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并治糖尿病临床心法

中西并治糖尿病临床心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糖尿病
  • 中西医结合
  • 临床经验
  • 心法
  • 内分泌
  • 中医
  • 西医
  • 诊疗
  • 规范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体有分泌「升醣激素」与「抑醣激素」功能,
  作者以40年的经验与医案说明,中药确能改善糖尿病症状。
  书中还介绍各种检验名词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值得参考。

  作者应邀在「世界中医药学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演讲时提到,「血糖」是人体调整新陈代谢的机制之一,各器官、系统或组织若受到伤害,或感染到病毒、细菌(外感)等,而出现异常时,大脑就会发出分泌「升醣激素」的指令,分泌较多血糖,以调节内分泌、修复损伤。若已完成任务,或分泌过量时,肾脏也会分泌「抑醣激素」,使血糖自动慢慢降低。

  因此,轻微或暂时性的血糖或尿糖异常,不一定要立即服药,只须改善生活型态,如饮食、作息、运动,往往可自动调整回正常。如一开始即予大剂量降血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反而伤害肾脏,导致「医源性肾衰竭」,这可能是洗肾患者愈来愈多的原因之一。

  本书以许多医案证明:中医药介入确实有助于改善糖尿病人的症状,这是作者行医40年的临床心法,值得参考。书中以附录介绍各种检验名词及其所代表的意义,简单明了、一看就懂,请留下来参考。

 
《糖尿病治疗前沿与实践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与时俱进的糖尿病临床实践参考书,旨在为内分泌科医生、全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以及相关医疗研究人员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诊断标准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全书立足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当前全球糖尿病研究的最新突破,系统梳理了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特殊人群(如老年、青少年、合并肾脏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路径。 第一部分:糖尿病基础与诊断新进展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理解。 第一章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从胰岛素抵抗到β细胞功能衰竭 详细阐述了胰岛素抵抗的细胞信号通路、脂肪组织、肝脏和骨骼肌在代谢紊乱中的核心作用。重点分析了肠促胰岛素(GLP-1和GIP)在血糖稳态调控中的复杂网络。本章还聚焦于近年发现的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对于1型糖尿病,则着重分析了自身免疫反应的靶点与遗传易感性。 第二章 现代糖尿病的诊断与风险评估 收录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最新发布的诊断标准,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临床应用细节。本章特别强调了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的精确识别技术,如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等新型生物标志物在早期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此外,深入解析了新型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在临床诊断与个体化管理中的应用规范。 第二部分:2型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策略 这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细介绍了2型糖尿病从生活方式干预到多重药物联合治疗的“阶梯式”管理方案。 第三章 生活方式干预的精准化与个体化 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少吃多动”,本章侧重于营养治疗的精细化。涵盖了不同宏量营养素比例(如生酮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地中海饮食)在不同患者亚型中的适应性评估。运动处方部分,细化了有氧运动、抗阻训练以及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具体影响和推荐方案。强调了行为改变技巧(如动机性访谈)在确保患者依从性中的应用。 第四章 降糖药物的药理学与临床选择 全面回顾了当前所有获批的降糖药物类别,并依据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如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s, CVOTs)进行深入的疗效、安全性及心肾保护作用的对比分析。 双胍类: 探讨二甲双胍的长期安全性及其在特殊患者(如轻度肝肾功能不全者)的应用边界。 磺脲类与格列奈类: 分析其降糖潜力与低血糖风险的管理。 DPP-4抑制剂: 聚焦于其对血糖波动和体重的影响。 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详细解读其多重机制(利尿、降压、心肾保护)及其在合并心衰、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地位,包括剂量选择和常见副作用(如生殖道感染、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s): 比较不同代际产品(如长效、双激动剂)在减重效果、心血管获益上的差异化应用。 噻唑烷二酮类(TZDs): 讨论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以及在合并心衰或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考量。 第五章 联合用药的优化与序贯疗法 阐述了基于患者特征(如HbA1c基线水平、合并症、体重、低血糖风险偏好)的个体化药物序贯和联合策略。重点讨论了在初始治疗失败后,如何合理选择第二种药物,以实现最大化疗效与最小化风险的目标。 第三部分:特殊人群与共患病管理 本部分专注于糖尿病在复杂临床情境下的管理,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第六章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整合管理 深入剖析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综合干预。详细介绍了新型降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在糖尿病合并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和药物选择进行了严格的指南解读。 第七章 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从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CR)的动态监测入手,讲解了糖尿病肾病(DKD)的分期管理。重点阐述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的优化应用、SGLT2抑制剂和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Finerenone)在延缓肾功能恶化中的突破性作用。 第八章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管理与远期风险 涵盖了GDM的筛查时机、诊断标准(IADPSG推荐)和治疗目标。详细描述了胰岛素在妊娠期的安全使用方案,以及分娩后对母婴远期代谢健康的随访策略。 第九章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与技术革新 系统介绍了基础-餐时(Basal-Bolus)胰岛素方案的精细化调整。深度解析了胰岛素泵技术(CSII)、连续血糖监测(CGM)与人工胰腺系统(MCS/闭环系统)的临床应用,包括算法优化、风险管理和不同生活方式下的方案设定。 第四部分: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诊治与预防 第十章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估与神经保护策略 区分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自主神经病变(DAN)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工具。探讨了现有药物治疗(如普瑞巴林、度洛西汀)的疗效边界,并前瞻性介绍了神经生长因子和线粒体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十一章 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分级与综合管理 强调了高危足的早期识别,包括神经感觉、血供评估。详细介绍了糖尿病足溃疡的分级系统(如Wagner分级),以及多学科(血管外科、足病医生、伤口专家)协同干预的流程,包括负压伤口治疗(NPWT)、生物敷料的应用和去负荷技术的选择。 第十二章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支持 关注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抑郁、焦虑和糖尿病疾病管理相关疲劳(Diabetes Distress)。提供了有效的心理干预工具和患者教育模式,以提升患者的主人翁意识和长期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与展望 本书以高度的临床实用性为导向,结合了最新的多中心研究数据,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严谨且充满前瞻性的糖尿病管理框架。通过对不同治疗手段的深度剖析和个体化决策路径的梳理,帮助读者在日益复杂的糖尿病治疗领域做出最适宜的临床判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政育医师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
  民国六十七年中医师特考及格

