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能轻松做料理!
食谱中总是漏掉的关键、
大厨们祕而不宣的诀窍、
餐厅里即将消失的菜单,
或者大街小巷里哪家厨房的私房料理,
让最爱做菜的经济学家告诉您,
只要有正确的心态跟逻辑,
您也可以一一破解、轻松下厨,
赢得健康、美味,和一家人更浓郁的感情。
林向恺教授从年轻时留学期间开始,因不习惯美式速食,只好学着自己料理三餐。他借着食谱自学或打电话回台请教母亲,厨艺竟迅速在台湾留学生之间流传开来,住处每逢週末都高朋满座。
之后他一直维持对做菜的兴趣,不但经常三餐都开伙,还不断研究各方传统料理、地方小吃或大厨们的食谱,三十年下来,除了破解许多大菜的美味祕诀、进而改良许多难菜的作法,甚至发展出不少创意料理,连酿酒、腌酸白菜都自己来;其厨艺让韩良露等美食专家也赞不绝口。
几年前,有感于台湾下厨的人口越来越少,一家人最重要的晚餐时间都变成各自抱着便当看电视,他开始将他有心得的菜,一道一道写下食谱,完全不留一手;至今已累积上百道,且每道都说得出故事。林老师说,他的食谱是照着做一定可以成功的,跟许多大厨的食谱不一样。
本书集结林向恺教授的厨艺精华,包括即将失传的功夫菜、经他化繁为简的难菜、可快速上桌的营养美食,还有中式料理的配酒分析,以及老妈及老婆的站台演出等等。
作者简介
林向恺
厨房里的经济学家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博士。
原任台大经济学系教授,2010年退休。
曾任高雄市财政局长、凯达格兰学校校长。
专长是总体经济及财政,长期写作经济专栏,
自许能在研究、社会关怀及生活三者间惬意平衡。
非常恋家,希望下半生能过宅男生活。
有三十年厨艺经验,家中几乎餐餐开伙。
热爱古典音乐、风浪板、园艺、逛街,
(逛个街,就能嗅出各项经济指标)
以及到中南部搜寻古早的食材跟料理。
收藏两万多张CD、三千多张黑胶唱片。
002 推荐序∕财经学者的食谱──李昂
005 推荐序∕不凡食家出妙味──朱振藩
006 推荐序∕最棒的幸福──梁碧霞
007 作者序∕厨房里的经济学──林向恺
Chapter-1 多听多试别怕错
不管大厨或小贩,都有江湖一点诀!
想要学好做菜,首先就是不要怕厨房,
然后要有研究、实验的精神,
接着是不耻下问。
例如本篇的许多撇步,
就是道听、试做,到处寻宝学来的。
020 香酥鸭
022 消失中的功夫菜──香酥鸭
同场加映:樟茶鸭
024 同场加映:卤鸭
026 独门茶叶蛋
028 卤一锅香浓茶叶蛋的祕密
030 北方薄馅饼
034 雪菜肉丝炒年糕
036 炒出弹Q软嫩的年糕
037 芥蓝炒年糕
038 狮子头
040 摔打出来的绝妙口感──狮子头
042 青蟹炒蛋
先蒸,保留螃蟹精华
044 蒸鱼
046 □鱼
048 七分钟蒸一条鱼的祕密
同场加映:蒸鱼酱汁(广式、潮州、豆豉、破布子、泰式)
050 牛肉炖清汤
052 一味当归头,炖出牛肉清汤扑鼻香
054 腌笃鲜
056 火候里见真章──腌笃鲜的乳白色汤头
同场加映:鲜鸡火腿砂锅
058 砂锅鱼头
060 还原记忆中的砂锅鱼头
Chapter-2 练好基本功
关于做菜,还是有些颠扑不破的道理!
