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级教学的实践与眺望:小校教学创新

跨年级教学的实践与眺望:小校教学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跨年级教学
  • 教学创新
  • 小学教育
  • 教育教学
  • 课堂教学
  • 教学实践
  • 教育研究
  • 教师发展
  • 小校教学
  • 课程改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因应国内少子化的现象,小校小班逐年增加,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委託相关单位研发混龄教学在国内推动之可行性,本书即是将跨年级教学专案在103~105学年度的实施经验,以第一部分「实践之路」的八篇文章,提供全国、各校和教师个人等不同面向的实施经验分享;以第二部分「他山之石」的五篇文章,介绍日本、法国和加拿大等法语区、德国等地在小校跨年级教学之相关政策、法规、教学资源和实例。期待能提供小校教育创新之参考。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洪俪瑜/主编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特殊教育哲学博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师培学院院长

陈圣谟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国立嘉义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实践之路
1 跨年级教学在台湾推动之初期现况与问题探讨(洪俪瑜、梁云霞、林素贞、张伦睿、李佩臻)
2 跨年级教学教师之备课历程探究(陈金山)
3 在质变中寻求蜕变之路:一所村落小校实施跨年级教学之行动研究(洪千惠、洪文芬、詹翠文、余威杰)
4 一所偏乡国小推动跨年级教学之研究(陈文正、刘俊亿)
5 一枝草,一点露:偏乡小校个别学习计画之建构与应用(陈淑卿、乃瑞春、梁云霞)
6 先行者的故事:跨年级教学在偏乡小学的实践历程(洪俪瑜、何佩容)
7 数学奠基活动模组实施国小学生跨年级教学之个案研究(罗廷瑛)
8 翻转教室应用于跨年级教学之理念与策略(简玮成)

第二部分 他山之石
9 浅谈日本复式学级(萧莉雯)
10 日本偏乡学校教育与爱努民族教育之现状与课题(常本照树演讲,宋峻杰译)
11 人少,不减品质:日本小校复式学级数学教学之观察与反思(梁云霞、陈金山、陈文正、乃瑞春、许恆祯)
12 跨年级教学的成效与实施:法国及加拿大经验对台湾跨年级教学的启示(叶珍玲)
13 跨年级教学于德国小学的实施概况:以布兰登堡邦为例(林忻叡)

图书序言

主编序

站在先行者的肩膀、眺望更宽广的未来

   
  人类曾经以为小孩就是大人的缩小版,一直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不同阶段儿童的身心理特征,才揭开小孩与大人的差异不仅在数量、尺寸上,二者在特征、发展历程和关键因素的差异逐渐被发现,因此慢慢出现不同阶段适性的营养、学习目标和教育方法。同理,学校的大小以及所处社区环境的差异,是否仅是经费、员额、课程设计数量的差异而已?到底其编制、运作和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是否也有质的差异?如何让学生在偏乡小校所受的教育品质得到保障,应该是国家教育的目标。我国已在2017年公布《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此法令确实为偏乡小校的经营增加不少弹性和资源,但小校在此条件下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确实是下一步的努力目标。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在2014年开始委託相关单位研究混龄教学的相关法令和推动条件,也在同年9月委託本人主持研发混龄教学的专业培训课程和推动之机制。基于考虑国内未来推动的可行性,本专案特採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推荐的「跨年级教学」一词,做为推动相关的培训和建立专业资源的基础,期待提醒国人思考「混龄」一词的适切性1。另外,基于考虑推动初期的经验是国内接受此教学法最原始的状况,不论是成效、困难和问题都是未来推动工作参考的资源,因此本专案团队决定邀请参与的研究同仁、学校、教师,利用学术研究方式整理这个阶段的实践成果并在研讨会发表。本专案也于2017年和国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与政策中心合办「偏乡学校教育与教学创新国际研讨会」,结合本专案之成果和该中心近年来进行偏乡教育相关研究透过研讨会发表,并征求相关论文投稿,同时邀请发表者投稿、匿名审查、修改,最后获得本书的13篇文章成册出版。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实践之路」主要是国内实施的经验,共有八章,其中前六章都是104、105学年度参与本人主持的跨年级教学推动相关专案「国民小学实施跨年级教学方案试办计画」和「国民小学实施跨年级教学方案推动与辅导计画」之参与同仁或学校所发表的。前两章的资料来自参与学校的全面状况:第一章「跨年级教学在台湾推动之初期现况与问题探讨」,由第一阶段团队针对103~104学年度的整体实施现况和问题;第二章「跨年级教学教师之备课历程探究」,由团队辅导校长陈金山针对本专案参与学校在备课的实施和困难上所进行的研究成果。

