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世代的肺部养护全书:PM2.5、雾霾威胁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

空污世代的肺部养护全书:PM2.5、雾霾威胁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空气污染
  • PM2
  • 5
  • 雾霾
  • 肺部健康
  • 口罩
  • 呼吸防护
  • 健康养生
  • 环境医学
  • 防护指南
  • 空气质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何肺癌连续多年成为最要命的新国病?
  不抽菸、爱运动,竟然得肺癌?
  身处空污世代,你最需要的一本书!

 
  目前,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过去研究指出,抽菸是肺癌最大致病因子,
  但在台湾,肺癌患者抽菸比率不到五成!
  难道空污、PM2.5是元凶? !
 
  不可忽视!
  空污是比病从口入更难预防的唿吸致病原因
  每年造成800万人提早死亡

 
  愈来愈多研究指出,
  空污不只造成肺部疾病,对于心血管更是重创,
  且严重损害孩童肺部健康,更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直接指出,
  空污将是本世纪威胁孩童健康的致命杀手!
 
本书特色
 
  【挥别空污,从这里着手!】
  肺癌权威 陈晋兴X环境医学专家 陈保中携手
  「肺病检测」「办公室」「居家」「运动」「饮食」「通勤」全方位防护,
  让你每一口唿吸,都化为健康!
 
  ●LDCT,发现初期肺癌最佳工具!
  ●看懂规格,通勤时口罩安心戴
  ●空污环境下,健康运动2大关键
  ●锻练肺功能的特别唿吸法
  ●这样吃,轻松养肺!
  ●比户外更致命的室内空污!
  ○打造健康宅3祕诀
  ○创造清新空气5关键
  ○空气清净机正确摆放位置
  ○避开办公室空污死角
 
  【破除空污X肺病迷思】
  迷思1.定期做胸部X光,就能避免罹患肺癌?
  迷思2.空气糟,都是工厂惹的祸?
  迷思3.户外空气糟,待在家里最安全?
  迷思4.火力发电增加,空污变严重?
  迷思5.添加活性碳,口罩过泸效果更好?
  迷思6.负离子能「净化」空气?
  迷思7.一直咳嗽,难道是肺癌?
  迷思8.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预防肺癌?
  迷思9.没有把菸「吸进去」,比较不伤肺?

名人推荐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建仁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 小儿科医师兼中正门诊部主任 陈佩琪
  主妇联盟环保基金会董事长 赖晓芬
 
  (依姓氏笔划排列)

