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评量(第二版)

学习评量(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学习评量
  • 教育测量
  • 教育评估
  • 教学评估
  • 考试
  • 测验
  • 成绩分析
  • 学习分析
  • 教育研究
  • 教学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旨在探讨学习评量理念与实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学习评量理念,及教学目标与能力指标、学习表现;第二部分申述纸笔测验与实作评量理念,及纸笔测验编制与题目分析、评定量表、检核表、档案评量之实例;第三部分剖析学期学习评量理念与实例,及学习评量通知单。

  全书最大特色在整合理论与实务,从理念发展出丰富的实作成果。除阐述多元评量理念外,更提出丰富、多元、实用的纸笔测验、实作评量、档案评量、口语评量、轶事记录与系列实作评量的实例。力求将理论实用化与简便化、应用人性化与多元化,让学习者易于上手,从实例体会中提升学习效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坤崇


  现职: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
  南华大学校务顾问
  黑龙江职业学院校务顾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系学士
  省立台南师专国校师资科毕业

  经历:
  教育部主任祕书
  国家教育研究院筹备处主任
  南台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教育领导与评鑑所教授
  南华大学讲座教授兼学术副校长、教务长
  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博士生导师
  台北县丹凤小学教师
  香港教育学院「成果导向学习」专案研究计画顾问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活动教育文学硕士课程外审委员
  香港教育大学学位教师教育深造文凭课程外审委员
  澳门大学附属学校教师长期培训讲座
  黑龙江职业学院校务顾问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学院校务顾问
  福建黎明职业大学IEET之TAC/AD认证顾问
  武夷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讲座教授

  出版专书:
  李坤崇(2018)。成人成才成功的成果导向教育。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坤崇、王晓典、柏定国(2018)。成果导向教育与工程教育认证(简)。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坤崇(2018)。成果导向教育与工程教育认证实务。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坤崇(2017)。成果导向:大学课程发展。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坤崇(2016)。学业评价: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坤崇(2011)。大学课程发展与学习成效评量。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坤崇(2011)。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坤崇(2010)。班级团体辅导(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坤崇(2009)。认知技能情意教育目标分类及其在评量的应用。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坤崇(2006)。教学目标、能力指标与评量。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坤崇(2006)。教学评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4)。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概论。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1)。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欧慧敏(1999)。统整课程理念与实务。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学评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1998)。班级团体辅导。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吴铁雄、李坤崇(1997)。师资培育与法令变革的省思。台北:师大书苑。
 

图书目录

第 一 章 学习评量的理念
第一节 多元化学习评量
第二节 人性化学习评量
第三节 精确化学习评量
第四节 统整化学习评量
第五节 改善学习评量之行政配套

第 二 章 教学目标与能力指标、学习表现
第一节 认知教学目标分类与评量
第二节 情意教学目标
第三节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
第四节 能力指标、学习表现

第 三 章 纸笔测验编制历程与原则
第一节 纸笔测验编制历程
第二节 各类试题类型的编制原则
第三节 纸笔测验试卷实例

第 四 章 纸笔测验的题目分析
第一节 题目分析的理念
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题目分析
第三节 标准参照测验题目分析
第四节 试题反应理论的题目分析
第五节 题目筛题原则
第六节 测验题目分析实例

第 五 章 实作评量理念
第一节 实作评量的意涵
第二节 实作评量的类型
第三节 实作评量的编制
第四节 实作评量的信度与效度

第 六 章 评定量表及检核表理念与实例
第一节 评定量表
第二节 评定量表实例
第三节 检核表
第四节 检核表实例

第 七 章 档案评量理念与实例
第一节 档案评量理念
第二节 档案评量实例

第 八 章 口语评量及轶事记录理念与实例
第一节 口语评量理念
第二节 口语评量实例
第三节 轶事记录理念
第四节 轶事记录实例

第 九 章 系列实作评量理念与实例
第一节 系列实作评量理念
第二节 系列实作评量实例

第 十 章 学期学习评量理念与实例
第一节 学期学习评量理念
第二节 学期学习评量实例

第十一章 学习评量通知单
第一节 呈现学习结果
第二节 学习评量通知单的功能与困境
第三节 日本中小学评量通知单的实例与解析
第四节 国内学习评量通知单的实例与省思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翻转主体、学生中心、一起成长


  1999年出版《多元化教学评量》一书,2006年出版《教学评量》一书,感谢两岸四地师生的支持,不仅后者四刷出版,成为台湾、香港、澳门各大学的教科用书外,更蒙大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简体版的《学业评价》一书。随着两岸四地的教育改革,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顺应此趋势,乃将本书名更改为《学习评量》。

  教育改革强调「多元评量」,却让中小学教师误以为多元评量就是废除纸笔测验,误以为多元评量就只是实作评量或档案评量,误以为多元才对一元不对,误以为多元评量是主观的评量,误以为多元评量可以解决所有教学与评量的问题。为釐清误解,提出「多元化」、「人性化」、「精确化」、「统整化」教学评量的趋势。「多元化」教学评量强调专业多元、内涵多元、过程多元、时机多元、情境多元、方式多元、人员多元、计分多元及结果呈现多元化;「人性化」教学评量着重评量中心学生化、教学评量计画化、评量内涵同理化、结果呈现增强化及结果解释正向化;「精确化」教学评量强化编制历程标准化、题目编拟通则化、题目分析质量化及结果解释定锚化;「统整化」教学评量则重视课程与评量计画化与统整化、教学与评量统合化与适性化及学期评量计画化与精致化。

  2006年有感于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编制纸笔测验、实作评量、档案评量、口语评量、轶事记录的基本素养,不会绘制双向细目表、分析题目品质,使得纸笔测验未必唿应教学目标、不能评量学生真正学习成果;有感于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评量的误解,对教学评量专业素养仍相当不足,及对多元评量理念与实作能力仍待加强,乃出版《教学评量》一书,期能减少上述现象。然而,十年过去了,走访两岸四地中小学却仍存在上述现象。因而,纳入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学习表现,更名后再度汇整成书。

  本书的实例乃源自台湾各县市数万名中小学教师、主任、校长提供宝贵的教学与评量经验,感谢他们的智慧得以让理论与实务更为契合;感谢教育部、各县市政府教育局(处)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得以跟着实际推动的伙伴共同学习与成长;感谢综合活动深耕种子团队、台南市后甲国中、台南市胜利国小吴思颖老师提供实例;感谢心理出版社刊印成书。期能持续抛砖引玉,激起更多专家学者与中小学教师、主任、校长的回响,进而改善学习评量,落实教育改革。

李坤崇 谨识
2019年7月于台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