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身体会说话:身体是如何运作与维持?了解自我身体的趣味实用指南

如果身体会说话:身体是如何运作与维持?了解自我身体的趣味实用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ames Hamblin
图书标签:
  • 身体健康
  • 人体结构
  • 生理学
  • 健康指南
  • 自我保健
  • 健康生活
  • 身体运作
  • 健康知识
  • 医学科普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98则关于身体运作与维持的最重要小知识▼

  对于自己的身体,你是不是常常产生很多疑问?像是——
  ●如果隐形眼镜在眼睛里不见了,它会不会跑到我的大脑里?
  ●为什么抓痒令人觉得舒服呢?
  ●我真的不该躺在床上滑手机吗?
  ●为什么三更半夜时我就想吃垃圾食物呢?
  ●吃综合维他命是否有任何坏处?
  ●一天真的需要喝足八杯水吗?
  ●G点真的存在吗?那究竟是什么?
  ●挤掉鼻子上一颗青春痘有可能致命?
  ●我死后,身体会发生什么事?

  这本书中有很多问题看似微小,但仔细一看,其实一切都没那么小。
  医学博士出身的《大西洋》杂志编辑——詹姆斯.汉布林,从人的外表、身体感知、那些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喝的东西,一路谈到性爱及衰老,探索了这些永远不会消失的健康问题以及其背后的人类故事。而作者就好比是你我都能随身携带的友善口袋医生,在我们耳边说明身体的复杂构造、提出医疗建议,帮助我们将感到担忧的身体大小事列出优先顺序、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身体最大限度的自主性,更帮助我们朝着减少忧虑及过得更好迈出重要的一步!

  不要再依赖网路、论坛里的错误资讯了,所有关于身体最重要、最实用的小知识,通通在这本既诙谐有趣又通俗易懂的人体指南中!

  一起来听听身体说的话,
  一起来更进一步理解我们的身体,
  一起来更有自主性地质疑周遭的文化及商业讯息,
  跟着作者的脚步,了解身体的奇妙运作与医学的未来!

本书特色

  1.本书罗列出各项读者会对身体感到好奇并有兴趣的小知识,每则知识以短篇文字搭配插图呈现,读起来轻松无负担。

  2.有别于一般医学书籍常见的身体结构分类方式,此书的分类不是依照单一器官,而是依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每个项目可以单独阅读,但依序阅读的话,便能看出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作者从他自身的医学专业以及与着名科学家的数百次访谈中,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健康观并说明身体如何运作,既有趣又有洞察力,阅读起来没有艰涩知识之感。

好评推荐

  「阅读詹姆斯.汉布林的这本书就像是在『健康科学』这个广阔而未知的景观中旅行。例如时尚饮食、疫苗科学、咖啡背后的真相(和谎言)、胃的隆隆声等等。如果你想了解人体的奇怪运作和医学的未来,你必须阅读这本充满启发性的、具有吸引力的书。」——辛达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纽约时报畅销书《基因传 众生之源》及《万病之王》作者

  「这本书回答了你所有关于你的健康的问题——以及你从未想过但应该拥有的大量问题。 即使你不关心自己的健康,你也应该阅读它,因为汉布林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纽约时报畅销书《创新者与史提夫贾伯斯》作者

  「如果我们的身体会说话,放射科医师兼《大西洋》杂志编辑的詹姆斯.汉布林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他利用他的新闻技能,採访数百名医生和科学家并编织令人深思的故事。」——史密森尼网站(Smithsonian.com)

  「如果我们的身体可以说话,他们会希望是由詹姆斯.汉布林来作为倾听与纪录者。」——《浮华世界》杂志

  「这本书将成为帮助人们与自己的身体保持联系的有用工具。」——《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这本书具教育性、娱乐性并且有点不同于我们的认知。汉布林用讽刺、幽默和惊异的语言写作成书。」——《书单》(Booklist)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人体实用手册的常见问题集,但它比任何手册都更有趣且更吸引人。」 ——「The Daily Beast」新闻网站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詹姆斯.汉布林 (James Hamblin)


  是一名作家及《大西洋》杂志的资深编辑。2015年,他荣获耶鲁大学Poynter新闻奖学金。他的作品曾在《纽约时报》、《政治家杂志》(Politico)、NPR、BBC、MSNBC、《纽约》杂志、The Awl新闻网站以及《荷伯报告》(The Colbert Report)获得报导。他所主持的「如果身体会说话」系列影片,让他成为2015年威比奖(Webby award)最佳网路名人的决赛选手,同时《时代杂志》将他列为推特必追踪的140人之一。汉布林现居纽约布鲁克林。
www. Jameshamblin.com

译者简介

陈淮安


  东吴大学英文系毕业,目前任职电视台的国际新闻编译,对于国际时事有极大兴趣,热爱旅游、阅读和看电影,十足科幻迷,认为未来有无限可能。

高筱婷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口笔译研究所毕,翻译路上作过法规、行销、合约、医美、旅游、教育等文本。喜欢翻译可以层层推敲文字还能长知识,是个文具控及日本控。

图书目录


如果隐形眼镜在眼睛里不见了, 它会不会跑到我的大脑里?
何谓正常?
何谓健康?

