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全球热销超过200万册
30年来,本书已帮助200多万个家庭面对重大病症的挑战
在返回健康的路上,这是医病共同参与的真实记录!
为什么接受抢救的病人反而拯救了医生?
为什么准备死亡的步骤可能引发生机?
为什么医生即使在病人临终前都要抱持希望?
全球知名医学伦理及身心灵疗癒先驱告诉你:
研究证实,爱的疗癒力量超乎你的想像。
拥抱痛苦,放掉失败与责难,你将找到爱与自癒的能力!
医师与护理人员:
这本书所提供的策略,是医学院训练中没有教授的技巧,绝对是你长久以来应该具备的。
重大疾症患者:
本书所说的改变可能会救你一命,或是让你的存活时间超出医学的预期。
照护者们:
一旦明了爱的疗癒科学力量,你与患者都将从疾病的桎梏中获得解脱,进而重现生命的美好。
★不可思议的医疗效应!
1. 一名女士写信给我,说她被诊断出只剩两个月可活。她觉得好可怕,医师应该不会说错。所以自己写了遗嘱,买了一只狗,每天多笑、多运动,吃得好一点,让野生动物进到她的后院,把珍藏的宝贝分送给亲朋好友。她认为即使自己即将离世,也还是要做原本自己喜欢做的事。几年后,她依然活得好好的。
2.正面积极的教养,绝对具有无远弗届的影响力。有个很虚弱的女病人告诉我:「我妈在我还小的时候一直跟我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会有办法克服。你会活到九十三岁,只有压路机能让你倒下。』」因此,即使她经历了侵犯胸腔壁的乳癌,手术后,她仍活了超过六年,到现在还很好。
3. 有一名女士将自己预计还能存活的天数写在冰箱上,决定珍惜剩下的每一天。五年过后,她还健康地活着。
4. 哈佛的实验证明,在手术前一夜与麻醉师会面的病人,相对于控制组那些没有获得任何解释或安抚保证的病人,只需要一半剂量的止痛药。他们可以比控制组的病人,平均提早两天半、甚至更快就出院。
5. 一位一辈子都以统计数字、财务管理为生的患者说:「统计数字说我应该会死。所以,如果我没死,那我整个人生不就失去了意义?」于是他决定回家,没多久就过世了。
★治疗是什么?
是器官移植或者让病好起来,还是让人们能够拥有平静的心、圆满的生活?
曾经,作者曾因无法「成功」救治病患生命,因而自责无助、陷入极度忧郁,却也因为从那些「不治而癒」的癌症病人的生命经验中,发现:「无条件的爱是最能够激励免疫系统。爱拥有治癒的力量。奇蹟每天都发生在例外的病人身上。这种病人拥有爱的勇气,拥有与医生合作的勇气,参与并得以影响自身的痊癒。」
本书就是作者与病患在返回健康的路上,相互参与的真实纪录。书内例举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蹟」,在作者佐以科学实验的带领下,让人益发觉得,奇蹟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可以透过努力改变自己根本的想法与生活习惯而达到。而且,这一代的奇蹟,可能会是下一代的科学事实!
其实,痊癒并不是生命唯一的目标,接受人终究无法永远活下去,才能真正学会如何无惧的活着,生命中充满平静,最后死亡也能平静。死亡不再是一种失败,而是自然的选择。30年来,本书在在的宣告着这种疗癒的力量,帮助了无数无助的癌病患者、癌病家属、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翻开书,你也会想继续把这种爱的疗癒传下去。
★谁需要这本书?
●正承受致命疾病威胁的人。本书所说的改变可能会救你一命,或是让你的存活时间超出医学的预期。至少这个方法会让你的余生过得比你现在觉得的更有意义。
●心里承受莫大压力,无法真心享受生活的人。从本书例外的病人身上学到的原则,可以让你快乐起来,帮助你避免疾病威胁的机会。
●病患照护者。无论是至爱至亲,是亲属朋友,死亡都是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书中的认知与技巧,可以让你由内而外体认「爱」的无所不能。
●医师或护理师等专业人员。医学体系从来教导的只是「技术」「成功」与「结果」,却没教过医者「爱」这件事,本书所提供的策略,会是你长久以来觉得有需要的。
★哪类的人比较容易罹癌?
●癌症其实可以称为「好人的疾病」。但是这些「好人」是符合别人标准的好人。
●他们的爱有条件,付出只是为了得到爱。如果付出没有回报,就会虚弱得抵挡不了疾病。通常在他们的心理支柱消失两年之内,症状就会出现。
●会强迫自己付出的人,要他们拒绝别人而不产生罪恶感,非常困难。
★哪类的人比较会是「例外」?