  现任︰
  1. 育生中医诊所院长
  2. 中华民国中西结合神经医学会荣誉理事长
  3. 辽宁中医药大学与辽宁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指导教授
  4. 中华民国中西结合免疫医学会荣誉理事长
  5. 学术成就被当作研究对象,至目前共有:
  a. 台湾医家李政育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整理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班)
  b. 李政育教授治疗乳腺癌学术思想及经验研究(郑淑镁医师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c. 李政育教授从肝论治白塞氏综合症经验研究(陈神发医师博士学位论文)
  d. 李政育教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証治规律研究─台湾和加拿大女性不孕症的中医疗效分析(叶庆钏医师博士学位论文)
  6. 中药诱导脑细胞增生、週边血干细胞增生、癌干细胞抑制、中风防治、截瘫……等数十个美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

  经历︰
  1. 民国六十九年荣获教育部社会青年学术着作奖。
  2. 民国八十四、九十九、一百年中医师特种考试命题典试委员。
  3. 2005年第九届国际脑移植及修复会议召集人(INTR-9)。

  着作:
  《不吃药饮食法》、《不吃药饮食法二》、《有病自己医》、《不吃药养生法》、《十二经脉饮食法》、《点穴疗法》、《季节养生心法》、《人参为补药之王》、《蔬果瘦身美容》、《健康性爱宝典》、《益智安神一百分》。