  接着的四章以个别学校为对象:第三章「在质变中寻求蜕变之路:一所村落小校实施跨年级教学之行动研究」,由洪千惠等人分享该校实施的行动研究,包括:跃入、澄清、浸润、探究等四个阶段;第四章「一所偏乡国小推动跨年级教学之研究」,由陈文正等人探讨校内推动的历程,包括实施的原因、关键因素、成果和挑战;第五章「一枝草,一点露:偏乡小校个别学习计画之建构与应用」,由陈淑卿等人在打破班级实施跨年级教学之际,因需求而发展出个别化学习计画之行动研究;第六章「先行者的故事:跨年级教学在偏乡小学的实践历程」,由本人和擅长报导写作的何佩容以实际参与者的叙事方式,描绘校内主要角色在校推动跨年级教学的实践历程。期待透过不同层次的图像,从所有的参与学校到单一学校,再到实际参与的人员等三种不同向度做不同形式的探讨,以个案、行动和主题的研究,企图为国内小校推动跨年级教学留下完整的初期资料。

  第一部分的最后两章是其他主题在小校实施的成果,系来自「偏乡学校教育与教学创新国际研讨会」的发表论文,包括:罗廷瑛的第七章「数学奠基活动模组实施国小学生跨年级教学之个案研究」,以及简玮成的第八章「翻转教室应用于跨年级教学之理念与策略」,也是值得小校创新教学参考。

  第二部分「他山之石」共有五章,主要是「偏乡学校教育与教学创新国际研讨会」专题演讲稿,首先感谢北海道大学常本照树教授同意授权翻译出版;另邀请几位学生和同仁协助分享他们熟悉国家的相关经验:萧莉雯介绍日本的复式学级,叶珍玲介绍法国和加拿大法语区实施跨年级教学的经验,还有居住在德国的林忻叡报导布兰登堡邦之实施经验。最后则是由专案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学梁云霞教授和其他专案同仁,将2018年专案组团访问鹿儿岛小校实施复式教学的观课纪录进行诠释与反思,说明日本如何让小校不因人数少而影响教育品质2。这五章所分享的他国经验,包括:政策、法规、运作资源和教学实例等不同面向,期待让国人更了解维护小校品质所需要的努力和可能的方针。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台湾想翻转小校品质之历程中所做的努力也是如此,实践研究可以让经验更为淬鍊、更有脉络和理论的对照,而出版可让实践的经验长久和宽广的流传。如果我们希望人口不要过度集中、国土不要过度开发、能保留不同居住环境供国人选择3,小校的保留与创新不应仅是小校校长、师生的问题,应该是国人须共同面对的。期待本书的分享提供国人对小校问题的思维更加多元,也更有创新之解。

  本书之出版感谢长期钻研小校教学的嘉义大学陈圣谟教授共同担任主编工作,协助文章的审查与编辑,更感谢支援稿件的同仁和学生们,尤其是国家教育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宋峻杰博士协助取得常本照树教授的授权同意和翻译。专案助理张伦睿和赖俐婷协助征文和审查过程的所有事务,以及心理出版社林敬尧总编辑概允协助出版,心理出版社专业编辑的支援和校对审稿,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特此致上诚挚的谢意。

主编 洪俪瑜
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博爱楼
2019年8月6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