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膝关节不老的自我保健疗法

让膝关节不老的自我保健疗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膝关节
  • 关节保健
  • 健康
  • 自我疗法
  • 养生
  • 骨科
  • 康复
  • 疼痛缓解
  • 中老年人
  • 运动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新的运动疗法,教你「人老,腿不老」的年轻对策
以故事和案例问答,解读预防和治疗膝关节炎的要点和方法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清清楚楚,简单明白!

  本书以简明的文字及插图,阐述膝关节炎的病因、发展及致病的生活习惯,并详细介绍膝关节炎的运动疗法,使患者能一本书读懂防病、治病的新概念。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骨性关节炎影响现代人至深,但骨性关节炎是怎样引起的呢?要怎么预防?怎么疗护?

  作者对骨关节病中西医治疗有30余年的临床经验,本书介绍了膝关节炎及膝关节部位疼痛的常见病因,让患者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继而了解到医院要做哪些检查,提供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更告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什么,怎么有效地从饮食、运动、工作、起居等方面自我治疗和保护膝关节,让你「活到老,腿不老」。

  ▌膝关节疼痛的发病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0%,致残率高达53%,是成年人致残的第一大慢性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联合国还把2003〜2013年定为骨性关节炎普及的十年,骨性关节炎影响现代人至深,但骨性关节炎是怎样引起的呢?

  1.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如公车司机,膝关节常处于屈曲位,易出现髌股关节病变),负重用力(如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经常肩背臂扛),导致膝关节软骨因超重而损伤。

  2.体重的增加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亦是病情加重的因素。生物力学研究证实,人体每增加1kg体重,加到膝关节上的负荷为3kg,在上下楼梯时为7kg。因为人体行走是要交叉步,同时加上剪力的作用,所以肥胖的人膝关节负重更大,更容易引起膝关节软骨磨损,引起关节疼痛。而疼痛导致患者不愿运动,又增加体重,形成恶性循环。

  3.现代人生活习惯改变了,由原来的步行为主,变成以车代步(关节失去步行带来的濡润);由原来的平房为主,变成楼上楼下(关节在上下楼时负荷增加);由过去的营养不良,成为营养过剩(增加负重);由过去的平底靴变成高跟鞋;由长裤变为短裙(关节过度受寒)。

  4.随着年龄增加,会发生骨质疏松。当软骨下骨小梁变薄、变僵硬时,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就减少,就像房子的柱子不结实了,我们得想办法支持房子一样,关节会长出一些多余的骨质。因此,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机率就增多。

  5.外伤和力的承受。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软骨、韧带的损伤,造成关节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骨刺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的肌肉变得软弱,不能很好地稳定关节,使关节产生小的微动,这种异常活动对软骨造成损伤而出现纤毛变和退化,同时在关节边缘形成骨刺,即所谓「牵引性骨刺」。由于关节之间有半月板,所以这些骨刺就在股骨和胫骨的边缘约1mm处水准生长。它预示着膝关节的不稳,常见的象牙状骨刺就是在关节的边缘呈弧形生长的,继发于软骨的退变。

  ▌自我发现骨性关节炎
  人的关节有非常强大的代偿功能,骨性关节炎初期,大多数人没有典型的症状,当出现以下症状的一种时,很可能已经患有骨性关节炎,需要开始关注关节的养护和治疗了。

  1.膝关节酸困不适:仅仅是膝关节前侧酸困不适,没有其他任何症状伴随发生,且往往在运动或登山后加剧。酸困不适多可忍耐,在工作学习时往往感觉不到,精神放松休息时可有感觉,有时会反复发作,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找不到压痛点或酸困点,关节屈伸活动时可有捻发音样的摩擦感。这时的膝关节已经存在退变了,前面讲过因为软骨没有神经血管,所以疼痛不明显,摩擦感主要是因为软骨面不平整。

  2.膝关节肿胀:无明显诱因(扭伤和外伤史)膝关节肿胀起来,多是先感觉关节屈伸不利,活动一下后好转,往往在睡觉前或洗澡时发现两个膝关节大小不一。此时如果注意保暖、外用膏药,多可自癒,但有反复发作的趋向,多在劳累后或天气骤冷时复发。

