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不晚的耕厨生活: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笔记

不早不晚的耕厨生活: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田园生活
  • 美食
  • 慢生活
  • 治愈
  • 旅行
  • 乡村生活
  • 手作
  • 自然
  • 生活美学
  • 个人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个中年单身女子,没有详细的计画,也缺乏足够的存款,凭着一点傻气与勇气,提着行囊只身落脚宜兰南澳,走向心目中半农半X的实践之路。从都市到乡村的生活适应,心态上无缝接轨乡村的慢调步奏,体力上则是从头到脚的意志磨练。

  七年来,从当个毫无农耕经验的女农实习生,学习种稻的每一个步骤,踏实的与土地相处,劳动耕作、小学代课、经营食堂、挖砂踩土盖土屋,接待四方而来朋友,带着一只狗过着天天都有新鲜事的生活,用一间小小的食堂,一块小小的田地,构筑自己的快乐家园,也给朋友一个回家的温暖空间。

  很多人向往彼得‧梅尔的山居岁月,其实更值得羡慕学习的是作者学陶渊明『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臯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好天气时悠游山林,或者就去田里除草、育苗,这里有山可以舒啸,有清流可以发发诗愁,人生下半场就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乐天知命,没有踟蹰的美好时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叶品妤


  台湾师大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曾任中华民国自然与生态摄影学会祕书长、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专案经理。热爱以镜头纪录生活中的美感,信奉有工有闲的生活哲学,现在宜兰南澳经营”好粮食堂”,过着半农半厨的快活日子。
 

图书目录

自序 躺在田埂许个愿

Part 1.<女农实习生>

1.四肢连地接地气
2.菜鸟种稻连环记
3.手牵手向前踩泥巴
4.田间风情画
5.除草三思
6.非典型花菜园
7.自不自然皆农法

Part 2.<好粮食堂>
1.半农半X,重新找个X
2.老屋大变身
3.阿嬷菜摊食材历
4.不用客气,抢鱼趣
5.一桌菜的故事
6.食堂小剧场
7.没有不好,只有更好的小帮手
8.週休五日行不行
9.一期一会品米会
10. 微微亮着光的绿食堂

Part 3.<慢活快乐>
1.那山那海那河那里有田
2.我的南澳法拉利
3.爱花时间在南澳
4.零垃圾音乐会
5.动手动脚捏房子
6.自然村梦想家
7.不担心练习曲

 

图书序言

自序

躺在田埂许个愿


  田间四月天,兰阳平原上的稻田一如往常,已是新绿一片。田中有屋,阡陌交错,这是熟悉的兰阳风情画。小时候跟着妈妈回娘家,无论是开车从北宜公路蜿蜒而下,或搭火车穿过大大小小的山洞,一旦望见龟山岛,就有一种回乡的亲切感,又同时带着走访异地的新奇感;因为对生长在基隆山城的我而言,这里平阔的景致,东望是海,西望有山,满眼绿意。骑着单车在田间小路看着迎风摇曳的稻苗,田中有鹭鸶漫步觅食,还有农夫补秧除草,小小的孩子从此明白什么是美的,一种无须教导,来自本性对自然与田园的喜爱,早就植入脑海,但成为田中弯腰工作的农夫,却不在未来的想像蓝图里,关于田园美梦,是很久很久以后才有的事。

  人生的路上兜兜转转,小女孩越过青春来到中年,看过一些大山与大河,也去过一些天涯与海角,在城市中勉力地唿吸,做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梦,想着该是找处安身也安心的地方,开始过人生的下半场时候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四月天,和朋友参加了南澳自然田的插秧活动,这群中央研究院的师生,跟着研究民俗植物的教授来看泰雅族妇女种植的苎麻,顺便出来放放风,踩踩土。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下田插秧,卷起裤管、赤脚下田是仅知的工作样貌,大家都像是幼幼班小朋友听着农夫老师—阿江哥的说明,拿着铲子小心翼翼地挖起洒播在土中的稻苗,一株株移到隔壁已犁好的水田中,慎重插下人生的第一株秧苗。

  虽是春日暖阳,但近中午蹲在田里晒了两个钟头仍是汗流浃背,头昏眼花。刚开始还兴味盎然,和同伴有说有笑,摆拍搞怪,但软脚虾的真面目很快就现形了;面对插完一块田的任务,已失去玩笑的精力,大伙认真起来,希望快点完成任务,听说插完秧有奖励金可加菜,下午还有南澳半日游的行程。

  终于,任务完成,看着歪歪斜斜的稻秧,像是通过农夫的第一关测验,疲累却很有成就感。我们稍作休息,田边小沟渠的水来自附近的南澳溪,清澈沁凉,同伴们坐在水沟边泡脚聊天,我则是拿了块麻布袋,就地在田埂上躺平,日正当中,帽子一盖,做起全罩式的日光浴。