 
呼吸的权利:现代都市人的肺部健康与环境自救手册 第一部分:看不见的威胁——城市空气污染的本质与影响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场与空气质量的较量。本手册旨在深入剖析现代都市生活中,那些潜伏在呼吸之中的隐形杀手,它们远不止是PM2.5和雾霾这几个标签所能概括的。 第一章:污染源的精细解剖 城市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其成分远比大众想象的要多样化。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宏观的“灰蒙蒙”的天空,而是要追踪到污染物的“源头地图”。 工业排放的“多层级”分析: 传统燃煤和石油化工带来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基础,但现代工业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别是甲醛、苯、甲苯等,才是室内外交叉污染的重要推手。这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二次反应,生成更细微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这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尾气的“隐形进化”: 柴油车和汽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UFP,超细颗粒物)的尺寸已经小到可以穿透肺泡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我们详细分析了不同燃料标准下,颗粒物中重金属(如铅、镉)和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程度及其生物毒性。 建筑活动与扬尘的再认识: 施工工地不仅产生粗颗粒物,更重要的是,建材中的石英粉尘和水泥颗粒,一旦被吸入,其在肺部的生物持久性和致炎性极高。 第二章:肺部防御系统的“疲劳测试” 我们的呼吸系统并非被动接受者,它有一套精密的防御机制。然而,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正在使这套系统不堪重负,甚至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黏液纤毛清除机制的瘫痪: 正常情况下,鼻腔和气管内的纤毛会像“清洁工”一样将异物扫出体外。但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如臭氧、二氧化硫)会使纤毛麻痹、脱落,导致污染物在下呼吸道积聚。 炎症级联反应与氧化应激: 颗粒物进入肺泡后,会激活巨噬细胞,引发持续性的低度炎症。本部分将阐述这一慢性炎症如何与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肺组织弹性下降和纤维化。 免疫记忆的错误重编程: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肺部免疫系统对环境刺激产生“过度敏感”或“耐受性降低”的错误记忆,这解释了为何一些人在非污染日也会出现过敏或哮喘症状。 第二部分:超越口罩——全方位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将健康寄托于外部环境的改善是漫长且不确定的过程。本书的重点在于构建一个主动、可控的“个人呼吸保护区”。 第三章:室内环境的污染源头切断术 室内空气质量往往比室外更差,因为污染物被“锁”在了密闭空间内。 家具与装修材料的“释放周期”: 我们将列出常见室内材料(地毯、油漆、复合板材)释放VOCs的敏感时间表,并提供科学的“开窗通风”与“持续净化”的最佳配合策略,避免“先净化后污染”的误区。 生物污染物的控制策略: 潮湿的空调系统、地毯和宠物环境是霉菌孢子和尘螨的温床。本章详述了精确控制相对湿度(RH)对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同过滤技术对生物源污染物的捕获效率。 厨房油烟的“二次燃烧”风险: 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醛类物质和超细颗粒物是室内污染的一大来源。我们提供了高效油烟机安装的规范要求,以及在爆炒等高油烟烹饪方式下,如何利用空气净化器进行侧边或后置辅助净化。 第四章:家居空气净化技术的深度选择与应用 市场上的净化设备琳琅满目,本章旨在提供一个技术导向的选购指南,而非品牌推荐。 过滤效率的量化标准(CADR与CCM的解读): 深入解析洁净空气输出率(CADR)的测试环境局限性,以及颗粒物洁净空气量(CCM)对于衡量滤网寿命和持续净化能力的重要性。我们教导读者如何根据房间面积和污染源类型,合理匹配CADR值。 活性炭的吸附饱和与更换时机: 活性炭并非万能,其吸附容量有限。本节详细介绍了活性炭的碘值、比表面积等参数的意义,并提供了一种基于使用时长和污染特征来估算更换周期的实用方法,避免“吸附饱和的炭”变成“二次污染源”。 电子净化技术的争议与安全考量: 对于静电集尘、负离子发生器等技术,我们着重分析了其潜在的臭氧(O3)副产物风险,并提供了检测和规避指南,确保净化过程本身是安全的。 第三部分:身体的内部调适与营养支持 有效的肺部养护,是一场从内部着手,增强自身抵御力的工程。 第五章:营养学视角下的肺部抗炎饮食 食物是身体修复和防御的基础。本章聚焦于支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关键营养素。 抗氧化剂的“光谱选择”: 深入探讨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玉米黄质)在清除自由基中的协同作用。我们推荐了富含这些元素的具体食物组合,而非单一的补充剂。 Omega-3脂肪酸与炎症调控: 阐述EPA和DHA如何通过调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生成,有效减轻慢性炎症反应,这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哮喘倾向的人尤为重要。 肠道菌群与“肺-肠轴”: 现代研究表明,健康的肠道菌群对调节全身免疫反应至关重要。本章介绍了富含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如何通过影响免疫系统,间接增强肺部的抵抗力。 第六章:呼吸肌的科学训练与体态矫正 呼吸的深度和效率直接决定了肺泡的换气能力。 膈肌呼吸法的精进技巧: 不仅仅是“深呼吸”,而是如何有效利用膈肌(主要的呼吸肌),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分步训练指南,包括配合腹式呼吸的辅助练习。 胸廓活动度的提升: 长期久坐导致胸椎僵硬,限制了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的功能。本章引入了针对性的胸椎伸展和肩胛骨运动,以恢复胸廓的弹性。 体位对呼吸效率的影响: 讲解了不同睡姿、坐姿对肺活量和夜间气流限制的影响,并推荐了改善睡眠呼吸模式的简单体位调整方法。 第七部分:压力管理与长效健康规划 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加剧体内皮质醇水平,间接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使肺部更容易受到刺激。 第七章:建立个人化的“呼吸健康档案”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监测,实现对个人健康状况的精准管理。 峰流速仪(PEF)的家庭应用: 教授如何正确使用峰流速仪进行日常监测,并解读峰流速读数的波动规律,作为病情恶化的早期预警信号。 环境暴露的日志记录: 建议记录每日的活动轨迹、室内外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以及当天的身体感受,通过数据交叉比对,找出最容易触发不适的环境因素。 结合传统智慧的适应性调节: 探讨传统中医中关于“养肺”的理论,如特定时辰的调养、经络疏导(如拍打肺经)在现代生活中的辅助应用价值,强调个体化和平衡的重要性。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系统性的、基于科学证据的都市生存指南,帮助每一个生活在空气挑战中的人,重新掌握呼吸的主动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晋兴医师/肺癌权威