  3.膝关节「卡腿」弹响:是一种常见症状,行走时膝关节突然卡住了,不敢活动,可由各种疾病引起,如损伤的半月板或骨赘掉下来形成游离体,均会出现「卡腿」现象。多发生在一侧,当反复晃动关节时,疼痛可缓解。

  4.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在活动时疼痛,刚开始时以上下楼梯时明显,渐渐发展到行走时也出现疼痛,初期呈间歇性,继而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晚上也疼,影响睡眠。早期主要为膝关节前侧疼痛,到中期可蔓延到膝关节内侧,后期为全关节疼痛,但是以膝关节后面疼痛为主,即「膝后大筋痛」。

  5.关节变形:伴随着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关节也开始出现变形,即俗称的「O型腿」。再继续发展,后期不仅仅内侧痛,膝关节也伸不直了,呈屈曲畸形,行走呈鸭步,即两边晃着走,或要支具和拐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部曲
  1.什么是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B女士,30岁,在公司上班8年了,工作和生活都很平静。假期和同事去爬山,可到了下山时却出现了问题,右膝关节剧烈疼痛,每下一个台阶都感到右膝发软,用不上力气,有想跪下来的感觉,好不容易在同事的帮助下下了山。第二天发现右膝关节红肿,到医院检查,拍了右膝关节负重正侧位片和髌骨轴位片,X光表现为髌骨与股骨关节间隙变窄,髌骨向外侧倾斜,被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主要是软骨纤毛样变,关节面开始变得粗糙。临床症状为:膝关节前侧酸困不适,劳累后加重,主要为上下楼梯或蹲起时疼痛,可伴有弹响、关节肿胀等,关节无明显畸形及活动受限。

  医生说,B女士与20岁时相比,肌肉开始老化,肌力下降,膝关节承受的负担加重,加上B女士穿着8cm的高跟鞋,加重了髌股关节的应力,这次爬山是加重膝关节负担的又一次挑战,所以出现了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

  2.什么是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和表现?怎么治疗?
  C先生,50岁,从20岁就开始打工赚钱养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现在一儿一女均有了工作。本该松一口气的他却发现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越来越厉害了,出现了一瘸一拐的症状,实在忍不住了到医院就诊。拍了片子,显示胫股关节内侧间隙变窄。

  医生告诉他,这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了,关节软骨脱落,胫股关节内侧间隙变窄,从正常的6〜8mm已经减少到了2mm,内侧压痛明显;膝关节由正常的过伸10°变为伸直受限5°;内侧半月板已被挤在胫股关节间隙的内侧,且变小,变硬了。长期的体力劳动使他的膝关节受损严重,医生建议他住院保守治疗,但他怕耽误工作而不愿意住院。

  对于不愿住院治疗的C先生,医生给他算了一笔帐,如果他不住院,那么5年以后他就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而这一次手术后的关节只能用15年左右,等他到了70岁,就需要再次行关节翻修术,这一次的手术要把上次损坏的关节假体取出来,然后再换垫和带上下延长柄的假体。不说做两次手术受苦受罪,单单花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C先生选择住院採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更重要的是,C先生能掌握一套膝关节养护的方法,如果C先生能坚持复健和治疗,就可以有效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进程。等到了60岁再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一直用到80岁左右,就不用二次置换了,等于省了一大笔费用。C先生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住院治疗,一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患肢也恢复到了正常的伸直状态,再没有出现一瘸一拐的情形。

  3.什么是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和表现?怎么治疗?
  70岁的D奶奶,双膝关节疼痛有十余年了,以前还能拄着拐杖勉强去买菜,现在因为膝关节疼痛,不仅不能走路,连站着做饭都坚持不住了,吃止痛药也无效,更别说和邻居的婆婆妈妈们一起散步聊天了。在孩子们的坚持下,D奶奶只好到医院看了医生,医生的诊断让她吓了一跳,原来她是双膝骨性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大量剥脱,已经是骨头对骨头的摩擦了。X光片上可以看到髌股、胫股内外侧关节间隙均变很窄,内侧间隙消失,骨质硬化,有大量骨赘形成,膝关节变形呈「O」型。这就需要做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了,D奶奶听了是既害怕又犹豫。