  近期着作:
  《中西结合之中医临床治疗心法》上中下册、《新编医学衷中参西录》上下册、《伤寒论之现代应用精华》上下册、《中西医结合治癌新法》、《中医神药青蒿》、《发现尿毒莫惊慌》《省视养神则目不病》等。
 

图书目录

自序:一点心得供参考                                                  
前言:糖尿病不等同于消渴证

第一章  糖尿病的原因与治疗
可归纳出五大诱发因素
第一节 外感病毒是糖尿主因
第二节  脏器所造成的高血糖症
一、胰脏等器官肿瘤容易诱发高血糖
二、肝醣过度释放是高血糖原因之一
三、肾性高血糖症
四、最危险的心脏性糖尿病
第三节 肌肉病变造成的高血糖
第四节 神经、血管障碍
一、脑因素高血糖症
二、肠热性高血糖症
   药物也可能引发高血糖
结论:可见防治观念要与时俱进  

第二章  糖尿病併发症更要小心
第一节  糖尿病併发血管疾病
一、血管粥状硬化
二、中医的「乌脚病」即周边血管疾病
三、糖尿病所造成的脑血管神经病变
第二节  视网膜破裂或视神经问题
一、视网膜问题最常见
二、白内障
三、黄斑部病变
四、青盲、暴盲
第三节  其他糖尿病併发症
一、尿毒
二、贫血
三、肝硬化
四、消化腺分泌不足
五、神经麻痺
糖尿病易造成各种急慢性併发症

第三章 从医案看糖尿病之中医诊治
一、肿瘤激素异位分泌
二、成功又不很成功的糖尿病医案
三、肝硬化,肝癌手术后併发糖尿病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肿瘤术后化放疗併发糖尿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导尿致急性超高血糖
六、糖尿病易罹癌或系癌症的激素异位分泌诱发
七、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等诱发高血糖
八、期颐耄耋老人血糖没标准
九、急性药物性宿屎(屎石)性糖尿病性肾衰竭
十、急性肝性糖尿病
十一、心脏性糖尿病

第四章  建瓴汤加方治疗糖尿运用实例
以脑性与顽固倚赖型糖尿病人为主要目标
甲、未服西药的糖尿病治验病例
乙、已服多种西药,再服建瓴汤加方治验病例
丙、大剂量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
丁、有趣医案分享

第五章   临床治疗心法总结
我40年来的治糖尿病心路
可依原因总结出几个治疗原则

附录:看懂糖尿病相关的检验名称与数据

 

图书序言

自序        

一点心得供参考

李政育


  本人从事中医药临床与研究已将近四十年,近几年来则将重点放在「中西医合作研究」之上。多年的经验发现,中西医在治疗急慢性病方面,有很多观念及治法上的根本性差异,值得提出来讨论,以就教于高明。本书即以国人罹患率相当高的糖尿病为例,略作说明。

  各器官系统皆可能出现血糖异常

  过去很多西医都认为糖尿病不可能「完全治疗」,只能「带病延年」。因此不管是医学教育或给一般人(患者及其家属)的卫教,均认为胰岛细胞若出现异常,就会造成损害,而且是不可逆。也就是说,一旦胰脏功能出现障碍,就无法修复,更无法再生;长期以往,这种观念已经深植人心,多数人都知道「胰岛细胞出现功能障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就无法顺利消化、分解、吸收,人体无法使用醣份,因而变成糖尿病。」

  事实上这些观念都太简鄙,比较公允的说法是:人体从大脑(更精确地说,是自脑嵴髓神经细胞或纤维)以下,经由神经、血管到全身各五脏六腑、经络、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只要受到某些因素干扰,皆可能出现病变,而在病变前、后血检时,往往就有血糖过高现象,因而被诊断为高或超高糖血症,也就是「糖尿病」。

