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婴幼儿心理学
  • 儿童发展
  • 心理学
  • 育儿
  • 亲子关系
  • 早期教育
  • 认知发展
  • 情绪发展
  • 行为发展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儿童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婴幼儿心理学也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立足于当代婴幼儿教育的客观实践需求,于是便有了本书的诞生。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出生到入学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全书由十二章组成,第一章提供与婴幼儿心理研究相关的背景讯息、介绍相关概念以及婴幼儿心理研究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介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与观点,第三章到第十二章则主要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规律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培养策略与教育建议。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婴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一、婴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二、婴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16
第二节 婴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0
一、婴幼儿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20
二、婴幼儿心理研究的具体方法        22
第三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28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28
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0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几个相关概念    34

第二章 婴幼儿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43
一、注意及其种类        43
二、史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47
三、班度拉的社会学习心理发展观    49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54
一、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观    54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7
第三节 认知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60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61
二、维高斯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观        65

第三章 婴幼儿注意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0~3岁儿童的注意 71
一、注意及其种类        71
二、注意的发生    73
三、1岁前儿童的注意 74
四、1~3岁儿童的注意       75
第二节 3~6岁儿童的注意 76
一、3~6岁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76
二、3~6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77
第三节 婴幼儿注意品质的培养  80
一、注意的品质    80
二、婴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81
三、婴幼儿注意品质的培养        84

第四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的感觉  91
一、感觉与感觉规律    91
二、婴幼儿视觉的发展        94
三、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96
四、婴幼儿触觉的发展        97
五、婴幼儿其他感觉的发展        99
第二节 婴幼儿的知觉  103
一、知觉与知觉规律    103
二、婴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        104
三、婴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110
第三节 婴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112
一、婴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112
二、婴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114

第五章 婴幼儿记忆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0~3岁儿童的记忆 121
一、记忆及其基本过程        121
二、0~3岁儿童的记忆       125
第二节 3~6岁儿童的记忆 130
一、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130
二、机械识记用得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132
三、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词语记忆    135
四、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回忆迅速发展        136
五、记忆的精确性差    136
六、开始使用记忆策略        137
第三节 婴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39
一、重视大脑的状态,提高记忆的效率    140
二、恰当运用直观形象材料,增强记忆效果    140
三、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激发记忆的愿望和意图        140
四、帮助理解识记材料,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141
五、合理组织复习,巩固强化记忆    141

第六章 婴幼儿想像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0~3岁儿童的想像 145
一、想像及分类    145
二、想像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48
三、0~3岁儿童的想像       150
第二节 3~6岁儿童的想像 151
一、无意想像占主导地位,有意想像逐渐发展        151
二、再造想像占主要地位,创造想像开始发展        154
三、想像既脱离现实又与现实相混淆        157
第三节 婴幼儿想像的培养  159
一、丰富表象,为想像增加素材        160
二、发展语言,促进想像的发展        160
三、充分利用文学艺术活动,创造想像发展的条件        160
四、透过游戏活动,鼓励大胆想像    162
五、透过专门训练,提升创造想像的水平        162

第七章 婴幼儿思维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0~3岁儿童的思维 167
一、思维概述        167
二、0~3岁儿童的思维       169
第二节 3~6岁儿童的思维 174
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74
二、3~6岁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78
三、3~6岁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183
四、3~6岁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186
五、3~6岁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       188
第三节 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90
一、婴幼儿思维培养的原则        191
二、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92

第八章 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0~3岁儿童的言语 199
一、语言和言语    199
二、0~1岁儿童言语的发展       200
三、1~3岁儿童言语的发展       204
第二节 3~6岁儿童的言语 207
一、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       207
二、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213
第三节 婴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216
一、创设语言环境,重视语音练习    216
二、丰富生活内容,帮助积累词汇    216
三、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口语能力    217
四、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218

第九章 婴幼儿情绪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情绪的发生  223
一、情绪及作用    223
二、情绪的发生与分化        225
三、基本情绪的发展    228
第二节 婴幼儿情绪的发展  233
一、情绪的社会化        233
二、情绪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234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236
第三节 婴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  239
一、提供适宜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239
二、重视游戏活动,培养积极情绪    240
三、关注并正确回应婴幼儿的情绪    240
四、帮助婴幼儿适度表达情绪,符合社会规则        242
五、学会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适应社会交往        242
六、提供情绪调节策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43