  医生讲,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并不可怕,手术过程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就像削苹果一样,把硬化的骨质和增生的骨赘去除,再如镶牙一样,把做好的合金假体套上。术后用镇痛泵止痛,第三天就可以推着小扶车上厕所了,减少了在床上大小便的不便。

  像D奶奶这样的患者,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要嘛继续走路会不慎摔倒致骨折卧床,要嘛坐轮椅生活,心脏功能易于退化,且易患老年痴呆症,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需要儿女的陪伴或请看护工照顾,增加了儿女和家庭的负担。

  D奶奶最终选择了手术治疗,她惊奇地发现,手术并不像她想像的那样痛,而且第二天下床时腿也变直了,告别了「O」型腿。

  ▌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疼痛
  1.运动疗法的目的

  膝关节痛是有差别的,「有时疼痛,但休息后好转」者占多数。如果受「人老腿先老」的俗话影响,许多人就认为自己是年纪大了而出现膝关节痛,没办法了,而不採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膝关节骨质增生不单纯是年老退化,更不要认为骨质增生无法治疗而不去治疗。如果靠忍耐或止疼药来抵抗疼痛,那就大错特错了。

  膝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适当休息是必需的。但对于骨质增生较重的人来讲,因为伸直和屈曲时膝关节都会疼,就会尽量避开这种动作。长时间避开最大限度屈伸活动的话,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就会渐渐减小,这在医学上叫做活动受限,导致膝关节越来越伸不直,越来越屈不了了。为了防止膝关节僵硬,即使膝关节疼痛也应适当复健,这就是运动疗法。

  首先明确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适度加强肌肉锻炼,让肌肉来稳定关节,减少膝关节疼痛,延缓骨性关节炎发展,而达到重返运动的目的。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最大的苦恼就是因为膝关节疼痛或肿胀导致行走、坐下站起、奔跑、上下楼梯等动作不能完成,继而因为膝关节疼痛而不能进行登山、旅游或打高尔夫球等运动。这样一来,股四头肌萎缩,导致骨性关节炎逐渐加重。

  对于照护膝关节来讲,首先是从肌肉着手,当然,不是让患者去登山、滑雪或者打球,而是:1.增加肌肉的力量。2.养成散步和骑自行车的习惯。3.膝关节的极度屈伸(即每天最大限度地伸直和屈曲膝关节)。4.在日常生活中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这些运动方法的目的都是在适当地运动关节,使关节软骨得到濡养,而提高自癒能力。

  2.治疗膝关节疼痛的运动方法
  功能运动讲究四个原则,即适度、坚持、渐进、科学的原则,合理正确的运动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盲目运动反而会有反效果。

  1.适度:运动应该适量,并且要时刻注意膝关节应在不负重或轻度负重下进行活动。运动的时间以半小时、膝关节不感到酸困为度。门诊经常会见到一些患者,每天走2个小时,结果好好的膝关节反而开始出现疼痛。

  2.坚持:应坚持每天运动,少量多次,每次坚持15〜30分钟,每日3〜5次,以刚刚感到疲劳为度。

  3.渐进: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不可一次性过劳而大量出汗,避免风寒、感冒。

  4.科学: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运动,不能盲目跟从他人进行。

  锻炼股四头肌
  骨与肌肉之间由坚强的肌腱相连,如果肌肉有力量,那么关节就能自由运动;如果肌肉收缩力减弱,带动关节运动就困难了。为什么这样讲呢?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人体在行走时,骨骼只承受30%的力量,而70%的力量是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膝关节也是这样。股四头肌由内侧肌、外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四块肌肉组成,这四块肌肉通过髌韧带附着在胫骨结节。膝关节的稳定主要靠这块肌肉来维持,行走的时候就可以正常运作,如果股四头肌无力,就会出现打软腿的症状,容易发生或加重关节软骨的损伤。随之而来的是膝关节功能下降,站立、行走、上下楼梯时就会感到非常困难。