有些料理,
缺了某一味就是不对劲、
搭错了食材便原味尽失。
且让林教授以他三十年经验,
让您少走些冤枉路。
064 陈年卤汁&卤味
066 起一锅自己的陈年老卤汁
068 回锅肉
双酱定胜负──回锅肉
070 粉蒸排骨
072 韭黄炒鳝片
074 营养美味的进补食材──鳝鱼
同场加映:芹菜炒鳝鱼丝
076 浙式黄鱼羹
078 鲜甜细致的黄鱼肉
同场加映:广式黄鱼羹
080 番茄牛肉汤
082 番茄牛肉汤的美味条件
084 泰式酸辣海鲜汤
086 香料的排列组合潜规则──酸辣海鲜汤
同场加映:越式酸辣海鲜汤
088 西班牙烘蛋
090 慢火出细活──自学西班牙烘蛋
092 义式墨鱼面
094 义式螃蟹面
096 认识义大利面条
097 同场加映:义式海鲜杂菜面098 曼哈顿蛤蛎浓汤
100 波士顿蛤蛎浓汤
101 煮化马铃薯的美式浓汤
102 南瓜汤
Chapter-3 不拘泥食材就能海阔天空
料理,是最鲜活的在地文化!
只要掌握住一道菜的精神,
即使是异国料理,
举一反三,
都能有最在地、最当令、最经济、
最美味、最营养的完美表现。
106 破布子蒸大豆干
108 阿嬷的古早味酱菜──破布子
110 潮州蚵仔煎
蚵仔配肉角的软嫩嚼劲
112 五花肉炒茭白笋
相辅相成的美味──茭白笋&五花肉
114 挑一瓶好酱油
116 虾酱鲜贝烩角瓜
118 炒海瓜子
120 白鲳米粉汤
122 台湾米粉汤的南北味
同场加映:透抽米粉汤
123 青豆虾仁烩豆腐
124 蔬菜羊肉锅
Chapter-4 让做菜更简单、更愉快一点
家人相处最美好的时光,
都发生在厨房,
这些做菜、吃饭的活动里!
本篇要介绍几道林教授推荐的快手好菜,
以及经他化繁为简或化零为整的聪明料理,
让忙碌的上班族也能享受最惬意的家庭风味餐。
128 凉拌百味小黄瓜
130 怪味黄瓜
132 四喜烤麸
134 苦瓜卤
炸过才有型──烤麸&苦瓜卤
136 韭菜盒子
138 从面皮讲究到内馅的韭菜盒子
140 红糟草鱼142 酒酿香,红糟香
142 同场加映:红糟五花肉
144 燻鱼
146 炸酱面
148 抢锅面
简单快速的家常美味──抢锅面
150 杂菜海鲜面──简化版
152 信手拈来的台式海鲜杂菜面
同场加映:海鲜杂菜面──原版
154 红烧羊腩
156 鱼露牛腩煲
156 掌握港式煲菜的关键
158 海参青花煲
160 咖哩螃蟹煲
162 草鱼皮蛋豆腐汤
164 海带芽皮蛋汤
165 皮蛋入汤的港式美味
Chapter-5 你也可以是大厨
经济学讲究的就是效率及创新!
厨房经济学呢?一样!