  再就治疗而言,若病因不同,所用方剂自然亦异;而且病有急慢性之别,处方用药自然也应有所不同,例如久病入肾、入心肺或入脑,当然各有不同方剂;然而据了解,目前西医药在这方面似尚未有明确分别,只是就剂量增减而已。

  举例来说,如平时血糖皆在正常范围(参考值)内,突然一下子高到饭前血糖200→300以上,病人可能反而有欣快感,并无任何不舒服症状。但若忽略了大脑发出的这个异常讯息,而未加以处理(治疗),患者可能在一、二週内突发中风,包括出血型或梗塞缺血型中风皆有可能。此外,如脑部病变,包括脑震盪后遗、中风发作,或败血症性脑神经症状,不管是急性或慢性,皆可能出现高或超高血糖现象。其他如脑肿瘤,不管是血管瘤或其他良、恶性肿瘤,或肿瘤脑转移,或肿瘤术后、或肿瘤术后的化放疗,或肿瘤未动手术、只做化放疗等,也都可能出现高或超高血糖症状。此时如果只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西药,往往只能做症状治疗,如无中医药介入,就难以促进人体自动修复,结果往往逐渐慢性化,一段时间之后仍可能演变成肾衰竭,或出现心肌梗塞,或颈部血管到脑血管日渐狭窄,最后导致失智,或脑血管神经病变,其症状几乎与中风一样。有的则出现身体其他器官栓塞,如:眼睛或眼球后视神经、视觉传导路径与视觉中枢等病变。

  糖尿病不一定全都是「消渴疾」

  就中医而言,我发现糖尿病并不等同于黄帝内经所谓的「消渴疾」,糖尿病事实上只是「消渴」症之一。因此不同系统、器官、组织病变所导致的糖尿病,皆应使用不同治疗方剂,而不能一体适用「伤寒杂病论」或「诸病源候论」中的论述,包括病因、治法,也不能以为只有「白虎汤」或「人参白虎汤」,才能治疗糖尿病。事实上,在杂病或方剂学中,有许多方剂皆述明可以治疗糖尿病,这些方剂或治法皆可以依中医的生理、病理、治疗原理、归经、归脏腑,而分别「辨证论治」,再依疾病的急慢性、病象的寒热虚实,而用不同的方剂治疗。

  此外,病人的卫教也很重要,有些轻微的血糖或尿糖异常,不一定要立即服药治疗,只要从改善生活型态,如饮食、起居作息、运动,有时血糖就会自动调回正常,就不必服药。若自我调控比较差的人,才先给最低剂量的口服药;要是服用后出现不舒服反应,还可先减低剂量,观察、试用一段时间,再决定用药强度。如果非服药不可,主治医师也应考量国人的西药耐受量与西方欧美人士不一样,而且不同体型、体重、血糖浓度,剂量亦应有所差别。最好能由超小、低剂量开始使用,不要一开始就用大剂量硬压,以致本来有机会、有能力自我修复与新生的胰脏功能,因形成依赖性而变成不可逆转性的糖尿病,甚至快速往肾病、肾衰竭方向恶化,此实非医病双方所乐见。

  坊间很多降血糖西药,不管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如剂量太大,大脑为了维持生命功能恆定,泌糖中枢就会受到刺激,分泌升糖激素,同时命令其他组织器官大量释放肝醣、肌醣,以供使用;结果变成剂量越大,血糖越高的反常现象。

  事实上,当人体出现初阶糖尿病性肾病时,如尿素氮(BUN)、肌酸酐(Cr)开始升高,逐渐超过高参考值,或逐渐逼近高氮质血症与肾衰竭阶段,此时肾脏就会分泌「抑醣激素」,使血糖自动慢慢降低,甚至达到正常值。但如一开始即予大剂量降血糖口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很可能形成剂量越大血糖越高、肾衰竭速度越快的现象,最后变成不可逆转性的急性肾衰竭,非洗肾不可。这种「医源性肾衰竭」多半是西药使用过量、剂量过重有关。

