衣索比亚两地行医而目睹的残酷对比。
生死的高墙、急诊体系的困境、大环境的挑战,与医疗现场甘苦──在本书中,都要带领我们探索急救医学的真谛,以及人类精神的韧性。
在不时近距离凝望死亡的医师眼中,生命会是何种样貌?固定设于一楼的急诊室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各界好评
2009年,刚退伍,我在台中荣总接受一般医学住院医师(PGY)训练,在急诊待了一个月,是那一整年记忆最深的地方。
每天打开急诊室的大门,里头不是只有一个故事,而是上百个故事。疾病有轻有重,生命有缓有急。身为年轻医师,工作忙碌,很难有机会去探索每一个故事。但是,那些忧郁、紧张、哭泣、苦笑的一张张面容,总是让我多看二眼,想像着背后的悲欢离合。
那时常常想,如果有人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该有多好?现在终于等到了,《我在一楼急诊室的人生》,就是一本我心目中期待以久的好书,与您分享。
──朱为民,台中荣总嘉义分院家医科医师、缓和疗护病房主任
作者有一个非常活跃的脑和行动力,不仅人有如穿越一般一下在这一下在那,就算在病床旁往日的记忆也随时跳出眼前。循着作者的意识流,可以感受到原来行医不是一件死板板的工作,而是充满挑战和人道的实践。
──林正焜,医师、科普作家,时报开卷好书奖及吴大猷科普金签奖得主
「这是一位急诊医生真诚恳切,富有人道精神的回忆录,行文优雅,充满智慧。」
——卡文・法兰斯(Gavin Francis),《带着人体地图探险去》(Adventures in Human Being: A Grand Tour from the Cranium to the Calcaneum)作者
「加拿大最优秀的非文学作家新秀,又推出一部描绘人性之作,写得美丽、温柔、动人。书中贴切反映了人类心灵的复杂,交织出强而有力的叙述,扣人心弦,令人回味,又带幽默色彩。作者承袭雷沙德・卡普钦斯基(Ryszard Kapuscinski)、凯瑟琳・布(Katherine Boo)与威弗德・塞西格(Wilfred Thesiger,)的传统,对于人与地方具备少有的认知,带领读者踏上非凡之旅。」
——莎曼珊‧纳特(Samantha Nutt),国际人道组织「战火下的儿童」(War Child)创办人,着有《被诅咒的国度:贪婪、枪枝,军队与援助》(Damned Nations: Greed, Guns, Armies & Aid)
「马斯卡利克提出深刻、诚实与极富人性的洞见,探讨现代医学实践的弔诡,矛盾与不确定性。加拿大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再度展露长才的卓越新作。」
——詹姆斯・欧宾斯基(James Orbinski),无国界医生前主席,着有《未竟的协助:二十一世纪的人道行动》(An Imperfect Offering: Humanitarian Ac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