  锻炼的目的
  运动疗法的核心目的在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有效避免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锻炼的方法

  1.股四头肌收缩:患者採卧位或坐位,患侧膝关节屈曲,在膝关节下放一个软枕头,用力向下压膝关节,使患侧股四头肌做等长收缩,也就是大腿上面的肌肉用力收缩。每次坚持5〜10秒,如此反复进行。

  患者採坐位,患膝水平伸直,踝关节最大程度拉伸,足跟用力向下蹬,膝关节和大腿固定,坚持10秒后休息3〜5秒,如此反复进行,每次20下。如果膝关节伸直受限,开始时可不完全伸直。

  2.直腿抬高训练:将脚尖勾直,尽量伸直膝关节,缓慢、匀速抬高,约35°左右,在空中稳定5〜10秒,缓慢放下,每天3次,一次15〜30下。后期还可在小腿远端绑砂袋增加负重练习。健侧卧位患肢的直腿抬高是禁忌的,因为此训练加强了股外侧肌的肌力,加剧了股外侧肌与股内侧肌斜行纤维的失衡,从而会加重患膝疼痛。

  3.终末伸膝锻炼:在屈膝小于30°的范围内对抗重力做伸膝锻炼,锻炼时可在膝下垫一枕头,保持屈膝约30°,而后使足跟抬高离开床面,直至患膝伸直,循环往复进行。

  膝关节的观察方法
  养成平时就注意观察膝关节状态的习惯非常重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重,而是慢慢进展的,所以要常常观察膝关节的状态。观察膝关节的要点,就是要极度地屈曲膝关节(比如下蹲)和过伸膝关节(比如立正),同时双侧膝关节对比,看股四头肌是否有萎缩的情形。

  平时注意观察,可以发现膝关节微小的变化,方法如下:
  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状态的观察方法:坐在床上,伸直膝关节时,膝关节能贴着床面就可以;屈曲膝关节时,能轻松地将臀部放在脚上就可以。坐在椅子上两手向下压膝关节,还能过伸10°左右就可以。

  股四头肌的观察方法:坐在床上,将下肢伸直,然后用力抬膝关节,抬到与床成30°的角度,观察股四头肌是否萎缩,同时用手触摸,感受股四头肌的坚硬度,并双侧对比。

  膝关节柔韧度训练
  膝关节柔韧度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柔韧训练,增强膝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加大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柔韧性不好不要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拉开的,很多老年人60多岁后练太极拳,最后也拉得很好。

  等速训练
  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半小时,能够训练膝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其柔韧度。

  柔韧性训练
  1.仰卧位,一条腿向上抬高30°,坚持10秒后放下,一次20下。
  2.俯卧位,一条腿向上抬高30°,坚持10秒后放下,一次20下。
  3.仰卧位,双膝中间夹一个枕头,用力夹10秒后放下,一次20下。
  4.侧卧位,一条腿向上抬高30°,坚持10秒后放下,一次20下。

  膝关节最喜欢的运动方法
  对膝关节来说,它最喜欢的是什么运动?答案是:散步、游泳、骑自行车、慢节奏的跳舞等。这些运动能提高人体下肢的功能,增强心肺能力,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配合饮食控制,可促使体重减轻,从而有效预防骨关节炎发生。

本书特色

  权威性——作者对膝骨关节病中西医治疗30余年的临床经验,曾在电视台《健康之路》做过「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专题讲座,并用中医方法为多位中央领导成功治癒膝关节疾患。

