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基本

人间的基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人生
  • 存在主义
  • 思考
  • 自我
  • 意义
  • 人本主义
  • 精神
  • 阅读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应该惧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
没有站稳根基的人,你的人生白活了。
献给想重新审视自己生存方式的人

  为了避免虚度人生,每个人都必须站稳安身立命的根基,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否则在这个只重视枝微末节的时代当中,将变得随波逐流,乃至于丧失自我、失去生命。做人的常识比规则更重要、一味盲从只会走入死胡同、训练自己接受运气的存在……太平时期也好,非常时期也好,如何才能不论置身什么样的时代,都得以生存下去,作者曾野绫子以她自己坚定的人生哲学与丰富的见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写成本书八章。

  作者透过自身长年以来的人生体悟与智慧,阐述自己体认的做人的基本原则与安身立命的根基。共分为「发挥人类天生的想像力」、「克服危机的『超越力』」、「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做人的常识比规则更重要」、「专业是嗜好加上沉迷」、「勇敢正视老、病、死」、「真正的教养」、「回归『人类的基本』」等八个面向,每章中也依据各章主题,搭配三至四篇文章,以阐述作者曾野绫子独有的人生观与智慧。

名人推荐

  丁菱娟 资深行销公关人
  石灵慧 中国文化大学时尚与创意产业品牌建构及经营学士学位学程教授
  余嫔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柯华葳 国立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前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
  崔佳蓉    前妇女杂志主编、交通大学传播科技研究所所长、现退休快乐作家
  张淑芬 台积电慈善基金会董事长
  刘立凡 国立成功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教授
  赖芳玉 律州联合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曾野绫子(Ayako Sono)


  一九三一年出生于东京都。作家。毕业于圣心女子大学。一九七九年荣获罗马教宗颁赠梵谛冈圣十字勋章。二○○三年,被日本政府表彰为文化有功人士。自一九九五年至二○○五年止,担任日本财团会长。自一九七二年起展开NGO活动「海外日本人传教士活动支援后援会」(通称JOMAS),二○一二年自代表一职退休。着作丰富,有《晚年的美学》、《中年以后》、《为谁而爱》、《绿手指》、《圣经中的友情》、《榻榻米上的晚祷》、《何谓成熟》、《老年的美好滋味》、《优雅老年的才情》、《优雅老年的人生收获》(以上中文版皆由天下杂志出版)等。

译者简介

林佳蓉


  出生于台南,成长、居住于台北,自财团法人机构退休后,曾任多家杂志社、跨国企管顾问公司特约英文翻译。日文译作有《再也没有比小说更有趣的了》、《40岁学英语绝对来得及》、《绽放幸福花朵的小种子》(以上皆由天下杂志出版)。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找到安身立命的道理 丁菱娟
推荐序 年岁、时代、未来与自己 石灵慧
推荐序 遐思 洪淑娟
推荐序 高中生以上都要读 柯华葳
推荐序 千江有水千江月 崔家蓉

前言

第一章     发挥人类天生的想像力

人必须活在现实当中
食物是人与大地最好的联系
想像的丰富与贫瘠
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善用自己原有的智慧

第二章  透过教育培养克服危机所需的「超越力」
教育始于强制
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
尽义务后才能享有自由
大宅壮一的实验
「有心之罪」与「无心之过」

第三章  做人的常识比规则更重要
破坏规则之前要有觉悟
所谓「自我」就是凡事自己动脑筋思考
依自己的喜好锻鍊自己
常识比规则更重要

第四章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
任何人都有狡猾邪恶的一面
不要当自以为是的do-gooder
蔑视与尊敬同时并存
行乞也是一种劳动
一律平等、毫无差别的社会不存在

第五章 专业是嗜好加上沉迷
成功要靠天赋加上耐性
专业是全心全力去做的嗜好
嗜好也是一种沉迷
一味盲从只会走入死胡同
地狱般的磨练使人成长

第六章  真正的教养
沉稳地揭穿事物的本质
「不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昨天的事」
时代错误的两个面向
教养就是胆识
了解人情的微妙

第七章  勇敢正视老、病、死
再老也要具有生产力
必须随时保持对于生存的紧张感
只有正视死亡才能面对自己
为了重拾人性尊严
人是神的工具

第八章   回归「人间的基本」
非常时期应该超越法律,个别弹性处理
自己思考,临机应变
不平等乃是理所当然
随时为非常时期做好准备
训练自己面对运气
把喜乐当成义务
《海滩》与《日记》之间
为了成为完整的人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找到安身立命的道理 