  现任/
  台大医院胸腔外科主任
  台大医学院专任教授
  肺病防治基金会董事长
 
  经历/
  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
  台大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
 
陈保中教授/环境医学专家

 
  现任/
  台湾大学特聘教授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所长
  台湾公共卫生学会理事长
 
  经历/
  台大医院环境及职业医学部主任
  英国伦敦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流行病学博士
 
 

图书目录

推荐序1  唿吸健康 全民关心        陈建仁  
推荐序2  孩子,受空污的伤害最深,不可不慎!       陈佩琪  
作者序1  让每一口唿吸,都化为健康!       陈晋兴  
作者序2  空污,已然成为这一世代的「新菸草」!       陈保中  
 
【PART1 不可忽视的新国病──肺癌】
惊人数据!肺癌连续蝉联十大死因之首
不抽菸,仍躲不开肺癌侵袭?
唿吸间潜入的肺癌危机
无痛的肺,察觉症状已无救?
赢战肺癌的关键对策
肺病防治基金会告诉你的事
 
【PART2 不只伤肺?空污引发的健康危机】
空污杀手,每年造成八百万人提前死亡
比病从口入更难预防的唿吸致病
达标不等于无害,空污要愈低愈好!
儿童,空污的最大受害者
 
【PART3 唿吸健康,比你想像的更难!】

空污无国界,全球正付出惨痛代价!
台湾空污真有哪么严重?
关于空污,有些事情和你想的不一样!
找回清净空气,他们这样做!
从伦敦看台北:须因地制宜,才能成功
饱受支气管炎、哮喘之苦的日本四日巿
从四日市看高雄:不为短期效益、牺牲社会成本
去龙山寺不烧香,用更好方式取代袅袅香烟
大多数人忽略的室内空污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居家好空气的祕诀
 
【PART4  空污世代下的健肺生活指南】
口罩防空污,戴心安还是真有效?
这样更好?选口罩的迷思与误解!
同时同地的空气品质监测,却出现不同数字?
空污环境下,如何运动才健康?
养肺运动一起来!
怎么吃,能养肺?
空气品质,人人有责!
 
【PART5 肺癌权威教你破除迷思、养肺活命】
肺癌权威破除肺病常见迷思
早期发现肺部疾病的四大警讯
与「坏空气」有关的肺部疾病
不可轻忽的肺部职业伤害
台湾将进入石绵肺病高峰期?
正视生活中的石绵危机
 
COLUMN
都巿孩子气喘发生率高
办公室的空气杀手
看懂空气品质指标(AQI)
均衡饮食 强化B群摄取
如何与肺病和平共存?
肺炎疫苗有用吗?
 

图书序言

作者序一

让每一口唿吸,都化为健康!

 
  常言道:「人生只在唿吸间」,我们的每一口唿吸对于人体都十分重要。人的生存三大要素:阳光、空气、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唿吸。因为我们可以几天不晒太阳或是不喝水,但是只要几分钟没了唿吸,人的生命便危在旦夕。

  过去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不抽菸,就可以远离肺癌的威胁,但近年随着抽菸比例的下降,与抽菸有关的肺癌逐渐降低,有许多不抽菸、不进厨房煮饭的女性却确诊为肺癌,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空气污染与生活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这次很难得有此荣幸和陈保中教授一起出版本书。陈教授为国际知名环境医学专家,也做过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研究,相信经由陈保中教授的阐述,大家对于週遭环境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本书的第四章节「空污世代下的健肺生活指南」,也说明如何选择口罩、如何戴口罩,以及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下,如何运动才能保健康。另外,对于怎么吃才能养肺也有详细的说明。

  本书值得民众仔细阅读,并身体力行的健肺生活指南。健康,从唿吸开始!希望您与我们一同重视空气品质,让每一口唿吸,都化为健康。
 
台大医院胸腔外科主任  陈晋兴
 
作者序二

空污,已然成为这一世代的「新菸草」!

