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可没你想像的这么简单
九场经典电影 九个哲学思考
※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员 黄冠闵 推荐 这是一个影像丰沛的年代。
在这影像丰沛的年代,你的思考方式也被影像制约着;在影像的时代里,更要警醒地考虑到影像的构成。
台湾近年来强调公民教育、希望培养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了哲学思考。要如何将哲学思考更贴近生活,不落入专技的范围,却又不失哲学特质的挑战并不小。
而看电影即是生活中再普遍不过的日常行为。
电影不只是电影,它投射出一个影像运动的平面,纠集了不同时间流,就连公共生活或私人空间也被此类异样的时空所穿透,有多到不行的层次可以挖掘,甚至在想像力中撑开极大的张力。
此书特殊之处在于,作者并不刻意将电影哲学化或是哲学电影化,而是把它清楚分为两件单一的主题作讨论。因此,各章节将以影片资讯、镜头画面、镜头、场景、叙事或故事、主旨、问题的顺序作呈现,让读者跟随作者的叙述,小心翼翼地进入电影,穿破视觉直观,再深入哲学。当了解哲学语言的运作,知道怎么读电影,也就会理解到影像「要说什么,不说什么、什么留白」,这时,要插入哲学思考的发问,就会有合理性。反过来,有较为丰厚的哲学知识,更是有助于提炼出一些问题设定,借用影像运动来进行推理。
《楚门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会认为楚门离开被安排的人生后,
就获得真正的「快乐自由」了呢?
《关键报告》 有犯罪意图的人,就可被构成罪犯吗?
《刺激一九九五》 为何主角不惜被关禁闭,也要播放音乐呢?
「希望」之于生活到底代表了什么?
透过影像来思考,质问影像,找到之间微妙却相辅相成的连结,用更平易近人的管道,以触发更多思考的可能。
影像固然不是真理,也未必揭露真相,但往往能够形成一道帷幕操纵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与感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场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