  通俗性——本书语言文字通俗易懂,配合简洁、生动的插图,形象展示了具体的运动动作和动作要领,让患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实用性——本书介绍了膝关节骨关节炎及膝关节部位疼痛的常见的病因,让患者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继而了解到医院要做的常用检查,指导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更告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有效地从饮食、运动、工作、起居等方面自我治疗和保护膝关节。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让膝关节不老的自我保健疗法》的图书的简介,其内容旨在全面阐述膝关节健康维护的多个方面,并且不包含与该书书名直接相关的具体疗法或内容。 --- 图书名称:《让膝关节不老的自我保健疗法》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人体运动科学、生物力学以及日常健康习惯如何共同作用于维持膝关节长期健康与活力的综合性指南。我们并非聚焦于特定的病理治疗,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预防性的、生活化的健康框架,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并优化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各项生理机制。 第一部分:膝关节的结构、功能与日常磨损的理解 在深入探讨保健策略之前,本书首先构建了一个坚实的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我们详细剖析了膝关节这一复杂枢纽的组成部分——股骨、胫骨、髌骨以及它们周围的软骨、韧带、肌腱和滑囊。重点在于解释这些结构在承受日常压力、吸收冲击和实现精确运动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我们探讨了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如何通过步态分析、上下楼梯以及久坐后的起身等常见动作来评估关节的受力模式。书中特别强调了“磨损”与“老化”之间的区别。膝关节的退化并非简单的损耗,而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组织代谢的自然变化、微循环的效率降低以及环境应力的累积。 理解关节如何“运作”是有效“保护”的前提。因此,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关节液(滑液)的润滑与营养供应机制,以及软骨基质的代偿能力极限。读者将了解到,日常姿势、鞋具选择甚至睡眠体位,都在无形中对膝关节施加着持续的机械负荷。 第二部分:基础体能训练与关节力学优化 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强健的肌肉是关节最好的“天然护具”。本部分侧重于围绕膝关节构建一个强大而平衡的支撑系统,而非直接针对关节本身进行高强度刺激。 我们详细介绍了股四头肌、腘绳肌、臀中肌以及小腿三头肌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和正确对线中的决定性作用。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无需器械或仅需基础用具(如弹力带)即可完成的等长收缩与低负荷离心训练方法。这些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肌肉的耐力、爆发力和本体感觉能力,确保关节在运动链中处于最有效率的位置。 一个重要的章节专门讨论了“链式反应”——即髋关节和踝关节健康对膝关节的间接影响。通过优化足弓的支撑和髋外展肌群的力量,可以显著减轻膝关节在承重活动中承受的不对称剪切力。例如,我们深入分析了足部内旋对外侧半月板的潜在压力,并给出了相应的基础矫正练习的原理阐述。 第三部分:生活环境与营养素的长期支持 健康的膝关节需要一个适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本书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指导,深入探讨了生活方式因素的长期影响。 环境因素: 我们探讨了人体工程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设置工作站、选择适合自身脚型的日常鞋履,以及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放松和减压。书中包含了一系列基于科学证据的休息与活动交替策略,旨在优化关节的微循环和代谢废物的清除效率。 营养与代谢: 关节健康与全身代谢状态息息相关。本部分详细阐述了维持结缔组织完整性所需的关键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的质量、特定维生素(如维生素D和K2)在钙质调控中的作用,以及抗炎性饮食模式对减少全身慢性炎症负荷的重要性。我们阐述了炎症如何加速关节软组织的降解,并提供了基于食物选择的策略来支持身体的自然修复能力。 第四部分:压力管理与身心连接 慢性压力和睡眠不足对肌肉张力、激素水平以及疼痛感知阈值有着显著影响。本书将膝关节的“不适”视为身心系统反馈的一部分。我们探讨了深呼吸练习、温和的伸展放松技术(如温和的筋膜释放概念)如何帮助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状态,从而改善肌肉的柔软度和关节的松弛度。 我们强调,长期的膝关节维护是一种“持续的姿态管理”而非间歇性的“强化训练”。通过培养对身体信号的敏锐感知力,读者可以学会区分正常的运动疲劳与潜在的组织压力,从而在问题萌芽阶段就进行积极的自我干预和调整。 总结: 《让膝关节不老的自我保健疗法》提供的是一套全面的、可嵌入日常生活的健康哲学。它倡导通过科学的理解、平衡的训练、适宜的营养和积极的压力管理,构建一个坚固、灵活且耐用的膝关节系统,从而确保读者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保持高质量的行动自由。本书的目标是赋能读者,使其成为自己关节健康的长期、负责任的管理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郝军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关节病科主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独特的诊疗技术源于中国着名的郭氏正骨,上世纪90年代专攻骨关节病的诊断与研究,对骨关节病中西医治疗有30余年的临床经验,并为多位中央领导成功治癒膝关节疾患。

