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健康,您才拥有一切!

有了健康,您才拥有一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健康养生
  • 健康生活
  • 保健
  • 养生智慧
  • 健康管理
  • 预防医学
  • 身心健康
  • 健康饮食
  • 家庭健康
  • 长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了健康,您才拥有一切!

  提前守住健康,不生病才是最聪明的对策。
  投资健康是一生当中最重要,回报率最高的一个项目。今天的人,40岁前以命搏钱,40岁后希望以钱来买命!但钱是绝对买不回来命的。
  本书教读者如何评估自己的健康!告诉读者怎样才能守住健康,告知如何合理饮食,怎样调养身心和健康的生活。

  人生病时,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生命最重要。然而,很遗憾,绝大多数人只是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才希望以所有的财富,去抵回一段时间的生命。

  今天生的病,绝大多数都是慢性病。慢性病不讲治癒,只讲控制,包括癌症。我们只能花巨大的代价争取控制,且仅仅是消极争取,而这代价包括肉体的、精神的、体力的和金钱的!只有提前守住健康,争取不生病才是聪明的对策。

  因此,前瞻性地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投资及昂贵的费用,更可以避免很多病痛的发生,减少健康损失,求得平安。

  一部让我们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的养生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裕民医师


  着名临床肿瘤专家,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班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心身医学、医学哲学、医学人文学、肿瘤治疗、健康研究及管理方面颇多建树。主持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出版专着、教材30余本。曾获劳动模范、全国杰出青年中医、霍英东英才奖、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等殊荣。

图书目录

健康新知

「基督说,我的灵魂不会与人同在,因为他们是凡人,他们的寿命是120岁。」
—《圣经.创世纪》

第一篇 健康新知识
一、人的寿限知多少
历史上的高夀者
一个不可不知的公式
与生产力平行的期望寿命
米寿、白寿与茶寿
二、白寿,现代知性人士可期望
长寿之乡的启示
「白寿」,知性人士可及目标
不在于获得多与少,而在于活得短与长
三、影响天年因素面面观
中医学的解说
生物学的假设
整体层面的分析
疾病是折寿的主因
性别何以左右寿命
性格为什么与长寿相关
体型关涉寿命
职业与寿命
生活方式可影响天年
寿命简单预测公式
四、延年祕诀:节撙守道少「扣分」
三万多,好好活,慢慢拖!
蜡烛现象: 长寿不在于吃人参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为什么居住地纬度越高,寿命越长
防范慢性病,「少扣大分」
微饿可助长寿
「腰带长寿命短」与「千金难买老来瘦」
多病也可长寿
哪怕是微小活动,都有助于长寿
睡眠越多,寿命越短
社交使人更长寿

第二篇 未来健康新态势
一、未来健康新态势
20世纪人均期望寿命的变化
延寿30岁启示录
延寿中将有慢性病相伴
健康威胁的悄然改变
二、嬗变着的生存环境
骤变的时代,茫然的人们
新的需求越来越高
健康方面的需求也全面化
越来越快的生活
与生态隔离,与自然疏远
食品安全
长期慢性的应激状态
三、健康杀手,悄然骤变
21世纪,截然不同的死亡排行
现代「瘟疫」: 生活方式病涌现
精神障碍性疾病蔓延
新旧传染病肆虐
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居高不下
现代社会病
滥用药物
四、亚健康:伺机作乱的「病源」
亚健康:病前状态
亚健康的特点及后果
亚健康的3种类型
亚健康状态面面观
单一症状性亚健康
隐匿性亚健康
其他原因的亚健康
亚健康:身体拉响了「警报」
警报响了,需採取防范措施
五、慢性疾病发生的「同花顺理论」
慢性病的机制:盲人摸象
原因、条件与结果
「非天降之,人自为之。」
老冯的故事
同花顺:最后一张牌凑齐了
沙堆效应与「自组织临界」理论
杜绝生活方式病,也需要「同花顺」
别凑上最后一张牌
及时改变生活方式
凑齐健康的「同花顺」
特别强调:要留意自身的蛛丝马迹
别存在侥倖心理
六、治病:谁都不堪承受之重
八成人死于慢性病
越是高科技,医疗成本将越是高昂
得与失的综合评估