第十章 婴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的气质  249
一、气质及测量    249
二、婴儿早期气质类型        254
三、气质与早期教育    255
第二节 婴幼儿的性格  257
一、性格及性格结构    257
二、婴儿期性格的萌芽        258
三、幼儿期典型的性格特征        260
四、婴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261
第三节 婴幼儿的能力  264
一.能力及能力分类       264
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67
三、婴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与个体差异    267
四、婴幼儿能力的培养        272

第十一章 婴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的亲子依恋  279
一、依恋的特点与类型        279
一、依恋的特点与类型        282
三、依恋的影响因素    286
四、依恋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        287
第二节 婴幼儿的同伴关系  289
一、同伴关系的功能    289
二、同伴关系的类型    292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294
四、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297
五、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    299
第三节 婴幼儿的师幼关系  301
一、师幼关系的特点    302
二、师幼关系的类型    303
三、师幼关系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304
四、新型师幼关系的建立    306

第十二章 婴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313
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特点    313
二、亲社会行为的早期发展        315
三、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317
四、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318
第二节 婴幼儿的攻击行为  320
一、攻击行为的含义及特点        320
二、婴幼儿攻击行为的发展        322
三、婴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323
四、婴幼儿攻击行为的控制        326
第三节 婴幼儿的道德  327
一、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328
二、婴幼儿道德的发展趋势        333
三、婴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334
附录一 参考答案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嬰幼兒的「語言發展」部分,簡直是為我這種新手爸媽量身打造的。我的孩子現在正處於語言爆發期,每天都會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有時候還會突然冒出幾個詞。但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引導方式有問題。這本書就用非常系統化的方式,從嬰兒時期的咿呀學語,到學齡前的句子組合,詳細地闡述了每個階段的語言發展特點,以及家長可以如何協助孩子。 書中提供的「對話式互動」技巧,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意識地和孩子溝通。它不是簡單的對話,而是要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描述、去表達。比如說,當我們一起讀繪本時,我會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這個小動物在做什麼?」而不是只是單純地唸出文字。書中也強調了「重複」和「解釋」的重要性,原來反覆地說同一個詞,或者用不同的方式解釋同一個概念,對孩子理解語言非常有幫助。我以前可能覺得這樣很煩,但現在我明白,這其實是幫助孩子建構語言能力的重要過程。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到了「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原來孩子的眼神、手勢、甚至表情,都是在傳達訊息。這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敏銳地去觀察孩子的肢體語言,去理解他們內心的需求,即使他們還沒有完全學會說話。這不僅增進了我們之間的默契,也讓我覺得,原來和孩子溝通,比我想像的還要豐富和有趣。這本書讓我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充滿信心,也讓我更享受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探索語言的過程。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兒童的規則意識與紀律建立」方面,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我的孩子現在正值「什麼都想嘗試」的階段,有時候會做出一些讓我頭疼的事情,例如亂塗亂畫、隨意丟東西,或是搶別人的玩具。我一直很困擾,該如何讓孩子理解規則,並且學會遵守紀律,但又不想過度壓抑他們的個性。 書中對「正面管教」的論述,讓我耳目一新。它不是強調懲罰,而是透過理解、引導和鼓勵,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書中強調了「選擇權」的重要性,原來讓孩子在有限的選擇中做決定,能讓他們更有參與感,也更容易接受規則。例如,當孩子不想收拾玩具時,我們可以問他:「你想先收紅色積木還是藍色積木?」而不是強迫他立刻收拾。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孩子乖乖聽話,更能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責任感。 書中也讓我明白了「界線」的藝術。它不是一味的嚴苛,而是要溫和而堅定地劃出底線,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它教我如何用清晰、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規則,並且在孩子違反規則時,給予適當的回應,而不是情緒化的責罵。這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越來越覺得,建立規則不是為了限制孩子,而是為了保護他們,讓他們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评分