丁菱娟


  我没见过曾野绫子,但我一直是她的粉丝。

  她的书曾经带给我很多心灵的成长以及人生的抚慰。像《中年以后》、《晚年的美学》等,对于面对第三人生有很大的启发,她的书一直是我的人生导师。

  在本书当中,她仍然以她冷静的智慧告诉我们如何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善用自己的智慧来看待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安身立命的哲学,还有包括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的议题,我想这是很务实的,逃避不代表这事情不会发生,还是早点有准备,让自己坦然接受自然的循环,以一种正确的人生观面对该发生的事物才是正面积极的态度。

  年纪越大,越了解李宗盛歌词里所写的「想得却不可得的,你奈人生何」。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无常,或许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选择如何面对。

  因为无常,所以珍惜与感恩所拥有的,然后释怀所有失去和错过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常心的位置,试着与自然、大地、家人、朋友,还有与自己好好相处,把关系放在对的位置,试着务实对待,才能活得平静与自在。

  我的第三人生仍然像儿童一样具有好奇、冒险,以及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勇往前行,但是很多事情却了然于心,不再勉强、好胜。如此一来,只有喜悦、无得失心地去尝试能力所及的冒险,活得多采多姿,也足够安心。

  这是一本很基本做人的道理的书,基本却很重要。可惜很多人却没想通,以错误的心态一直活着,所以茫然,随波逐流,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思维,所以这些基本又重要的道理,曾野绫子说给你听。

  如果你年纪轻,必须早点看这本书,找到坚定前进的方向与思维。
  如果你年纪长,也必须赶快看这本书,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

  (本文作者为资深行销公关人)

年岁、时代、未来与自己 

石灵慧


  任何人若想给自己的内心做一番「安静的洗尘」、或设想进行一场心识意念的「校正」,我发现—阅读曾野女士的着作,能让人完满达成目的。

  「人间的基本」作为一本书的名号,五个字各自毫不着味,这「超过的平淡」,叫我反而认为是很奇怪、很不寻常的!不过,相信随着阅读、融入作者的心思之后,您会转而同意(译者与编辑部)对其名的决定,产生的作用是恰如其分。

  八十多岁的国宝作家曾野女士,当是曾祖母级的长辈大大。

  人间普遍迷恋长寿,就年岁对生命的意义,曾野女士说,「随着年龄增长,人生体验会跟着增加,精神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她确认也安慰,大龄是值得的!

  但我也知道这种感觉。随着年岁增长,看到的世界,越来越陌生……一如前辈所说!
  知道这种感觉的人加我一名。

  自己认真地预估,如果还活着,在不久以后的将来,某一天一觉醒来,就会发现摆在眼前的,是一个无法辨认、喜欢不了的某个陌生世界、里面住着奇怪的人群、说着听也听不懂的话。届时,若非陷入失智,我猜只有一件事会发生,那就是退缩疏离、关起门来「养生」,容许自己继续包裹在经过编辑的、能够接受的现实之内,完毕人间的体验!

  人们为自己创造、维护「舒适圈」的能力永远是剥夺不了的,这是人性发挥想像力的机会吧—当实界变得不可忍耐时!

  虽则如此,我相信勇敢不随俗的梗,我们常常需要来一场心识意念的「校正」、吸收到另类典范的影响,曾野女士肯定不认同「舒适圈」、不依赖「同温层」,作家的她或老太太的她,一贯不懈地认真辨识实相,一直以敏锐见证时代。曾野女士必同意诗人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她认为一生最好燃烧殆尽、至死方休,完成想做之事,是最为完美,又说道,「但我宁可选择在命运的漩涡中浮沉、也不愿逃离从天而降的命运。」

  阅读《人间的基本》,我所看到的不凡,是曾野女士对探索「人性(humanity)」穿越时空、聚焦关注的热情—她探勘人性基本、拒绝「对人性的侮辱」,是「人性高度」的捍卫者!更不凡的,是她对参与这个世界持续的热忱,与她的阅历、见识和所实现的慈悲行。

  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博士说,「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曾野女士的「深情」可见,她选择通过对「人性」持续深观,积极传送见地、安慰与福音(超宗教的),她是人生的真正「行者」、是一位慷慨传递通达见悟的「人性」高僧 (high priest)。

  身为一个品牌与时尚经济顾问与思考者,时尚概念的一个关键DNA,也就是最令我着迷的要件,是时尚对于「未来(趋势)」的庞大兴趣(未来与现在是分不开的!)—而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典藏时装,如同时空胶囊,浓缩着它对时代的见证、对时代精神(spirit of time)的唿应,以及对未来世界更美好的期待与想像力。

  此际,我想说的应该是—生命、不论年岁,出于对未来的期待,让「天生的想像力」得以激活发挥;大龄人士尤其不要让年岁的尘埃屏蔽了对未来的好奇心,更当要「倾注深情」,持续期待!