  1994年10月作为国家教委访问学者赴日本冈山大学、昭和大学附属医院进修膝关节外科三年。1997年回国后,将在日本学到的先进康复理论、生物力学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结合起来,强调中医「整体观念」、「筋骨并重」及「治未病」的理论原则,对骨关节炎在未发病时强调功能训练来预防,发病后通过「治筋」(运动疗法,功能训练)来延缓其发展和加重,创立了「筋为骨用」治疗骨关节病的理论,结合国际X光分类在临床中将骨关节病分早、中、晚三期治疗,以中医药为主,发展中医骨伤科保守治疗的优势,运用牵引、熏洗及手法按摩活筋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2005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二套《健康之路》做中医治疗骨关节病的专题讲座。
 

图书目录

前言

CH1  从生活习惯说起

CH2  认识膝关节

1.膝关节的构造与功能
2.关节软骨
3.软骨下骨
4.半月板
5.韧带
6.关节囊
7.滑膜
8.关节腔
9.滑液

CH3  膝关节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
1.从影像开始学起
2.化验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下选择化验检查?

CH4  您的关节有这样的问题吗?
1.膝关节疼痛的发病原因
2.骨刺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
3.自我发现骨性关节炎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部曲

CH5  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疼痛
1.运动疗法的目的
2.治疗膝关节疼痛的3个运动方法

CH6  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几种病
1.活动弹响——半月板损伤
2.走路卡腿——膝关节游离体
3.腿窝大包——膝关节囊肿
4.膝关节的坏苹果——膝关节骨坏死
5.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滑膜炎
6.膝盖痛——髌骨软化症
7.走路时常腿发软——髌骨不稳
8.天鹅颈样畸形——类风湿关节炎
9.小腿上端痛——胫骨结节骨骺炎
10.痛来如风吹——痛风
11.小腿前后不稳——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12.多关节游走痛——风湿性关节炎

CH7  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常用方法
1.出现膝关节痛怎样及时应对?
2.膝关节疼痛保守治疗
3.膝关节常用的手术方法
4.术后各阶段训练
5.术后注意事项

CH8  「人老,腿不老」的三大法宝
1.控制体重
2.注意调护
3.适度运动

CH9  膝关节疼痛常见问题Q&A
1.什么是骨性关节炎?
2.关节炎有哪些信号?
3.哪些人易患骨关节炎?
4.看医生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5.如何自测骨关节炎?
6.年龄、职业和骨性关节炎有何关系?
7.骨刺会引起关节疼痛吗?
8.为什么关节炎患者会预知天气变化?
9.膝关节疼痛时,越痛越活动对吗?
10.久坐会引起骨性关节炎吗?
11.多吃糖会加重骨关节炎吗?
12.运动会导致骨关节炎吗?
13.骨质增生就是骨关节炎吗?
14.吸烟会加重骨性关节炎吗?
15.有能去除骨刺的药物吗?
16.急性扭伤会引起骨性关节炎吗?
17.着凉会诱发骨性关节炎吗?
1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都有哪些症状?
19.骨性关节炎的预后怎么样?
20.为什么肌肉会萎缩?
21.为什么说膝关节炎功能训练不能少?
22.骨关节炎患者如何做膝关节的静力训练?
23.如何用负重训练来减轻关节炎疼痛?
24.骨关节炎患者如何运动膝关节?
25.得了骨关节炎怎么治疗?
26.关节炎能随意服用止痛药吗?
27.手法按摩能去除骨赘吗?
28.适当晒太阳对骨性关节炎有好处吗?
29.得了骨性关节炎是多动好还是不动好?
30.骨性关节炎一定要开刀吗?
31.人工关节置换术能解决什么问题?
32.怎样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的骨质增生?
33.膝关节炎病情会不断恶化吗?
34.游泳对关节有哪些好处?
35.膝关节炎会引起下肢瘫痪吗?
36.膝关节炎需要补钙吗?
37.贴膏药能治疗骨性关节炎吗?
38.关节炎患者可以多吃糖吗?
39.关节炎患者可以喝酒吗?
40.关节炎患者可以随便按摩吗?
41.怎样防止疲劳蓄积?
42.预防慢性膝关节疼痛的方法有哪些?
43.肥胖者关节疼痛该怎么办?
44.怎样预防骨关节炎?