第三篇 要健康长寿,先学会智慧生活
一、投资与管理健康:回报率最高
健康投资,智慧生活的首选
健康管理,有效而方便易行
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事实证明:收益巨大
二、了解健康指数,提高「康商」
「康商」:一个更贴切的重要概念
「情商」重于「智商」,「康商」重于「情商」
一个案例
社会摧残的恶果
「康商」:掌控自我健康的能力与知识
「康商」与健康指数体系
构成「康商」的5个维度
附表健康指数问卷
调查中发现的「康商」问题
三、智慧生活,适度放慢节奏
「快是魔鬼」,戕害健康
科技也有「毒瘾」,也会伤人
慢性病增多:快节奏难逃其责
伤损的核心:长期慢性应激
慢,是传统文化的珍藏
适度慢下来的诀窍
四、迈开腿,拮抗脑力疲劳
今天的要害:「脑累」为主
君子贵流不贵滞
人欲常动,但不可大疲耳
户外运动,适度最好
静坐冥想,值得推荐的另类运动
五、告别生活陋习,守住健康
起居有常
改变不良习惯
控制欲望
「少为妙」
防范新的陋习

第四篇:「管好嘴」,与时俱进杜绝生病
一、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
食医,在诸医之首
食疗养生防病:一贯的传统
柯林顿执迷的养生祕诀
坎贝尔《救命饮食》的启示
期望寿命的历史解读
补充两个有趣的事实
二、吃出肥胖的危害:触目惊心
美国寿命更短,健康状态更差?!
健康开支却是全球第一
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肉类过度:健康的大敌
难以纠治的习惯
福兮祸所伏:都是膏粱厚味惹的祸
三、何以吃得好,反成灾难?
吃出病来的三大缘由
深层次根源:变化太快、进化不及、适应不良
比较动物学的发现
人类的特点:适宜于杂食
肉食过度,多环节致病
四、赶快管住嘴,延命少疾病
早逝人群中47%源于饮食失衡
行动正在进行时
饮食盲点,健康的大敌
五、居民膳食宝塔,要打个折扣
合理膳食原则1:粗茶淡饭才是宝
合理膳食原则2:多食果蔬薯类好
合理膳食原则3:豆类养生不可少
合理膳食原则4:白肉比红肉为好
合理膳食原则5:总量控制更重要
合理膳食原则6:减少应酬限酒量
合理膳食原则7:注重烹饪少调料
合理膳食原则8:科学吃法善养胃
六、四季饮食微调助养生
按四季调神,中医学之精要
春之选食,宜助其升发
夏宜「清补」,有清有补
秋令,分阶段择食平补
冬宜进补,开春打虎
七、如何吃出愉悦来
善借食物调情绪
欲聪明勤奋,多吃鱼、蛋、家禽
放松压力,多吃碳水化合物
沮丧时,茶、咖啡或巧克力或许有帮助
鲑鱼/鲔鱼助愉悦
燕麦/全麦食品抗焦虑
善用蔬果调节情性
注意:需远离的食品
八、牛奶: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
争讼不已话牛奶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与时俱进,看今天谁需要牛奶?
美国不足仿
牛奶,与部分癌症高发有关
质疑牛奶可补钙
有一半人对牛奶过敏
因年龄制宜喝牛奶

 

图书序言

前言Preface

  守住健康就是守住生命。有这么一个真实的遭遇令笔者醒悟:1998年底,某大企业的总经理—一个有着特殊政治背景的人物,得了胃癌,伴全身转移,当地紧急邀笔者去会诊。到了之后,时间已很晚,过12点了。患者长得很帅,个子很高,才42岁,已经癌症晚期,回天乏力了。他所住的那个病区很大,长长的走廊里静悄悄的,祕书长一个人陪着笔者走出来,平静地跟笔者说:「这个人,多么好的家庭啊!年轻、人又高大又帅,可以说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健康……」黑夜里的这句话让笔者久久难以忘怀!

  真的,人到了这个时候,什么都不重要了,只有生命最重要、健康最值钱了。然而,很遗憾,绝大多数人只是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才希望以身外之物,包括用所有的财富,去抵回一段时间的生命,换取些许健康。这类情况,笔者在临床中见怪不怪了!

  这时候,「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通常,多半只能以绝望而结束!