  透过帽缘空隙,瞇眼看着树梢上的白鹭鸶、远方的山、天上的云,想起小时候总爱爬到屋顶上,躺着看云朵飘过,盯着久了,便隐约觉得云越来越低,彷彿要将我包围起来,拉入梦乡之中。幼时的孤单,青少年的徬徨,也总在仰望云的聚合与飘散中度过。尔后,离开了老家,生活被课业、爱情与工作的忙碌拼搏给淹没,即使常常在山林野地中闯荡,但已许久没能拥有这般赤脚平躺在地上,静静看云的时光。田埂的土晒得正热,我的背和心情也暖烘烘的,不一会儿就呈现半睡状态。

  累了,不就应该找个地方休息吗?「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千余年前的诗人是否也如我这般看着云,感叹道: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随缘顺性?为何还要遑遑不安?

  不如学学陶渊明「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兮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好天气时悠游山林,或者就去田里除草、育苗,这里有山让我舒啸,有清流可以发发诗愁,人生下半场就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乐天知命,无须踟蹰。就这里吧!至少可以自在的躺着看云,我在半醒半梦中许下了这个愿望。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不早不晚的耕厨生活: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笔记》,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体验了一段远离尘嚣的时光。书中没有炫目的词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一切都那么朴实而真挚。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这两个字。我们常常在追求物质的路上越走越远,却忽略了真正滋养心灵的东西。而作者,显然是一位懂得生活艺术的行家。她用文字描绘了山野的清晨,海边的黄昏,田间的劳作,以及餐桌上的温暖。我特别喜欢她对食材的描述,那种对土地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恩,透过字句扑面而来。她不仅仅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慢下来,去感受,去创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让我们思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那些虚幻的光环,还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我猜想,作者在山海田间的日子,一定充满了各种细微而美好的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汇聚成了她悠活人生的底色。这种对平凡生活的深刻体悟,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生活细节充满好奇的人,当我在书店里看到《不早不晚的耕厨生活: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笔记》时,立刻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那种“不早不晚”的感觉,就像午后洒进窗户的阳光,温暖而舒适,不急不躁,恰到好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这片山海田园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悠活节奏。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美食或者农耕,它更像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让人在阅读中得以喘息。我喜欢那些能够带领我进入不同生活场景的书,而这本书,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描绘作者在山中的探索,在海边的感悟,以及在田间的耕耘,这些零散的片段,一定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而且,我相信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当下社会非常需要的。

评分

《不早不晚的耕厨生活: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笔记》这本书,以一种极其温和而有力量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慢生活的渴望。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我们总是在追赶,总是在焦虑,却很少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轻轻地拉住我的手,带我走进一片宁静的土地。它不是那种让你热血沸腾,想要立即改变什么的书,而是让你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放松,逐渐释然。我期待书中会分享更多关于食材的故事,关于种植的乐趣,关于烹饪的智慧。我猜想,作者在山海田间的日子,一定充满了劳作的汗水,也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她用自己的双手,感受土地的温度,用自己的味蕾,品味自然的馈赠。这种与土地的亲密连接,是我们在城市生活中难以体会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不被时间追赶,不被物质束缚,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评分

《不早不晚的耕厨生活: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笔记》这本书,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富足,并非拥有多少物质,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作者,显然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体悟。她用文字勾勒出的山海田园,仿佛是一个远离尘嚣的避风港,让人得以暂时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作者如何与当地人交往的描写,以及她是如何融入那片土地的。因为我相信,一个地方的生活,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人情。她通过耕厨,连接了土地与餐桌,也连接了自然与心灵,这种“悠活”的态度,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对“慢”的追求。这本书,无疑会给我带来很多关于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启发,以及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发掘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评分

这本《不早不晚的耕厨生活: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笔记》吸引我的,绝不仅仅是书名里那种悠然自得的画面感,更在于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生活本真的回归。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高速运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但内心的孤独感却愈发强烈。我们被无数信息和期待裹挟,常常忘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生活变成了被动地接受和执行。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从喧嚣中抽离,带着我们走进一个截然不同的节奏。它讲述的,不是惊心动魄的故事,也不是宏大的人生哲理,而是那些微小而确切的幸福。比如,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醒来,而不是被刺耳的闹钟惊醒;在厨房里,用亲手采摘的蔬菜烹饪一顿简单的饭菜,感受食材的鲜活与烹饪的乐趣;又或者,是在海边静静地散步,听潮声起伏,看海鸥飞翔,让思绪随着海风飘远。这种“不早不晚”的状态,恰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从容,一种尊重自然节律的智慧。我尤其期待书中会如何描绘乡村的四季更迭,以及作者如何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