  希望药厂开发低剂量糖尿病用药

  在此也顺便唿吁西医同道,不要为了「拼经济」而过度用药,或听到病人有不舒服反应时,就立刻加药或加大剂量。反而应像西方医学院附设医院的医师一样,服药有问题时,先停药、观察,等确定后再治疗,而不是立刻加药。此外,也建议国内的制药厂,能研发、制造比原厂少一半以上的低小剂量药物,才适合体型较小的国人使用,千万不能照原厂的剂量生产,否则无异沦为「原料药加赋型剂加工场」,成为外国药厂的代工,大剂量药品对国人健康有损。

  写本书之前,为了到「世界中医药学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演讲,读了很多资料,结果发现很多媒体如「联合晚报」、「医药新闻週刊」等,早已登载:医界发现血管壁中的GlU10.,可能才是血管性或循环性高血糖症的主因。(相关新闻稿附于自序后)

  事实上,中医在对血管性高血糖症做辩证论治时,早有瘀热、瘀阻、真寒假热之说,且因不同证型而分别用药,成效良好。本书即依实际医案而做说明、解读,足见中医对生命科学的了解程度。

  以上为本人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文已在世界中医药学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宣读
  本书内容有许多已在世界中医药学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厦门会场上宣读。

  书成之际,要感谢元气斋出版社林铃塙社长三十余年的辅助,协助出版;本书引用了很多检验数据的英文缩写,承出版社编辑刘昱伶小姐费心查找,全部列出来作为附录,除了名词解释之外,也说明其代表意义,相信有助于读者的了解,深具意义。

  此书的编辑、校对,简鸾瑶中医师付出极大心力;诊所助理陈美玲小姐负责缮打、存取文稿,相当辛苦,于此同时致以最大的谢意。并祝各位读者心身安适。
                                           
民国108年5月完成于石中居

 

图书试读

前言:糖尿病不等同于消渴证
 
世人每一提到糖尿病,往往就脱口而出:中医称为「消渴疾」;甚至中医药同道也都引《黄帝内经》作为佐证。其实糖尿病只是消渴证的一小部分。
 
中医的消渴证至少包含各种热性病,如高烧、吐泻,或咳喘过久所导致的消与渴,并因而形成黑、干、瘦,或食多而瘦、饮多而尿少,或饮一溲二,或食多而便秘、口干而饮不止渴等症状。当然也包括吃多而瘦,即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所致。(事实上,甲状腺机能低下病患的特征,并不一定如教科书所说「会肢端肥大」,还有一部分是「吃得多却黑、干、瘦」)。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热性病发作或感染时,往往体液过度蒸发,患者当然感觉口渴。然因古代没有输液(点滴注射),而且蔬菜水果也少,加上很多地方缺水、水份取得不方便,水分补充不足,当然容易消瘦,因而形成消渴证(又瘦又黑)。故严格说起来应该是:「消渴证包含糖尿病」,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消渴证之一。
 
另外,如尿崩症或肾上腺皮质病变,如「阿迪生氏症」,患者在肾衰竭初期亦会口渴、多饮、多尿,进入代偿期、开始脱水时尤其容易出现类似症状,包括各种水蓄痰饮病,如「胸腔积液」患者,虽尚有自我代偿能力,也会出现消渴症状。又如古人最常见的肺结核病,在急性期或结核菌进入嵴髓神经、造成损害时,也会「长强」;尤其在做爱、熬夜,或吃了太多含水份与胶质的蔬果,或鱼肉摄取不足时,皆可能出现消渴症状。所以说,中医所称的消渴证是一门跨多种学科疾病,并非完全等同于糖尿病。
 
据研究,人体的五脏六腑,包括各组织、器官、系统,只要出现病变,皆可能形成糖尿病。因此不宜笃信西医西药,一开始就服药或施打胰岛素,最好也能看中医,重视「辨证论治」,不能某方、某药用惯了,就一直使用同方,这样才是对待糖尿病的正确态度。
 