图书序言

前言

  「腿疼」对谁来说都不是无关紧要的事,作为一名医生,在工作时常常遇到很多膝关节疼痛的患者,他们有的是以网球、高尔夫、登山、旅游为乐趣的中青年,也有退休在家,早晚和同伴出去蹓跶的银发族,他们都会因膝关节疼痛而被迫放弃自己喜爱的生活及运动方式。而即使自己腿不疼,家里一定有个腿疼的长辈,腿疼已经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怎样才能重返自己喜欢的运动?能彻底治好吗?怎样运动才好?吃什么对关节好?如果有了疼痛,该怎么检查、治疗?是保守医疗还是动手术?手术后应注意什么事项?面对患者提出的这些问题,作为医生的我只能简要地说上两三句,同时心里也沉甸甸的,因为每天门诊要面对的是40〜50位患者,每个患者平均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还要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完成门诊病历等,实在没有时间指导患者的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管理。

  我很早就想写这本书⸺⸺怎样预防和治疗腿疼?强调自己日常的生活管理和正确的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行走是人类活动最初始的动作之一。在门诊上常有这样的患者,他们说,「骨质增生不要紧,只要不疼,能走路就行」,所以对于医生来讲,使患者不感到疼痛才是治疗的最大目的。

  让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运动疗法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治疗时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从头到脚的全身运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膝关节的功能,才是医生要解决的问题。本书主要是指导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通过运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目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威性。本人对膝骨关节病中西医治疗有30余年的临床经验,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做过「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专题讲座,并用中医方法为丁关根、张思卿等中央领导成功治癒膝关节疾患。本人精心为读者写了这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生活读本。

  2.通俗性。本书语言文字通俗易懂,配合简洁、生动的插图,具体展示了运动动作和动作要领,让患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实用性。本书介绍了膝关节骨关节炎及膝关节部位疼痛的常见病因,让患者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继而了解到医院要做哪些检查,指导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更告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什么,怎么有效地从饮食、运动、工作、起居等方面来进行自我治疗和保护膝关节。

  不管是物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包括手术治疗都是以病患能行走为目的,为使膝关节达到最好的状态,本书详细介绍了膝关节的运动疗法,愿大家都有健康的膝关节、愉快的生活,这是作者的心愿。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长年以来,我一直深受膝盖疼痛的困扰,尤其是天气变化的时候,那种酸痛感简直让我寸步难行。试过各种方法,吃药、推拿、甚至中医的针灸,都只是短暂缓解,根本没有办法根治。每次爬楼梯都感觉像是要了老命,上下公车也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稳就摔倒。朋友推荐了这本书,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里面的内容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而是非常实在地教你如何通过日常的自我保健来改善膝盖的状况。里面提到的穴道按摩,我每天睡前都会跟着做,虽然刚开始有点酸胀,但坚持下来,我发现膝盖周围的肌肉好像真的变强壮了,走路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咯吱咯咯”响。而且,书中对于饮食的建议也很有启发,我以前总觉得膝盖不好就得大补特补,结果越补越胖,反而给膝盖更大的负担。这本书就告诉我,要选择对关节有益的食物,并且要适量,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感觉身体也更轻盈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敢于尝试一些以前因为膝盖疼痛而不敢做的活动,比如和孙子一起去公园散步,去爬一些小山。真的很感谢作者,让我摆脱了长期的痛苦,重新享受生活的美好。