第1章 外表:那些关于外在的事
要怎么知道我是漂亮的?
为什么我会有酒窝?
如果我本来没有酒窝,想要酒窝有可能吗?
为什么刺青不会消失?
要怎么消除刺青?
嚼口香糖能让我的下颚更明显吗?
对我的下巴会有影响吗?
为什么会有蓝色的眼睛?
是什么造成照片中的红眼?
什么是鼻中隔弯曲?
为什么体毛和睫毛不会一直生长,但头发却会?
我可以不要睫毛吗?
是什么造成了卷发?
剃头或理发会让头发长得更快吗?
我这样够高了吗?
什么是晒伤?
为什么大部分女性没有喉结?
我们是被费洛蒙吸引的吧?

第2章 感知:那些关于知觉的事
什么是痒?
为什么抓痒令人觉得舒服呢?
我有办法「增强」我的抵抗力吗?
疫苗如何运作?
咖啡因能够增长寿命吗?
手机到底会不会致癌?
为什么会耳鸣?
如果我吃了够多的红萝卜,是不是就不用戴眼镜了?
人到底需要睡多久?
为什么人打盹时会流口水,睡觉时就不会?
我真的不该躺在床上滑手机吗?
褪黑激素会助眠吗?
我能训练自己睡少一点吗?
偶而直视太阳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我有癫痫吗?
大笑是良药?

第3章 饮食:那些关于人体维生的事
为什么胃会咕噜咕噜叫?
为什么三更半夜时我就想吃垃圾食物?
大肠镜检查: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吗?
吃综合维他命是否有任何坏处?
为什么大家都有口臭?
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哪一个比较糟?
什么是麸质?
鸡蛋与麦片
益生菌有效吗?
高果糖玉米糖浆比「真正的」糖糟多少?
如果我的舌环跑出来,不小心吞下去了会怎么样?
少了乳制品,我的骨头就会断掉吗?
人天生就该吃肉吗?
我们减掉的重量去哪了?

第4章 喝东西:那些关于人体补水的事
一天真的需要喝足八杯水吗?
该如何喜欢流汗?
我需要喝「运动饮料」吗?
为什么这么多人死于脱水?
Smartwater 纯净水好吗?
果汁健康吗?
为什么会有维他命水?
喝人工气泡水跟喝一般的水一样吗?
如果我情绪崩溃而且喝了汽水:应该在喝之前刷牙,还是之后?
牙齿是如何美白的?
氟化物如何发挥作用?
为什么人有乳糖不耐症?
酒精真的会杀死脑细胞吗?
什么是「天然」葡萄酒?
为什么不谨慎行事并避开防腐剂?

第5章 亲密关系:那些关于性的事
为什么男人有乳头?
为什么乳头是性的象征?
为什么阴茎长那样?
怎么样算是早洩?
为何男性没有多重性高潮?
你要如何负责任地(用电话)告知纠缠不清的前男友/前女友,自己其实得了淋病?
女性的阴蒂平均有多大?
G点存在吗?
为什么没有「女用威而钢」?
我可以拿干洗手来当体香剂吗?
紧身裤有多危险?
我该如何正面教导我的孩子认识他们的身体和性呢?
子宫外孕如何引起肩膀痠痛?
医生是否接受过性别转换的训练?
我会因为口交得到梅毒吗?
来自我的生殖器官里的细胞,如何制造出另一个人的脑?

第6章 延续:那些关于死亡的事
我的心脏怎么知道如何跳动?
什么是心脏猝死?
为什么心跳会乱掉?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死于心脏疾病?
如果心房纤维颤动这么普遍,我有这个症状吗?
为什么没有一般感冒的治疗方法?
要怎么说服朋友,他们的小孩不是一流鼻涕就需要使用抗生素?
青霉素是用霉菌做的?
如果我的鼻涕是绿色的,是否代表我需要使用抗生素?
什么原因会导致罹患癌症?
如果我失去鼻子,科学能帮我重建一个吗?
老化是无法避免的吗?
为什么皮肤会随年纪增长变薄?
人生够长吗?
挤掉鼻子上一颗青春痘有可能致命?
为什么尸体会僵硬?
我死后,身体会发生什么事?
我死后,数据版的我会发生什么事?

