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提案截稿日分秒逼近,但你即使熬夜到天亮,还是等不到灵感来敲门?
明天就要向客户做简报,但你脑袋空空,挤不出有趣又吸引人的好点子?
从今天起,就用自由书写,帮你激发出无限好创意!
每个人都会遇上脑袋打结的时候!当你毫无灵感时,却必须完成一份简报、交出一份企画、想出一堆文案,这时候难道你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好未来葬送在自己的「死脑袋」下?
当逻辑思考无法帮你解决问题时,自由书写(free writing)就是启动脑袋转个弯的好方法──只要针对眼前的主题,以最快的速度不停书写,完全不要去管文法或用字是否正确。如此一来,你的脑袋来不及编修你写出来的东西,你便能专注于问题的背景,得到让人眼睛一亮的好点子与好办法。
多年来,作者马克.李维便是利用自由书写解决了这些工作上的问题,同时借此得到了写文章与部落格PO文的灵感。他指出,灵感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练习,只要你能善用原本已在脑中的东西,就能将思绪的原料变成实用、甚至是非凡的点子。他以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为实例,包括策略、行销、定位、业务、商业书写等方面的问题,示范各种进行自由书写的方式。不论你是遇到了写作瓶颈、面临紧迫的截稿压力,或是不知该如何处理在脑中四处乱窜的绝妙点子,本书都能帮助你提升战力,唤醒沉睡的思考,将想法化为文字,发挥源源不绝的创意!
本书特色
1.书中每一重点都有实例与故事辅佐说明,清晰易懂,让读者轻易掌握释放思考的技巧。
2.从作者个人的实践经验出发,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3.有具体的步骤,每章节最后还有强调学习重点或实践演练的题目
作者简介
马克.李维(Mark Levy)
行销策略公司 Levy Innovation的创办人,曾创下协助企管顾问与创业公司提高二十倍收入的纪录。担任过图书经销商的业务总监,帮助公司销售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产品,并获三次提名角逐《出版人週刊》举办的「年度最佳业务员」奖。
此外,他也曾为《纽约时报》撰稿,并于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教授商业写作,针对激发创意与自由书写的主题四处演讲。着有:《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How to Persuade People Who Don’t Want to Be Persuaded)、《头脑的戏法》(Tricks with Your Head)、《傻瓜魔术教学书》(Magic for Dummies)。
译者简介
廖建容
中山大学外文研究所毕业,曾在外商公司工作多年。译作有《我是一枝爱写作的铅笔》、《唤醒心中的领导者》、《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改变人生的十句话》、《社会企业是门好生意》、《天使归乡》、《学校没教的10件事》等书,目前专职从事翻译工作。
推荐序
让兽自由∕陈文玲
我们之所以找寻新的词汇,是因为在潜意识层次有重要的事情在酝酿,它虽然未有清楚的形貌,但是正想尽办法要现身,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力去理解和传达这些不断浮现和发展中的事物。--罗洛梅.《爱与意志》
连续四年,每个政大新生在入学营队里都被要求以「对于高中,我最怀念的是……」以及「对于大学,我最向往的是……」为引导句,自由书写十分钟,然后在我并不怎么受欢迎的结论中:「不管你对于过去有多么不舍,它们都不会回来;不管你对于未来有任何想像,它们都不会发生……你唯一拥有的,就只有现在、此刻、当下。」结束由创意实验室所负责的政大人第一堂创意课。
意外、惊讶、错愕、懊恼,都是正常反应,偶尔也会有莫名生起气来或者流泪的。自由书写之后,少数学生仍聒噪,但多数人都可以安静下来,挂在脸上给师长看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众人陪伴下偷看一眼自己内心风景的经验,这个经验不见得愉悦,不见得创新,但可以很诚实,因此很重要。