 
  一九九四年,暑假旅英期间返台到云林沿海麦寮乡、台西乡以及彰化大城乡,参与王荣德教授所指导的学生汤丰诚医师进行六轻建厂前国小学童肺功能检查。一九九六年,返国任职于台大公卫学院,也与王荣德教授共同指导赖育民医师完成了国内都会地区及石化工业区空气污染对国小学童唿吸道疾病及肺功能影响,并与国内学者詹长权、杨俊毓、黄景祥、黄嵩立、郭宪文教授共同发表了两篇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一起参与了国内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的起动。
 
  二〇一三年国际癌症研究总署IARC已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第一类人类致癌物质,也是全球最重大的环境致癌因子。现今全球空气污染每年造成了八百万人死亡,即将超越了菸草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世界卫生组织WHO祕书长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于二〇一八年第一届空气污染与健康全球会议,将空污视为一种「新菸草」。

  全球每十人当中有九人唿吸到污染的空气,空污是一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造成成人心脏病、脑中风、肺病及肺癌,对我们的下一代造成更大的伤害,肺病、癌症及智力受损,一个又笨又病的空污新世代。
 
  空气污染更是近年国内最重大的环境议题,现今空污防制也已经变成了全民运动。空气污染防制应更应超越菸害防制工作,除了政府推动各项绿能政策及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每位民众也应了解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成因,让每位民众更懂得从自身做起「减少制造空污,避免吸入空污」,出门前查询当天空气品质,外出时多搭乘大众交通工具,空污紫爆时减少外出,如有需要适时配戴口罩,拒绝吸菸、避免二手菸、三手菸,善用厨房抽油烟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这就是本书出版的动机,让每位民众都能唿吸到洁净空气的每一天。
 
  这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陈晋兴主任和三采文化出版社的邀请,也要感谢徐文媛的执笔及陈玉蝉、吴宗达、赖庭汝的整理,以及郑尊仁、陈志杰、何文照和陈佳堃教授的资料提供,得以让此书顺利完成。最后,感谢内人张蓓贞教授及小孩柔含、麒任、柏任的支持与包容,让我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在公共卫生与环境医学工作上。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所长  陈保中
 

推荐序一

唿吸健康 全民关心

 
  很荣幸承蒙陈晋兴与陈保中两位教授的邀请,为他们的新书《空污世代的肺部养护全书:PM2.5、雾霾威胁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撰写推荐序。

  我与两位杰出作者,都有很深厚的交往缘分。陈晋兴教授是台湾肺癌手术的权威医师,我因健康检查发现微小肺腺癌,陈教授就是我的主治医师,他以微创手术帮我切除肿瘤,是一位仁心仁术而视病如亲的好医师。我们也一起合作过肺癌的研究计画,是一位很有创新见解的研究者。

  陈保中教授是我任教于台大公卫所时,我极为敬佩的的同事──王荣德教授的指导学生,他师承了王教授的职业病研究,也跨足到环境流行病学,是环境与职业医学的顶尖学者。我们也先后担任过台湾公共卫生学会的理事长,共同为台湾公共卫生的发展而努力。
 
  自从我的肺癌治癒之后,我体认到定期检查、早期发现、适切治疗,才是防治肺癌的根本之道,我也给了自己一个推动肺癌筛检的使命!肺癌是台湾癌症的第一杀手,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威胁国人生命的主要理由,就是大多数的肺癌都发现的太晚,台湾肺癌第四期的占比高达百分之五十八,而全球肺癌治疗成绩最好的日本,在二〇〇二年肺癌新发病例当中,第一期就高占百分之四十四。二〇一四年日本的不分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二,台湾只有百分之二十。如何发现早期肺癌,已经成为台湾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
 
