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只是一场属于香港的时代革命,
同时也是一场召唤边陲小国的结盟战斗。
从香港主体出发,打造东亚反殖共同体,
抵御中国殖民主义狂潮,势在必行。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中英联合声明》承诺「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前提下,主权被移交予中国。然而不到20年,中共却开始收紧香港自治,从2014年的「雨伞革命」,到2017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送中恶法,香港人不得不走上街头,并屡屡刷新香港有史以来参与游行的人数与规模。
在这样的浪潮中,香港本土思潮开始萌芽,争取民主自治,甚至港独的主张陆续出现,香港人的自我认同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以及「中国特色」的治理当下,抱持对文化中国的暧昧认同,是否就能换取中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松绑?「港式爱国」或「既爱国,又怕国」的矛盾,缺乏主体的虚无认同,没有国族基础的抗争行动,能否为香港带来民主自由的曙光?
本文集作者徐承恩,继探讨香港源流史之后,针对香港现况,由国族主义的辩证出发,解说国族认同与民主自决运动的必然性,并解开中国国族外衣背后的帝国基因。借由分析中国百年文明转型的失败,关照本土认同的萌芽并勾勒香港民族的轮廓,本书引领读者抗拒向霸权屈服的「政治现实」,并从虚假的自由进步观和文化情结中突围,为东亚与世界的未来,建构想望和平的反殖共同体。
本书重点 1.解构中国千年大中华民族神话,在香港岭南的地理、历史与前现代的民族脉络当中建构香港主体性。
2.在本土化、国族主义思潮退潮当下,针对香港暧昧矛盾的政治状况(爱文化中国但拒斥政治中国、爱国又怕国),以及成长中的本土认同与民主运动,找到国族主义的接点,重新理解正确的国族观点。
3.见证后雨伞运动的香港状况,纪录香港反送中运动以来的事件细节,与现实对话。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 吴叡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介民(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各界撑港推荐】 孔诰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朱宥勋(作家)
老丹(台独鲸鱼旗设计师)
林荣基(香港铜锣湾书店店长)
林昶佐 Freddy(立法委员)
胡川安(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苗博雅(台北市议员)
陈信聪(公视「有话好说」节目主持人)
张之豪(基隆市议员)
焦糖.陈嘉行(知性艺人)
(按笔画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