老实说,大部分的政大学生也许就这么忘记了他们曾经自由书写过,少数还记得的,会在一年之后的创意学程甄选中再见面,继续自由书写,并且开始接触其他开发潜意识的创意工具。
选择以自由书写作为创意入门,是因为配备最简单(几张纸、一枝笔和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就够了),但效果很惊人(如同本书英文书名,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找到好点子、培养洞察力、生产出大量内容),但即便是跟着创意实验室书写了好一阵子的学生,也经常会产生内在的抗拒。新闻二江幸芸同学在学期结束时来信坦承:「我不喜欢在自由书写之后,跟团体分享书写的内容,所以在过程中,我常避重就轻,控制自己什么可以写、什么不能写,我应该没有一次在自由书写里,是对自己诚实的吧。」
短短一段话,道尽了这个简单方法的困难之处。
创意学程的学生最常抱怨:「不是说好了要找创意、找灵感、找解决方案吗?怎么写来写去,都在写自己最不舒服、最不想说出来的事件或感受?」如同本书作者马克.李维所言,自由书写就是要强迫我们内心的编辑暂时离开,让原始、诚实且独特的想法出现,这位编辑代表的是社会的期许、理性的思维,以及我们希望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一旦把编辑请走,那些重要但平时绝少得到关注的念头才有机会浮现,最常在我的书写工作坊里出现的主题包括:「我想休息」、「我想离开」、我想独处」、「我讨厌你」、「我无法忘记」、「我不要负责」、「我不认识自己」、「我想多花一点时间跟自己在一起」……对于平日习惯戴上社会化面具,必须扮演好社会化角色的学生、老师、职员、主管、主妇、父母而言,这些都是陌生且困窘的经验,所以虽然名为自由书写,在书写历程里最早被召唤出来的一头大怪兽,其实就是那位不允许自己把未经过泸的念头写下来的编辑,而对付大怪兽的方法,就是继续书写,直到挣脱意识箝制,然后继续书写,直到突破抗拒之心、愤怒之心、恐惧之心与忧伤之心,然后继续书写,直到找到狂野之心与平静之心,此时此处,我们会与自己内在那头轻盈、脆弱、自在的小怪兽相遇,而牠,正是创意、灵感与洞察之所在。
这篇书序叫做〈让兽自由〉,指的不只是这只创意小怪兽,也是前面提到的那只编辑大怪兽。
日常生活里,两只怪兽通常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大怪兽被社会期待驯养,强壮、固执、有成,看轻或选择不看小怪兽,因此经常感觉疲累;小怪兽不被社会期待接纳,只能靠着书写、画图、工作坊意外现身,现身时经常畏光又害羞,极容易被一、两句无心的评断逼退,很快地又回到幽暗的角落里自怨自艾,但一百多年前的女诗人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在〈诗的创作过程〉里,把两只怪兽可能产生的合作关系描述得很清晰:
若问我:「诗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一定会直觉地答覆:「不知道。」……但假如要对诗人下一个科学定义,似乎可以这么说:他是个极为敏感,潜意识又非常活跃,能与不抵抗性的意识相辅相成的人……所以诗人先天上必须有个勤劳的潜意识工厂,后天上则需要足够的学识与才华,「填补」各处的缝隙。
我最欣赏本书之处,就是作者仅用四分之一的篇幅介绍自由书写(见「第一部:自由书写的六大祕诀」),其余四分之三的力气,几乎都用来说明如何让理智、意识帮忙自由书写(见「第二部:有力的精进与改变」),统合大兽与小兽的能量完成一份完整的作品(见「第三部:公开发表」)。创作与开课的经验告诉我,光靠自由书写是不能成事的,而两只怪兽各有特性,必须分开餵养、持续看护,所以除了透过书写或其他手段让小怪兽有机会发声,大怪兽的定期休耕与不定期进修也一样重要。
最后,对于本书的中文版问市,我有无限期待,也有少许担忧。
期待的是,自由书写不再被视为心理学或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专有名词,除了「探索自我」,此后也可以光明正大地贴上「行销」、「企画」、「文案」、「简报」的应用标签;担忧的是,过分强调自由书写的目的性与功能性,或者视自由书写为一种应用书写技巧,会让自由书写渐渐失去了为自己书写、无目的书写,乃至于无意识书写的纯粹性。
「放下期待,也放下担忧,好好享用这本厉害的书吧!」我的两只兽异口同声对我说。
(本文作者为政大广告系教授、政大创意实验室计画主持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