评分

这本《让膝关节不老的自我保健疗法》真的让我觉得相见恨晚!我是一个平时不太注重养生的人,直到前两年,膝盖开始出现不适,尤其是在运动后,那种酸痛感让我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挥洒汗水了。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都在悄悄地伤害着我的膝盖。书中关于“避免过度运动”和“运动后的正确放松”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以为越努力运动越好,从来不注意运动后的恢复,难怪膝盖会受不了。现在,我学会了在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按摩,感觉膝盖的疲劳感大大减轻,疼痛也随之消退。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减重对于膝盖的益处”,这正好戳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想减肥,但总是坚持不下去。这本书用科学的数据和生动的例子告诉我,每减轻一公斤体重,就能为膝盖减轻好几公斤的压力,这给了我巨大的动力。我开始调整饮食,配合书里的一些简单的居家运动,体重确实在下降,膝盖的感觉也越来越好。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膝盖的,它更是一种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让我从内到外地焕发活力。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其实是有点怀疑的。因为我曾经尝试过很多号称能“告别膝盖痛”的产品和方法,结果都收效甚微,花了冤枉钱不说,还白白耽误了病情。但这本书的作者,写得实在太有道理了,一点也不像那些夸大其词的广告。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膝关节疼痛的各种成因,从生活习惯到身体姿势,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错误的坐姿”对膝盖的影响,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每天上班久坐,姿势不对,竟然是导致膝盖疼痛的元凶之一!书里给出的纠正姿势和办公桌上的小练习,我立刻就用上了,感觉效果非常明显。另外,书中提到的“如何正确地选择鞋子”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一直觉得只要舒服就好,但没想到,鞋子的材质、鞋跟的高度,甚至鞋子的宽度,都对膝盖的健康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按照书中的建议,换了几双更适合我的鞋子,走起路来感觉膝盖的压力小了很多,那种隐隐作痛的感觉也减轻了不少。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给你开“万能药”,而是教你如何“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让我明白了,膝盖的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里,只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践。

评分

这本《让膝关节不老的自我保健疗法》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们这些“老骨头”的头等大事。我今年六十有五了,退休在家,最常听到的就是老伴抱怨膝盖疼,有时候我自己的膝盖也时不时地给我“唱个歌”。以前,我们总觉得老了身体就得这样,能忍就忍着。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它告诉我们,膝关节的老化并不是不可逆转的,通过正确的自我保健,完全可以延缓甚至改善。书里介绍的那些简单易学的运动,我每天早上都会跟着视频做一遍。一开始觉得动作有点笨拙,但看着书里的图示和讲解,慢慢地就掌握了要领。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动态拉伸”的部分,感觉运动完之后,膝盖周围的筋骨都舒展开了,那种紧绷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而且,书中还强调了“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不会一下子就让你做高强度的运动,而是根据身体的反应来调整,这一点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避免了受伤的风险。我发现,自从坚持做这些运动后,我的膝盖疼痛真的减轻了很多,上下楼梯也变得轻松了,爬山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这本书不仅是本“治病”的书,更像是一本“养生”的百科全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

评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体育老师,一生都在和各种运动打交道。虽然身体素质还算不错,但上了年纪,膝盖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像遇到了知音。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养生书籍,而是用非常专业的角度,结合了运动科学和医学知识,详细地阐述了膝关节的结构、功能以及常见的损伤原因。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的分析,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动作会对膝盖造成额外的压力,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动作的细节来避免伤害。书中介绍的“肌力训练”和“稳定性训练”的组合,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领域。我根据书中的指导,调整了自己的训练计划,重点加强了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部肌肉的力量,感觉膝盖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了,走路的时候更加稳健,甚至进行一些需要爆发力的动作时,膝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虚”了。这本书为我这位“老体育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膝关节健康,继续享受运动的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