●自主性强,主动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沮丧之中。他们把问题看做是调整方向,而不是失败。
●在候诊室里,他们会看书或冥想,而不是迷茫地瞪着虚空。
●这些人就如尼采曾写的:「怀抱着『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可以忍受所有的『怎么会』。」
●重新建构生活,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不再把自我当成一样物品,当成习惯的集合体,或是一份工作、一种角色。
●把自我看做是充满动力、不断改变的过程。能认知到所有人都是完美的「不完美」。
●对自己有信心,对医生有信心,对治疗有信心,对灵性层面有信心。
无条件的爱,是对免疫系统最强大的激励!
得将记录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畅销书第一名
名人推荐
宇 色 我在人间系列灵修作家
安一心 华人网路心灵电台共同创办人
余尚儒 都兰诊所所长、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许礼安 高雄市张启华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
陈坤虎 辅仁大学临床心理系副教授
杨玉欣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执行长、立法院荣誉顾问
杨育正 安宁照顾基金会董事长
谢明杰 《老神再在》作者
杨玉欣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执行长、立法院荣誉顾问
好评推荐
【国内名人真爱推荐】
会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巧妙的运用了绘画与其他方式,来协助个案看见疾病性格,并用视觉化的静心导引技巧,来连结个案自身的本源,创造内在的幸福频率与心灵和谐,化解冲突回到圆满。——安一心 华人网路心灵电台共同创办人
作者伯尼以一位站在第一线的外科医师角度切入灵魂关怀,对于专业医疗从业人员来说,那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从医学进入灵性,从理性融合感性,从大数据的分析聆听人的灵魂之声,如果他本身未经「灵魂转化」洗涤,谈何容易。——宇 色 我在人间系列灵修作家
伯尼这本书提醒我们,医病之间的互动,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的大道理,总结就是「真心」换「共鸣」。假如这样的互动,可以对某些疾患产生帮助,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余尚儒 都兰诊所所长、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死亡并不是问题所在,生命才是。死亡不是失败,不能选择接受生命的挑战才是。」、「死亡并不是最糟的事,生命里没有爱,远比死亡更糟。」只要对世界仍有留恋,愿意为自己而活,勇敢接受生命的挑战,挫折就会是最大的祝福!——许礼安 高雄市张启华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
《爱的医疗奇蹟》虽然已问世多年,但书中所要传达的「智慧」正是以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方式,亦即「爱」、「盼望」,来贴近自己、贴近病人、贴近身边的人。相信读过本书的人没有不动容的,没有不放慢脚步,思索自己的生与死、存在的意义。——陈坤虎 辅仁大学临床心理系副教授
让奇蹟发生于现代医疗之上的重要因素,就是信心和心灵的力量可能发挥的效果!很高兴看到此书中文版在绝版多年后重新出版,甚愿推荐给正在生病的苦难中的人,走出死荫的幽谷,通往平安,而所有读者读后都能掌握书中提出心灵自癒的原则,减低疾病威胁。——杨育正 安宁照顾基金会董事长
再也没有透过一个真正的医生来讲述心灵疗癒力,更具说服力的。
请相信心灵具有无与伦比的疗癒能力,祂不只能疗癒身体,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有心」也可以一一突破。只要开始喜乐,而喜乐来自于你从内在发现对自己的爱,有这一份爱和喜乐,任何疾病都可以被疗癒,生命的奇蹟就是这样出现的。——谢明杰 《老神再在》作者
【国外名人推荐】
「深具启发性。」——布洛申科(Joan Borysenko),《洛杉矶时报书评》
「每位病人以及对自身角色有所怀疑的医生,都应该阅读这本神奇的书。如果我们照着伯尼‧西格尔的建议去做,就可能保持年轻、健康的状态更多年。」——国际知名生死学大师、库柏勒—罗斯医师(Elisabeth Kubler-Ross, M.D.)
「阅读本书会发现一个珍贵祕密,一个关于健康与幸福的祕密。」——「正面思考之父」、畅销书作者诺曼。文生。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
「感谢神让我们拥有伯尼和他的这本着作,这会是所有人类共同享有的恩赐。」——美国癌症专家西蒙顿医师(O. Carl Simonton, M.D.)
「《爱的医疗奇蹟》和科辛斯的《疾病解剖学》应该要一起摆在书架上。」——谢尔泽医师(Richard Selzer, M.D.)
「我所读过最厉害的着作之一……医生必读之作。」——知名精神科医师梅灵格(Karl Menninger, M.D.)
「快跑,不要用走的,快到最近的书店去买这本神奇的书,因为它解释了你怎么『想』,就能让自己生病或健康好转……每个家庭都应该拥有一本。它可以成为一个救星!」——安.兰德斯(Ann Lan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