這本「嬰幼兒心理學」的書,在探討「兒童的創造力培養」這個主題上,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覺得,創造力這種東西好像是天生的,有些孩子天生就很會畫畫、很會編故事,而有些孩子就比較「呆板」。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創造力其實是可以透過後天的環境和引導來培養的。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鼓勵自由探索」的理念。它鼓勵家長為孩子提供一個開放、多元的環境,讓他們可以自由地去嘗試、去實驗、去發揮。它強調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即使孩子畫出來的圖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標準,或者他們做的手工藝品不夠精緻,我們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讓他們享受創作的樂趣。我以前可能比較在意孩子的作品是不是「像」,現在我更注重孩子在創作過程中的投入和思考。 書中還提到了「提問式引導」的重要性。與其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不如透過提問來激發他們的思考。例如,在玩黏土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覺得這個黏土可以變成什麼?」「如果你想要它飛起來,你會怎麼做?」這種開放式的問題,能夠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讓我發現,原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技巧,而是從日常的互動中,一點一滴地累積。這也讓我重新認識到,原來我的孩子,也可以擁有無限的創造力。

评分

喔,我最近剛入手一本關於「嬰幼兒心理學」的書,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身為一個在台北工作的職業媽媽,每天為了孩子的事情焦頭爛額,總覺得自己好像一團亂麻,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這本書的出現,簡直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為我指引了方向。 書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嬰兒早期依戀關係的探討。我以前總以為,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陪他們玩就好,但這本書卻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安全依戀」的重要性。它提到,嬰兒時期建立穩固的依戀關係,對於孩子日後的情緒發展、社交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有長遠的影響。書中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像是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如何回應,會如何影響孩子對世界的信任感。這讓我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處理方式,有時候可能因為急躁或不夠耐心,反而讓孩子感到不安。我開始學習如何更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訊號,用更溫柔、更有同理心的方式去回應他們的需求。書中也強調了「陪伴」的力量,不是那種只是在同一個空間的陪伴,而是真正用心去傾聽、去理解、去感受孩子的情緒。我以前常常因為工作壓力大,回家後就想休息,忽略了孩子那種細微的眼神和肢體語言。現在我會刻意每天留出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專心地和孩子互動,即使只是簡單的說說話,玩玩積木,都能感受到孩子臉上那種純粹的喜悅,這也讓我自己的心情更加放鬆。

评分

我最近非常著迷於這本「嬰幼兒心理學」,尤其是它在探討「兒童的專注力與學習」這個部分。身為一個在教育機構工作的老師,我深知專注力對於學習的重要性,但我也發現,現代的孩子似乎越來越難長時間保持專注。這本書提供了一些非常寶貴的見解,讓我能夠從嬰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角度,去理解專注力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從根本上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遊戲化學習」的概念。它不是要讓學習變得像玩遊戲一樣敷衍,而是透過遊戲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它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例如如何利用積木來學習空間概念,如何透過角色扮演來理解社會規則,這些遊戲不僅能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更能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我一直以為專注力是天生的,但這本書告訴我,專注力是可以透過後天的引導和訓練來提升的。 書中也強調了「感官體驗」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孩子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來感知世界,而這些感官體驗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我以前可能比較側重於書本上的知識傳遞,但這本書讓我明白,讓孩子動手做、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內化。它鼓勵家長創造一個多感官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夠透過不同的管道去接觸和學習。這讓我重新思考了我的教學方法,也讓我對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嬰幼兒社交和人格發展的部分,讓我對孩子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藍圖。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同理心的人。而這本書就詳細闡述了,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哪些互動和經歷,會對孩子日後的人格形成產生關鍵影響。它深入探討了「遊戲」在社交發展中的重要性,不是單純的玩耍,而是透過遊戲,孩子學習如何與人互動、分享、合作、以及解決衝突。書中提供了很多在家裡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的、有助於社交發展的遊戲建議,這讓我不再只是被動地讓孩子自己玩,而是能夠主動地引導他們,讓遊戲變得更有意義。 此外,書中對「界線」的建立也有獨到的見解。它解釋了為什麼在嬰幼兒時期,為孩子建立清晰的界線非常重要,這不僅能幫助孩子學習規則和尊重,更能培養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我以前可能比較擔心孩子不開心,所以對一些要求不太堅持,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適當的界線,其實是對孩子的愛。它幫助我學會如何用溫和但堅定的方式,引導孩子遵守規矩,並且理解行為的後果。這對於孩子日後融入社會、與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我越來越覺得,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比單純的學業成績來得更重要,而這本書正好提供了很多實質性的指導。