  罹患肺癌不仅造成病人在身、心、灵的病痛、苦恼和折磨,也会让家人亲友担心挂念,更造成健保的庞大支出负担,带给整体社会难以承担的风险。我努力参加推动肺癌防治的宣导,除了《今周刊》以「肺癌」作为封面故事时,曾经以影片现身说法之外;也在卫生福利部的补助下,与各大医学中心、国卫院、中研院,一起展开「以LDCT筛检台湾不吸菸肺癌高危险群之研究计画」,预期能订定与推展台湾肺癌筛检的有效策略,来降低台湾第一大癌症死因的死亡人数。
 
  这本内容丰富而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再次强调肺癌对于国人健康的威胁,破除许多错误的夸大迷思,更把讨论议题扩大到「唿吸」的层面,因为唿吸健康是人类存活的基本需求。

  书名中的「求生指南」,是要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当中,从自己亲手做起,获得正确的医学资讯、了解空气污染来源、加强环境侦测以回避暴露、甚至从运动与饮食做好保健养生,更要学会观察身体征兆来关心自己与身边的人,大家一起确保健康、长命百岁。这本书是资讯最新,值得全民共同阅读学习的肺部养护全书!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建仁
 
推荐序二

孩子,受空污的伤害最深,不可不慎!
 
  「我一直很喜欢看医师写的书,也很鼓励后辈医师多写书, 原因是……」

  二〇一一年三月 ,我罹患肺腺癌在台大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手术, 出院回家那天,我的手术主治大夫陈晋兴医师到病房看我,特地拿了一本他写的《肺与肺病》的书送给我,这本书的内容是有关肺腺癌的形成、诊断与治疗,我虽是医师,但现代医学分工精细,不同领域隔行如隔山, 那段时日,又面临术后极端焦虑 ,加上突然由医师转变成病人的身分,心情极度沮丧,幸亏有陈医师的这本书, 让我能对自己的疾病更加了解,认识敌人,才有勇气去面对它,方能有信心去处理它,最后是坦然放下并接受它,书中教我的常识,是让我顺利度过术后沮丧期的良方。
 
  很高兴,今天听闻陈医师又要出书了,书名是《空污世代的肺部养护全书》,不同于以往,这次书的内容是着重在肺部疾病的预防和养护。说到肺部的养护,以现代环境来说,当然是避免空污为大宗了。

  大家都知道疾病是预防胜于治疗,尤其台湾目前几已进入开发国家之林的医疗水准,疾病首重预防,而非等到疾病上身了,再忙着找医师帮你诊治。很乐见陈晋兴医师写了这本有关肺部保健的书,在此也诚挚地推荐给读者朋友,特别是身处高污染地区的民众们。
    
  空污和中老年人的肺癌、小孩的慢性唿吸道过敏息息相关。

  大家都知道空污和中老年人的肺癌和慢性心血管疾病有强烈相关联,也和小孩的慢性唿吸道过敏息息相关,所以努力寻找空污源,并致力避免它,是当务之急。

  这几年台湾因空污影响,儿童罹患唿吸道过敏的比例已超过百分之五十,且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度也与日俱增,甚至演变成下唿吸道过敏,也就是俗称的「气喘」,为什么会这样?是基因问题?还是受空污影响?基因是古早祖先代代相传下来,变异不多, 想当然尔,是和社会工业化后的空气污染有关,特别是这几年来,空污议题屡屡成为选举焦点,就知道它的严重性与受关注度。
 
  我是儿科医师,对陈医师书中的一章节提到空污对小孩的影响最有感,他说幼童因唿吸和代谢速率较快,受空污的伤害也最深,加上幼童因各器官还在发育当中,更容易受空污的危害。空污如前所述,除会造成过敏儿大增外,还会引起孕妇生下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也和逐年盛行的过动、注意力不集中症候群有关,近期研究显示和自闭症族谱疾病盛行率飙升亦有某种程度的相关联。
 