  特别珍惜曾野女士谦卑而坚挺、柔软却尖锐的勇敢态度,直捣世间通俗、迷思谬误;在《优雅老年的人生收获》一书的推荐序中,我写下「关于人生,曾野女士是我真正需要的私人教练」,读了《人间的基本》,女士成为我思索关于生存、为人处世之道的内心密友。

  隆重邀请你开卷阅读、一再地阅读《人间的基本》,时时享受一番安静的内心洗尘!我知道,一旦开卷、您便会想要继续读下去。

  (本文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时尚与创意产业品牌建构及经营学士学位学程教授)

遐思 

洪淑娟


  这本书充满着老作家的智慧,须用脑筋去读。

  艰涩以及牵涉到背景的部分请各位读者用心细细阅读,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的你我可能感受都不一样。我尝试以家母的思维揣摩她的思考,觉得虽然只差三岁,同样受日式教育,但是家母生长在台湾、作者生长在被丢原子弹的日本本土,对战争的恐惧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对战争的厌恶是相同的。

  基本上作者批判日本的教育及某些习惯也批判世界。无所谓对与不对,同意不同意而已。我很赞成她批判现代人一味追求外表的年轻—所谓外表年龄,真的,如果八、九十岁了,脸上仍没有一丝皱纹,岂不是妖怪?保持愉悦、包容的心境,相由心生,脸上焕发自在的光彩,应该是智慧的表露,岁月,用来增添人的丰采。

  书里最动人的一个章节,是讲到二战后一位十八、九岁的美国士兵奋不顾身地扑向一颗手榴弹救下一群日本人!一个父母引颈期盼战胜归来有大好前程的、完全不认识的美国大孩子,牺牲了他自己,何等情操!敌人都要救了,何况同文同种的自己同胞?

  勇敢正视老、病、死,棺材是装死人,不是只装老人的!经上说人命唿吸间,一息之不来命亦随逝。生命有短有长,认真工作开心生活,好好度过每一天。「再老也要有生产力」,作者如是说。对于工作满二十五年就想退休领年金的人,未尝不是一大讽刺。

  保持好奇心不停学习,作者建议政府不要养着年过中年、借犯一些小错来过监狱生活的囚犯,应该把他们送到小岛上住,每个人发一份米与干粮才不会耗费国家资产。颇为奇特的老人!

  她提倡好事大家做。简单说,她本来想让一位有钱的企业家独自做捐赠。
  但是神父的一番话提醒了她—「帮助别人这种宝贵的机会,请不要让一个人独佔,应该让大家分享」。
  乐于助人是每个人的天性,让我们成就一个顺应天性,乐于助人的社会吧!

  (本文作者为及人牙医诊所所长、第一位65岁完登百岳的女医师、《母爱的权限》及《医师妈妈这样教孩子》作者、国语日报专栏作家)
 
高中生以上都要读 

柯华葳


  读曾野绫子女士新书──《人间的基本》,觉得她对现今社会批判真严厉,就如她在书中多处宣称自己是唱反调的人,下了重笔,有时不免怀疑他是不是抗拒科技。但一路读下来,可以感受到一位八十多岁作家,经历世界大战、天灾人祸、做过世界级机构的代表,走访全球各地,由吃香喝辣到没有干净水喝,住豪华旅馆到铁皮屋,看尽奢华与贫穷,她说的是由上世纪到新世纪,一生经历的感想。

  读完全书,我涌出一股想法,这是一本挑战读者思辩的书,高中以上学生都要读并加以思考。

  全书最严厉的话语是「有正当人性本能的日本人愈来愈少」。这不止是对日本人,是对全体读者发出的战帖。这里三个词—正当、人性、本能是甚么?这需要读者自己去反思、定义进而回应作者的观点。

  大家不妨先看看目录。每一章及每一篇文章的标题清楚写出曾野女士的本意,章名如<做人的常识比规则更重要>、<专业是嗜好加上沉迷>。篇名如<任何人都有狡猾而邪恶的一面>、<行乞也是一种劳动>,都足以挑战读者的思维。

  整体来说,正当、人性、本能是全书讨论的主轴,就如曾野女士对教育的批判,「现代教育不触及人类的本质,只教一些表面的东西。」书中内容虽是日本话题,但许多议题,小至用字用词的时代差异,到生活哲学──如一律平等是甚么意思──是全球性的。至终曾野说的是,不论世代,人的本质是一样的,教育的目的,要培养人拥有伴随着限制与义务的自由。

