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慢慢的……活出有味生活 旧历年前的一个天光初亮的早晨,我正在书房大书桌的电脑前埋首写作这《慢日子里的优雅生活》,窗前枝桠上隐约传来吱吱喳喳的鸣叫声,停笔凝眸,原来是一群十多只的绿绣眼。
牠们在说什么?
我听懂一些鸟话!
其中一句是:不要太勤快,慢下来吧。
是的,人生百年尔尔,终究会到终点,快一点到不如慢一点,忙忙碌碌不如欢欢喜喜,我因而开始迷恋起海上的浮潜,有空档便开车上高速公路,在暖暖左转进到了东北角的地界,在龙峒‵和美一带停车,与一群老友忘了今夕何夕桴浮于海上。
有一年夏天,翻腾出浪后脱下唿吸罩,一个人缓步走向附近嶙峋的攀岩场,一时兴起徒手攀上,没多久便攻上岩顶,站直了身子凝望远方的海洋。
预备从原路下来时才惊觉来路太过陡斜,根本没有着力点,强行会有危险,必须再往前从另一个方向脱困,但中间有一处宽约一米的悬空断崖,无助跑线,只能立定起跳滑行飘到对面岩块上,但是年老体弱万一过不去呢?下方是尖锐突出的岩石,大约十多米的高度,可能一命呜唿,手机没有带在身上,简直求助无门,我阖眼把人生用快板巡礼了一遍。
然后卑微想着生死由命吧,我决定提气丹田放手一搏,蹦起,腾空,落下,一个踉跄,双手本能的牢牢抓住岩石,脚不听使唤的开始勐力抖动,缓缓爬了下来落地瞬间全身瘫软松了一口气,才发现双手沾满了被岩石割破皮肤冒了出来的鲜血,我活下来了!
如果万一呢?
我因而开始思考:
汲汲营营是我要的人生吗?
有钱一定幸福吗?
钱可以买到一切但买得到命是吗?
某日打开电脑,一则新闻马上闯入眼廉:
作家林清玄在睡梦中过逝,这便是无常吗?它往往快过明天,日修禅师因而提醒我们要把一日当一生来过,白天欢喜过,夜里寄天真,不要有一天什么都有了,才发现竟然一晃便老了;却没有真正过着自己心仪的生活,不知季节里还有春风秋意。
看来人生最美好的不一定是最快的,慢火煮出好麦芽粮,醇酒同样是用时间浸润出来的,葡萄酒的价格来自年份,而年份便是时间,它给了酒的醇香,那是慢得来的。
这是一条没有折扣的单行道,走过之后的路全部被涂消,逝去不再来,如此说来,金钱怎么也不该是人生地图中的唯一,它只是之一,工作之外还要有休息,偶尔停下,爬山,骑车,逛书店,溯溪,浮潜,听音乐,以及优闲的喝上一杯茶,「慢」下来,不要那么匆忙。
富兰克林说:「财富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它属于懂得享用的人。」
奈森‧威廉斯主:「慢活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态度。」
这两位哲人点评的应该是「慢活精神」,我应懂了七八分了,大约如同禅宗律令,吃饭时吃饭,因为生命无论如何拐弯抹角,都不可能回头,只要明白这一点并且接受,人生就简单多了。
张潮在《幽梦影》里写道:「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做到几分?
或者依旧一如往常睡眼中出门,疲惫中返家,隔日又如法泡制…伊朗这一句古老的格言:「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是的,我们的确不该继续当一匹疾驶的快马,而是该扭头停下成为一头从容的驴子的时候了。
2019元旦写于闲闲居之听雨轩
推荐的话
慢活出滋味,日常即永恆
蔡诗萍/广播电视主持人,作家 谁都知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人生很无谓的负担,但多数人还是很难看开,很难放下。
现实压力一波波,固然是难以摆脱的生活锁链,而人总有自己想做却未必做得了的一堆愿望,这里「自我期许」一下,那里「他人期盼」一些,也就很自然的,迫使我们成为追赶欲望的马拉松人,终其一生,是在跑啊跑的,追啊追的!
有多少人,真能想开,放下,做个自由自在的自由人呢?
但有的人确实是可以的。
既然,天性不善与人打躬作揖,哈腰扯淡的,那要淡泊便淡泊到底吧!
陶渊明是这样。干脆就「不为五斗米折腰」吧!
「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地悠悠知我心。
也有人是原意想经世致用,却命运多舛,一生被贬抑。但他仍然可以在逆境里当自由人。
苏东坡是这样。既然天意如此,我何不顺着人生逆境,到哪都能安置自己的灵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信步行来,何处不可以潇洒!
天地悠悠我心自在。
我认识游干桂至少三十年以上了。
他始终都是这样。
尽管他自己剖析自己,似乎他也有过许多人生的期待或想望,只是一路走着,愈发了解了自己是谁。
但旁人看自己,总能看出另一些侧面。
我眼里的游干桂,自始便比我们那世代的一群人,更为「靠近自己的本心」。
他对世界的关怀,一直都是温柔的。以他的善良之心,公益之情,动人之笔,从从容容的,在关爱着这个世界。
我们有不少共同的朋友。
起初,在起跑线上,大伙嘻嘻哈哈,把酒言欢,立志向前。第一个十年过去,有人很快得意,有人瞬间挫折了志趣。
第二个十年过去,有人倦了有人惰了,有人得意忘形有人消踪匿迹。
第三个十年也过去了,疲惫中年,初老浮现,再回首,当年起跑线上的朋友,仍自由自在,仍相信人活着必有自己的天职,在天职的日常实践里,仍能仰头唿吸自由,闭目倾听内在声音的,其实并不多了。而,我的老朋友游干桂,却依然是那个起跑线上,笑得悠哉悠哉的老男孩!
我无法跟所有的人,谈论他所有的着作。
但,我在他的文字所触及的题材上,却始终有「他是一位日常实践者」的深刻印象。
我们对生活最不切实际的想望,是以为「功成名就」是与「日常生活」切开的。于是,常常见到不少事业有成者,会在晚年懊恼自己失去孩子的成长,家庭的甜美,自己感动生活的契机。那是因为,他们都把追逐的目标跟生活的日常,硬生生切开了。
用哲学一些的用语来讲,那是目的与手段的疏离,终导致我们一生悬命的紧张压力。
而我的老朋友游干桂,他念兹在兹的,则刚好是,提醒我们:人生目的,必要与生活手段,两相契合。
于是,我们方有守着幸福守着岁月的从容与自由。
慢活出滋味。日常即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