  知道空污严重性,就要图谋如何预防,书中也提到多项方法,例如鼓励出门戴口罩等预防措施。台北市有三分之一的PM2.5是来自汽机车的排放,也鼓励大家多使用公共运输,此外改变祭祀习俗,多利用鲜花素果取代焚香、烧纸钱,妇女也要改变烹煮习惯,尽量加装抽油烟机,少油烟爆炒,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戒除抽菸习惯,避免制造二手菸、三手菸,多认识空污指标,依空污指数适时安排户外运动等。

  肺部保养,简单说就是要防范空污,防治空污,人人有责,除不制造污染源外,更要懂得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撇步,帮自己避免空污的伤害;当然政府也要拿出态度来,除加强教育宣导外,更要明定能源政策,用奖励措施,甚至用立法强行禁止制造空污的行为,长此以往,相信台湾的空污会越来越改善,也唿吁民众避免在不自觉中制造空气污染,要多加强自己空污防治的概念,陈晋兴医师与陈保中教授所写的这本《空污世代的肺部养护全书》,值得大家拿来细细品读。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 小儿科医师兼中正门诊部主任   陈佩琪
 

 

图书试读

一、    唿吸间潜入的肺癌危机

空污世代,PM2.5已证实为一级致癌物,

而肩负过泸脏空气功能的肺,将是最直接受害的器官!

●PM2.5,提高肺癌风险的一级致癌物

二○一三年,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PM2.5列为提高肺癌风险的一级致癌物,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二‧五微米的悬浮微粒,直径二‧五微米有多小呢?相当于一根头发的二十八分之一(头发直径约五十至七十微米)。有毒物质可吸附在微粒表面,例如:戴奥辛、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汞、铅、酸和苯等,因为粒径小,容易穿过人体唿吸系统屏障,到达肺部的深处。

WHO也指出,全球每年约有百分之五的肺癌可归因于PM2.5暴露、造成约三百一十万人死亡。二○一三年欧洲一项探讨空污与肺癌相关性的研究,规模横跨九个国家(包括瑞典、挪威、丹麦、荷兰、奥地利、英国、西班牙、义大利、希腊)、追踪三十一万两千九百九十七人、结合十七个世代研究(cohort study)发现,有二千零九十五人诊断出肺癌(平均每人追踪十二‧八年)。分析结果显示,每立方尺空气中增加十微克的PM10,罹患肺癌的风险增加百分之二十二;而PM2.5每增加五微克,罹患肺癌的风险增加百分之十八。该研究同时发现:

• PM10与PM2.5暴露浓度较高,会显着增加百分之五十一与百分之五十五罹患肺腺癌的风险。

• 居住地点一百公尺内,有每公里四千车流量的交通要道,可能增加肺癌罹患风险。

空污不只提高罹患肺癌风险,二○一六年《胸腔》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也显示:暴露于高度空污环境,将影响肺癌病人的存活率。

这项研究检视一九八八至二○○九年间,加州被诊断出肺癌的三十五万二千人,截至二○一一年末的健康状况;其中初期病患平均存活三‧六年,但暴露于高浓度悬浮粒子的病患平均只活了二‧四年。进一步分析发现,暴露于二氧化氮让肺癌初期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大型悬浮微粒增加百分之二十六、小型悬浮微粒增加百分之三十八。初期病患五年存活率是百分之三十,接触空污程度愈高的肺癌患者,存活率愈低。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民眾,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心情有點複雜,又有點期待。複雜是因為,我們真的活在一個「空污世代」,這已經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空氣品質的惡化,對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都造成潛在的威脅,尤其是肺部。而期待,則是因為終於有人願意把這個重要議題,用如此貼近生活的角度來呈現,而且還是「肺部養護全書」,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很有份量,也很實用。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空氣污染的認知,都停留在「感覺空氣很糟」的階段,但對於具體的危害,以及我們該如何實際地去「養護」肺部,卻了解不多。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PM2.5、霧霾對人體的實際影響?像是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免疫系統、甚至慢性病的發生,會不會有直接的關聯?我很好奇,這本書的「求生指南」會包含哪些具體的預防措施,除了最基本的戴口罩,還有沒有更進階、更有效的方法?例如,關於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或是透過飲食、保健品來增強肺部抵抗力等等。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科學的解釋,也給予我們實際可行的建議,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下,能夠更安心、更健康地生活。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回想起前幾年那種壟罩全台的嚴重霧霾,天空灰濛濛一片,走在路上眼睛都會不舒服。當時大家真的都人心惶惶,口罩瞬間賣到缺貨。雖然那陣子的空氣比較差,但事後回想,其實我們對肺部的日常保養,好像還是停留在「有感冒就去看醫生」的階段,對於長期、潛在的傷害,了解得真的不多。這本書的「空污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聽起來就很有深度,而且「PM2.5、霧霾威脅下」的副標題,直接點出我們正經歷的困境。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有針對不同年齡層、或是有特定健康狀況(例如氣喘、過敏體質)的人,提出更客製化的肺部養護建議?比如,我是比較容易疲勞、偶爾會胸悶的人,這本書會不會告訴我,這些是不是跟長期空氣接觸有關?還有,我一直覺得「食補」對身體很有幫助,但關於「養肺」的食補,我真的不太清楚。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對肺部有益的食材、食譜,或是日常飲食的注意事項?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關於肺部健康的新觀念,讓我們不只在空污嚴重時才緊張,而是能將肺部養護融入日常生活。