如果您已经领略前面四个阶段了,
那么接下来,
您也可以摆脱食谱、尽情挥洒,
小小的创意就能有大大的满足。
168 咸蛋芹菜炒透抽
170 异国料理中的台湾味──咸蛋
172 咸蛋面肠炒苦瓜
台湾与琉球的咸蛋实验料理
174 臭豆腐炒黄豆芽
176 门当户对的臭豆腐与黄豆芽
178 自制酸白菜
180 酸白菜里的实验家精神
同场加映:韩国泡菜
184 啤酒与中式料理的美味邂逅
我是一个对美食有着近乎狂热追求的人,然而,很多时候,尽管我努力模仿菜谱,但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点“灵魂”,少了那种大厨才能做出的独特风味。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它似乎承诺要揭示那些“祕方”,那些让菜肴从“好吃”跃升到“美味”的关键。我尤其对“祕方”这个词感到好奇,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配料比例,更可能是一种对食材的深刻理解,一种对烹饪时机的精准把握,甚至是某种独特的处理食材的技巧。我猜想,书中可能会介绍一些非常规的烹饪方法,或者是一些被大众忽略却能带来惊人效果的食材组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几种经典菜肴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处理到火候控制,再到最后的调味,都给出详细的解读,并且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希望能学到一些能够瞬间提升菜肴口感和风味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能够让我的烹饪水平有质的飞跃。这本书给我一种预感,它将会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反复研读的宝典,它将点燃我心中那团对烹饪的火焰,让我成为更自信、更有创造力的美食家。
评分我一直对烹饪过程中的一些“玄学”般的技巧感到非常着迷,那些关于火候的微妙变化,关于调味的精准判断,总觉得是需要天赋和经验才能掌握的。而这本书的标题,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破解大厨祕方”。这仿佛是一扇通往高手殿堂的大门,我迫切地想要知道,那些让菜肴瞬间升华的“祕方”到底是什么。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一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烹饪技法,例如如何才能让肉类烹饪得外焦里嫩,如何让蔬菜保持鲜亮的色泽和爽脆的口感,如何才能调制出层次分明、回味悠长的酱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干货”,是一些能够立竿见影地提升菜肴品质的技巧,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掌握一些真正能够让我在厨房里“脱颖而出”的绝技,让我的烹饪成果能够达到甚至超越我最初的期待,让每一次的尝试都充满惊喜,让烹饪成为一种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实践。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追求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为日常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的事物。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破解大厨祕方”,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烹饪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与家人朋友分享的快乐。但现实是,很多家常菜虽然味道不错,却总显得有些平淡,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我期待这本书能打破这种“平淡”,为我的厨房生活带来一些“祕密武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能够提升菜肴“颜值”和“风味”的秘诀,比如如何让食材的色彩更加鲜艳,如何让菜肴的香气更加浓郁,如何让口感更加丰富有层次。我很好奇,那些大厨们到底是如何做到让一道简单的食材变得如此美味动人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食材处理的创新方法,或者是一些能够带来意想不到风味的调味组合?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掌握一些真正能够让家人朋友赞不绝口的“祕方”,让我的餐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愉悦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一个经济学家的厨房笔记”这个副标题,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严谨而充满智慧的学科,而将这种思维方式带入厨房,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创意。我非常好奇,经济学家会如何看待烹饪?他们是否会用“成本效益分析”来选择食材?是否会用“供需关系”来理解食材的时令性?又或者,他们会用“博弈论”来解读多人用餐的菜肴选择?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一种全新的、甚至有些颠覆性的烹饪视角,它不只是告诉你“怎么做”,更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原因。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高效”地进行厨房活动的内容,比如如何规划菜单以减少浪费,如何利用现有食材创造出更多可能性,或者如何建立一个更便捷的厨房工作流程。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学会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用一种更理性、更系统、更具成本意识的方式来对待烹饪,从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实现对厨房资源的最佳利用,甚至从中发现一种新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那种朴实中透着一丝神秘的风格,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烹饪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很多菜肴背后都有一些“独门绝技”,是普通人难以掌握的。这本书的标题,像是一把钥匙,似乎能打开那些隐藏在厨房深处的秘密。我特别喜欢“经济学家的厨房笔记”这个副标题,它暗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角,将经济学的严谨逻辑和分析方法运用到日常的烹饪中,这简直是太有意思了!想想看,用经济学原理来解读食材的搭配、火候的掌握,甚至是成本的控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优化”烹饪过程的内容,比如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做出最美味的食物,或者如何通过巧妙的技巧来节省时间和精力。也许,书中还会教我们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能烹饪出令人惊艳的菜肴,这对于我这样的厨房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启蒙者,它将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厨房世界,让我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热爱烹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