结语
致谢
註释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我在医学院时的室友成为了一名眼科医师,他最后搬到了德州,他要我在这里列出一个人们最常问他的问题:如果隐形眼镜在眼睛里不见了, 它会不会跑到我的大脑里?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但他却不那么认为。

  人们大可问他许多关于眼疾的问题,像是:黄斑部病变、夜盲症以及青光眼,这些足以在2040 年影响一亿一千两百万人并导致许多人失明的疾病。最后一项眼疾我有共鸣,因为我有青光眼。我的眼压比起正常值高出了许多,但我的眼睛不会爆炸,尽管这个可怕想法一直出现在我脑中。青光眼的退化全都发生在眼睛内部,当眼睛逐渐「衰弱」时,我根本不会发现,直到真的问题大了。比较正确的说法是,我的眼压会逐渐耗损视网膜中的神经密度,我会渐渐失去周围视力,直到完全失明。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好几年才会发生。

  也就是说,我们会担心眼睛以及身体其他部位,都是有理由的。有时候这也是借由点出别人的问题,来了解情况到底会多糟。所以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眼皮下的空间并没有连接到头脑,它是个死胡同,脑袋瓜不会被隐形眼镜入侵。

  这种解剖对许多人来说,可能不陌生,尤其当你是那四千万名参观过这个最有名的世界巡回展览—「人体奥妙」展的观众之一时。不过大家很可能都是被展中,两具正在交缠性交的尸体所吸引,而没有注意到头部解剖部分。这个展览的确让民众非常惊讶,也有人开始对这些尸体的取得起了疑心,但最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如此有名的展览,其实应该被叫作「尸体展」(Actual Corpses)。

  在历史赋予我们的艺术长流中,一个生物实验室做出的产物会如此成功和受欢迎?尤其在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很实际地讨论我们的身体并考虑死亡的时候?

  「人体奥妙」展是由一名德国解剖学家巩特尔.冯.哈根斯(Gun ther von Hagens)所创造,他发明的「塑化」技术,得以保存尸体免于腐化,随着大部分的展览都有自己的时效性,「人体奥妙」却不停地展下去,一展就是二十个年头,甚至在周五晚间都要保持开放,好让那些情侣当作约会场地。

  「人体奥妙」展为何那么受欢迎?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的行销学教授肯特.杜鲁门(Kent Drummond)推测,这个展览强烈对比出我们对得到永生的欲望,是多么地卑劣,同时更借鉴人类伦理的崇高,但不至于将我们吞噬在其中。杜鲁门透过研究展场上的尸体以及观众,得到了这个结论,他曾在笔记中提到「一个常常发生的现象,常有男性指着展柜中的身体部位,一边向身旁的女性解释那个部位如何运作,那么做是为了告诉女性,他所指着的部位在自己身体的哪里」。

  这种雄性暴露癖可能比那些尸体还发人深省。当然,这也跟哈根斯的宏观远景有关,他自认是位医疗社会主义者,并坚信健康资讯应该是一个社会普及的物品:像是当你叼起一根菸,你便能马上联想到一个黑色、坏死、肺气肿的肺,这样的画面不该只存在教科书以及停尸间中。「人体奥妙」展览,能让我们在一个约会夜,好好观察、思考我们的器官以及其寿命,场内还充满唿吁人们自省的标语,像是诗人纪伯伦所说:「你的身体是你灵魂的竖琴。」

  对我来说这并没有特别意涵,但对哈根斯来说,这意义非凡,而在展场外的世界,健康资讯越来越普及,过去医生扮演医疗知识拥有者的地位不再。但现今,人类面临过多的资讯充斥,生病时到底该怎么做,也成了一个难题。

  上网google 一些身体疾病不全然是最有效的。我们能在网站看到很多匿名网友,争论各种大大小小问题,像是隐形眼镜的大迷思:隐形眼镜有可能跑进我眼球,损伤我的脑袋吗?万一它沿着我的嵴椎一路跑到我鞋底,这样再戴隐形眼镜是安全的吗?甚至,你可能找到一个可信度极高的健康资讯,永远都会受到阴谋论者热络地留言并散播谣言,警告大家不要相信这个医疗资讯。通常你能在论坛网站Reddit 上看到这种叫做「基因」的人,他们自称有五百片隐形眼镜掉进他们脑中,必须经由手术取出,我敢打赌,他桌上一定有一个罐子,装满了大量干掉的隐形眼镜。

