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探索、社会处境、选择与承担、沟通、亲密关系五大主题,
深入描述、剖析亚斯伯格症者的自身现实
作者是台湾第一批被诊断为亚斯伯格症的患者,在不断变动、调整的亚症判定标准下,参与了许多相关研究计画,从中觉察研究结果与专着所述,经常出现与患者本人的落差;但许多家长、医师与教育界等陪伴者,面对患者却选择採取样板式、模组化的应对态度,也不愿接纳患者本身的特质差异。开启了自我倡议的漫漫长路。
它离你很远吗?
亚斯伯格症的诊断名称被移除以后
反而成为一门显学
听到越来越多人说自己、孩子或伴侣疑似亚症
这些怀疑可能无法从复杂而量化的医学结果中获得答案
而我们都明白提问者真正的动机
来自身后的困境
「亚斯是特质还是病」的议题还在争论不休
如同患者自身也经常无法明确描述
但障碍并不会因为说它不是,它就从此消失……。
这一本书献给所有的提问者
本书跳脱对症障的归纳、整理与描述,透过文字重现隐藏性障碍的经验场景,真实揭露亚症者内在困境,以及面对外在事件的矛盾与冲突。从作者的角度观看、分析、爬梳,一名亚症者的种种处境。
本书特色 ★台湾第一本亚斯伯格症患者自我倡议之书,跨越七年的书写对话。
★五大主题,谈论患者经常被忽略需求,或鲜少被提及的重大生命课题。
★文末归纳作者自我经验,针对陪伴者、患者提出不同角度的建议。
医学圈 X 患者 X 家长X艺文圈◎齐声推荐 陈丰伟 ▎精神科医师、大人的亚斯学网站站长
罗 筠 ▎北市联合医院儿童发展评估疗育中心主治医师主任
丘彦南 ▎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
张正芬 ▎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
胡心慈 ▎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中心主任
凤 华 ▎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教授
廖秋穗 ▎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执行董事
吕熙莉 ▎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执行董事
范增维 ▎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董事
周宜璟 ▎建国中学资源中心召集人
孟 樊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创系教授
巴 代 ▎作家
高翊峰 ▎小说家、编剧
郑清鸿 ▎前卫出版社主编
沈嘉悦 ▎远流出版社行销
陈官廷 ▎季风带书店店长
陈伟茵 ▎耕莘文教基金会代理执行长
梁虹莹 ▎喜阅树教育机构负责人
廖峻毅 ▎驰云章乐团
黄明雅 ▎《微光小太阳》作者
彩 曈 ▎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硕士生
患者、学界、医界、家长团体……各界诚挚联名推荐 「身为亚斯,隐形的隔阂让我们在人生许多时刻,被错视为没有思想,缺乏正确情绪的存在。也许我们也就这样相信了,但始终挫败困惑,只能以孤独敌意与人互对。 这本书超越以往诸多限于「生命经验」的书写,在这个时代,仅仅告诉这些同伴「你能活下去」已经不够了。
魔物的称谓让我们暂停迷惘,正视沟通的困难,同时肯认自我的思想与心情,真正思考「那么我是什么模样?又该做些什么,怎么传达?」。
萧上晏诚实的自觉与剖析,说出他如何在生活中挣扎与思考,谈及的是我们,一个魔物,生命完整的模样。这样的勇气能成为深沟另一侧的常人,试着深入阅读所遇亚症者的开端,拾起迷雾中的拼图。唯有真正的同理,才能带来真正沟通共处的可能。 这一切最后将成为一个提问,邀请所有人一起弄明白,为什么是魔物,如何能不是?」——Eredh(亚症患者、台大生物所研究生 )
「我(们)遇到的是一个能透彻自己、透彻魔物,也透彻社会的亚斯倡议者。他或许因为障碍的符号才选择了文学,但我认为是文学选择了他,透过和他(与他的文字)的相处与交流,而开始对「亚斯伯格症」有了务实的了解。」——郑清鸿/文字工作者
「透过《我与我的隐形魔物》这本书,让与他有相同经历的同伴,以及他们的家人知道: 他们并不孤单。也希望让社会大众对于身边有自闭症特质的亲人或朋友同事多一层理解与包容。」——廖秋穗(家长、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执行董事)
「读一位亚斯者的「选择意志」,和一路「肉搏战式的反省」,能看出这群思考模式异于一般人的「魔物」人生挑战有多大! 」——吕熙莉(家长、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