评分

我一定要推薦這本書在談論兒童情緒管理的部分,實在是太實用了!我的孩子有時候情緒非常MnO2,突然大哭大鬧,我常常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看著孩子那樣傷心或生氣,自己也會跟著焦慮起來。這本書就像一本「情緒救援指南」,它解釋了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原理,以及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情緒反應。它告訴我,孩子的情緒爆發,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或者他們還在學習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書中最讓我受啟發的是關於「同理心回應」的技巧。它教我如何在孩子情緒失控時,保持冷靜,並且嘗試理解他們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責罵或制止,而是先接納並命名他們的情緒,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玩具被搶走了。」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他們的情緒往往會慢慢平復下來。書中也提供了一些「情緒安撫」的方法,像是深呼吸、擁抱、或者轉移注意力。我發現,當我學會用書中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孩子真的會變得比較容易溝通,也不會那麼容易就陷入崩潰的狀態。這不僅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和諧,也讓我自己學會了如何在壓力下保持情緒穩定,這對我這個職業媽媽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评分

我最近讀了這本「嬰幼兒心理學」,真的太讓我驚豔了!身為一個在科技業工作的爸爸,平常工作已經很忙碌,下班後還要照顧小孩,常常覺得力不從心,有時候甚至會對自己的教養方式感到懷疑。這本書就像一本「育兒百科全書」,它用非常科學、卻又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許多關於孩子成長的奧秘。 書中關於「遊戲」對嬰幼兒發展的影響,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以前總以為遊戲只是孩子打發時間的方式,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遊戲其實是孩子學習和探索世界最重要的工具。它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解釋了這些遊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認知、語言、肢體、以及社交能力。書裡還提供了許多在家裡就可以輕鬆實踐的遊戲,不需要昂貴的教具,有時候只是簡單的紙箱、顏料,或是戶外的草地,就能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到的東西比我想像的還要多。 特別是書中關於「探索式學習」的論點,讓我受益匪淺。它鼓勵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開放的環境,讓孩子可以自由地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我以前比較擔心孩子會受傷或弄髒,所以對他們的探索行為有所限制,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適當的風險和挑戰,其實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它讓我學會了如何平衡保護和放手,讓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這也讓我自己重新認識到,原來陪伴孩子成長,也可以是一件充滿樂趣和啟發的事情。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兒童認知發展的部分,真的讓我受益匪淺。身為家長,我們常常會想,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學會這個?什麼時候才能理解那個?而這本書就用非常系統化的方式,解釋了嬰幼兒從出生到幾歲,在認知發展上會經歷哪些重要的階段,以及每個階段的特點。它不只是列出一些理論,而是結合了大量的研究和觀察,讓我更清楚地知道,原來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他們的思考模式、理解能力都存在著根本的差異。比如說,書中講到「物體恆存」的概念,就是孩子理解到即使東西不在眼前,它依然是存在的。我以前常常疑惑,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我離開房間就哭鬧,原來是他們還沒有完全發展出這個認知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不能用成人的邏輯去要求孩子,而是要順應他們發展的節奏。 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了很多在家裡就可以實踐的親子互動小遊戲,這些遊戲不僅能幫助孩子發展認知能力,更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連結。它不是那種需要花大錢買昂貴玩具的建議,而是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像是紙箱、積木、甚至只是影子,來引導孩子探索和學習。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鷹架式教學」概念,就是家長在孩子學習新事物時,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引導,等孩子掌握了,再慢慢放手。這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技巧地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以前我可能習慣性地幫孩子完成所有事情,現在我會鼓勵他們自己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會給予支持和鼓勵。這不僅提升了孩子的獨立性,也讓他們更有自信心。

评分

我最近讀了這本「嬰幼兒心理學」,其中關於「兒童的同理心與社會性發展」的部分,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並且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有時候,看著孩子爭搶玩具,或是對其他孩子哭鬧無動於衷,我都會感到很無力。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角色扮演遊戲」的價值。它解釋了為什麼透過假扮大人、假扮動物,或者假扮各種情境,能夠幫助孩子理解不同的角色和情緒。它強調了,當孩子能夠扮演別人的角色時,他們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和感受。我以前可能只是讓孩子隨便玩玩,但現在我會更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進行角色扮演,並且在遊戲中,適時地引導他們去理解其他角色的感受。 書中也提到了「示範」的重要性。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同理心的最佳範本。它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多去關心他人的感受。例如,當我們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提供協助,並且在過程中,引導孩子去思考對方的處境。這讓我明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不是說教,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和真誠的互動,一點一滴地影響他們。這本書讓我對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性,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和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