  全书虽很批判,但最后曾野女士写「让我感到喜乐」以及「无法不感到喜乐的事」,包括日本人的基础学识、勤勉、耐力、诚实、理智以及日本政府安顿灾民的努力,这是作者责备之余看到日本人的希望。这正是她所谓正当、人性、本能。但如何保持,是笔下真正的担忧。我能体会曾野女士严厉但迫切的唿吁,希望正当、人性、本能不被科技隔离与打垮。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教师节,我曾邀请老师们一起定义真台湾人、真台湾性,找出共同的特质,做为教育下一代的目标,让年轻人继续持守大家看为真善美的本质。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本文作者为国立中央大学学习与教育研究所教授、前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

千江有水千江月 

崔家蓉


  在数十载的人生客旅中疾行匆匆,我究竟为何而活?沧海一粟,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扪心自忖的问题。日本才情女作家曾野绫子在《人间的基本》一书中,以富于批判的长者智慧,从细微之处,畅谈她的立身之本,促人反思自省。

  依照初心,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人,清亮地度过简单而快乐的人生。

  不过,父母切切地教导我,要奋发图强,好好唸书,出类拔萃,成为有用之人。我奉行不渝;日日专心苦读,步步戒慎恐惧,致力于工作。奋力达到了父母师长的期望,我为此而心安理得。

  成为人母,我尝试从教养下一代的角度切入,对于理想人生的目标与意涵,重新定位。千头万绪,化繁为简,我自许,「人生在世,要做一个好人,开创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珍爱自己,永不嫌迟。掌握正确的自我认知,发挥己长,坦然接受己之所短。心中有梦;即使迈入中、老年,还是要适才适性地开拓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深刻练达地阐释自己的每一个人生角色。

  心中恆常有爱。人活着,不光是为了爱自己,也要以心思与行动去爱人。
  从利他的驿站出发,不吝为己之所爱、那些爱我们的人、甚至不熟悉的人奔波受累,而乐在其中。

  人生客旅中,有困难、也有灾难,而勇敢,是最最重要的美德。黑暗之心使世界沉沦,光洁之心却为人类带来幸福。千江有水千江月;上了年纪,我们更可以突破老我,择善奋战。

  (本文作者为前专栏作家、总编辑、妇女杂志主编、交通大学传播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现退休快乐作家)
 

图书试读

前言
 
前阵子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化妆品广告,当中一再出现「外表年龄」的说法。说是擦了这瓶乳液后,「外表年龄」将变得多么年轻。确实当今女性已经与我们母亲那个时代大不相同。大概是日本人的饮食与生活型态改善的缘故,既年轻又漂亮的人变多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很喜欢某位外国人语带调侃的那句话「每个人都看得出年龄」。也就是说,任何人随着年龄增长,人生体验都会跟着增加,精神内容也变得更丰富,自然会形于外表。但是,我感觉到,如果拼命追求「外表年龄」,书也不读,只关心美容与打扮的话,没有根基的人会越来越多。
 
所谓根基,所谓基本,实在非常重要。没有它,人将变得漂浮不定。一旦漂浮不定,不但将丧失自我,甚至会失去生命。但是当今日本,不重视根基或基本,只在意枝微末节。那也是时势所趋吧。
 
我生性胆小,做不出违反潮流的事。但在这种时候,偶而也会退居潮流一旁,看着那些半带腐朽却仍屹立不摇,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内心佩服不已。这本书的背景当中,或许正有那样的情景吧。
 
第一章   发挥人类天生的想像力
 
人必须活在现实当中
 
我当作家刚出道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编辑常常来访。他总是戴着一顶法式贝雷帽,手上抱着紫色的布巾包袱,走到我家,站在玄关口,一面说「没有啦,其实我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刚好到石坂洋次郎先生家里,就顺便弯过来....」,然后一面打量我的脸色,问道,「那么,后来你写了什么吗?」那位不在夜间出巡,而在白天不请自来的编辑,某些方面拥有很厉害的直觉。他就是以那样的作风,用心栽培我们这群年轻作家。
 
以前有很多作家不遵守截稿期限,让编辑很头痛。现在有一些难缠的作家虽然也很惹人嫌,但有时候越是找麻烦,反而越受编辑喜爱。虽然一度惹得编辑大发脾气,后来两人却变成深交,这也是人际关系有趣的地方。
 
我认识一个年轻女孩子,很有跳舞天份,但有一些地方令人很困扰。每次家人外出,她独自在家的时候,就把家里的锁都锁上,爸妈回来了也不开门。有一次她母亲带家庭教师回家,想介绍给她,她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开门。问她为什么,她只说「因为我不喜欢」。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