第一章  糖尿病的原因与治疗
 
依中医理论以及近来几年的西医用药的进展,对糖尿病的成因,慢慢有点合流之趋势。但西医对糖尿的了解仍极为粗糙,用药仍极为浅少,为什么?因为糖尿病如依传统西医看法,皆认为是胰岛细胞无法分泌胰岛素所致,实际上,胰岛细胞病变只是引发糖尿的原因之一。本章便细说各类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本《中西並治糖尿病臨床心法》的書名聽起來就很有份量,而且「臨床心法」這四個字,感覺不是那種艱澀難懂的學術專書,而是更貼近實際應用,帶有經驗傳承的意味。我平常就對糖尿病治療蠻感興趣的,家裡也有長輩受這方面困擾,所以看到這樣的書名,真的很想知道作者到底用了什麼樣的「心法」。 這本書的出版,我個人覺得對廣大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尤其台灣高齡化社會,糖尿病患者人數也逐年攀升,很多人在傳統西醫治療之外,也尋求其他方式來改善生活品質,所以「中西並治」這個概念,我覺得非常貼合現代人的需求。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將中醫的調理與西醫的精準治療結合?是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還是針灸、中藥等等,有哪些具體的建議和方法?我特別期待能看到一些實際的案例分享,讓我知道這些方法是如何幫助不同狀況的病友,讓他們更能掌握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被糖尿病牽著鼻子走。

评分

《中西並治糖尿病臨床心法》這本書的書名,光聽就覺得很有深度,也很有傳承的意味。「臨床心法」這四個字,暗示著這本書累積了作者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而且可能包含了一些不?教科書?上寫,但卻非常實用的「眉角」。 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部分,是它如何引導讀者「聽懂」自己的身體。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是被動地接受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卻不太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深層次的理解,讓我們知道身體在發出哪些訊號,以及如何透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去「對症下藥」,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评分

聽到《中西並治糖尿病臨床心法》這本書的名字,我心裡第一個想法就是:「太好了!終於有這樣一本書了!」我平常就比較喜歡研究一些養生保健的知識,也接觸過一些中醫方面的書籍。 我一直覺得,糖尿病的治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需要一個?整體?的概念。西醫可以精準地控制血糖,但是中醫在調理身體、改善體質方面,也有它的獨到之處。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作者如何將兩者?無縫接軌?,提供一套?完善?的治療方案。 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治療方法?例如,除了飲食和藥物,還有哪些?輔助療法?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糖尿病的治療有更?全面?的認識,並且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到自己和家人。

评分

我對《中西並治糖尿病臨床心法》這個書名充滿了期待!「臨床心法」這四個字,聽起來就很有實用性,感覺不是那種?說大話?的理論書,而是?真槍實彈?,可以?學以致用?的。 尤其「中西並治」,這個概念我一直覺得非常重要。過去大家可能比較?二分法?,覺得中醫就是中醫,西醫就是西醫,但其實很多時候,兩者可以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具體地說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中西醫的治療方法巧妙地結合起來?是會提供具體的食療方,還是運動建議,或是?對症下藥?的中藥處方?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全方位?的照護方案,讓病友們不再?孤軍奮戰?。

评分

這本《中西並治糖尿病臨床心法》的書名,讓我有種「終於有人說出我的心聲了」的感覺。身為一個長年與糖尿病共處的人,我總覺得單純的藥物治療,有時候好像有點力不從心,而且長期下來,身體的副作用也讓人擔心。所以「中西並治」這個方向,我一直覺得是未來的趨勢,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 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到一些比較深入的層面,像是情緒、壓力對血糖的影響?畢竟我們都知道,心情不好、壓力大的時候,血糖常常會不受控制。書中會不會提出一些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進而改善血糖的方法?我很期待看到書中是否有提到一些「眉角」,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卻對糖尿病控制有著關鍵作用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