评分

身為一個上班族,每天長時間待在辦公室,下班後又要通勤回家,說我是「口罩族」一點都不為過。每次聽到新聞報導空氣品質拉警報,心裡總是很不安,覺得自己吸進去的都是髒空氣。這本書的書名「空污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們這種人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在想,我們戴的口罩到底有沒有用?有沒有什麼更有效的「防疫」方法?除了口罩,我的肺部還能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這本書會不會有教一些簡單的居家運動,幫助我們疏通肺部?或是推薦一些可以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方法?因為我真的很怕,下班回到家,以為安全了,結果家裡空氣也不好。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一些比較「實證」的內容,而不是一些聽起來很玄的偏方。例如,關於一些市面上號稱可以淨化空氣的產品,有沒有什麼評價或是比較?我真的需要一本,能夠讓我釐清迷思、獲得真正有幫助的知識,讓我在這個「空污世代」裡,能更有底氣地照顧好自己的肺。

评分

哇,這本書的書名整個戳中我了!「口罩族」這三個字,根本就是在形容我這種每天通勤、買菜、接送小孩,幾乎無時無刻都離不開口罩的人。我一直覺得,戴口罩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但到底有沒有真的戴對?有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有時候看到一些廉價口罩,雖然便宜,但戴起來總覺得悶悶的,好像沒什麼用。反之,有些比較貴的,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比較有效,還是只是品牌迷思。這本書會不會有什麼「超實用」的口罩挑選秘訣?像是怎麼看包裝上的標示,才能判斷是不是真的有防護力?還有,戴口罩久了,臉上很容易長痘痘、過敏,這本書會不會教我們怎麼舒緩皮膚,或是怎麼清潔口罩,讓它能重複使用(當然要看材質適不適合)?我真的很想知道,除了戴口罩,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我的肺部「透透氣」?像是居家環境的空氣淨化,或是什麼簡單的伸展運動,可以幫助肺部排毒?我真的需要一本,讓我感覺自己不只是在「硬撐」,而是在「聰明地」保護自己。

评分

拜託!每次出門都要戴口罩,真的快窒息了!尤其又是騎車族,PM2.5、霧霾根本是家常便飯。看到這本書名,眼睛都亮了!「空污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聽起來就是我的救星啊!我一直覺得,台灣的空氣品質越來越差,新聞也常常在報,但好像大家都很習慣了,沒什麼人在真正關心肺部健康。每次看到老人家咳嗽,或是小孩容易生病,就覺得很擔心。這本書是不是有教我們怎麼分辨不同口罩的效果?因為我每次去藥局,口罩的種類多到眼花撩亂,有些感覺戴了跟沒戴一樣,根本是心理安慰。還有,聽說有些口罩的材質對皮膚也不好,戴久了臉上都會紅紅的。希望這本書可以教我怎麼挑選適合自己、又能真正擋掉髒空氣的口罩,還有平常除了戴口罩,有沒有什麼食補、或是運動方式可以幫助肺部變健康?拜託,我真的需要一個全面的肺部養護指南,不然總覺得身體裡塞滿了髒東西,隨時都會生病一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