  理论上,谁都知道健康是第一财富。然而,今天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只是忙碌于追求身外之物,忙碌于赚钱、争名、争利,追求一时的得失,却每每忘记了现代人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守住健康」。正如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钟南山教授所说: 今天的人,40岁前以命搏钱,40岁后希望以钱来买命!但钱是绝对买不回来命的。作为一个看多了遗憾与绝望的医师,笔者首先要对今天的芸芸大众慎重强调一点:要尊重生命,守住健康!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什么难处及特别的技巧,首先是需要对这一类相关的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

  有人可能会说:没有关系,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依赖高科技,就能享受无疾健康与长寿!果真如此吗?完全不是。即使是现今最先进的国家美国,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疾病诊治体系,却因为忽视了人口老化、慢性病防范、残疾呵护,以及医疗系统本身缺乏统一协调,特别是医疗健康服务和管理定位的欠缺等问题,致使美国政府每年花费26兆亿美元用于国民健康维护与促进。他们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但仍承受不了日益疯狂增长的医疗费用,而且人均寿命只是先进国家中的殿后者。

  因此,欧巴马总统开始时执政最大的关键和努力就压在了医疗改革上。有限的医疗资源,庞大的人口基数,不堪重负的医疗卫生费用,是时时悬在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都无法逃脱。

  现今研究证实: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 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而最健康的70%人口只用了10%的医疗费用。换句话说:人们只是到了生病,并且病得不行时,才想到了保健与医疗!此时,不亦晚乎?可以肯定地说:要不了10年、20年,这些健康问题、养老问题以及社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趋凸显,威胁每个人,至少是每个家庭!它不仅仅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负担和个人经济负担,而且还将是一个随时容易引爆的巨型「炸弹」,诱发社会安全甚至政治问题。

  因此,前瞻性地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投资、个人昂贵的治疗费用开支,更可以避免很多病痛的发生,减少个体健康损失,求得个人与社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讲得更现实一点,今天的人生不起病、看不起病,而今天生的病,绝大多数都是慢性病。慢性病不讲治癒,只讲控制,包括癌症。届时,我们只能花巨大的代价争取控制,且仅仅是消极争取,而这代价包括肉体的、精神的、体力的和金钱的!因此,只有提前积极行动起来,守住健康,争取不生病才是聪明的对策。

  鉴于此,我们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体质、亚健康及肿瘤的防治研究,我们从事于「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专案,以及生态健康与疾病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专案,希望探索出一条有助于提高国民健康及生活品质,预防重大疾病发生,从而节省有限的卫生资源的新路;并借此推广一套相对简单、有效、易行且普适性强的,有助于管理自我身心,帮助守住健康,防范慢性疾病的方法。这些,也正是我们编写此书的初衷。

  本书将用通俗的语言,一方面向读者传递健康新观念,介绍健康发展新趋势;帮助读者认识与健康相关的众多新问题;认识现代容易罹患的重大疾病;教读者如何评估自己的健康!另一方面告诉读者怎样才能守住健康;学会减负生活,储存明天;提示读者如何合理饮食,形成怎样的健康生活方式,怎样调养身心;如何在「关键点」上,阻断常见慢性疾病的迅速进展,等等。希冀对您管理自己的身心,守住自己的健康,不生病或者缓解病情有所裨益!

  投资健康是一生当中最重要,也是回报率最高的一个项目,所以「有了健康,您才有一切!」这段话可以成为新的健康宣言。守住健康就是守住生命。
 

图书试读

第一篇 健康新知识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健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且健康长寿能够增强人们实现自身愿望的能力。事实上,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全人类的良好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因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一、 人的寿限知多少
 
健康与寿限,人们往往总是把它理解为是个纯粹的医学或科学问题。其实不然,它首先是个文化问题、生活方式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而且有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例如,民族的强大、统一和幸福,与其人民的健康水准及疾病与寿限直接相关。在遥远的过去,有些文明萌生、发展、繁荣,延及至今;有些则一度繁荣,最终却走向衰亡,它们的废墟掩盖于荒漠之下。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上的高夀者
 
就像《圣经》所展现的一样,中国古代对长寿充满期望,并对寿限有着丰富的论述。按记载: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应该是彭祖,享寿800岁。(但考证证实:四川彭山有小甲子纪年的习俗,60天为一年。所以,彭祖的真实年龄约为130岁。)
 
另一个高夀者为孙思邈,唐代着名医学家「药王」。他的年龄是个谜,存有多种说法:最小的101岁,一说是120岁,一说是131岁,又一说是141岁,甚至还有168岁之说。在其所着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他自己说是百多岁时所写,高夀是肯定的。他的生年欠详,只知生于西魏时期(535~557年);卒年较为确定,唐永淳元年(682年)。北周大成元年(579年),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研究养生长寿之术;周静帝即位(573~581年),杨坚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这些历史都有记载,比较明确。
 
因此,他在西元580年前后应该已经有一定岁数了。故人们一般接受他活到130~140岁的说法。留有文字记述的中国年寿最高者,是清代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一说是生于1736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7岁,当然他的生卒时间尚有争议,但长寿却是无疑的。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