  事实上,隐形眼镜无法到达我们的脑部,但在少数案例中,隐形眼镜会卡在眼球的上面或下方,而就像任何卡在我们体内的物品,会造成感染。隐形眼镜周遭的脓可能会排进鼻窦,接着散佈到咽喉。这曾发生在我身上。我当时以为隐形眼镜有掉出来,但其实没有,过了六天,才终于掉出来,这个期间,我非常不舒服。

  所以,如果隐形眼镜卡在你眼里出不来,请务必寻求医疗协助(我希望大家都有完整阅读这个答案,而不又只是看开头)。
在史丹佛大学,一名叫做罗伯特.普罗克托(Rob ert Proctor)的教授,开了一堂课叫做「无知的历史」。如果他认为无知只是缺乏知识,只要传授足够资讯就能解决,那他的课一定很无聊,反之,他认为无知其实是积极养成的产物,借由行销和谣言来传播,比起传递智慧来得简单许多。

  拿他的论点跟研究知识的知识学做比较,普罗克托将他对无知的研究,称作「比较无知学」(agnotology)。这个词还没被纳入牛津英文字典,尽管它与该字典的年度最新词汇相关。在1977 年,普罗克托离开他印第安那的老家,到哈佛研究所研读科学史,他当时对于教授「一般人怎么想」毫无兴趣这一点,充满不安和疑惑,他认为这有部分是由于精英主义,其余则是一种无用的虚荣感。

  「当时全国有半数人都还相信地球只有六千岁,」他回忆说,这实在跟46 亿年差很多,但最让他困惑的是,他的学术界同事对此漠不关心,因此,他便决定有人该来研究这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以及为什么」。

  刻意无知的经典案例是香烟产业创造的,自从1960 年代,抽菸被证实会导致肺癌,香菸工业便试图对这项研究证据提出怀疑。他们无法反驳香菸会致癌的事实,于是便想尽办法,让大众的意见反对这项事实,那还有什么会是真的?

  这个聪明的策略,被普罗克托称作「替代因果关系」,或是简单来说就是「专家不同意」。香菸大厂不需要反驳吸菸会致癌的理论,反之,他们只是点出正反双边都有「专家」背书,并且义正辞严地说,大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所要相信的论点。这个手法实在太成功了,让香菸工业数十年来赚了不少钱,就连明理的人都不确定香菸会不会致癌。就如普罗克托所说,「这些香菸公司一直都知道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由香菸引起,他们便开始举办各种活动,来告诉民众说专家们总是怪东怪西,像是球芽甘蓝、性爱或是污染,都是被怪罪的因素,等到下礼拜,他们又会有新的东西可以怪罪。」

  当你开始注意到这个策略,你会发现这一切很难被忽视,最常出现的,就是跟我们身体有关的讯息。普罗克托噼哩啪啦地提出一堆例子,例如,疫苗的无知学、阴蒂的无知论述、关于食物以及牛奶的无知学说。他总喜欢说我们生在「无知的黄金时代」,因为资讯过度氾滥,以致「有权有势的公司或单位,能够创造无知论述,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散佈这些谎言」。

  不单单只有普罗克托这么认为:我们每天接收到的错误科学资讯,以及以行销策略创造出来的事实,甚至比上几个世代一辈子所接收到的还多。我们只阅读电子信箱中的文章,或是关注社群网站上的贴文,这个只会越来越容易让自己深陷无知的深渊。

  尝试接受并寻找挑战,才能让你免于这些有目的性的无知,今日医生的工作,更接近它英文字「doctor」的拉丁字根—「docere」(教导),而我个人认为这是分享思想的习惯。医生与病人的挑战就是将行销从科学中分离,寻找字里行间的知与不知,并且严格审视那些企图对健康与正常做出定义或是重新定义的人。如果做得到这些,我们便能评估这些氾滥的健康资讯,并且对我们自己保有坚定的了解,让我们能够有效地了解他人,并且更真诚快乐地活在世界上。

  所以这本书就是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实际方法,并点出发展洞察力比起死记资讯还重要许多,这也是让我放弃从医的原因之一。从大学的医学预科课程,再来念医学院,到三年的住院医师,我几乎背下了无限多的事实资讯,这段期间,也有不少人告诉我,背那么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为没有医生真的有办法记住所有的东西,像是胺基酸的所有结构、所有供给手肘能量的小动脉名称,以及每种已知药物的轻微副作用,这些东西都是你随时随地能查到的。但是,想通过一个让你能在这个领域成功的考试,细节就是你最大的资本。

  这样背诵的日子过了好几年,得到的就像是每一次的跳篮都是为了得到下一个跳篮,一切都是有目标的,我当时的导师便跟我说,如果我不喜欢这样的过程,我也不会喜欢最后的结果。所以在2012 年,我暂停当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放射科住院医师工作不久,就得到电子版《大西洋》杂志健康专栏的编辑职位,在此之前,这就是我一直很爱阅读的刊物。自从我接下这份工作,我变得更开心、更投入,并且以一种我能认同的方法持续学习。

  于是我辞掉UCLA 的工作,放弃一个非常稳定、收入高的职业,转而进入一个非常不稳定的领域,加上当时没有多少科学记者或是公共健康医生。我想从根本解决问题,而不是治疗症状,我想质疑教科书所写的一切,而不是死背,最重要的是,我同时还能让人们开心大笑。成为一名记者,让我能借由文字提出科学知识,就拿这本书来说,这是我认为最有效追求健康快乐的重要工具。我从来没有后悔做出这项决定。

  本书一开始就很直接地回答许多常见的健康问题,因为实在很多人问我那些问题,后来更引申为对这些问题的质问,例如:为什么我们会在乎或是不关心我们的身体?抑或是我们对身体的了解将如何影响我们自己?最毒的疾病以及对他人的暴力对待,一切根源就是无知,也就是说我们打从一开始就误解彼此间的差异,最基本的理解应该从我们自己的身体开始。这本书中很多问题看似微小,但仔细一看,其实一切都没那么微小。

  很多解答更阐述为何我们没有正确的答案,有时候最有趣的事就是去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且能以舒服的态度接受自己的不知道。健康就是在接受与控制之间的平衡点。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外表:那些关于外在的事

● 什么造成了照片中的红眼?

当光线反射到眼睛的背部,也就是充满血管的视网膜时,即为造成红眼的原因,视网膜是直接连接到大脑的视觉神经,有些人认为,那条神经是大脑的延伸,这也是我们最接近,能拍照到朋友中央神经系统的时候。

● 剃头或理发会让头发长得更快吗?

被打败又能强势回归的想法,实在非常具有启发性,但这并不会发生在毛发上。当一名年轻人断了根骨头,骨折的地方复原后,往往会比骨折前更加坚硬;肌肉纤维也会因为破损而长出更强壮的肌肉。我们或许就会想像,如果我们修剪毛发,身体上的毛囊就会做出反应,长出更多又粗又温暖且具保卫性的毛发,这些小毛囊就是不甘示弱。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如大部分的身体部位,受伤或修剪并不会让毛囊更强壮,反之,他们受到的伤害越多,他们就越脆弱,像是除毛、刮胡子,甚至是绑太紧的马尾,对毛囊造成的伤害比好处多。
 
第二章  感知:那些关于知觉的事


●如果我吃了够多的红萝卜,是不是就不用戴眼镜了?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散播这样的谣言,他们的飞行员因为吃胡萝卜而有绝佳的夜视能力。对当时许多接受配给且着迷于维他命的群众而言,这并非不合理。虽然,其实这是试图隐瞒英国人採用一种在黑暗中能看到东西的科技,也就是所谓的雷达。

就像许多喜剧源自于恆久的真理一样。胡萝卜含有β- 胡萝卜素,我们的身体可将它转换为通称为维他命A的化学物质,对于视力是必需的。我们的视网膜有一种称为视桿细胞的细胞,该细胞中有一种色素称为视紫质(rhodopsin)。当光线穿过眼睛到视网膜时,会使这个色素褪色。光线强度决定了褪色程度,也决定了传到大脑的信号强度。(可借着揉眼睛手动刺激这些视桿细胞,即使眼睛闭着,也能产生有光点的感觉。)但这些色素不能维持在褪色状态,视紫质必须快速还原,就像摇晃蚀刻素描板一样,所以它才能再次褪色。这个过程需要维他命A,缺乏的话,视桿细胞会维持褪色状态,导致失明。

缺乏β- 胡萝卜素跟维他命A经常被归类为「夜盲症」,因为在低光源状况下,症状会最先被发现,但最终会导致完全失明。在美国内战期间,约有800 个联邦军队因缺乏维他命A而有夜盲症。目前,即使夜盲症完全易于预防,它仍是许多国家失明的主因,特别是儿童。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